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心理健康論文 > 與社會心理學有關的分析論文(2)

與社會心理學有關的分析論文(2)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與社會心理學有關的分析論文

  與社會心理學有關的分析論文篇二

  《“微博病”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摘要】“微時代”背景下,微博成為當代青年必不可少的網(wǎng)絡社交工具。隨著微博的流行,網(wǎng)友中出現(xiàn)一大批“微博控”,他們不分晝夜地刷新微博、關注微博動態(tài),把自己大量的時間投放于微博當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病態(tài)行為。針對當今社會的“微博病”現(xiàn)象,試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出發(fā),分析其出現(xiàn)的原因。

  【關鍵詞】微博病;微博控;社會心理學

  隨著微博的迅猛發(fā)展,我們的生活中出現(xiàn)大量的“微博控”,他們無時無刻關注著微博上最新動態(tài),喜歡轉發(fā)評論他人的微博,遇到新鮮事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發(fā)微薄。微博儼然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所引起的一些微博病態(tài)行為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社會心理學視角出發(fā),結合對“微博控”的個案訪談,分析各類“微博病”的行為特征及其出現(xiàn)背后的心理根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微博病”群體的訪談研究

  (一)訪談背景

  “今天你微博了嗎?”隨著近年來來微博的火爆,微博儼然成為青年一代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微博現(xiàn)象也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通過中國知網(wǎng)的檢索和對相關資料的查閱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對微博的心理學視角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微博受眾的使用心理、微博使用的從眾心理等幾個方面。就此本文從微博控的個案訪談出發(fā),分析了微博引起的各種病態(tài)行為,針對由于迷戀微博出現(xiàn)的病態(tài)行為進行社會心理學視角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二)訪談過程及結果

  1、訪談對象

  本文選取了5名微博重度使用者(每天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每天發(fā)微博10條以上,至少上1-3次,經(jīng)常無緣由地反復刷新微博,每天持續(xù)微博6小時,時長3個月),即俗稱“微博控”。

  2、訪談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調查法,運用質性研究方法進行個案研究。主要對訪談對象進行無結構訪談,以及對研究對象的微博內(nèi)容進行文本分析完成資料的收集,并運用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對資料進行分析,從而對訪談對象的微博成癮心理進行探究。

  二、青年“微博病”現(xiàn)象分析

  (一)微博依戀

  每天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微博,每天要發(fā)微博10條以上,至少每天上1-3次微博,經(jīng)常毫無原因地反復打開微博,反復刷新微博頁面。符合上述條件的人已經(jīng)患上微博強迫癥。時報網(wǎng)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300人中,有78人(26%)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微博;有45人(15%)出門在外使用手機,隨時隨地發(fā)微博,上廁所也不耽誤;而有18人(6%)每天發(fā)微博10條以上;有84人(28%)至少每天上1-3次微博;只看微博不發(fā)言的有21人,有空才上微博的42人;不知道微博的僅12人。

  (二)微博期待

  每發(fā)完一條微博,總是不停的刷新檢查是否有人回復、轉發(fā),如果沒人與之互動就會覺得失落、心情受到影響;每天登陸微博先檢查有沒有新增粉絲,如果粉絲人數(shù)增多就會很有滿足感,這就是所謂的微博期待。“每發(fā)完一條有趣的微博我都會很開心,但如果沒有人回復就會覺得很難受,覺得自己得不到別人的關注。”來自山西醫(yī)科大學的張同學如是說。

  (三)微博暴露

  23歲的微博控李某的微博上滿篇全是他的“足跡”:在12月10日這一天,從早上10點到晚上8點,他依次去了永和豆?jié){吃早點,在Apple Store零售店買最新款的手機,與女友一起在電影院的海報旁拍照,在海底撈吃火鍋,最后回到家自拍一張附著今天好開心……這些都通過他的手機和微博暴露在別人的視野之中。像李某這樣的微博“直播控”在網(wǎng)絡上數(shù)不勝數(shù)。這種“暴露狂”一旦遇到“跟蹤癖”,完全可以根據(jù)微博信息輕松畫出他的生活軌跡,并且跟蹤他。

  (四)微博發(fā)泄

  2011年,“咆哮體”在走紅微博。咆哮體沒有固定的格式或內(nèi)容,就是帶許多感嘆號的字、詞或者句子。這種看上去帶有很強烈感情色彩的咆哮體引來了粉絲的追捧,咆哮體似乎已成為人們宣泄感情的一種方式。而微博以其方便快捷的形式和廣泛的互動領域成為人們宣泄情感的最佳選擇。與此同時,一些未經(jīng)思考的憤怒也頻頻出現(xiàn)在了微博上,微博中的“罵戰(zhàn)”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三、青年“微博病”現(xiàn)象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一)從心理需求理論淺析“微博病”的形成

  1、認知需求

  微博是一個開放式的網(wǎng)絡互動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青年可以表達個人的觀點,傾訴自己的情感,窺探他人的言行,評論各種社會現(xiàn)象。自我信息的充分展示以及外界信息的海量吸收,能夠極大地滿足青年對社會信息的即時需求。而對這種需求的渴望也導致了部分青年沉迷微博世界,時刻刷新微博關注別人動態(tài)等的病態(tài)行為。

  2、自我認同的需求

  愛默生曾說過:“一個人只有一半是他自己,另一半則是表達。”一個人要成為一個人,必須要經(jīng)過某種表達;若脫離表達,就不可能有更高的存在。在青年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接納外界的信息并內(nèi)化為自我認知的一部分,當環(huán)境信息與自我意識達成統(tǒng)一時,個體便會產(chǎn)生較高的自我認同感。微博這個特殊不受約束的載體成為他們宣泄內(nèi)心情感,關心他人評價,渴望他人的理解,獲得外界認可,進而自我認同的很好途徑在微博上他們可以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表達對社會百態(tài)的認識和看法,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心理,并通過他人的反饋獲得最生動的自我知識,進而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達成自我認知的和諧建構。

  (二)從“鏡中我”理論淺析“微博病”的形成

  庫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會組織》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鏡中我”概念。“人們彼此都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對方”,他認為,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tài)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透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與他人的聯(lián)系中形成的,這種聯(lián)系包括三個方面:關于他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想象;關于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想象;自己對他人的這些“認識”或“評價”的情感。其中,前兩項只有在與別人的接觸中、透過別人的態(tài)度才能夠獲得。微博的使用者在判斷他人如何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時候,很多時候是基于想象,為了驗證自己想象,他們需要不斷的尋找證據(jù),比如經(jīng)??磩e人給自己的留言、有沒有人回復自己的留言有沒有關注自己等。

  四、基于青年“微博病”心理分析的建議

  (一)“織圍脖”要掌握度

  一定要明確自己使用微博是基于何種需要,如果是學習需要,學習完成后應盡量少上微博;僅是娛樂需要的,在娛樂消遣達到身心滿足后應停止關注。合理安排上網(wǎng)時間,如一時無法改變,不妨制定一個計劃,每天逐漸減少上微博的時間。如果微博成癮,則應遠離手機、電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多運動,看書和朋友交流,減弱對微博的依賴。另外要多多使用傳統(tǒng)的媒體了解新聞,有利于我們進行深度思考、集中注意力。

  (二)重建社交觀念

  微博是一種理想化的溝通狀態(tài),大家都想把自己不完美的部分擯棄,樹立最完美的形象,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太可能,因此有些青年則通過微博的自我暴露實現(xiàn)這種需求。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應要增加與朋友面對面真實情感的交流,并學會接受彼此生活中的不完美。

  (三)微博發(fā)言先思后行

  微博不是自家后院,可以口無遮攔;微博不是個人日記,可以隨心所欲;微博不是閨中密友,可以毫無秘密。微博是一個社交工具,他除了在形態(tài)上假以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外,跟真正的社會并無太大區(qū)別。現(xiàn)實社會有法律限制,在微博社會,這些法律同樣適用。因微博言論遭受法律制裁的案例已不在少數(shù)。微博言行是記錄個人素質的最真實檔案。微博可以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或渠道,但萬不可通過微博攻擊和造謠。

  參考文獻

  1 張玉潔,微博傳播環(huán)境下網(wǎng)絡輿論的特點[J],新聞愛好者,2012,No.41721:74-75

  2 余望,發(fā)展與沖突:對“微博盛宴”的傳播學思考[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No.17805:142-143

  3 王珂,“微博控”大學生特征心理研究[1],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2,08:85-86

與社會心理學有關的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1.淺談社會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2.關于社會心理學論文

3.關于社會心理學的論文

4.關于大學生心理學論文范文

5.心理分析方面的論文

6.社會心理學研究論文

235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