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淺談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淺談論文
中學生時代正處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掌握他們的心理健康,因為中學時代的心理健康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學校方面的影響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淺談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生心理健康淺談論文篇一
《當代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摘要:中學生時代正處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掌握他們的心理健康,因為中學時代的心理健康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學校方面的影響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就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系統(tǒng)地分析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幾個方面,并且對于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引導教師應該如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心理健康;影響;教育
教育學生,最好是知己知彼,這樣才能百戰(zhàn)不殆。雖然教無定法,但是這樣的指導理念應該是固定的。一個不了解學生的老師,不會是個好老師,更不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成功的老師。為了了解學生,我根據我們所在地區(qū)學生的一些特點,從以下方面進行了研究。
一、學生的家庭背景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我主要從以下幾個因素進行研究:一是否是健全的家庭走出來的孩子;二是不和父母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三是父母的教育背景對孩子的影響;四是因經濟狀況不同,致使孩子表現出差異。
現在社會上不健全的的家庭太多,孩子不是缺少父愛就是缺少母愛,還有一部分孩子甚至是沒有父母的關愛,所以家庭的是否完整對孩子的心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一個健全家庭通常是溫暖的,孩子在父母的正常關愛和嚴格的教育中長大。這樣的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通常是不偏激、不走極端的,日常表現往往偏向于平和地面對生活中的事情,即使有了沖動也能很快地進行反思,然后在家長的幫助下,能較快地彌補自己所犯的錯誤。而單親家庭的孩子卻有些相反,在遇到問題時不是裝得很強悍,就是表現得很軟弱,有很多還經常有消極的逃避心理。我教過的班里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尤其是和母親一起長大的男孩兒這種表現就更為明顯。
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孩子,有的長期和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在一起,有的長期生活在寄宿學校,這些孩子普遍缺少父母的正常關愛。他們不是被長輩嬌慣壞了,就是在無人管理中長大。他們普遍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在生活上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常表現為沒有是非觀,好哥們意氣用事、對錢財隨意揮霍、沒有自我約束的意識等。他們往往容易和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青年走到一起,或是發(fā)生早戀的行為。因為愛的缺少,所以他們在尋找著愛的替代或彌補。父母教育背景較低家庭的孩子通常是在父母的責罵或非理性的愛護中長大。在父母的責罵中長大的孩子,由于受一些負面的刺激過多,他們往往或是缺少自尊心,或是缺少自信心,行為表現較頑劣;在父母非理性的愛護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是少經風雨,少經磨礪,接受愛的賜予已經習以為常。他們常常是自私、脆弱的,缺少感恩的心理,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好逸惡勞。有的孩子經濟狀況較好但同時父母的教育背景較低,由于受父母的影響和能對錢財隨意支配,這些孩子常常是盲目攀比,追求時尚,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家里條件不好的孩子卻常常受經濟的影響,表現為:自卑,缺少自信,隨和但心理卻常常很堅強,有上進心。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女孩。在她7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她隨母親生活,后來又有了繼父。幸運的是繼父對她很好,可以說是有求必應;不幸的是經濟條件的優(yōu)越和父母的驕縱使她漸漸墮落。她曾經認為世界虧欠她很多,而上帝是公平的,她要好好彌補失去的一切。于是,她開始遲到早退,慢慢發(fā)展為逃學曠課,講究吃穿,追求享樂,化濃妝戴首飾,成為學校知名的問題學生,最終被學校開除。
二、學生的在校表現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學校是學生長期生活的一個場所,大約占了一個人生命長度的五分之一,在這里一些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一些正反不同的刺激都會對學生的心理或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有良好表現的學生獲得正面的積極的評價較多,逐漸會變得自信、積極、樂觀、進取;表現一般的學生常常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尋找朋友,所以易受別人影響,缺少主見,特別是不擅長表達或表現自己的孩子,由于受關注較少,甚至不受別人的關注,尤其是老師的關注,所以做事缺少熱情,表現冷漠,個性較沉悶;而那些表現很差的學生不是愛嘩眾取寵,就是愛我行我素,不是太愛受到別人的關注,就是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眼光。表現很差的學生往往發(fā)展為學困生或問題學生,因此他們也是老師教育的重點對象。
三、同伴朋友的行為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交什么樣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你的樣子。朋友不是你志同道合的人,就是與你完全很相反的人。志同道合的人容易走到一起,因為有共同的語言、愛好等,同時還有人喜歡結交一些和自己個性相反的朋友。有句話說,沒有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你不具備的一些性格特點有時他會對你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有時一個人朋友的性格也可能和自己完全相反。因此朋友對學生心理的影響不是共生的,就是互補的。也就是說性格外向的人結交性格外向的朋友,就更加的活潑開朗;或者脆弱的人找個堅強的朋友來彌補自己性格的不足。所以可以根據學生的同伴朋友來研究學生的心理。
四、社會原因對于學生心理的影響
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支持系統(tǒng)、人文環(huán)境、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響。這些因素對中學生的影響具有廣泛性、復雜性和持久性。特別是在當前,各種社會傳媒的輿論導向的定位,負面生活事件增多,人際間矛盾沖突、競爭加劇,所有這些現象都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內心沖突,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學校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fā)展的今天,探究當代中學生心理與行為問題的成因和對策,對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學校的長遠發(fā)展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和可行性建議。
總之,了解學生的心理,我們的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有些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不斷改變人類固有的一些偏激和狹隘,才能不斷完善人類靈魂中缺少的一些寶貴財富,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于老師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張文斌.當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對策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2,(24).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淺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