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幸福心理論文范文精選
大學生的幸福心理是大學生對幸福的根本觀點與看法,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大學生幸福心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幸福心理論文篇一:《沙哈爾環(huán)境作用及自我因素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中的思考》
摘要:文章在分析沙哈爾積極環(huán)境及外界、自我因素對幸福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沙哈爾的理論在大學生中的普遍性,指出大學生應運用這些理論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關鍵詞:積極環(huán)境;準許為人;心理健康
一直對心理學比較感興趣,大一時看了網易公開課視頻:哈佛大學的《幸福課》,主講人沙哈爾教授的觀點讓我感悟頗深;最近又看了一遍,還是有很多收獲。大學與高中的不同,有一部分是環(huán)境的改變。毫無疑問,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決定著人們的發(fā)展,但人們不應僅僅被動的適應環(huán)境,而應當作為一個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不應該壓抑人性,而應準許為人,悅納自己。
一.沙哈爾積極環(huán)境及自我因素的作用
1.關注人類積極的力量——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的基本知識
積極心理學是正在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職時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隨后,愈來愈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研究領域,并逐漸形成了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1]
積極心理學的迫切需要?!拔伊私獾桨ㄖ袊趦鹊脑S多國家,兒童和成年人焦慮和抑郁癥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本-沙哈爾介紹說,“在美國,抑郁癥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癥的平均發(fā)病年齡也從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在當今社會中,對積極心理學的需求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
積極心理學能帶給人們什么呢?“當我開始研究積極心理學后,我的人生也發(fā)生了徹底改變。我發(fā)現(xiàn)原來幸福就在于能掌握的積極心理力量;原來人有無限的潛能,卻自己不知;原來每天可以體驗幸福,卻常常視而不見;原來心理的力量可以‘練習’,而很多人卻習慣于無助„„”
2.人類網絡的指數本質
人若想在世間有所為,真正實現(xiàn)改變,面對的最顯著障礙之一是他們低估自己實現(xiàn)改變的能力。[2]人類學家Margaret Mead說“永遠不要懷疑一小群,有思想,堅定的市民可以改變世界。事實上,正是這群人改變著世界”。[3]所有改變從一個人或一小群人的思想開始,然后不斷擴大。問題是“它如何擴大”以及為什么人們難以理解自己能夠做出改變這個事實。沙哈爾認為:改變以指數級發(fā)生,人們與其他人的聯(lián)系及他們與更多人的聯(lián)系,形成了一個指數函數。
為了說明人類網絡的指數本質,他以笑為例。研究證明笑有傳染性,別人笑會引起你發(fā)笑,你發(fā)笑會引起別人發(fā)笑。如果你的笑感染了三個人,這三個人每個人又引起另外三人發(fā)笑,那九個人每個人再用笑容感染三個人。只需要20度的分隔,從第一個人用笑容感染三個人開始,全世界就會笑起來。社會網絡的指數本質,讓別人感覺良好也有感染力。恭維別人,如果你能讓三個人甚至四個人度過美妙的一天。他們會推展讓四人有美好的一天。以此類推,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整個世界都會感覺更加美好。這是指數函數的本質,笑和笑聲是傳染的。沙哈爾還舉了一個例子:一張紙折疊41次就可以到達月球。
得出的結論是,人們低估影響改變的能力。因為人們低估了指數函數的增長。
3. 外部因素與內在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力
基本需求滿足后,財富對幸福感的影響很小。[4]
不論是中國、英國還是澳大利亞或美國,幸福水平幾乎是靜止的。焦慮水平和抑郁水平,有明顯的加深。總得來說,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很小。外部環(huán)境影響甚微。人們生活在哪里,收入水平、是否中彩票、是否取得終身職位、入讀理想中大學、找到理想工作。對基礎幸福水平很重要的一樣東西,有一個外在因素,那就是民主和壓迫。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人通常明顯比生活在獨裁制度下的人更快樂。
除了一些極端情況,增加或減少的外部環(huán)境,產生的區(qū)別很小。[5]這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壞消息是,看來不論人們怎么做,都無關緊要。人們?yōu)槭裁匆疵胱x一所好大學?應該這樣想:它不會改變人們的幸福水平,但并不意味著人們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水平。很多人說,一般的快樂或不快樂水平是由于人們有過高的期望,如果能降低期望,降低壓力水平,人們會更享受生活。如果一個人降低期望水平,他不在乎從事什么工作。只想快樂,他可能會快樂。降低期望水平會略微快樂些,但從長遠來說行不通。問題在于正確和錯誤的期望,而不是低的和高的期望,那不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水平。能影響幸福水平的是人們的期望是正確還是錯誤。事實上,人的準備和體驗幸福的可能性,主要由自身心境決定,不是地位或銀行賬戶狀況。
3.準許自己為人。
人類本性是固有的。[6]人有欲望,人生而有之的本能或上天賜與或經幾百萬年在進化中形成。這些本性不會很快改變,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它是固有的,不論好壞,人們都要接受它們。在接受這個本性后,人們唯一能做的,是通過研究來理解它。理解它后,好好地利用它。
只有兩類人,會持續(xù)的快樂,不會體會到痛苦的情緒。一類是精神病人,第二類,沒有痛苦情緒體會的,是死人。如果人們體會到這些情緒,是個好兆頭,說明他不是精神病人,也還沒死。然而在當今的文化中,人們不準許自己為人,也沒有體會痛苦情緒的自由。人們?yōu)檫@種無能付出高昂代價?;氐綃雰浩?,人們準許自己為人,自然而然地經歷起起落落,后來當人們停止準許自己為人時,當表象變得很重要時,當人們開始發(fā)覺其他人在看自己時,時刻評價自己時,人們停止準許自己為人。為此人們付出代價,包括精力水平、幸福感、快樂感、創(chuàng)造力,最終以成就大小作為代價。
當人們壓抑一種自然現(xiàn)象時,那種現(xiàn)象只會加強。他用一個實驗加以說明,在課堂上,他對學生這樣說:“在接下來的十秒鐘里,不要想粉色大象,知道我說的是什么嗎?就是大耳朵的小飛象?在接下來的十秒鐘里不要想粉色大象,我肯定沒有人想一頭粉色大象,是嗎?事實如何?多數人都會想粉色大象。因為當人們企圖壓抑一種自然現(xiàn)象時,比如提起一個詞時浮現(xiàn)出相應形象。只會加強它,壓抑自然的痛苦情緒也有此效果。企圖壓制它們時,它們會加強?!睉嵟瓱o好壞之分,抑郁和焦慮也無好壞之分,那是人性的一部分。問題在于,我們要選擇怎樣的行為,去表達情感。
沙哈爾不是要人們肆無忌憚地表達情緒。他指出人們都需要一個空間,生活中要有一個地方,在那里人們準許自己為人,可以是和摯友在一起時最重要的是面對自己時,寫日記時,這時人們準許自己為人,準許自己哭泣,快樂。人們要準許自己為人也不是指屈從,不是說“我很抑郁,這是毫無辦法的事,我接受我的本性接受我的狀態(tài),就這樣吧?!彼f的是主動接受,它意味著理解有些事,我們無法改變,有些事我們能而且應該去改變。
二.沙哈爾理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中的應用與體現(xiàn)——我的視角
1.學會營造積極的環(huán)境
前段時間,由于換屆,我的部長給我們每個副部寫了一封信。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和你們在一起的這兩年里,欣喜地看到了你的改變。從一開始的“好煩吶”到后來的“好棒啊”?!笔矣芽吹竭@句話,也肯定的說“你的這個變化真的很明顯。”的確,曾經的我的標致性性動作是皺眉、撓頭;標致性的語氣是“唉”;標致性的話就是“好煩吶。”快考試了,我會說“好煩吶”;部門有任務,“好煩吶”;被院里拉去當觀眾,“好煩吶?!本瓦@樣,大一上就在我的嘆息聲中過去了。直到大一下接觸了班里一個東北的同學,她是大家的開心果,整天樂呵呵的,她的口頭禪就是“好棒啊”。見到花開了,“好漂亮啊”;
聽到同學出去玩了,“好棒啊”;吃到了自己想吃的飯,“好棒啊”。我們都是排球隊的,一起訓練,慢慢的,我“剽竊”了她的口頭禪。結果,很多東西都改變了,考試是就是為了檢驗我們學的怎么樣,平時好好學就好了嘛;部門有事不就是個鍛煉的機會嗎;被院里拉去當觀眾,其實,任何節(jié)目,任何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不就是要求我們更加善于學習嗎?就是這種環(huán)境的感染,真的變了,寢室里,同學間,大家的微笑都相互感染的,微笑真的可以傳染的?!昂冒舭?,”真的是一句很棒的口頭禪。一花獨放不是春,滿花齊放春滿園。
2.外部環(huán)境與自我因素
大學的一些經歷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外部環(huán)境作用的微不足道。
想想自己考上大學的那一刻,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在想“成功了,我會快樂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我在高中很努力。很多時很困難,很多時很痛苦,但完全值得。我考上了211!”第二天,我還會有這種感覺,因為人們開始談論你如何考上。你感覺很棒。 到了大學,經過新生周,我想快樂會持續(xù)一生,因為身邊都是杰出的人,大學生活很豐富,有很多社團??墒锹?,要寫第一次作業(yè)時,期中考試來臨時,情況徹底改變。我應該是恢復到了基礎幸福水平。
大學,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樂。無論何種境況下,都是快樂伴隨著煩惱,像往常一樣。大一時我參加了院里的排球隊,每天早上6點半練到7點半,下午還得練一個小時。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很討厭這種生活,早晨的訓練讓我出一身汗,上課還要睡覺,下午的訓練耽誤了我自習的時間。但事實是,當我變得樂觀之后,我發(fā)現(xiàn),下午一個小時的訓練耽誤不了我什么時間,只要平時抽空多學一下,或者上課認真聽課一些,完全可以補得回來;一天兩個小時的訓練也讓我的身體素質更好了。最終的結果是,班級成績由大一上的15變成了第2。外部因素真的不重要。
3.準許為人
當今社會,我們似乎正在經歷我所謂的“大騙局”。當別人問我們“好嗎?”我們嘴上說“很好,棒極了!”事實上不是那么好,更合適的回應是“我正經歷不順,恰逢困境,我很難受?!比欢覀儾幌氤姓J事實,我們不準許自己為人。當被問到“你好嗎?”時,我們也許會這樣想:我才不要作唯一的掃把星,我才不要作唯一的喪氣鬼。于是我們說“很好,棒極了!”就這樣我們幫忙壯大了這個大騙局。正是這個大騙局導致嚴重的抑郁,嚴重的抑郁是快樂付出的終極代價。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人,感到抑郁。
拒絕本性導致次優(yōu)表現(xiàn)。不論在情緒上還是外在表現(xiàn)。
小時候喜歡和弟弟爭爸爸媽媽,覺得親他就不親我,偶爾爸媽對弟弟更好一點,心里就會有些小小的嫉妒。慢慢的,這近二十的共同生活中,我接受了這種嫉妒,但這并不影響我對弟弟的感情。弟弟快要高考了,我會每隔兩天給他打個電話。有時候學的累了,還要堅持,告訴自己要吃的苦中苦,效率還不高,何必呢?累了就該好好休息,休息好了,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工作。憤怒時不壓抑自己,學會合理發(fā)泄:運動、唱歌、找朋友嘮嘮嗑。生活其實是美好的。
以上是沙哈爾提到的準許為人,準確地說是準許自己為人。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種觀點,告訴自己:“誰都不容易”,這應該可以理解為允許他人為人。我們生活在一個與他人密切接觸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被他人所激怒,他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對我們也不會有好臉色,我們也會受到別人的誤解。這時候我們應該學會積極的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告訴自己,誰也不容易,給別人一個臺階下,也讓自己心理舒坦些。
公開課《幸福課》真的很不錯,見解獨到,鞭辟入里。我們大學生現(xiàn)在正處于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要學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使我們的心理更加健康,使我們今后的路走得更加平坦。
參考文獻:
[1]張倩,鄭涌.美國積極心理學介評[J].心理學探新,2003,(3).
[2]魏艷麗.吳榮先. 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07,(5).
[3]顧婭娣.積極心理學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匯,2007,(9).
[4]石國興.積極心理學介紹[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
[5]彭美春.積極心理學中積極情緒及體驗的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7).
[6] 任俊,葉浩生.當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存在的幾個問題[J].心理科學進展,2006,(5).
大學生幸福心理論文篇二:《試論情緒與幸福的關系》
摘 要
情緒是人類心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情緒的力量以及人們嘗試著對情緒進行的調節(jié)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 ,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認為 , 情緒包括基本情緒和復雜情緒。情緒調節(jié)是個體管理、調整整合或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 , 通過一定行為策略和機制 , 情緒在主觀感受、表情行為、生理反應等方面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所以管理好情緒與否變得十分關鍵。而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情緒與幸福這兩者是密切相關的,只有以一種輕松愉悅的情緒去看待事物,對待事情,才能從中體會到幸福的喜悅;反之,以糟糕的情緒去應對生活,則會品嘗到“沖動是魔鬼”這句話的滋味。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才能做到更好的調控自己的情緒呢?心態(tài),環(huán)境,精神上的需要;食物、水、空氣、溫暖、運動和休息的需要;社會性的需要等等都是影響情緒的因素。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學會調節(jié)自己去情緒,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調制合體調節(jié)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適可而止的排解,能以樂觀的態(tài)度、幽默的情趣及時地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不斷的完美自己,使得在自我方面有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去提升自己,讓我們做情緒是主人,而不是讓情緒主宰我們的生活。
關鍵詞:情緒管理 幸福感 大學生 措施
1 為何要進行情緒管理
最近,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南迪·內森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時間處于情緒不佳的狀態(tài),因此,人們常常需要與那些消極的情緒作斗爭。
事實上,情緒有兩種:消極的和積極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情緒,它是我們對外面世界正常的心理反應,我們所必須的只是不能讓我們成為情緒的奴隸,不能讓那些消極的心境左右我們的生活。
消極情緒對我們的健康十分有害,科學家們已經發(fā)現(xiàn),經常發(fā)怒和充滿敵意的人很可能 患有心臟病,哈佛大學曾調查了1600名心臟病患者,發(fā)現(xiàn)他們中經常焦慮、抑郁、和脾氣暴躁者比普通人高三倍。
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學會控制你的情緒是你生活中一件生死悠關的大事。
2 情緒管理和幸福的關系
幸福在許多人看來總是脆弱不堪、難以建立的,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其實不然,幸福其實就在身邊,只是我們常常會忽視伸手可及的幸福,把它當成理所當然。沒考上大學的時候想著考上了就會幸福,等到真的考上了發(fā)現(xiàn)也就那么回事。上學的時候想著畢業(yè)了就能擺脫煩惱,等到畢業(yè)了發(fā)現(xiàn)連份工作都找不到。沒工作的時候想著找到工作就萬事大吉了,工作了發(fā)現(xiàn)生活還是那么無聊。還沒 賺錢的時候想著要是每個月能有個2000塊就滿足了,找了份3000的工也沒覺得多么幸福。每個月的工資一半都拿去還貸款。沒有戀愛的時候,覺得有個人在身邊就好了;戀愛了,好像沒有那么自由。想結婚,想著結了婚一切都穩(wěn)定下來就好了;結婚了吧,原來結婚就是生活而已。生活原本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想要覺得幸福就會覺得幸福。幸福是主觀的,幸福是要去感受。這樣看的話,感受自己面對不同事物時的積極情緒就是幸福的一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看待管理其他的情緒,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會是一直處于幸福當中的。
而當一個人被負面情緒所綁架時,隨之而來的是精神的墮落直至心靈受創(chuàng),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過錯。像清華朱令鉈中毒案、黃洋中毒案等校園投毒案件就是人們無法很好的管理自身情緒而陷入負面情感之中無法自拔。這樣的人,不說被社會所淘汰,至少會被社會所蔑視;反之,我們學會了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么我就將在非常的環(huán)境下,做到處變不驚,適應事態(tài)的發(fā)展,最后取得相應的成功。
3 如何進行情緒管理
臺灣女作家曾經說過:“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生活在哪里?它就在你的情緒管理藝術里!學會了情緒管理,你就不會為煩惱所困,更不會“時時恐懼”。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進行情緒管理呢?下面,我提出幾鐘方法:
(1) 情境轉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會使人產生憤怒的情緒。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就讓學生們要盡量避開,暫時躲一躲,以免刺激他發(fā)怒。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聽聽音樂,或者和談得來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點兒自己喜歡的事,心情就會好起來。
(2) 理智制怒法。當你動怒時,最好先想想以下問題中的任何一個:我為什么生氣?這事或這人值不值得我生氣?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生氣對我有什么好處?可以在即將動怒時對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氣!堅持一分鐘!一分鐘堅持住了,好樣的,再堅持一分鐘!再堅持一分鐘!兩分鐘都過去了,為什么不再堅持下去呢?用理智來控制發(fā)怒的情緒反應。
(3) 評價推遲法。我們通常都有這樣的經驗,一件當時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過了一段時間后,就會感覺到已經不那么值得生氣了。因此,當我們因為某件事情要生氣時,不妨先把它放下,等過一個小時、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之后再去想它。
(4) 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們發(fā)怒,這種情況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滿講出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心里會爽快一點兒。也可轉移目標發(fā)泄出來,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減少憤怒對自身的傷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為前提,不可在情緒的支配下,做出過激的行為。
其實,情緒本身并無是非、好壞之分,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價值和功能。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否定自己情緒的存在,而且會給它一個適當的空間允許自己有負面的情緒。只要我們能成為情緒的主人,不是完全讓它左右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就可以善用情緒的價值和功能。
大學生幸福心理論文篇三:《貧困大學生幸福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
摘 要:貧困大學生因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會產生相對較多的心理問題,對其身心健康及人格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妨礙他們在人生道路上獲得幸福。文章根據積極心理學分析貧困大學生為什么要培養(yǎng)幸福品質,并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對認知、情緒、意志這三種心理過程進行訓練,達到培養(yǎng)和塑造貧困大學生幸福心理品質的目的。
關鍵詞:幸福 貧困大學生 心理品質
1 幸福是什么
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烏申斯基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碧K霍姆林斯基說:“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guī)定了給予學生各種知識,卻沒有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養(yǎng)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yǎng)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p>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種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其既表現(xiàn)為一種外顯的狀態(tài),也是一種內在的心理品質。心理學家對幸福有這樣的解釋:幸福是個體內心深處的一種情感狀態(tài),當個體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他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順從于這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也就越發(fā)明顯。幸福作為一種內在的心理品質會十分穩(wěn)定,這是一種獨立堅強,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
2 貧困大學生為什么要培養(yǎng)幸福心理品質
高校的貧困大學生相較于非貧困大學生,因其經濟狀況不良、家庭支持不足、學業(yè)和就業(yè)壓力更大等因素,致使他們相對而言更容易產生較多的心理問題,如:自卑、孤僻、焦慮、抑郁,甚至多疑、偏執(zhí)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導致其自我封閉、人際關系敏感,進而學習上生活上更加困難。各方面的不如意以及產生的不幸福感對貧困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職業(yè)發(fā)展、身心健康都造成負面影響,妨礙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獲得幸福。
心理品質是指一個人在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心理品質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既有積極的方面,又有消極的方面。顯然,幸福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
幸福如果成為人的內在心理品質,基于心理品質的穩(wěn)定性,它會使人在更多方面和更長時間里保持積極的情緒,擁有恒常的幸福感。我們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正是要塑造這種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表明,擁有幸福感促使人的身心更加健康,個人的發(fā)展及社會功能更加完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擁有幸福感讓我們更聰明。美國猶他州立大?W教授阿斯平沃爾收集的許多證據顯示:有幸福感的人比沒有幸福感的人能更好做出重要決策。心理學家的實驗亦有證據顯示,積極情緒及愉悅的狀態(tài)能使人拓展思維,加快思考速度,提升記憶力,更有可能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2)擁有幸福感讓我們更健康。研究者發(fā)現(xiàn)有幸福感的人相對于沒有幸福感的人,有較為良好的健康習慣和比較強健的免疫系統(tǒng),他們的死亡率、殘障率均可降低50%之多,而且人還不易衰老。事實上,經常保持愉悅的心情、擁有幸福感可以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甚至壽命延長。
(3)擁有幸福感讓我們更好應對不幸。有幸福感的人面對苦難不但更能忍受痛苦,而且在受到威脅時,比沒有幸福感的人更加關注健康和安全信息;同時,他們所擁有的積極情緒還能去除消極情緒,對未來有更多美好期待??梢娦腋8锌梢詭椭覀冇杏職?、有信心對抗所遭遇的不幸。
(4)擁有幸福感的人朋友更多。幸福的人與一般人或不幸福的人有個很重要的差別:社交生活豐富與充實。幸福的人喜歡關注別人,與人分享,不會過度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他們獨處時間更少,更喜歡參加群體活動,能擁有更多朋友,具備更多的同情心和利他行為。這些都是人的社會功能完善的重要體現(xiàn)。
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培養(yǎng)幸福心理品質,保持積極的情緒和樂觀的心態(tài),擁有恒常的幸福感,可以使其擴展心智視野,增加包容性和創(chuàng)造力,更能接受新的經驗和新的想法。這對于貧困大學生在改善人際關系、提升學業(yè)成就、緩解就業(yè)壓力、促進身心健康、完善社會功能等方面,都發(fā)揮著很大作用。
3 如何培養(yǎng)貧困生的幸福心理品質
近10年以來,雖然政府、社會、學校各層面加大力度,越來越多地采取了獎、助、勤、貸、補、減、免等各種資助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大學生在經濟或物質方面的困難,但是對于他們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幫扶還不夠重視,尚未幫助貧困大學生進一步解決“心理貧困”,他們的各種心理問題依然存在,距離獲得幸福的目標仍有距離。尤其是當前社會上“金錢至上”“拼爹”“特權橫行”等不良思潮對大學校園的沖擊,使得貧困大學生在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幸福觀、價值觀的道路上障礙重重,阻礙了他們感知幸福、追求幸福的腳步。
為幫助貧困大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擺脫心理問題,真正做到“心理脫貧”,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通過人的心理過程――認知過程、情緒過程、意志過程這三個方面的訓練和調整,來培養(yǎng)和塑造貧困大學生的幸福心理品質,從而使其向獲得幸福的人生目標邁進。
3.1 改變認知,進行積極的思維訓練
認知也稱之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在心理學中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信息處理的心理功能。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正確的認知和消極的思維方式造成的,導致他們接受客觀信息后進行消極的加工和處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如果人們更多看到的是自身的缺陷和周圍事物不好的一面,而忽視了自身的優(yōu)勢和事物積極的方面,那么對事物消極或否定的這類認知只會讓人對現(xiàn)實產生不滿,導致內心越來越不快樂、不幸福。沒有人和事是完美的,人人都需要不斷改善自己,取得進步。訓練貧困大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思維模式,辯證地看待問題,形成正確認知,發(fā)掘事物的積極方面及其產生的積極影響,對于其客觀的評價自己,悅納自我,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挖掘內在潛力,勇敢面對自身的不足,擺脫劣勢帶來的困擾,肯定自我的價值,提升幸福感有莫大幫助。 3.2 改善情緒,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主觀反映。作為一種主觀體驗,情緒是能夠為我們所控制和改變的,而且一些復雜情緒是可以經過后天習得的。擁有積極情緒的人大部分時候都感覺很好,好事會帶給他們幸福感,而且這個幸福感相當持久。積極的情緒能夠讓人獲得幸福的體驗,消極的情緒則會讓人不愉快、影響幸福感的產生,甚至妨害身心健康。貧困大學生因為經濟和心理的壓力,他們大多會產生焦慮、緊張、抑郁等負面情緒,因此,要學會控制和改善情緒,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克服和轉化消極的情緒,盡可能多地讓自己保持愉悅的狀態(tài),創(chuàng)造持久的幸福感。貧困大學生可以學習和運用一些心理學的方法,進行心理健康自助行為,比如:通過自我安慰、合理宣泄、情緒控制等方法擺脫消極情緒,通過調節(jié)期望值、樹立樂觀心態(tài)、合理歸因等方法保持和創(chuàng)造積極情緒。這樣不但能讓自身充滿正能量,還可以提高自身的情緒商數,即情商。
3.3 錘煉意志,鍛造積極的意志品質
意志品質是個體意志行為的特點所構成的穩(wěn)定心理特性的綜合,主要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性,是個體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直接影響著個體的行為結果。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對于塑造健康人格和產生積極的行為結果,從而獲得積極的體驗與幸福感有著重要作用。貧困大學生的意志品質除了具備一般大學生的共性,也會呈現(xiàn)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動搖妥協(xié)等不良的意志品質,使之不能正確對待現(xiàn)實中所遇到的困難,容易出現(xiàn)消極回避甚至放棄的行為,最?K導致失敗的結果,由此而來的消極體驗,讓他們總是不能產生滿意、快樂、幸福這類積極的感受和體驗。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yǎng)形成的。貧困大學生可以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不斷加強意志的自我鍛煉,確定合適的目標,增強自信,不畏困難,做到自我約束和自我克制,進行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激勵,克服行動中的困難和內心沖突引起的思想波動和搖擺,挑戰(zhàn)自我,逐步形成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進而增加獲得幸福的內在心理能量。
教育從根本意義上來說,是以人為本,關注和培養(yǎng)人的幸福品質和能力,培養(yǎng)能夠感受幸福、擁有幸福、更能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在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不斷增大的當今社會,培養(yǎng)和塑造貧困大學生的幸福心理品質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能夠更好發(fā)揮和培養(yǎng)他們內在的優(yōu)勢、能力與美德,增加其勇氣、信心和感恩的態(tài)度,使之學會正確應對之道,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期待,在遭受苦難和挫折時就不會出現(xiàn)精神障礙,讓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自覺、積極、主動追求美好,創(chuàng)造幸福,擁有幸福的人生,實現(xiàn)教育的終極價值。
參考文獻
[1] (美)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M].洪蘭,譯.萬卷出版公司,2010:31-49.
[2] 傅安球.助理心理咨詢師培訓教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4-56.
[3] 蔡國慶.培育幸福感: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路徑[J].山東省團校學報,2008(6):21-22.
[4] 葉艷暉.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與提升[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8):97-100.
[5] 黃秋蓮.高職貧困生“心理脫貧”策略研究[J].教育評論,2015(12):127-129.
[6] 陳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貧困生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9):81-82.
[7] 蔣常香.高職貧困生的主觀幸福感狀況研究[J].百家論苑,2011(21):41-43.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