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媒體學術論文
社會化媒體是人們彼此分享見解、信息、思想并建立關系的平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社會化媒體學術論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社會化媒體學術論文篇一
社會化的新媒體
摘要:通過對2012年微博上知名的“韓方”大戰(zhàn)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和大學生對此現(xiàn)象的看法,分析以新媒體為載體印發(fā)的社會事件的影響力。并進一步新媒體、自媒體制造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解析,全面闡述新媒體的社會化現(xiàn)象。
關鍵詞:新媒體社會化 話語權 網(wǎng)絡政治
2012年1月15日由知名博主麥田發(fā)表一篇名為《人造韓寒:一場關于“公民”的鬧劇》的博文,從而引發(fā)“韓寒代筆門”事件。以此為導火索,“打假名士”方舟子加入戰(zhàn)局,在自己的微博上發(fā)表一系列文章,指出韓寒作品有“代筆”“水軍”“包裝”的嫌疑。雖然隨后麥田對此進行了公開的道歉,但在整個2012春節(jié)假期,方舟子質疑韓寒之父代筆為子寫作成網(wǎng)絡最熱的話題。而面對質疑,韓寒自行整理了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資料,并于1月29日委托律師,就方舟子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質疑韓寒代筆”其間造謠,對韓寒名譽造成損害事宜,在上海提起訴訟,向方舟子索賠10萬元。2月3日,韓寒發(fā)表博文稱退出此次事件。
方舟子隨后也稱不會因為韓寒退出而停止質疑。2月6日,繼向普陀區(qū)人民法院遞交訴狀之后,韓寒及其父親韓仁均又委托律師,向金山區(qū)法院遞交了訴方舟子侵犯名譽權的起訴狀。
一.調研情況始末
(一)調研對象選取
筆者以大學生為調研對象,大學生對此次事件尤其韓方大戰(zhàn)的看法和傾向,且作為網(wǎng)絡最廣泛受眾,相比其他社會人群,大學生群體[1]是對此次事件及殘余雙方了解并關注最多的人群。因此,筆者選擇了在西安某大學校本部教學區(qū)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該次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問卷以隨機方式[2]發(fā)放。發(fā)放地點包括校本部一號宿舍門口,二號宿舍門口,二號教學樓教室內,各校園干道。總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2份,回收問卷22份,問卷回收率100%。
(二)問卷設置
問卷初稿設計中,第一項為在校被調查者所在年級,分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三個選項。
第二項為被調查者對韓寒本人及韓寒作品的了解程度,分為非常了解,聽說過但不怎么清楚,不了解??偣踩齻€選項供被調查者選擇。
第三項為被調查者對韓寒作品尤其是其博文的看法,分為很好,對社會批判到位;還行但社會批判過于激進;不好,單純?yōu)榱藝姸鴩?沒有讀過,共四個選項。
第四項為被調查者對方舟子的打假事件了解程度,分為具體知道其1次打假事件,2-3次打假事件,4次以上打假事件和不了解四個選項。
第五項為被調查者對韓方大戰(zhàn)的了解多少。了解途徑不限,包括報紙電視微博博客等。選項分為沒聽過,一般了解,了解并進行思考,深入調查分析并有自己立場四項。
第六項為被調查者對“人造韓寒”的質疑所持態(tài)度。分為支持韓寒認為其沒有代筆;支持韓寒但對代筆存在與否存疑;中立;支持方舟子但覺得證據(jù)不充分;完全支持方舟子,共五個選項。
第七項為被調查者對韓寒認為方舟子行為已超過質疑范圍這一點,是否認同。分為認同,不認同,不確定三項。
第八項為被調查者對人造韓寒及韓方大戰(zhàn)整個事件的觀感。其選項分為一場鬧劇;一場節(jié)慶期間的熱鬧和談資;一場有意義的探討激辯;無感。
第九項為被調查對本次事件所造成影響的認知,哪個重要。分為大眾對待任何事物都應存有質疑和批判的意識;大眾應該探討質疑的范圍和方式以及被質疑者的權利保護;大眾應該討論偶像的社會價值及影響;大眾應該對沖擊偶像的方舟子的價值進行思考。共四個選項。
(三)調研數(shù)據(jù)匯總
實際接受調查的對象有22人,其中15名為本科生,7名為研究生,沒有博士生參與此次調查。造成調查者本科生多研究生少的原因是本科生因考完試課業(yè)負擔減輕而多愿意配合調查填卷,而研究生多有課題項目需要著手,無所謂假期與否,所以多不愿閑暇配合。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校本部本科生皆為三年級和四年級,而碩博生則為全年級。
二、新媒體社會化趨勢不可擋
在問卷統(tǒng)計后,筆者發(fā)現(xiàn),新媒體的社會化影響遠遠超出事件在現(xiàn)實中的影響力。新媒體作為社會現(xiàn)象被納入公眾視野的趨勢不可抵擋。
在對韓寒及其作品了解程度的選項中,選擇非常了解的為7,選擇聽說過但不怎么清楚的多達15人,無人表示沒聽說過。
被調查者對韓寒博文的看法,選擇“很好,對社會批判到位”的有5人,選擇“還行,但社會批判過于激進”的有8人,支持韓寒博文的占59.1%,而反對者只占18.2%。通過調查可見,雖然支持韓寒者中尚存分歧,但與反對者比仍有巨大優(yōu)勢,在大學生中韓寒所代表的象征作用和影響力可見一斑。
關于對韓方大戰(zhàn)的了解程度。結果,無人表示沒聽說過,8人選擇“一般了解”,5人選擇“了解并進行思考”,9人選擇“深入調查分析并有自己的立場”。由此可見,學生們在對于韓方大戰(zhàn)這件整個春節(jié)期間都在喧囂的事上,都有耳聞了解。
第六項則是表明上一項中立場傾向的補充說明。選擇認為韓寒沒有代筆的高達10人,選擇支持韓寒但存疑的有3人,中立者有3人,支持方舟子但認為證據(jù)不足的有4人,完全支持方舟子的有2人。可見在立場支持上,傾向明顯。
在“被調查者對韓寒認為方舟子行為已超過質疑范圍而是誹謗,是否認同”這一項上,15人選擇認同,5人選擇不認同,2人選擇不確定。這一項對于韓方大戰(zhàn)中學生們?yōu)楹蝺A向于韓寒有著比較合理的理由說明。
而在對人造韓寒和韓方大戰(zhàn)的整體觀感選擇上,9人選擇“一場鬧劇”,8人選擇“一場節(jié)慶期間的熱鬧和談資”,2人選擇“一場有意義的探討激辯”,3人無感。
最后一個問題,被調查者認為本次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哪個重要。5人選擇“大眾對待任何事物都應存有質疑和批判的意識”,13人選擇“大眾應該探討質疑的范圍和方式以及被質疑者的權利保護”,僅1人選擇“大眾應該討論偶像的社會價值及影響”,3人選擇“大眾應該對沖擊偶像的方舟子的價值進行思考”。最終還是一邊倒的傾向于對韓寒的同情。
三、韓方事件背后的社會意義和新媒體道德自覺的構建
從現(xiàn)象看本質,本次調研讓筆者在對事件進一步剖析的基礎上對新媒體社會化現(xiàn)象有了新的認識。
根據(jù)調查報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韓方大戰(zhàn)的焦點實際上并不是在于“人造韓寒”或韓寒代筆的問題,而在于部分網(wǎng)絡輿論對韓寒所選取的質疑方式及質疑態(tài)度,意即觸發(fā)大戰(zhàn)的導火索事件本身不再是關注點[3]。
參考文獻
[1]威廉・勞倫斯・紐曼:社會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1月.
[2]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M].華夏出版社,2009年2月.
[3]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M].華夏出版社,2009年2月.
社會化媒體學術論文篇二
社會化媒體在中國
摘要:Wed2.0時代的到來,預示著我們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還是信息的編輯者、提供者和創(chuàng)造者,社會化媒體應運而生,將這個時代的特征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通過社會化媒體,我們將個人的知識、對某件事情的看法、新奇古怪的事物等信息上傳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實現(xiàn)信息的共享,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關鍵詞:web2.0;社會化媒體;共享;互動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2-0-01
社會化媒體學術論文
上一篇:社會工作學術論文
下一篇:社會經(jīng)濟的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