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夢的形勢與政治論文(2)
關于中國夢的形勢與政治論文
關于中國夢的形勢與政治論文篇二
人民幸福“中國夢”
摘要:當代社會,由于價值觀念蛻變、輿論導向偏頗、自我修養(yǎng)失缺等原因,部分國人的幸福觀發(fā)生扭曲,表現(xiàn)為極端物質化、極端權力化和極端個人化。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基礎,實現(xiàn)中國夢應該從多方面考量來提高國民的幸福感。
關鍵詞:中國夢;人民幸福;幸福感
“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歸根結底要落實到人民幸福上,中國夢是人民的夢,是人民幸福的夢。而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居民的幸福感停滯不前,探討如何讓人民更幸福,更具有現(xiàn)實價值。
一、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主要內(nèi)容
(一)中國夢的內(nèi)涵
2012年11月29日,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中國夢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基本內(nèi)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他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是民生之夢。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中國夢還是尊嚴夢,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中國夢又是成功夢,讓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機會。中國夢的構想體現(xiàn)了新一代中國領導人的治國理念,反映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中國夢,是民生夢、尊嚴夢、成功夢,更是幸福之夢。每個人的幸福才能匯聚成人民的幸福。
(二)對幸福實現(xiàn)的理性認知
1.幸福是人對各種需要的滿足。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有多重不同層次的需求,他對人的需要層次作出劃分,第一層面是生理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其余為安全、歸屬和愛、尊重等需要,屬于心理情感需要,也是社會需要;認識與理解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屬于精神需要。尤其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則是人的更為本質的需要,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需要。底層的衣食住行是基本的需要,上層需要的滿足建立在底層基本需求的滿足上。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民生問題與居民的幸福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為民生問題是幸福實現(xiàn)的底層需要,只有這一需求得到滿足,才可能有其他更高需求的實現(xiàn)。
2.幸福感具有個體差異。幸福很難給出具體的定義,因為幸福是主觀見之客觀的東西。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提出了一個幸福的公式:總幸福指數(shù)=先天的遺傳素質+后天的環(huán)境+你能主動控制的心理力量。在這個公式中遺傳素質屬于客觀條件,如有人天生具有抑郁傾向。后天的環(huán)境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客觀條件。而第三個因素主動控制的心理力量是一種可以產(chǎn)生變化的主觀條件。這些差異不同的人在對同一目標的追求中產(chǎn)生的體驗顯然會是不同的。
3.幸福觀存在層次區(qū)別。指幸福的境界不一樣。前面提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不同層次的需求的認知和推崇,是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觀的基礎。有人注重物質需求的滿足,而且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屬于享樂主義至上,這種幸福觀是非常淺層次的一個境界,也是世俗幸福觀的代表。有人還注重對其他社會需要的追求,比如追求事業(yè)功名的最大化,追求愛情的美滿等等,這種層次比單純追求享樂要高級一些。還有把幸福和道德的實現(xiàn)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德福一致,成為道德理想主義的幸福觀。儒家三不朽的境界中立德和立言就屬于這一境界。三種境界是從低到高的境界。
(三)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基礎
“中國夢”是中國人的遠大目標。其最終目的是讓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因為“民惟邦本”,本固才能邦寧,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可以凝聚民力,而這民力就是偉大的“中國夢”崛起之力。實現(xiàn)“中國夢”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些是人民幸福的基本條件。國家的夢想只有夯實了民生基石才能夠打通實現(xiàn)夢想的路徑。人民幸福既是中國夢的出發(fā)點,也應該是中國夢的落腳點。只有人民幸福的基石打牢,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當代中國幸福觀之扭曲
目前中國絕大多數(shù)人對自己的幸福觀還是有合理的認知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的幸福觀在社會和自己雙重作用下發(fā)生了扭曲。
(一)當代中國幸福觀扭曲的表現(xiàn)
1.極端物質化。把物質追求當成人生追求的最終目標。人們通過合法勞動得到相應的物質回報,提高自身的物質生活水平,顯然能夠增強個體的幸福感。這種對幸福的理解無可厚非。但是,一部分人認為幸福的程度可以且僅以物質生活水平高低和物質財富多少來衡量,忽視精神生活的追求,這就是一種扭曲的幸福觀,是沒有靈魂的追求,會在更大程度上傷害個人對真正幸福的追求。
2.極端權力化。中國古代一直講學而優(yōu)則仕,官本位思想至今仍有市場,以至于出現(xiàn)了對權力的無限崇拜。對權力的追求也滲透到幸福觀中。有些人僅僅看到權力帶來各種好處,為了權力而權力,甚至到了無視生命的地步。《朱�基講話實錄》透露:“有些事情是前所未聞的??h長買通殺手去殺縣委書記,他好當書記;副縣長買通殺手殺縣長,他好當縣長。”這是對極端權力化的佐證。
3.極端個體化。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黨和國家越來越關注人民的具體需求,比如中央提出要保護居民的財產(chǎn)收入,報告中提到個人財富2020年翻兩番。注重個人權益的尊重給人帶來幸福毋庸置疑,但是反過來,現(xiàn)在社會出現(xiàn)一種傾向,只能看到自己,從不顧及他人,個體選擇第一,個體利益至上;只講個人感受,個人價值實現(xiàn),不講倫理道德,沒有集體國家概念;把個人利益凌駕于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之上,為了謀取個人最大利益、獲得個人的幸福,不惜違反、損害和犧牲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這就是極端個人化。
(二)當代中國幸福觀扭曲的原因
1.價值觀念蛻變。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在利益驅使下,等價交換原則被一些人應用到社會生活領域。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的價值觀受到?jīng)_擊和挑戰(zhàn),利益至上,唯我獨尊,不講奉獻和無私,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對這些理念的認同凸顯了價值觀的蛻變。 2.輿論導向偏頗。黨的報告當中明確提出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這是我們倡導的主旋律正能量。當然我們的媒體做了大量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出了貢獻。但是不可否認也有一部分媒體,在為錯誤的幸福觀推波助瀾。如風云人物干露露母女低俗下流,卻成為所謂的公眾人物。這變相在倡導不擇手段不顧廉恥的的幸福觀,屬于輿論導向失范。
3.自我修養(yǎng)失缺。無論外界環(huán)境怎么影響,最終能影響個體的還是人自身。現(xiàn)在的時代是個喧囂、浮躁的時代,各種炫耀浮夸,充滿誘惑。人們有時像波濤中的小舟一樣被推著往前走,這時候就會忘記自我的修養(yǎng),自我的追求,從而使幸福觀進一步扭曲。
三、提高國民幸福感的對策建議
(一)以積極進取創(chuàng)造幸福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對個人來說,首要的是對自身有明確的認知,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確立適合的目標,并為目標的實現(xiàn)做出的規(guī)劃。此外還要分解大目標,形成階段目標,并立即開始行動,為目標而努力奮斗,促進目標的實現(xiàn)??傊Mㄟ^自身努力盡可能去改變現(xiàn)實狀況,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幸福。
(二)以陽光心態(tài)累積幸福
幸福程度取決于我們所專注的事情和我們對外部事物的解釋,取決于我們是否用陽光的心態(tài)來對待。陽光心態(tài)包括:1.喜悅心。人應該擁有一顆喜悅心。世界是個萬花筒,我們一起觀察美、感悟美、創(chuàng)造美,最重要的是懂得欣賞美。滿懷對生活的喜悅,人就容易獲得幸福。2.知足心。欲望與追求,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但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美國經(jīng)濟學家薩繆爾森列過一個“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從薩繆爾森的幸福方程式來看,要想更幸福,必須增加效用,或降低欲望。如果人的效用是既定的,那么欲望越大,人越不幸福??刂朴彩谦@取幸福的一種途徑。因此人應當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即所謂“知足長樂”。3.寬容心。有時候獲得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計較得少。有一顆包容的心非常重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則不容易產(chǎn)生紛爭。幸福無處不在,以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來對待,它就會生活中一點點累積起來的,給你帶來陽光般的溫暖。
(三)以關注社會擴展幸福
幸福是個人的主觀感受,這個感受并不都直接來自對自身的感受,還包括他人帶給我及我?guī)Ыo他人的感受。幸福不是狹隘的,它會隨著你視野的放寬而擴展。這就要求不僅僅聚集于個人的小幸福,還要更多地關注社會。目前我們社會上存在很多問題,誠信缺失,人際冷漠等,這種狀況和每一個都有關。因此不要因為某個苦難暫時不會波及自己就退避三舍,盡可能低幫助他人。經(jīng)常反省自身,從生活當中的每一件小事開始做起。行動起來,行動勝過語言。只有勇敢行動才能給自己爭取幸福,這才是對當前社會現(xiàn)實的積極回應。
(四)以守護心靈涵養(yǎng)幸福
人是有思想有靈魂的獨立個體,人需要和自己內(nèi)心溝通和對話。1.心有所系:遵從本心。遵從本心,就是對內(nèi)心的遵從。如同喬布斯所言:“你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去過別人的生活,不要讓別人意見觀點的噪音,淹沒了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去追隨自己的心和直覺。”2.心有所念:堅守信仰。信仰是心靈的產(chǎn)物,信仰,是人的價值所在。信仰讓人堅強,可以幫助人戰(zhàn)勝各種困難,成為對抗困境的堅實力量。我們目前國內(nèi)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無序、不誠信,人群的暴戾、冷漠等現(xiàn)象,其實就是因為很多人沒有信仰。沒有信仰意味著人們可以毫無顧忌地造假、作惡、害人,做事沒有任何底線、為所欲為,既無道德上的擔憂,又沒有良心的譴責。人一定要有所信仰。信仰讓人有所敬畏,上有所敬,下有所畏,為人們的行止設定區(qū)間,行為有度。3.心有所止:看破生死。有些人的不幸福來自對死亡的擔憂和恐懼。這種死亡的恐懼極大地沖擊著現(xiàn)實的幸福。其實生命和死亡是一對孿生兄弟??雌粕啦皇浅黾遥膊皇亲詺?。看破生死是不怕死,不畏活。死亡是生命的靜止,也是生命的永恒。我國古代儒家張載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平靜淡然:“存,吾順事;沒,吾寧也。”不是消極的逆來順受,而是對生生死死的宇宙必然規(guī)律“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把握,是完成了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后心靈的平靜與安寧。存順歿寧,樂天知命是儒家的真實寫照。因此,當我們精神困惑的時候不妨從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些營養(yǎng),去涵養(yǎng)幸福。
看了“關于中國夢的形勢與政治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