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旅游攻略
南麂列島,位于浙江省平陽縣東海域,距鰲江港56千米,離臺灣島約150千米,隸屬平陽縣,區(qū)域總面積200平方千米,陸域面積11.3平方千米,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南麂列島主島南麂島,別名海山,古代又寫作“南己山”,外形似麂,頭朝西北,尾向東南,海岸線曲折,計長24.8公里,周圍有龍嘴頭等5個呷角和國姓澳、馬祖澳、火昆澳3個海灣及港灣南麂港。南麂列島內(nèi)的稻挑山,為中國大陸領(lǐng)?;c之一,1985年10月平陽縣政府在此立碑為志。其海洋風(fēng)光秀麗,生態(tài)保持良好,1990年成為中國首批5個海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之一,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貝藻類海洋自然保護區(qū),被譽為“貝藻王國”,于199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網(wǎng)絡(luò)。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南麂旅游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南麂景點簡介
南麂列島,位于浙江省平陽縣以東海域,其中心點為北緯27°27′,東經(jīng)121°25′??偯娣e2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1.3平方公里。距鰲江鎮(zhèn)30海里,距大陸最近的蒼南縣炎亭鎮(zhèn)20海里,距溫州市區(qū)70海里,距臺灣基隆140海里。它是中國首批5個海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之一,由大小52個島嶼(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組成。其中,最大的島嶼為南麂島,面積7.64平方公里,因形似麂而得名。南麂列島內(nèi)的稻挑山,為中國大陸領(lǐng)?;c之一,1985年10月平陽縣政府在此立碑為志。
南麂列島遠離大陸,海水清澈,含沙量低,海域底質(zhì)以粉砂質(zhì)粘土為主,海底地形自西向東南下傾,水深一般在15—25米之間,南麂島東北和西南兩側(cè)為深水通道,其水深在30米以上,最深處達45米。該區(qū)域以海蝕地貌為主,岸線曲折,岬角叢生,海灣眾多,礁石密布,沙灘多樣,是江浙沿岸流與臺灣暖流交匯和交替消長的區(qū)域。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6.5℃,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南麂列島主島南麂島,別名海山,古代又寫作“南己山”,外形似麂,頭朝西北,尾向東南,海岸線曲折,計長24.8公里,周圍有龍嘴頭等5個呷角和國姓澳、馬祖澳、火昆澳3個海灣及港灣南麂港。海水終年清澈湛藍,巖石受海浪長期侵蝕沖擊,形成海蝕崖、柱、穴、平臺等景觀,有大沙岙(澳)、國姓澳(岙)、三盤尾等景區(qū),人稱“碧海仙山”。
南麂主要景點
南麂列島擁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充滿了自然的天韻和神話般的魅力,具有獨特的海島風(fēng)味和地方色彩,是集科研考察、旅游觀光、避暑度假、漁家樂為一體的海上樂園。景觀以大沙岙(澳)金沙碧海、奇峰異石、天然壁畫、海島平原、大擂水仙最為著名。
南麂大沙岙海灘寬800米,長600米,水質(zhì)、沙質(zhì)皆屬上乘,是中國罕見的貝殼沙質(zhì)海濱大浴場;被專家譽為“國寶”的東海奇觀的天然壁畫,氣勢恢宏,鬼斧神工;海上日出,氣象萬千;海洋奇觀“海市蜃樓”時有出現(xiàn)。南麂列島不禁山水景觀奇妙,生物景觀也非常豐富。南麂是浙江省四大漁場之一。貝類、藻類種數(shù)均占全國總數(shù)的五分之一以上,居全國之首,故有“貝藻王國”之稱;大擂島水仙滿山遍野,花香撲鼻;三盤尾天然草坪面積63畝,綠草如茵,人入其內(nèi),疑進仙境。南麂島還是鄭成功收復(fù)臺灣的練兵場,存留有摩崖題刻等遺跡多處。
山巔觀日
南麂島有兩座山,一座叫南麂山,高192米,另一座叫大山,高229米。這兩山盤踞在一起,東南面形成了大沙澳,西北面形成了馬祖澳,站在山巔可望東海萬頃云濤。尤其是看日出,一輪紅日,躍出在海平線上;紅日西沉,則滿天彩霞,逐步消失于蒼茫的暮色之中,尤為壯觀。
大沙岙天然浴場
大沙岙在南麂本島的南部,面對東海,三面環(huán)山,形成一個冬暖夏涼的大海澳。澳里有大面積的沙丘地,海沙又細又干凈,漫步在沙灘上,一直走到潮水邊緣,腳步不會下陷。躺在沙上,身上不沾沙,是天然的日光浴場地。大沙澳口寬461米,海水碧藍澄澈,由淺到深,沙灘一直延伸到海,這又是海水浴的理想場所。起風(fēng)時,海浪有節(jié)奏地拍擊沙灘,發(fā)出巨響,卷起千堆雪。但此時不能游泳,也不宜在臨近海水處步行。
海帶養(yǎng)殖場
在大沙岙,1957年省海洋水產(chǎn)研究所在南麂島試養(yǎng)海帶6臺,獲得成功。1958年4月,浙江省在南麂成立浙江省淺海試驗總場,當(dāng)年養(yǎng)殖海帶1500臺。1959年,改為國營南麂海水養(yǎng)殖場,溫州地區(qū)直屬縣級建制單位。1965年改稱國營平陽縣海帶養(yǎng)殖場,已具有相當(dāng)規(guī)模。養(yǎng)殖的海帶供碘廠做原料并大量供應(yīng)市場。場內(nèi)設(shè)立海洋自然保護區(qū)貝藻類標(biāo)本室,有貝類標(biāo)本116種,藻類標(biāo)本46種。
虎嶼
大沙岙口就是南麂港,海港中有一個島嶼像一頭龐大的老虎,正搏擊在海浪間,或剛從深山密林中沖向大海,于是獲“虎嶼”的美稱?;Z后面,靠近海岸這邊有一黑色礁石,叫“虎子”或“虎糞礁”。此自然景觀的特點是“海中有島,島中有港,港中又有島”,在國內(nèi)實屬罕見。
美齡居
昔日宋美齡在南麂島的寓所,又名“棲風(fēng)居”。位在大沙澳東北面山坳里,背山西海,有公路相通,離臺灣基隆港只140海里,十分隱蔽,便于防御退卻。美齡居建于1954年,當(dāng)時南麂島與大陳島都駐有國民黨殘部,宋美齡率歌舞團來兩島慰問,寓所就是專為宋氏到來特建。采用大石塊、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三間平房,約80平方米。中堂作會客室、活動室,兩邊是臥室,屋后兩廂一為衛(wèi)生間,一為廚房間,若一座堅實的碉堡。當(dāng)時屋頂還有小樹,雜草等掩蔽物,臥室窗戶安上防彈鐵絲網(wǎng),站在美齡居門口,可遠眺前方島嶼風(fēng)光。
蠟燭峰
南麂本島門嶼尾村東北面有一處海礁,懸崖峭壁的外側(cè)有一對石柱矗立海上,約5米高,看上去如一對蠟燭。這就是蠟燭峰,也叫蠟燭壟礁。
白蛇礁
大山兩側(cè)臨海灘有一個大巖洞,深莫測。有一條又粗又長的大青石,從洞中彎彎曲曲伸向海灘頭,活像一條大青蛇在覓食魚蝦。另一條巖石色白也從洞中潛出,經(jīng)過灘頭,游向海底。其頭便成為海底暗礁,天風(fēng)刮來,白花花的,看起來宛如大白蛇在海上興風(fēng)作浪。這就是“白蛇礁”。“蛇”頭所成暗礁,危險圈面積達0.061平方公里,曾發(fā)生過多次觸礁事故。
國姓澳
國姓澳在南麂本島偏北部,澳口寬1000米,澳長1900米,三面環(huán)山,是南麂列島唯一良好的避風(fēng)港,也是重要軍港,不論是東南風(fēng)、西南風(fēng)、東北風(fēng)(只怕西北大風(fēng)),船只泊在港里都很安全。民族英雄鄭成功,封為延平王,起兵海上,謀復(fù)明室,曾駐營此地,操練水軍,匯集各部,揚帆揮戈,渡海東征,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fù)祖國領(lǐng)土臺灣。國姓澳因此成為游覽勝地。
國姓澳摩崖石刻
鄭成功曾被明朝皇帝賜姓朱,即所謂國姓,人們稱鄭成功為國姓爺,鄭氏在這里練兵,因此南麂西澳也叫國姓澳。國姓澳北面有個小山丘,叫做國姓山。走到澳口海邊,可見峭壁上刻石“官澳”兩個大字,每個字40厘米見方。右下角還有“虎林”兩字,題鐫者姓氏及履歷待考。從這個荒島開發(fā)歷史推測,這摩崖石刻系鄭成功駐軍此島時所作。
國姓廟
明末清初為紀念鄭成功所建,在南麂國姓岙底部小山坡上。據(jù)云當(dāng)時有屋數(shù)椽,廟貌頗雄偉,廟里供有國姓爺塑像。到南麂的漁民、客商,無不前往瞻仰。王理孚開墾南麂時,“延平之廟在焉”。臺灣漁民到此避風(fēng),登岸后都以一睹國姓廟為快,找到遺址者,往往獻上一柱香,聊表心意。
斬斷尾門
在國姓山與龍頭嶼之間有一水道,長闊各100米左右,如被仙人寶劍斬斷一般。潮落時,行人可涉水而過,潮平時,船只可以航行,通過大門。據(jù)傳,原先兩個山嶼連在一起。鄭成功部被清兵圍困在國姓澳內(nèi),澳口嚴密封鎖船只無法通過。為了突圍,鄭成功一怒之下,抽出寶劍向龍頭嶼尾部斬下,遂成此景。
三盤美景
南麂山向東南延伸有頭嶼、二嶼、三嶼,按山丘高低層次來分,有頭盤、二盤、三盤,一直延伸到南麂島東南之尾部。三盤尾之名稱由此而來。它是南鹿島自然景觀中觀望海景最佳之處。春夏秋冬、晴雨晨昏,在這里欣賞景物,興味迥異。
望夫石
三盤尾的后村東北向山背上,最立著一尊人巖石,像一個漁婦,披著長發(fā),朝向南方,聚精會神地凝望大海,殷切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安全歸來。“腳踹船板三分命”,漁民的妻子,都有這種共同心聲。月明星稀時,這望夫石又像似老母親在招喚兒子,仿佛她嘶啞的喊聲被海濤淹沒了,噙著滿眶熱淚盼望海峽彼岸游子早日歸來。
猴子拜觀音
三盤尾南部東側(cè)海濱,從北向南看,在大大小小小規(guī)則的巖群中,有一巨巖像南海觀世音站立在那里,慈祥的目光投向遠方。相對方向,在矗立著的巖峰上疊著一塊形似猴子正在拱手下拜的石頭,這就是猴子拜觀音。然而走到南邊,再往北看,觀世音卻幻變成老公公了。
海馬巖
三盤尾南部東側(cè)山上,有一只狀似海馬的巖石,昂首擺尾,非常威武地挺立著。南鹿?jié)O場有種名貴藥材海馬,則這只海馬堪稱“海馬王”。
石青蛙
三盤尾南部的山頂上,有一只石青蛙,體態(tài)肥壯,頭朝東海,四腳作勢,似欲躍向浩蕩的碧波,追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