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十大將軍排名及簡介(圖)
新中國十大將軍排名及簡介(圖)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帥軍銜;周恩來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將軍銜。中國軍隊著名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由此確立。(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59位少將)
1、新中國十大將軍——粟裕(1907-1984)
湖南省會同縣人粟裕,他的軍事造詣和戰(zhàn)績在全軍首屈一指,許多方面甚至超過了林彪。而他長期是以陳毅的副手身份指揮作戰(zhàn),建國后任過短時間的總參謀長一職,授銜時卻不在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資歷只能夠和羅榮桓相比。陳毅代表新四軍和三野的元帥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至于粟裕爭當元帥的傳說是站不住的,那是人們根據(jù)他的戰(zhàn)績和位列大將首席而產(chǎn)生的臆測。
四八年中央軍委曾計劃將粟裕指揮的華野外線兵團,即蘇北兵團擴編為華中野戰(zhàn)軍渡江作戰(zhàn),而將華野的內(nèi)線兵團即山東兵團升級為華東野戰(zhàn)軍。這一計劃本以明令發(fā)表,許世友、譚震林、劉少卿指揮的山東兵團已使用華東野戰(zhàn)軍的名義達三個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對,這一計劃才撤銷。同時,粟裕還堅決主張已到中原的陳毅繼續(xù)兼職華野司令。可見,粟裕放棄了成為方面大軍主官的機會,很難認為到授銜時他會再爭執(zhí)一番。
2、新中國十大將軍——徐海東(1900-1970)
湖北省黃陂縣人徐海東,陜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將軍銜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紅軍長征時除了三個方面軍外,還有一只獨立長征的部隊最先到達陜北,即紅二十五軍,徐海東是這只部隊幸存的指揮者,與陜北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之后,徐海東任軍團長。所寫《西行漫記》中曾提到,蔣介石稱徐海東為“文明的一大害”。由于在戰(zhàn)爭中肺部負過重傷,他在抗戰(zhàn)開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處于療養(yǎng)狀態(tài),直至七零年去世。
陜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劉志丹陣亡,高崗自殺,徐海東是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為人一向正直和善,與世無爭,授他大將不會引起不平衡。
3、新中國十大將軍——黃克誠(1902-1986)
湖南省永興縣人黃克誠,第四野戰(zhàn)軍的代表。他的戰(zhàn)績、資歷與別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處,但是他當時的職務(wù)是總參謀長兼軍委秘書長,這一點是他獲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
4、新中國十大將軍——陳賡(1903-1961)
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陳賡,第二野戰(zhàn)軍的代表。二野參謀長李達是三一年寧都起義才參加紅軍的,盡管軍事造詣很高,但資歷不足以為二野的代表人物。陳賡的軍事造詣和戰(zhàn)績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氣甚大,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yè)生中的佼佼者。著名的“黃埔三杰”中,蔣先云戰(zhàn)死,賀衷寒去了臺灣,陳賡是碩果僅存了。
5、新中國十大將軍——譚政(1902-1988)
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譚政,當時任總政治部主任,與元帥中羅榮桓的情況一致,是大將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樣意味著中國軍隊的特色,與派系平衡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