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晚上為什么不能出門
冬至的晚上為什么不能出門
在冬至的時候會有很多的講究和禁忌,冬至晚上禁忌出門就是其中一個禁忌。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冬至晚上不能出門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晚上不能出門的原因
鬼節(jié)之說
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而且也是中國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很多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祭祀祖先的習(xí)俗,而冬至上墳祭祀的時候陰氣比較重,所以在祭祀之后一般都會早點(diǎn)回家。
民間傳說
傳說在盤古開天之時,冬至正是萬惡出沒的時候,而晚上是陰氣比較重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地方流傳著冬至的晚上出門不吉利的說法。
天氣因素
冬至的來臨,標(biāo)志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就要到了,這時候往往是疾病感冒的高峰期,所以冬至晚上能早點(diǎn)回去的還是早點(diǎn)回去,況且大晚上家里肯定比還在外游蕩更為安全。
晝短夜長
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而古時候的人們到了晚上不像現(xiàn)在有夜市,燈火通明,古時候的人們晚上出門很不方便,所以古時候的人們在天黑之前都會早早的回家了。
冬至期間其他宜忌講究
不宜婚嫁
冬至期間不宜婚嫁,因?yàn)楣湃税汛悍帧⑶锓?、夏至、冬至前一天稱為四離日,離日為不吉利的日子,而結(jié)婚是一件大喜事肯定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
不宜搬家
冬至期間不宜搬家,因?yàn)槎潦且荒曛凶罾涞臅r候,在寒冷的日子搬家會破壞家中的興旺之氣。
不宜同房
冬至期間不宜同房,民間有冬至前后10天不宜同房的說法。古人認(rèn)為冬至期間是人體最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同房的人,陰陽不調(diào),非常不利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后代的繁衍。
不宜回娘家
冬至期間不宜回娘家,民間有冬至回娘家對公公不益的說法。很多人都認(rèn)為這是比較封建的思想,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會嚴(yán)格遵循。
冬至的民間傳說
在民間,冬至的傳說有三種說法:
冬至的民間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dāng)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fēng)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guān)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qū)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xí)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的民間傳說之二
冬至有吃狗肉的習(xí)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xí)俗?,F(xiàn)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bǔ)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的民間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xí)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zāi)祛病。
傳說未必真實(shí),但是冬至在古代確實(shí)是一個大節(jié),有“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給錢。冬至大似節(jié),東家不放不肯歇”的說法。這天,全國放假,不僅私塾先生要放學(xué)生的假,東家要放雇工的假,做買賣的閉市三天,連朝廷大臣也要放假?!稏|京夢華錄》載:“京師最重冬至,更易新履襪,美飲食,慶賀往來,一如年節(jié)。”又《乾淳歲時記》云:“朝廷大朝會,慶賀拜當(dāng),并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沓于九街……謂之做節(jié)。”冬至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是因?yàn)檫@天陽氣始萌,太陽行至黃經(jīng)二百七十度,到達(dá)最南邊,北半球過了這天晝會越來越長,稱為“冬至一陽生”。這天,族人要依照先例祭祀祖先,迎陽報(bào)本,家族中年幼者要去年長者家里拜謁,甚至伺候長者起居,以表示祝賀陽生。而長者要叮囑孩子們冬至過后,日漸長夜?jié)u短,正是讀書干事業(yè)的好時候,不能虛度光陰,天道行健,民生在勤,勤奮好學(xué)方能成事。而已嫁做人婦的女兒都要回娘家,相傳不這樣做,娘家家道會因之衰落。
冬至過后,我國各地氣候都進(jìn)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jìn)九”。
與冬至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是在北京流傳了幾百年的《九九歌》。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shù)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文人墨客在冬至喜歡聚會飲酒,稱為“寒暖會”或“消寒會”。一般在冬至后開始數(shù)九,“一九到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篳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朋友九人相約,從頭九到九九,每人做東一次,圍爐淺酌,做美食互相品嘗,而且這個時候天氣轉(zhuǎn)冷,食物容易保存,可以多做一些。《帝京景物略》記載在冬至節(jié)大江南北都會做九九消寒圖,明天啟年間,司禮監(jiān)則專門印刷此圖,貼在墻上,每九個格組成一首詩。而吳越地區(qū)的消寒圖,每張紙繪有九格,格里再繪制九圈,共八十一圈,文雅的則畫一枝有八十一個花瓣的素梅。從冬至那天開始,每天用筆涂一圈或一瓣,分上中下左右,表示陰晴風(fēng)雨雪,涂完了,也便出九了。“試數(shù)窗間九九圖,余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diǎn)遍無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說的就是消寒圖畫完后,已經(jīng)春意盎然了。
猜你感興趣:
1.冬至可以回娘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