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最重要的技巧:抓住“常、變、理”三要素
語文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對于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更應該結合有效的學習方法或技巧,從而形成有效的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學習基礎,形成相應的學科基礎,學科細目,學科變化,以及知識與變化背后的學科體系、學科原理。同樣,作為母語學習的語文學科,也具備相應的知識邏輯??傮w說來,高三語文復習要抓住三個要素,即:常量、變量、理性。
一、常量
常規(guī)動作
包含常規(guī)知識、常規(guī)考點、常規(guī)命題形式等,這是一個學科參與應試的構成基礎。具體說來,就是要儲備足量的語文知識、常識,比如積累基本的漢字、詞語、成語,短語分類,句子構成及變化,現代文文體及相關知識,文言文文體及相關知識,詩歌的基本類型及答題維度,漢語基本的寫作技巧與表達規(guī)范等。常量的長期積累是應對高考的基本策略之一。
核心:“透”和“全”
“透”就是這些儲備的知識要精準,不能有誤差,不能似是而非,不能遺留問題,不能推脫問題,要有重復做、回頭看的意識,經典的例題多做幾次,重點難點不留“夾生飯”。“全”就是要全方位覆蓋相關知識,在知識體系構成上要細化、要全面。建議學生要有條理意識、長遠意識,有規(guī)劃地分解知識、積累知識。在具體操作中,不妨以某一本經典教輔資料為依托,其它兩三本可靠資料為輔助,先勾勒體系、建立骨架,再豐富知識,最終呈現完整的知識架構、應試體系。
二、變量
變量是指在常量的基礎上要有靈活應對的方式,這種方式分為兩個方面。
前瞻性
因為高考考查知識的形式靈活,而常量對知識的掌握僅僅在于其基本的維度,只能得一個大概的分數,要想決勝高考,必須對高考有一定預測。這種預測并不是玄學的臆測,而是觀察高考命題的規(guī)律,包含全國高考的三套試卷和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山東等共九套試卷的異同點,然后科學分析其難易程度和操作性。
遷移性
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是現在高考的重心,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恰恰是從知識到能力的升華、飛躍,只有完成這種質變才能獲得分數。能力是在陌生、復雜的環(huán)境下,快速準確找到問題的癥結,并予以解決的素養(yǎng)。高考是限時考試,這就要求有時效性;高考是學科知識的綜合考查,這就決定了問題的復雜性;高考知識容量、閱讀量都有所增加,這就要求學生有足夠的速度與效率;同時,特殊而陌生的考試環(huán)境,考試難度的未知性,又從心理影響轉化到生理影響。多項因素疊加,學生的考試成績一定是綜合的考量。如果沒有應對的預案,想得到好成績比較困難。
三、理性
培養(yǎng)理性思維
人天生是哲學動物,因為總在不同的現象中總結規(guī)律,好應對未知事物。高考同樣需要我們思考現象背后的規(guī)律性,并做好知識和技巧的積累。因此,培養(yǎng)理性思維就顯得尤其重要,它會將學生的碎片化的知識(認識)深化,把零散記憶系統化,從而在遇到新問題時找到恰當的解決方式,這正是現在高考應該具備的能力:高考語文全國卷從2016年到2017年的轉變,已經在多方面提示我們,必須訓練學生的理性意識。
訓練解題技巧
比如,在閱讀論述類文本時,注意梳理其話題的起承轉合,論證的邏輯方法,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完成答題;在練習語言運用部分時,注意厘清題干指向,抓住連詞、關鍵詞等,能更好地完成邏輯填空或選擇;在作文部分,觀察題目關鍵詞,分析材料意旨,找出解讀方法,推測命題導向,安排文章結構等。
在高考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語文的復習是一個艱難有痛苦的階段,在每天不斷的學習復習初高中的考點、知識點、第一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對于考生來說更是一枯燥無味的過程,不管是心理、生理等綜合素質的考驗,對于問題的發(fā)現,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復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斷地歸納總結,解決難題,鞏固基礎都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的過程,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應該聽從教師的經驗指導,整理羅列出自身所不會的難題,從中解決問題,做到眼中有問題,心中有條理,手中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