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將領林鳳祥簡介
太平軍將領林鳳祥簡介
林鳳祥是太平天國軍隊最早的四軍帥之一,是西王蕭朝貴的心腹猛將,也是楊秀清倚重的開路先鋒。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林鳳祥人物簡介
林鳳祥(1825—1855)太平軍將領。壯族。農民出身。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任御林侍衛(wèi)。1853年1月率軍首登武昌城,封天官副丞相。建都天京后,與李開芳、羅大綱率軍攻克揚州、鎮(zhèn)江。同年5月與其他北伐主將,率精兵2萬余人在揚州誓師北伐。1854年春因彈糧、寒衣不繼,援軍未至,遂南撤阜城、連鎮(zhèn),挖壕堅守,奮戰(zhàn)9個月。次年3月連鎮(zhèn)陷落,受傷被俘;4月在北京就義,后追封為求王。
林鳳祥人物生平
林鳳祥于道光五年(1825年)生于廣西桂平,由于自幼喪母,其父憐愛未加檢束,以致放蕩不羈。少年之時,但遇不平事,就挺身相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打死縣城劣紳,縣令緝捕,其七叔林秀中賣豬4頭給他作路費,奔走他鄉(xiāng)。林鳳祥遂混跡江湖,設肆賣卜,并得以結識洪秀全、楊秀清。咸豐元年(1851年)參加洪秀全金田起義,為結拜的40個盟兄弟之一。
洪秀全永安建制,林鳳祥受封司馬。此后,林鳳祥任開路先鋒,率領太平軍進攻桂林、長沙、武昌、鎮(zhèn)江、南昌等,轉戰(zhàn)南北,獨當一面,驍勇善戰(zhàn),功績輝煌,累升至天官副丞相。
咸豐三年(1853年)2月,太平軍從武漢水陸東下,林鳳祥率部從陸路進擊,所向披靡。3月,率軍先破南京儀鳳門,旋攻占揚州,封靖胡侯。
是年5月,太平軍北伐,林鳳祥奉命與定胡候李開芳、平胡候吉文元統(tǒng)率2萬余人從浦口(今屬南京)出發(fā),經安徽滁州北上。6月攻克河南重鎮(zhèn)歸德(今商丘),擊潰清軍5000余人,繳獲大批鐵炮、火藥。因無船只,未能渡黃河北上,乃循黃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于鞏縣(今鞏義)渡過黃河。
渡河之后包圍懷慶(今沁陽),內攻堅城,外防清援軍,與敵反復爭奪,未能破城,延誤戰(zhàn)機。9月初撤圍,從垣曲進入山西,破平陽(今臨汾),抵洪洞,然后東插太行山,于9月底破臨洺關(今河北永年縣治),進入直隸(約今河北)境。清廷大震,于京師成立巡防處,調兵阻擊北伐軍北上。
林鳳祥避實擊虛,揮師于10月末進抵天津西楊柳青,于靜海、獨流鎮(zhèn)扎營固守,以待援軍。洪秀全、楊秀清得悉北伐軍在天津受阻待援,于次年2月調集援軍7500人,從安慶北上增援。林鳳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靜海、獨流鎮(zhèn)南撤。
咸豐四年(1854年)5月5日,至東光縣連鎮(zhèn),與李開芳商定分軍。李開芳率精騎南下接應援軍,馳抵山東高唐,方悉援軍已在臨清敗沒,乃據高唐作固守計。林鳳祥則繼續(xù)困守連鎮(zhèn),內缺糧草,外無援兵,以劣勢兵力頑強抗擊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軍。咸豐五年(1855年)2月棄守西連鎮(zhèn),集中兵力守東連鎮(zhèn)。
清軍統(tǒng)帥僧格林沁將連鎮(zhèn)層層包圍,待至雨季到來,清軍又引南運河水,將連鎮(zhèn)淹泡,使北伐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墒橇著P祥鎮(zhèn)定自若,繼續(xù)指揮突圍作戰(zhàn),連僧格林沁也認為,北伐軍“雖被圍萬分窮蹙,糧米斷絕,以人為糧,或戰(zhàn)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充分顯示出林鳳祥的軍事才干和大將風度。
咸豐五年(1855年)3月7日,在孤軍奮戰(zhàn)9個月后,連鎮(zhèn)終被清軍四路攻陷,林鳳祥因重傷,偕部分將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紹垣出賣而被俘。由清恃郎瑞麟、總兵經文岱等檻送到北京,由大將軍綿愉辦理此案。在清廷嚴刑逼供下,林鳳祥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詞》,錄下其身世及經歷。最后被害于北京西市。行刑時(凌遲)林鳳祥毫無懼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時年三十一歲。
1863年洪秀全追封林鳳祥為殿前夏季察天軍頂天扶朝綱求王協(xié)千歲。
林鳳祥與李開芳
林鳳祥、李開芳這兩員太平天國歷史上的猛將,不論在太平天國的建國初期,還是在從廣西到金陵的進軍途中,以及后來的北伐戰(zhàn)爭,都顯示出他們猛打猛沖的軍事才能。在太平天國進軍階段,林鳳祥、李開芳和羅大綱三人是最能打仗的,李秀成稱他們是帶兵的將領,地位僅在諸王及秦日綱、胡以晃之下。林鳳祥、李開芳的成長,主要是在戰(zhàn)爭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從廣西到湖南,他們都是打先鋒的部隊,兒乎是所向披靡,很少打過敗仗。蕭朝貴抄近路偷襲長沙時,林鳳祥、李開芳是蕭朝貴選中的戰(zhàn)將,蕭朝貴不幸戶炮犧牲,林鳳祥、李開節(jié)真接歸石達開指揮。他們兩人互相配合,十分默契,打起仗來比較順利。在攻克岳州之后,太平軍揮師武漢三鎮(zhèn),李開芳首先攻克漢陽,林鳳祥首先轟塌武昌城墻。攻克南京戰(zhàn)役也是他們兩人首先破城而入。髓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鎮(zhèn)江、揚州。太平天國建都南京之后,洪秀全、楊秀清決定西征和北伐,林鳳祥、李開芳被選派擔任北伐軍統(tǒng)帥。從浦口出師之后,經江蘇、安徽、河南、山西進入直隸,一路橫沖直撞,機動靈活,有如一股不可抗拒的鐵流,奔流在北半個中國的土地上,但由于到了天津南邊的靜海、獨流,決定駐扎待援。
咸豐四年(1854年)5月5日,至東光縣連鎮(zhèn),與李開芳商定分軍。李開芳率精騎南下接應援軍,馳抵山東高唐,方悉援軍已在臨清敗沒,乃據高唐作固守計。林鳳祥則繼續(xù)困守連鎮(zhèn),內缺糧草,外無援兵,以劣勢兵力頑強抗擊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軍。咸豐五年(1855年)2月棄守西連鎮(zhèn),集中兵力守東連鎮(zhèn)。
清軍統(tǒng)帥僧格林沁將連鎮(zhèn)層層包圍,待至雨季到來,清軍又引南運河水,將連鎮(zhèn)淹泡,使北伐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墒橇著P祥鎮(zhèn)定自若,繼續(xù)指揮突圍作戰(zhàn),連僧格林沁也認為,北伐軍“雖被圍萬分窮蹙,糧米斷絕,以人為糧,或戰(zhàn)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充分顯示出林鳳祥的軍事才干和大將風度。
咸豐五年(1855年)3月7日,在孤軍奮戰(zhàn)9個月后,連鎮(zhèn)終被清軍四路攻陷,林鳳祥因重傷,偕部分將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紹垣出賣而被俘。由清恃郎瑞麟、總兵經文岱等檻送到北京,由大將軍綿愉辦理此案。在清廷嚴刑逼供下,林鳳祥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詞》,錄下其身世及經歷。最后被害于北京西市。行刑時(凌遲)林鳳祥毫無懼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時年三十一歲。
開芳入守高唐州時,見僧格林沁兵到,知鳳祥軍已覆沒,始決定突圍。時戰(zhàn)士尚存五百多人。二月初十夜(夏歷正月二十九夜),開芳率領出東門,縱馬向東南急馳,打算經濟寧入江蘇豐縣,渡黃河南歸。
第二開晨,馳到茌平縣馮官屯。僧格林沁帶馬隊追到,步兵也跟著到來,把馮官屯圍困,四面筑炮臺,向村內轟擊,房屋盡被擊塌。太平軍在村內掘挖土濠,盤旋三匝,可從地下通行,即在溝內掘窖潛藏,以避炮火。圍濠之外,復挖小孔,戰(zhàn)士伏在地下,向外瞭望,俟清軍逼近,鳥槍打得到的地方,即向上開槍。清軍傷亡累累。僧格林沁不敢進逼,他展轉籌謀,因馮官屯旁舊有漢河,可通途運河,乃用水攻,引放運河以灌馮官屯。
太平軍從屯內向西南面的清軍礮臺邊開地道,打算轟開缺口突圍。三月初八夜(夏歷二月二十八夜),先向這一面佯作突圍,與清軍略一接觸,即詐敗退回。清軍自以為防守嚴密,太平軍不會再從這方面來突圍了,不加警備。第二夜,太平軍就在這裹放地雷把炮臺前的濠墻炸塌,立刻沖出,斬殺清軍。清軍倉卒失措,四散逃命。時炮臺外還有圍濠一道,太平軍正在趕急填濠,僧格林沁已聞警,飛調大軍到,扼濠堵截。太平軍苦戰(zhàn)不能過濠,乃把炮臺上的大炮和其他軍器一起俘獲,從容退回溝內。清帝奕詝得敗報,命軍機大臣傅諭僧格林沁等嘆息說:「甚至傷亡兵勇,遺失炮位,似此情形,……以萬馀兵勇,圍數百之賊,百計經營,迄無把握,朕心寶深焦灼」。
三月十三日(夏歷三月初四日),清軍引河工竣,第二天,放水淹浸,圍堤以內,高處有水三、四尺,低處水深至五、六尺,太平軍潛伏處,都有水三、四尺,火藥、谷麥半被水浸。在水淹的第二天,太平軍在西北面清軍炮臺附近埋的地雷,其火藥袋、火藥簍都被水漂出。從此地已遭水淹,不可能再用地雷轟塌圍墻。三月二十九日(夏歷三月二十日)以后,水勢已經成圍,難以飛渡重濠,但英勇的太平軍決不在困難前低頭,連夜向清軍南北炮臺進攻,企圖突圍,終因兵力太相懸殊,敵人又靠大水作圍,都被阻截退回,僧格林沁要活捉開芳,假說愛他才干,望他來投。開芳正在無計可施,以為何不如將計就計,竟出下策,於四月二十一日(夏歷四月十三日),先派心腹先鋒黃近文帶領將士一百四十多人,混入難民內,齊出詐降,在外接應。他看見僧格林沁把詐降的將士用小船渡出重濠,以為敵人中計,到二十四日(夏歷十六日)晨,大風驟起,飛沙揚塵,瞬息不辨南北。他就寫一封詐降信給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要他先繳械。開芳帶領將士,全副武裝,乘坐小船,偽作前來繳械。他以為僧格林沁受降不會作防備,又有黃近文等在外接應,天又大風蔽日,正是突圍的好時機,一到濠邊,就可以乘此脫逃。不料僧格林沁早已看出他的詐降,先把黃近文等都殺死,絕了接應,到要渡他出濠時,又暗派馬步隊萬多人張左右翼包圍著。開芳既入敵人彀中,和將士都在濠邊被擒。
僧格林沁將李開芳及他的部下黃恣端、謝金生、李天佑,譚有桂、韋名傅、曹得相,檻送北京,其馀將士一百多人,都在馮官屯被殺犧牲。開芳在路絕食,檻送官員屢次婉勸,均拒不食。
太平天國乙榮五年初五日(夏歷四月二十七日),李開芳等七人在北京就義。敵人正綁黃懿端上身時,懿端飛腳把敵人踢死兩個,踢傷兩個,把敵人嚇倒。到刑場時,觀眾萬頭攢擁,懿端高聲對觀眾說:「自出天京,所向無敵,清妖不堪一擊,滅亡就在眼前」。當敵人把開芳和懿端用寸磔酷刑凌遲處死時,他們都昂首揚眉,怒目四顧,表示蔑視敵人,英雄不屈的氣概。癸開十三年,太平天國敘開芳功,追封靖王,子李永保襲爵。
林鳳祥人物評價
盧六、馮云山、蕭朝貴、林鳳祥、李開芳等一批批太平天國將領壯烈犧牲,最終使這次震蕩全國、驚動世界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在清王朝和帝國列強的聯(lián)合鎮(zhèn)壓下失敗而告終,但是,它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最光輝的一頁。
由漢、壯、瑤等族人民共同發(fā)動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失敗,歷時14年之久,戰(zhàn)斗遍及大半個中國的18個省,給予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戰(zhàn)和外來的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以最沉重的打擊;同時,其漢、壯、瑤等族人民團結奮斗、通力合作、并肩作戰(zhàn)的革命精神,成為后來八桂各族人民合力推翻三座大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xiàn)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共同創(chuàng)造繁榮富強的廣西和南寧的重要“精神基因”。
看過太平軍將領林鳳祥林鳳祥簡介的人還看了:
1.林鳳祥的人物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