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原配毛福梅簡介
毛福梅是蔣介石的原配夫人、蔣經國的親生母親,她19歲時與14歲的蔣介石結婚,1910年生下蔣經國,一生勤勞持家,是一個善良的女人。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毛福梅人物簡介
毛福梅是蔣介石的原配夫人、蔣經國的親生母親,她19歲時與14歲的蔣介石結婚,1910年生下蔣經國,一生勤勞持家,是一個善良的女人。1921年蔣介石要和宋美齡結婚,毛福梅無奈下與蔣介石離婚,一生孤苦。1939年,日軍轟炸溪口,毛福梅不幸被炸身亡。毛福梅死后蔣經國低調處理了她的身后事,寫下“以血還血”四個字表達對日本的痛恨。
毛福梅人物生平
嫁入蔣家
毛福梅的家是巖頭一帶的望族。蔣介石于14歲時娶毛氏為原配夫人。毛福梅比蔣介石大5歲。女大于男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象。毛福梅拜堂成親那天,小女婿鬧出一場大笑話。下午4時許,新娘花轎到達門前,這時按例鳴放喜爆(竹),一群隨轎看熱鬧的孩童和跟大人前來吃喜酒的小客人,都擁到天井去搶拾爆竹蒂頭。年方14歲的蔣介石見此情景,頓時忘乎所以,也急忙奔出,擠在其他孩童之中,搶拾爆竹蒂頭,引得親友哄堂大笑。奉化縣有“新郎拾蒂頭,夫妻難到頭”的俗話,人們都忌諱此事,認為它預兆新婚夫婦可能不合。正坐在轎中的新娘毛福梅聽到此事,其痛苦心情可想而知。蔣母王采玉氣得跺腳大罵。王采玉流著眼淚數落兒子,經兄嫂姐妹女眷們輪番勸慰,才勉強收住淚。蔣母灑淚的時候,也正是毛福梅傷心的時刻。她萬沒有料到丈夫竟如此頑劣!新婚之夜,毛福梅獨坐新房,面對龍鳳花燭,流淚不止。蔣介石在“賀郎”之后便跑到娘的床上睡去了。毛福梅聽著單調的更鼓聲,含著無限委屈的熱淚,直坐到雄雞報曉。
按照奉化的風俗,男女成親后,開春正月初二那天,新女婿要到岳家拜歲。在王采玉和毛福梅的一再叮嚀下,蔣介石和佃戶一大早就把禮物裝成一擔,去岳家拜歲。這一天,毛鼎和夫婦也忙得不亦樂乎,殺雞宰鴨,做湯圓、炒花生,備了一大堆吃的,等女婿上門??墒前胩爝^去了,還不見生頭女婿的影子。從溪口到巖頭只消步行三個小時即可到達,可一直等到太陽快落山還不見女婿的身影,一家人不免心焦,親友陪客有的也打算告辭,毛鼎和十分尷尬。這時,毛福梅的堂弟毛鴻芳氣喘吁吁地跑來報告:生頭女婿來了,在毛家祠堂里“串花燈”呢!毛鼎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上了9年學的讀書人,怎么這么不懂規(guī)矩呢?毛鼎和急對身旁的大兒子說:“武寶,快去看看,果真有你妹夫,叫他回去,今天不要上門了。”毛武寶應聲而去,可已遲了一步。不一會兒,門外鑼聲大作,爆竹三響,花燈隊已走上文元閶門的石階。打頭的少年正是蔣介石,嶄新黑緞袍,襟上泥漬斑斑,西瓜皮帽下那條大辮子也快散架了。他走到大門前立住,從懷里取出一枚七寸頭大爆竹,呼一下吹旺火絨,把引線點著了。毛鼎和一看到生頭女婿蔣介石,不禁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他把蔣介石攔在大門外,用白銅嘴長煙管指點著這個年輕人的鼻子大聲斥罵起來:“你,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還有臉上門來出丑?蔣毛兩家的門風都給你敗光了!”
蔣介石挨了毛鼎和一頓臭罵,不便發(fā)作,花燈會的哥們兒笑著溜走了。蔣介石十分狼狽,也不好言語,他突然呼的一下轉過身子,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毛福梅嫁給蔣介石,是由兩家老人做主包辦的舊式封建婚姻,毛氏又是一個纏足的舊式家庭婦女,因此結婚以后,夫妻兩人感情一般。自從串花燈負氣一場之后,蔣介石對妻子的感情更加淡漠了。毛福梅在新婚之夜鬧了個洞房空守,對蔣介石怨一陣,恨一陣,到頭來還是諒解了他??傄詾樗€年少,又要讀書,心思不在房幃間,說明肯讀書上進。所以,心甘情愿地做他的“大姐姐”,在生活上對他百般照顧,也時刻關心他的學業(yè)。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8月,蔣介石赴寧波趕考,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蔣志清。毛福梅送丈夫赴考之后,也學婆婆的樣子,天天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祈禱,求菩薩保佑丈夫蟾宮折桂,衣錦還鄉(xiāng)。可是,報喜的沒有上門,蔣介石已掛一臉霜回來了。他考場失意,名落孫山。蔣母忙不迭地安慰,毛福梅更小心服侍,惟恐這位心高氣傲的丈夫一時想不開,做出什么怪事來。
其實,蔣介石的失意并不是因為考試落第,而是因為當時寧波已受新思潮影響,知識分子對科舉一類玩意兒已開始厭倦,社會上紛紛議論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蔣介石也很愿攜妻同行,一方面是這段時間共同生活中,他覺得毛福梅對他的照顧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另一方面,他聽說奉化縣城里還辦了女子學堂“作新女校”,許多大家閨秀都在讀書,他的妻子也不該落在人后。就這樣,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9月,21歲的毛福梅開始了她的蒙童生涯。
毛福梅到奉化縣城后,被編在新女校的班里。啟蒙班專為只字不識的女子啟蒙。學生大多是八九歲的女孩子,有錢人家的少女慕名就讀的也不少,但絕少有上了頭、開了臉的已婚女子。上學那天,毛福梅走進教室,拜了孔夫子像和師長,向教室最后一排座位移步走去時,數十雙驚奇的大眼睛盯著她。毛福梅自己也感到身為人婦,卻與年輕姑娘,甚至有的還是流鼻涕的小丫頭為伍,也有點羞愧難言,不好意思。但是,毛福梅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她為人穩(wěn)重,富有同情心,深受女孩子們信賴。在師長和女伴的關心下,毛福梅漸漸習慣了蒙童生涯,若能堅持數年,必有成效。誰料丈夫蔣介石在鳳麓學堂又鬧出事來,使毛福梅不得不中途輟學。
與蔣離婚
蔣介石的孫氏舅母蔣妙緣(蔣介石族姑)曾經與人談起:1927年8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回到家鄉(xiāng)溪口,為了與宋美齡結婚,向毛氏提出要求離異。毛氏堅決不同意。蔣介石無奈,只好請在蕭王廟鎮(zhèn)的舅父母出面調解。蔣妙緣說,當時毛氏的情緒很激動,蔣介石也很不耐煩,二人頂牛頂得很厲害。她和丈夫做雙方面工作,最后以毛氏“離婚不離家”為條件,雙方都作了讓步,才達成協議,在離婚書上簽了字。接著,蔣介石把這張協議離婚書送到奉化縣政府,完成了離婚的法律手續(xù)。蔣介石之所以要辦理完整的法律手續(xù),主要還是為了滿足宋美齡的要求。因為宋家提出,按照基督教教義,一個男子不能同時有兩個妻子,蔣介石必須與原配割斷關系,才能向宋家求婚。宋氏全家皈依基督,向蔣介石提出的另一條件是必須入教。蔣介石為了向宋家證明自己確已與發(fā)妻毛福梅離婚,所以辦妥書面證據,去日本向宋母求婚。
當時審批蔣、毛協議離婚書的奉化縣縣長是徐之圭。他在1927年7月至11月擔任奉化縣縣長,正好碰上辦這件“大”案。一天,他的一位留日同學、奉化東山村人張明鎬到縣政府辦事,老朋友見面無所不談,蔣、毛離異自然成了這次見面的重要話題。張明鎬后來對此有很生動的回憶。他說:徐之圭神秘地取出一份文件給我,待我看完,徐舉起右手大拇指得意地說:“本老爺三生有幸,辦此千古大案。”我也詼諧地接上說:“貴老爺若在這份協議離婚書上批個‘不準’二字,必定流芳百世,揚名千古。”徐伸伸舌頭說:“敢問閣下長幾個腦袋,敢和蔣總司令較量?”
海內外研究蔣氏學者到奉化溪口來,常有人問及蔣介石與其發(fā)妻毛福梅離婚,到底有沒有辦過法律手續(xù)。據考證蔣介石確實向奉化縣政府辦過離婚手續(xù)。
精神寄托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結合是一樁政治婚姻。蔣介石需要宋氏財團的支持,宋家也要依靠蔣介石保護他們的利益。
1927年6月,蔣介石與宋美齡正式訂婚。此前,蔣介石特地回到溪口,強迫毛氏與他離婚。毛福梅這個善良無助的弱女子,屈服于丈夫的淫威,無奈而痛苦地含淚答應了。
也許蔣介石良心發(fā)現,也許他心中有愧,也許為了彌補和贖罪,對毛福梅的日后生活作了妥善、周到的安排。采取離婚不離家的辦法,讓毛氏仍住在老宅豐鎬房,生活費仍由他供給,依然承認她是蔣家的一個成員。
一個婦道人家被丈夫拋棄,這在封建社會里是很被人瞧不起的。被人看作是“沒人要的下賤貨”,背后遭人嘲笑和奚落,毛福梅內心的痛苦自不待言。她只好上寺院,進廟宇,燒香拜佛,來尋找精神寄托,來超度自己將來死后的靈魂。
毛福梅雖然與蔣介石離了婚,兩個人的關系并未因此而中斷,她仍舊對蔣介石有禮有節(jié),從沒有因為他另有新歡和他吵鬧過,也沒有因被他拋棄而重新結婚。每次蔣介石回來,她都親自下廚,為蔣介石做幾樣可口的家鄉(xiāng)菜。尤其是蔣介石特別喜歡吃的奉化名菜雞汁芋艿頭,更是她的拿手好戲,每次必做,每年都要送幾十斤奉化芋艿頭到南京給蔣介石吃。蔣介石與毛氏雖然辦了離婚手續(xù),但在鄉(xiāng)親們面前,和毛氏還保持著一定的感情。就是宋美齡陪蔣介石回溪口,毛氏總是熱情相待。宋美齡也總要帶些貂皮、人參送給毛氏。他們三個人一直和平共處,相安得宜。
毛福梅失去丈夫的愛,只能把全部感情傾注在蔣經國身上,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唯一的兒子身上。兒子是她精神的寄托。也是她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蔣經國于1910年在溪口出生,童年、少年時代在溪口度過。他還在母親腹中,蔣介石就出外闖蕩去了,很少回家,是她在孤苦中把兒子一手撫養(yǎng)大的。她對兒子悉心扶養(yǎng),厚愛有加。后來蔣介石發(fā)跡了,把兒子帶到上海讀書,又送他去蘇聯留學。她與兒子從此關山阻隔,杳無音信,兒子是死是活,她無法得知,她只有天天在佛像前祈禱菩薩保佑,兒子在外平平安安,早日歸來。
1937年3月,她兒子蔣經國帶著妻子、兒女回到故國。一踏上國土,就馬上去奉化看她,她會見了闊別13年的兒子。一時悲從中來,滿肚子心酸,哽咽得流著眼淚,半天說不出話來。好一會,才破涕為笑。攙扶起跪在她膝下的兒子和洋媳婦,把孫子緊緊地摟在懷里,熱淚直流。兒子和媳婦在蘇聯結的婚,沒有舉辦婚禮。她是一個很傳統的人,非常崇尚封建禮教,堅持要為兒子、媳婦補辦婚禮,而且要按舊式婚禮的儀式行事。蔣介石拗不過她,只得依從她的安排。于是,她讓人給蔣經國趕制了長袍馬褂,讓新娘戴上了鳳冠霞帔,在家里舉行了隆重的拜堂儀式。她與已離婚的蔣介石,并排坐在披著紅氈的太師椅上,接受兒子、媳婦三拜九叩的大禮,平時臉色蒼白的兩頰泛出難得見的紅暈,喜氣洋洋地望著兒子、媳婦,嘴角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激動得雙眼滿含熱淚。
死于轟炸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1938年農歷十一月初一,日寇飛機轟炸溪口。毛福梅從豐鎬房后門逃出,已經逃過弄口,想到房門沒有上鎖,轉身回去鎖門,再走出弄口,碰上日機扔下的炸彈,炸中了弄口的圍墻,墻倒屋坍,她被埋在下面。第二天才被人發(fā)現,已經死亡。
遠在抗日前線的蔣經國接到急電:“母亡速歸”,日夜兼程趕到溪口,急忙下了汽車,三步并作兩步,沖到母親遺體邊,猛地跪倒在地上。極度痛苦的蔣經國寫了“以血洗血”四個大字來表示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報仇的決心。他這一輩子欠母親太多,來不及報答和補償;他也非常同情這位善良無助的母親,同情她孤苦的處境,對生母的不幸遭遇頗為不平,但又懾于父親的威勢,不敢抗爭和干涉。 毛福梅的墳地選在摩珂殿房邊,這是她生前禮佛誦經之處,她喜歡這個地方。殿房周圍長著幾株千年香樟,綠蔭如蓋,林木茂盛,是塊風水寶地。
過了幾天,溪口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前來送殯的有一千五百多人。這次葬禮很特別,不發(fā)訃告,也不在報紙上發(fā)表消息。因毛福梅的身份很難說清,弄得不好,使蔣介石難堪,只好委曲她了。這對蔣經國來說,很難接受,但也沒有辦法,無可奈何。
毛福梅的棺木下葬在摩訶殿北隅,為她造了一個圓形墳墓。墓碑上書刻著:“顯妣毛太君之墓兒經國敬立。”同樣由于她身份特殊的原因,碑上沒有出現“蔣”字。在毛福梅死后十一年,她被當作“蔣母王氏義女”、“蔣介石義姊”,載入《溪口蔣氏宗譜》。
毛福梅的墓
毛福梅墓碑上也由于當時的情況連蔣字都沒有寫,寫的只有“顯妣毛太君之墓兒經國敬立”這幾個字,在毛福梅死后十一年,毛福梅才被以“蔣母王氏義女”的身份記載在《溪口蔣氏宗譜》,所以當時埋葬毛福梅的蔣經國非常憤慨,當時就寫下“以血還血”這幾個字來表明自己對日本的痛恨。
毛福梅的棺材被葬在摩訶殿北隅,蔣經國為毛福梅造了一個圓形的墳墓。但是在蔣經國處理完毛福梅的后世,離開家鄉(xiāng)后,卻接到消息說,家中毛福梅墓被日本人挖開,這讓蔣經國氣瘋了,當即就寫信給父親蔣介石,蔣介石說不要亂聽信謠言,亂了自己的陣腳,在蔣介石的一番安撫下,蔣經國雖然心中氣憤,但是已經恢復理智,控制住自己了,至于毛福梅墓被日軍挖開的事情,后來經過證實確實是真的,當時的日軍可謂是喪盡天良,什么事情都干的出。
“”中,蔣氏生母的墓被上海的大學生領導的寧波中學生掘開,其遺骸和墓碑都被丟進了樹林。
1988年由國家撥款,當地政府對毛福梅墓地再一次進行了修葺。
毛福梅與毛主席的關系
在唐代末期的時候,清漾毛氏二十五世孫毛仁鏘在當時是擔任寧波的太守,他的兒子是毛旭。在北宋年間將家遷移到石門,所以毛旭就是奉化石門毛氏的始祖,而在這一時期,在南唐擔任過大理評事的清漾毛氏第二十四世孫毛讓因為自己的兒子毛休擔任江西吉州的太守而跟隨兒子遷移到江西吉州的龍城即今天的江西吉安,所以毛讓就是“龍城九派”的老祖宗。而到了明朝,這兩個毛氏家族又開始了遷移,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的時候,清漾毛氏家族已經發(fā)展到三十九世孫,奉化石門的毛氏繁衍到十四世孫,兩個氏族開始在剡溪支流巖溪附近安家落戶,自此便成為巖頭村毛氏的老祖宗了。十年后,清漾毛氏的毛太華憑借軍功將籍戶落到楚地,成為韶山毛氏的老祖宗。在宋朝,兩個家族又有了一次幾乎同步的遷移,到明朝的時候兩個毛氏家族便到了浙東巖頭村和湘潭韶山,并一直定居。
1983年的時候,毛澤東生于韶山,1882年出生的毛福梅生于巖頭村,所以毛福梅與毛澤東都是江山清漾毛氏的五十代之后的子孫。
看過蔣介石原配毛福梅簡介的人還看了:
1.蔣介石的簡介
6.民國少帥愛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