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鄭成功收復臺灣教案
語文教案往往是語文教師以教學理論為基礎!下面便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所帶來的鄭成功收復臺灣教案,希望各位會喜歡!
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語文鄭成功收復臺灣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了解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雅克薩之戰(zhàn)的過程;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通過對已學過的有關(guān)臺灣、黑龍江流域方面的知識進行回憶、歸納,進而培養(yǎng)歸納、綜合歷史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運用歸納的學習方法,提煉出本課的基本知識要點;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縱向聯(lián)系,溫故知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政府抗擊沙俄侵略斗爭的內(nèi)容,認識到這些斗爭都是維護我國國家主權(quán)和民族利益的正義戰(zhàn)爭;通過介紹我國各族人民有著堅決反抗外敵侵略的光榮傳統(tǒng),從而激發(fā)學生繼承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培養(yǎng)為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quán)和民族利益英勇斗爭的精神。
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zhàn)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難點:對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理解。
三、 教學方式和手段
運用多媒體方式教學
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運用媒體,圖文結(jié)合。)
1624 年,一群荷蘭殖者乘船來到我國臺灣島西海岸,企圖登陸,被當?shù)鼐用褡柚?。他們捧著白銀,乞求說:“船漏了,請租給我們一張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腳,船一修好,我們就走。”善良的居民答應了。一張牛紙皮究竟有多大,以至于他們能夠在上面修筑城堡、架設大炮?與此同時沙俄不斷侵略我國北部邊疆。
思考討論:是誰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又是誰遏制了沙俄的侵略?結(jié)果如何?
(二)探究新知。
知識點一:“開辟荊榛逐荷夷”
1、 鄭成功收復臺灣。(多媒體展示出)
?、汆嵆晒ι胶喗橐曨l(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卩嵆晒κ諒团_灣。(鄭成功率軍圍攻臺灣城視頻片斷)
路線:從金門橫渡臺灣海峽,抵達臺灣西海岸。
過程:先后攻占荷蘭軍盤踞的赤嵌樓和臺灣城。
時間: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回歸。
2、 出示材料:(多媒體展示出)
鄭成功:“然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動腦筋: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想一想,為什么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駁斥臺獨言論。
3、 鄭成功對臺灣的管理。(學生交流,媒體小結(jié))
設置府縣,加強管理。開墾荒地,推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
4、 清政府對臺灣的管理。
措施:設置臺灣府。
意義: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nèi)地的聯(lián)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5、 千秋功過話英雄,學生評價鄭成功。
知識點二:雅克薩之戰(zhàn)。
1、多媒體展示展示油畫《雅克薩之戰(zhàn)》,學生看圖欣賞分析,設問:《雅克薩之戰(zhàn)》,是當代油畫家根據(jù)歷史資料創(chuàng)作的。請你仔細欣賞,辨認出哪些是清軍,哪些是沙俄侵略者,并談一談中國取得雅克薩之戰(zhàn)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2、多媒體展示地圖,學生交流雅克薩之戰(zhàn)的起因,動腦筋:
1684年,沙俄政府給盤踞在雅克薩城的侵略軍派來一個新頭目,叫托爾布津。沙皇頒發(fā)給托爾布津一枚盾形城徽,圖案是一只張開翅膀的鷹,一只爪抓著一張弓,另一只爪抓著一支箭。沙皇發(fā)這枚城徽表示了什么意圖? “表明沙俄要以雅克薩為據(jù)點繼續(xù)擴大侵略。”“表明雅克薩城已是沙俄的了。” 他們說的對嗎?為什么?看圖說雅克薩之戰(zhàn)的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多媒體展示《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學生看圖。加深對條約內(nèi)容的理解,記住黑龍江及烏蘇里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三)課堂小結(jié)。在此基礎上學生討論:
清朝前期在反抗外來侵略、保衛(wèi)邊疆上,作了哪些努力?
板書設計
第18課 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一、鄭成功收復臺灣
二、雅克薩之戰(zhàn)
1662年 收復臺灣 1685、1686年自衛(wèi)反擊戰(zhàn)
1683年 清軍進入臺灣 1689年,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1684年 清朝設立臺灣府
五年級下冊語文鄭成功收復臺灣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談話導入,學生讀課題,了解課題的特點——課題就是講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鄭成功——明末清初軍事家,明清之際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福建泉州府南安縣石井鄉(xiāng)人。自幼才思敏捷,聰明過人。
讓學生速讀課文了解了 課文是一篇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jié)。學生自主學習,根據(jù)“課文圍繞‘收復臺灣’寫了哪些內(nèi)容?哪些地方說明了這一事件的原因、結(jié)果?哪些地方 寫明了收復臺灣的經(jīng)過?人們是怎樣評價鄭成功的?”理清思路并歸納內(nèi)容。接著追問:“其中哪件事是詳細寫的?從哪幾方面詳寫的?”圍繞課文重點段落——第二大段(第3至8自然段),引導學生自由讀書感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在教學時,通過找關(guān)鍵的詞語和句子,引導學生挖掘在文字的背后文本的深刻內(nèi)涵。如通過讀“鄭成功沉著鎮(zhèn)定,指揮我軍戰(zhàn)艦和敵艦展開激戰(zhàn)。英勇的我軍官兵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駕著艦船向敵艦隊沖去。他們在近處團團圍住敵艦,使敵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轟隆"一聲巨響,所有的艦船都震動起來,海面上掀起了十幾丈高的水注。原來,我軍的炮火擊中了敵人的彈藥庫。敵軍驚恐萬狀,亂作一團。我軍官兵乘勢用鐵鉤鉤住敵艦,爭先恐后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舉手投降。至此,我軍取得了登陸戰(zhàn)斗的重大勝利。”這一段落,讓學生感悟到我們仿佛看到了鄭軍官兵在英勇地進攻,侵略者則潰不成軍,亂作一團,仿佛聽到了隆隆的炮聲,振天的喊殺聲。學生了解課文描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 詞語“冒著”“駕著”“團團圍住”以及下文的“鉤住”“爭先恐后”等詞語,寫出了我軍官兵的英勇善戰(zhàn)。反映了戰(zhàn)斗場面的激烈。通過“負隅頑抗”“驚恐萬狀”等詞,寫出了侵略軍戰(zhàn)敗后的狼狽相和可恥下場。
通過讀書讓學生領會鄭成功英勇頑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仔細研讀了解這篇文章哪些段落描寫的戰(zhàn)斗場面非常精彩,課后安排一個描寫場面的練習。 最后啟發(fā)思維讓學生自由抒發(fā)對鄭成功的贊揚、敬佩、感激之情。
課文講完了,總覺得的有些倉促,對于課文的內(nèi)涵講的不夠透徹,在教學過程中,速度過于快,對最精彩的段落沒有深入分析,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刻。在整個教學過程,總想著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效果,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探討,結(jié)果不盡如人意。
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個別學生的一些創(chuàng)新觀點予以肯定,但在課堂中卻經(jīng)常感覺忽視這一點。今后一定注意,在學生提出創(chuàng)新觀點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從而更好駕馭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