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別讓你的寶寶變成依賴者
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別讓你的寶寶變成依賴者
現(xiàn)代社會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一手包辦,這樣讓很多孩子產(chǎn)生了過分依賴的心理,對孩子今后的生長發(fā)育極為不利。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的方法
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獨立性是怎么培養(yǎng)的,是在實踐當中培養(yǎng)起來的。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這是一個教育原則。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這種獨立愿望,家長就因勢利導從培養(yǎng)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獨立性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這種基本能力、基本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學會自己吃飯,我們主張孩子一歲多讓他自己吃飯,從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穿脫鞋襪,自己如廁,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來自己不擦,都讓媽媽擦,給他餐巾紙讓他自己擦。吃東西前后或便后讓他自己洗手,當然開始先讓家長幫助,幫助還是讓他自己干,從旁幫助,幼兒期實際上自理能力是獨立性培養(yǎng)最主要內(nèi)容。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到了五六歲你要求可以高一點,在這過程當中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獨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勞動習慣。
培養(yǎng)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養(yǎng)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動腦,不僅要孩子自己獨立動手去做事,還要孩子獨立的動腦去想問題。常??吹接行┘议L不厭其煩的回答孩子的問題、給孩子講書,利用一切時間來豐富孩子的知識。全都是家長講,單方面輸入。實際上培養(yǎng)孩子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給他腦子里裝多少知識都重要。陳鶴琴先生有一條原則,他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就應該讓他自己去想。
培養(yǎng)孩子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能力
我們有的家長經(jīng)常說孩子太有主意不好,應該聽大人的,實際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認識,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他自己拿主意。我們的教育常常是注意培養(yǎng)孩子順從聽話,不大注意去傾聽孩子的需要,從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發(fā)展方面都由家長一手包辦了,因此我們的孩子缺乏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和權利,就很難培養(yǎng)孩子自我抉擇能力。
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時候,比如讓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襪子,確實會遇到困難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對幼兒來講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這些困難,就不干了,家長有時候心軟了,就包辦代替。所以當孩子獨立做事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完成任務,特別是對那些依賴性比較強的孩子。
寶寶依賴性強的解決方法
多鼓勵孩子
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說“你真棒”、“真不錯,加油”等等。適當給孩子一些激勵,孩子失敗了要及時給予正確疏導,安慰孩子,并且鼓勵他不要氣餒,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平時對孩子不要過于溺愛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不要不忍心孩子吃苦或是心疼孩子就去替代他,也不要縱容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事情再難,也要鼓勵他自己親自去面對,讓他意識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陪著他,他也不可能一直依靠父母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孩子要想以后在社會上獲得好的發(fā)展,就必須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事。萬事開頭難,要培養(yǎng)孩子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父母要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溝通
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消除負面經(jīng)驗給孩子心靈留下的陰影,一步步引導孩子去獨立解決問題。家長不要一下子完全放手,因為如果孩子一時適應不過來,又會引發(fā)新的問題,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教育孩子要勤勞
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父母自身不要過度關注孩子
父母先從自己做起,因為有很多人是放不下孩子,給予過多關注給孩子,形成不良習慣。學會有意識的“疏遠”孩子,讓孩子有空間、時間會自己在家玩或是和小朋友接觸,而不是總是時刻在你的眼里不能脫離。
讓孩子接觸一些獨立性強的孩子
多帶孩子接觸小伙伴,尤其是比較獨立的孩子,在接觸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有的自己感受、觀察、啟發(fā),避免總是和家長形影不離的黏在一起。
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練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吃飯、穿衣、穿鞋、收放玩具等,比較力所能及的簡單事情。
孩子依賴性強的原因
孩子處于過分愛護的包圍之中
過于嬌生慣養(yǎng),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會使孩子養(yǎng)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媽媽給寶寶喂飯,奶奶就在旁邊看著,或者走來走去,一走來就要叫一下他,然后就離開,一看到離開,寶寶就哭,一定要奶奶抱才行。
教育失當引起的心理依賴
在精神上受到撫慰會給人一種美妙的感覺,因為人性化總有它的弱點,如怕承擔責任、愿意受到保護、貪圖安逸等。人有能力不及和脆弱的時候,需要一個"權威"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其出謀劃策,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負責。這一點在孩子身上極為突出。孩子是軟弱的,他們需要家長及老師的保護和指導。在孩子眼中,家長尤其是老師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們的批評和贊許都是至關重要的。孩子為了得到老師、家長的贊許而做某些事,這是對兒童進行教育、培養(yǎng)的契機,是一個人社會化的必然過程。我們所要提醒的是,教育培養(yǎng)兒童的過程中,不要忘記了獨立性的培養(yǎng),一味地教育孩子聽話、學乖,會抑制獨立性這一可貴的品質(zhì)。孩子在生活中別人的接受和贊許勝過自我的獨立;人與人的交往中是一種從主從關系、依賴關系。
自卑心理產(chǎn)生的依賴
有些人有較重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如知識平乏、能力不強、笨嘴笨舌。因此在與人交往中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接受別人的支配。當然在依賴中也得到了某些好處,如不再孤單,感到了有了"靠山",自己的一些行為(為迎合他人而做)受到贊揚,這些對自卑的人是非常有誘惑力的。代價是喪失了自我的獨立性以及由于屈從而引起的內(nèi)心的矛盾和痛苦。
乏安全感與自信心的孩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信任別人,沒有自信心的孩子不信任別人,沒有自信心的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做得好,因而不敢獨自做事而想依賴親近的人。
好逸惡勞的心理
好逸惡勞是人的通性,如果有人代勞,何必自己辛苦去做呢?這樣的心理讓孩子心存依賴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使然。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