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匯改兩周年中間價定價機制四調_國內國際投行看好美元
‘8·11’匯改以來,匯率走勢和人民幣匯率預期高度相關,即期匯率貶值時人民幣貶值預期也更強,5 月以來人民幣升值,除了央行調整定價機制引入逆周期因子外,預期的扭轉密不可分。
8.11匯改兩年內中間價定價機制四次調整
在2015年8月11日央行對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的調整、強調中間價報價要參考前一天收盤價后,在過去兩年時間,央行繼續(xù)對中間價定價機制進行了多輪調整。
在看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幅度且長時間地偏離市場匯率后,2015年8月11日,央行出手完善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強調中間價報價要參考前一天收盤價。
由于市場幾乎沒有任何防備,隨后三天人民幣對美元累計暴跌近3000點,跌入6.4時代。伴隨著人民幣全力沖擊SDR,人民幣匯率隨后進入了相對穩(wěn)定期。
2015年12月11日,央行發(fā)布人民幣匯率指數,加大了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穩(wěn)定。
目前形成的“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始于去年2月,即做市商在進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時,需要考慮“收盤匯率”和“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兩個組成部分。
為避免美元日間變化在次日中間價中重復反映,2017年2月份央行再度出手,對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定價機制進行微調,縮減一籃子貨幣匯率計算時段,從原來的24小時改為15小時,即從下午4:30開始計算到早上7:30。
央行最近一次出手調整中間價定價機制,則是引入“逆周期因子”,這也是最近兩個月人民幣強勢升值的重要原因。
5月26日,外匯交易中心在原有的“收盤匯率+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化”基礎上,推出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逆周期因子,市場傾向于認為,這一方面有助于引導匯率市場更好地反映經濟基本面,一方面表明了中國央行維護匯率穩(wěn)定的態(tài)度。
此外,從2017年1月1日起實施的個人購匯新政,在年初個人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更新的情況下,助力人民幣匯率反而小幅走高。
從今年1月開始,無論是在銀行柜面還是通過網銀、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辦理購匯,均需要填寫《個人購匯申請書》,明確填寫購匯用途。
“這兩個月幫助人民幣打開升值空間的主要推動力就是美元指數的大幅回調,外部壓力減少后,境內市場上結匯意愿也跟著回暖。”一位銀行國際業(yè)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企業(yè)都是擔心貶值,問是不是需要增加遠期合約等來對沖風險,最近,企業(yè)開始問人民幣升值能持續(xù)多久。”
國內研究機構及國際投行看好美元
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路勢如破竹,以及市場上貶值預期的扭轉,無論是國內研究機構還是國際投行,紛紛轉向看好美元,并紛紛上調預期。
中金公司旗幟鮮明地指出,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加上人民幣對美元升幅明顯滯后于美元指數跌幅以及大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升幅,預計人民幣未來幾個月可能還會階段性走強,這可能帶來貶值預期的修復和外匯占款的回流,有利于資金面穩(wěn)定以及吸引境外債券投資者進入國內債市。
興業(y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則認為,本輪人民幣兌美元上漲速度快、漲幅大,可能維持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不過匯率的金融資產屬性大于經濟基本面屬性,短期內不排除匯率繼續(xù)上漲以至于超出亞洲其他貨幣的升值幅度,出現(xiàn)“超調”現(xiàn)象。中期內,人民幣匯率將更多取決于市場力量,因而可能更傾向于雙向波動,且可能會更有彈性,而不是單邊的升值或者貶值。
同時,包括瑞穗、美銀美林以及匯豐在內的多家國際投行,已經在今年以來多次上調年底人民幣對美元的預期。
比如,年內已經兩度上調人民幣預測的美銀美林就認為,第三季度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從3月時的6.95上調至6.7,而第四季度則由7.05調高至6.9。
匯豐更是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很難跌穿去年12月底和今年1月初達到的6.95元的低位。
不過,市場上也有不同的聲音。
“最近的升值有點過快,讓人有點心里沒底,4個交易日漲了接近600個點,對照美元指數走勢,這波應該不會持續(xù)太久,應該還是會雙向波動吧,單邊升值或者單邊貶值,都不是監(jiān)管希望看到的。”上述國有大行外匯交易人士稱。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