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經(jīng)典故事1篇
中國象棋經(jīng)典故事1篇
象棋的發(fā)展一直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其文化內(nèi)涵在一個相對寬松、適宜的文化土壤中得到孕育、發(fā)展和傳承。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關(guān)于中國象棋的經(jīng)典故事吧?
一、象棋之桔中二叟
巴邱,一人家的桔圃,收獲了一個大桔子,剖開有二老叟相對象戲。一叟曰:“君輸我瀛州玉塵九斛,龍編鞍八輛。后曰:“於青城草堂還我耳”選自《搜神記》
二、象棋之樵者觀棋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樵者王質(zhì)伐木入山.見二童子下棋。與王質(zhì)一物如棗核,食之不覺饑,以新特斧置坐而觀,局未終,童子指謂之曰:“汝斧柯爛矣!”
重歸故里,已及百歲.無復(fù)當(dāng)時之人。選自《述異記》
三、象棋之弈秋誨棋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如之矣。夫弈之為數(shù),乃數(shù)之至小者也,然弈者不專其心之所主,致其志之所向,則不得其數(shù)之精矣。選自《孟子》
四、象棋之帝云殺卻
梁武帝召一高僧入宮,僧至.適帝與某大臣弈棋,帝忽云,“殺卻!”左右誤為命殺高僧,遂牽出,臨刑問曰:“師道德既高,何為至是”? 僧曰:“帝前身為蚓,老僧鋤地,誤斷其頭,故有此報”。選自《廣博物志》
五、象棋之都忘其恚
李衲性躁急,醋尚弈棋,每下子安詳,極為寬緩,有時躁怒,家人密以棋具陳於前.訥見便欣然改變,取子布算.都忘其恚。選自《南部新書》
六、象棋之共奪一子
景城,真武祠未圮時,中有一道士,酷嗜象棋,人以棋道士呼之.其本姓名乃轉(zhuǎn)隱,一日.幾上置一局,止三十一子,其人亦不知去向.忽聞窗外喘息聲,審視之,乃二人四手相帛共奪一子,力竭聲嘶.尚未肯讓也。選自《閱微堂草記》
七、象棋之棋由我勝
某道士棋甚劣,尤是好勝,終日喁喁不休,人欲求去,終強為留住,果有人在旁為對局者說棋.便爾發(fā)帑.并詛其速死。一日有少年偶誤一著,道士幸勝,步年堅欲悔改,喧爭不許,少年痛加斗擊.道士亦笑而受之.曰:“擊由汝擊.棋由我勝。”亦趣談也。
八、象棋之還不叉士
兩人對弈,旁觀者教不絕口.其人大怒,揮拳擊之,其人痛極卻步,右手摩臉.左手猶遙指曰:“還不叉士”。此種情景,歷歷如繪,奚怪乎棋子擲碎.與夫棋盤掀翻者矣。
九、象棋之觀音雅號
客有嗜弈而常敗者.每與人弈.率行妄應(yīng).每致全師喪盡而合已.人以觀音雅號賜之.或問其故,始悉為觀音送子之歌后也,精座稱快不已。
十、象棋之彼不肯和
某氏喜弈而不甚精,但平生最忌言輸,或同其昨夜著棋之勝負,答曰:“昨夜我連弈三局完全無輸,第一局我不勝,第二局彼又不輸,第三局弈至殘局,我請其作和.但彼不肯。
十一、象棋之余系誤聽
某拳術(shù)家嘗游山寺.忽聞禪房內(nèi)有吵鬧聲,側(cè)耳聽之,一人歷聲喝曰:“你須打定主意.不能后悔,看我手段,方知我之利害”另一人亦惡聲報日:“你休妄夸口.我此回不殺你.誓不為人”言訖,木器聲亂響起來。拳術(shù)家大驚.以為仇人見面.必有性命之慮.拆難解紛之氣頓起.急縱身踢開房門,走入房中,定晴一看,原來房中有二人據(jù)於桌上行棋.只得陪笑退出,日.“請原諒.系誤聽矣”
十二、象棋之哭象棋詩
王守仁,明代哲學(xué)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有一次,因他貪下象棋,忘了回家吃飯。他母親一氣之下,將象棋扔到河里,看到隨水漂流的象棋,仁撫首頓足.哭之以詩:
象棋在手樂悠悠,苦被嚴(yán)母一旦丟。 兵卒墮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里隨渡去.士入三川遙浪流。 炮聲一響天地震,象若心頭為人揪。
十三、象棋之顧爾協(xié)得譜棋藝猛進
清朝道光年間,山東濰縣有一位象棋愛好者名叫顧爾協(xié).聽說嶗山遲道人棋藝高超,決定上山尋訪對棄.結(jié)果六戰(zhàn)六負,便再三拜道人為師求教,道人從懷中拿出一卷《自出洞來無敵手》,顧得此秘譜后如獲至寶,悉心鉆研,棋藝猛進,附近一帶未遇敵手.名噪一時。
十四、象棋之趙匡胤下棋輸華山
相傳五代十國末期,有一位得道高人名叫陳摶(音團).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后賜名希夷先生.隱居華山修遭,善奕。趙匡胤未黃袍加身成為宋太祖時.曾同結(jié)義兄弟鄭子明路經(jīng)華山,天晚人饑,借宿于陳摶處。翌日,陳摶約趙下棋。趙問:以何為注?陳答:洱勝.以千兩黃金相贈。汝負,叉以何物為注?趙戲指華山為注。首局陳摶以單車無士象逼和趙之車馬炮,(在殘譜中編碼06006141)。次局又以單馬勝趙之馬炮五卒士象全,(在全譜中)。趙只好寫下輸山字據(jù)。趙匡胤稱帝后,陳摶以祝賀為名進京索注.趙將華山給陳摶。此后華山一帶免去賦稅,人民都稱頌陳摶,現(xiàn)在,華山還有遺跡賭棋亭。
十五、 象棋之文天祥與象棋
文天樣,南宋末民族英雄。抗元失敗后被俘,囚大都(現(xiàn)北京)。元世祖一方面許以高官厚撩.一面威逼虐待,始終不以為動。最后被害于大都柴市口。他不僅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詩人詞人.同時還是個杰出的象棋高手。文天祥自幼諳習(xí)水性、常在贛江中南昌水為樂時與象棋高手周子善以水為枰.以口行棋,一爭雌雄。象棋雖然創(chuàng)始于戰(zhàn)國之際.但直到北宋才正式定型。能“盲目”下棋者甚少.而文天祥卻一面戲水,一面盲目弈戰(zhàn),從容之態(tài)可見一斑,說明他棋藝造詣頗深。南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俘囚于大都(北京)。他在獄中寫下名垂千古的《正氣歌》,還刨擬象棋殘局《玉層金鼎》、《單綺覓虜》等殘局四十局以自慰.1279年文天祥慷慨就義前,他的棋具、棋圖均被收多所散失?,F(xiàn)介一局 (在殘譜中編碼07016251)。
十六、象棋之孫中山南洋演排局
偉大的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在南洋各地發(fā)展同盟舍準(zhǔn)備匣清的時候,利用車船之閑,經(jīng)常與人對弈,在國事繁忙之余還自己演拆棋局。下面介紹一則孫中山先生演拆的排局(在殘譜中編碼09105161)著法雖然不多,卻很精采。
十七、象棋之周恩來重慶戰(zhàn)棋王
以“棋壇總司令”飲譽海內(nèi)外的謝俠遜先生,是一個愛國志士。為打敗日本侵略者,他先后到南洋各地以及香港、成都、重慶等市,以棋友會進行義賽募捐抗日當(dāng)時在重慶的周恩來同志對謝老的愛國行動十分贊賞,在重慶期間曾與其對弈. (在殘譜中編碼20546141)紅方借先行之利著著攻殺.終于妙手回春,握手言和。
十八、象棋之周恩來和蔣介石對弈記
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喜歡下象棋。在他的故鄉(xiāng)江蘇準(zhǔn)安,他常和周塾館的老塾師胡老先生對弈,善于思考的周恩來經(jīng)常走出。“妙著”,使這位“啟蒙大師”束手無策??谷諔?zhàn)爭初期,在延安舉行過一次軍民聯(lián)合象棋比賽.結(jié)果是董老獲冠軍,周恩來獲亞軍。1945年9月.周恩來隨毛澤東到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談判中,他機敏的話語、犀利的言辭.駁得蔣介石張口結(jié)舌,無言答對,為丁挽回面子,一天會間休息時,蔣介石自恃棋藝精湛,邀請周恩來對弈.周恩來風(fēng)趣地說:“好嘛!桌上兩黨和談.桌下楚漢相爭.挺有意思嘛! ”開局,蔣介石急于求勝,使出拿手的“大炮攻勢”,當(dāng)頭炮、沉底炮頻頻進攻,一時頗見威脅。周恩來沉著應(yīng)戰(zhàn),車卒并進,很快化險為夷。進入中局,蔣介石丟馬損炮進攻受挫,只得轉(zhuǎn)入被動防御。此時,周恿來穩(wěn)步推進,很快兵臨城了。蔣介石不得不舍車保帥,兌子求和,但還是未能挽回敗局。終局之后,周恩來一語雙關(guān)地對蔣介石說:“蔣先生的‘大炮攻勢’很見功力,只是太輕視丁我的過河卒子,以致鑄成敗局。”蔣介石尷尬地說:“周先生棋高一籌,棋高一等。”忙站起身走了。
十九、象棋之朱總司令喜愛象棋
老一輩革命家毛主席、朱總司令、周、彭德懷、董必武、林伯槊等.都非常喜愛和精通象棋.在國事之遵常和民間棋手對壘廝殺。在鄢艱苦的歲月中,延安還舉辦過象棋比賽,董老棋高一著,奪得冠軍。朱老總愛下棋也愛看棋,他擅長使用“飛相局”、“仙人指路”等布局.著法剛勁穩(wěn)鍵.運子周密.殺法犀利.殘局多以馬、兵取勝。1939年秋天,朱老總來到山清水秀的太行山五家落凰坪。同村里的高手張丙午對棄.張丙午連輸三局。最有趣的是每局都輸在兵上,張丙午大為驚奇,朱老總卻呵呵大笑地說:。這也和打鬼子一樣、單靠八路軍不成,只有軍民團結(jié)齊上陣,才能把鬼子趕出去解放后朱老總經(jīng)常和彭德懷、董必武、鄧子灰等老戰(zhàn)友對弈.
二十、象棋之楚河漢界今何在
我們在下中國象棋時,常見棋盤上寫著:“楚河漢界 ”4個大字,因為中國象棋本來就是模擬歷史上“楚漢相爭”的故事而設(shè)計的娛樂工具。那么,“楚河漢界”現(xiàn)在究竟在何處呢 ? 據(jù)史記戴,歷史上的楚河漢界.并不是在今日的湖北(楚地)與陜西(漢中),而是在古代豫卅(今屬河南省)的滎陽、成皋一帶,它的地勢是北臨黃河,西靠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史的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204年,劉邦與項羽在此兵刃相交.翌年,劉邦(漢)憑著后方糧草供給充足,大舉進攻擊頂羽(楚),迫使項羽不得已提出“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之說,如今在滎剛東北處的廣武山上.還殘留著兩座遙遞相對的古城遺址(相傳是后重新修建的),西面的一座叫漢王城.東邊的"一座叫霸王城(即西楚霸王).而兩城之間.一條約300米寬的大坑溝,便是“楚河漢界 ”。
“楚河漢界”指的是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是古代的一處軍事要地。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僅在滎陽一帶就爆發(fā)了“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因種種原因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現(xiàn)在鴻溝兩邊還有當(dāng)年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霸王城,西邊是漢王城?,F(xiàn)漢霸王城面臨坍塌的危險,有關(guān)部門正在保衛(wèi)我國的古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