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臭豆腐的做法
長沙臭豆腐是湖南長沙傳統(tǒng)的漢族名吃,長沙當?shù)厝擞址Q臭干子。色墨黑,外焦里嫩,鮮而香辣。 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初聞臭氣撲鼻,細嗅濃香誘人。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長沙臭豆腐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長沙臭豆腐的做法
1、湖南長沙臭豆腐的鹵水配料,是采用豆豉、純堿、青礬(經(jīng)典長沙臭豆腐已經(jīng)不用青礬而用食品添加劑了)、香菇、冬筍、鹽等共同煮制成。用黑豆豉煮沸,冷卻后加香菇、冬筍、白酒等佐料,浸泡15天左右即可。
2、將黃豆用水泡發(fā),泡好后用清水洗凈,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后再擠,如此連續(xù)豆渣不沾手,豆?jié){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后,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后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3、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后將豆腐放入鹵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后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干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min,一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鉆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4、鹵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后,在汁水內加堿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fā)酵后即成鹵水。
長沙臭豆腐的歷史起源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黃山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準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xiāng)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fā)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后歇伏停業(yè),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颯爽,王致和又重操起了舊業(yè),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余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肴,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贊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jīng)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后經(jīng)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chǎn)自銷,批零兼營。據(jù)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經(jīng)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chǎn)工藝,生產(chǎn)規(guī)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