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針刀有副作用嗎_做小針刀有沒有副作用呢(2)
做小針刀有副作用嗎_做小針刀有沒有副作用呢
小針刀的操作方法
(1)、體位的選擇以醫(y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如在頸部治療,多采用坐位;頭部可根據(jù)病位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
(2)、在選好體位及選好治療點后,作局部無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脫碘。
醫(yī)生戴無菌手套,最后確認進針部位,并做以標記。對于身體大關節(jié)部位或操作較復雜的部位可敷無菌洞巾,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污染。
為減輕局部操作時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斷神經(jīng)痛覺傳導。常用的注射藥物有:
a、1%普魯卡因2-5毫升/每個進針點。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個進針點。
c、2%利多卡因5毫升,確炎松A1毫升,混勻后分別注入2-3個治療點。
(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
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鏟剝--即針刀尖端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尖端的擺動動作,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尖端劃擺動作,使無一定規(guī)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剝離動作視病情有無粘連而采納,注意各種剝離動作,切不可幅度過大,以免劃傷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jīng)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剝離2-5次即可出針,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愈,兩次相隔時間可視情況5-7天不等。
(5)、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a、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癥狀。
b、醫(y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c、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jié)。
d、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
小針刀的臨床應用
一、頸椎病
取穴:痛點為主穴。陽明經(jīng)頭痛配合谷、內庭穴;少陽經(jīng)頭痛配足臨泣、風池穴;太陽經(jīng)頭痛配昆侖、后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輕輕縱剝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強療效。
二、肱骨外上踝炎
又稱:網(wǎng)球肘
取穴:找出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使小針刀刀口線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縱行疏通剝離法,向后再用切開剝離法,感覺銳邊已刮平,再用橫行刮剝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總肌,旋后肌肌腱,出針刀,進行包扎。再曲屈肘關節(jié)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間隔5天。
三、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
又稱:彈響指
取穴:局部痛點。
方法:用縱向鏟剝法。
四、足跟骨刺
又稱:足跟痛
取穴:骨刺尖部(壓痛最明顯處)。
方法:患者仰臥于治療床上,將足放穩(wěn),找出最明顯的壓痛點,常規(guī)消毒后,針刀口線和縱軸垂直,針體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達骨刺尖部,作橫行切開剝離和鏟削剝離,3-4次即可出針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
五、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癥
取穴:壓痛明顯處。
方法:以小針刀刀口線和人體縱軸線平行刺入,當?shù)犊诮佑|骨面時,用橫行剝離法,感覺肌肉和骨面之間有松動感時即可出針。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
六、慢性腰肌勞損
取穴:腰部壓痛點(腎俞)。
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強刺激。
七、腰椎間盤脫出癥
取穴:椎間隙壓痛點(椎間關節(jié)處),小腿麻木區(qū)中點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點中心進針刀,針刀尖到達椎間小關節(jié)韌帶周圍組織時進行疏通剝離3-4次,出針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縱向剝離法即可。
猜你感興趣:
1.小針刀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