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的職能有哪些
外匯儲備的職能有哪些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通常又稱為外匯存底,是指由各國政府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其具體職能有哪些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外匯儲備職能的具體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外匯儲備的職能
1.調節(jié)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當國家進出口交易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缺口或者因為其他的因素引起的貿易差,可以用外匯儲備來填補逆差,保住本國的國際交易聲譽,避免更多的經濟危機,保證經濟正常發(fā)展.
2.干預外匯市場,穩(wěn)定本幣匯率
國家的匯率是由該國家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如果國家的供求關系出現(xiàn)了紊亂的想象,導致市場匯率發(fā)展出現(xiàn)異常,會給國家的貨幣政策的運行產生影響,這個時候政府就會通過運用持有的外匯儲備來買進外國債券的手法調整市場,穩(wěn)定匯率.
3.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外匯儲備的多少就代表了國家清償外債的能力的大小,也可以體會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大小,是最直接的經濟能力的體現(xiàn),可以根據此來判斷國家的資信力.同時這也幫助我們獲取了更多國際競爭優(yōu)勢.
4.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外匯儲備也是我國央行的資產,外匯儲備多的話,代表央行的資產儲備高,在我們國際間的經濟事務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資金支持.如果發(fā)生金融危機的話,更多的外匯儲備可以就意味著你有更多的能力抵抗風險.
發(fā)揮外匯儲備的功能正當其時
我國巨額外匯儲備主要是被動積累起來的,當前運用外匯儲備維護匯率穩(wěn)定的做法是“一脈相承”的。
我國巨額外匯儲備主要是被動積累起來的,當前運用外匯儲備維護匯率穩(wěn)定的做法是“一脈相承”的。前幾年,由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導致資本大量流入,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央行不得不大舉買入美元,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因此,我國外匯儲備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積累起來的,而非貨幣當局的政策目標。既然前些年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時,貨幣當局在外匯市場上投放人民幣以避免人民幣過度升值,從而形成巨額外匯儲備“蓄水池”;那么當前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時的應對思路也可以是類似的,即在市場上適度投放外匯以防止人民幣過度貶值,因而消耗一定規(guī)模的外匯儲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從削弱貶值預期和打擊投機活動的實際需要來看,外匯儲備的消耗也是不可避免的。反過來說,如果不動用外匯儲備穩(wěn)定外匯市場,不排除2015年人民幣匯率有出現(xiàn)更大幅度的貶值。事實上,早在2009年,當我國外匯儲備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之后,很多市場聲音認為外匯儲備偏多了;而目前外匯儲備雖明顯下降但仍在3萬億美元以上,市場卻又出現(xiàn)了不接受這一結果的強烈反響。
從國際上看,德國馬克的國際化進程中,正是將大量外匯儲備作為平準基金,調節(jié)馬克匯率,維持了穩(wěn)定的幣值和匯率,從而奠定了馬克的國際信譽,最終使其成為國際硬通貨,也為后來歐元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梢?,盡管外匯儲備在各國發(fā)揮作用的形式和使用方法有所不同,但其作為避免匯率大幅波動并減輕資本流動沖擊的基本用途是一致的。從這一點上看,外匯儲備的本質是手段和工具。盡管外匯儲備是對外資產,象征國際財富,但其主要功能是平衡國際收支和穩(wěn)定本幣匯率。當資本流動和本幣匯率大幅波動影響本國經濟時,外匯儲備“該出手時就出手”。既不能怕“財富損失”而舍不得花銷外匯儲備;也不應為了保持強大的國際信用保證而抱著高額外匯儲備不放。那種任憑市場劇烈動蕩和金融風險陡增而不贊成用外匯儲備進行干預的想法,顯然是本末倒置的。
如果通過消耗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可以有效減弱貶值預期,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為我國的結構性改革及經濟觸底回升贏得時間,那么這種消耗就是值得的,也可以說外匯儲備恰到好處地發(fā)揮了功能。
對于目前外匯儲備消耗問題,我們認為大可不必憂心忡忡。2015年我國外匯儲備大幅下降是由多重因素導致的,包括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非美元貨幣貶值、市場主體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及儲備支持“走出去”的資金運用等。但主要的原因還是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一定規(guī)模的短期資本流出。如果通過消耗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可以有效減弱貶值預期,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為我國的結構性改革及經濟觸底回升贏得時間,那么這種消耗就是值得的,也可以說外匯儲備恰到好處地發(fā)揮了功能。
當前,我國的外匯儲備仍然充裕,可運作空間較大。國際上,一般認為外匯儲備如果能夠滿足3-4個月進口額,或者滿足償還30%的短期外債需求就比較充足。按照這些標準,我國維持1萬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就足夠了。當然,最近兩次危機表明這種觀點已經過時了。按照外匯儲備與M2比率來衡量,2萬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可能是較為充足的。因為對固定匯率國家而言,這一比例一般為10-20%[1],而中國目前已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而且我國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外匯管制,必要時還可以適當加強,存款短期內流出10%幾乎不可能發(fā)生。綜合經濟規(guī)模和國際收支狀況考慮,我國目前維持2萬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可以認為是基本適度的。近年來,隨著“藏匯于民”的發(fā)展,除了官方的外匯儲備之外,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和企業(yè)還擁有2萬億美元左右的境外資產,這其中的部分資產從廣義上看也是一種潛在的國際清償力,必要時可以通過政策工具促其回流。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人民幣一定程度上已是國際結算貨幣,我國貨幣當局已與三十多個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xié)議,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也將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未來人民幣在儲備貨幣中的地位將持續(xù)上升。保守估計,未來五年左右,可能會有約1萬億美元流入人民幣資產,這都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匯儲備的消耗。因此,對于外匯儲備減少,不必過度恐慌。當然,究竟多少外匯儲備才算合適并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從各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中國國際收支狀況、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及監(jiān)管層對資本流動的引導和管理能力等綜合來看,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仍是比較充裕的。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企穩(wěn)、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合理水平,國際資本將呈現(xiàn)有進有出的雙向波動態(tài)勢,我國外匯儲備有增有減亦將成為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