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的真?zhèn)伪鎰e
象牙的真?zhèn)伪鎰e
象牙狹義地說是雄性的象的獠牙,廣義地也可以指其它動物的獠牙或骨頭。它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原材料,有很高的價值。下面跟著學(xué)習(xí)啦小編一起來看看象牙的真?zhèn)伪鎰e。
象牙的真?zhèn)伪鎰e
一、觀察象牙本身的顏色和斷裂紋。象牙雕刻藝術(shù)品的表皮都會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開始泛黃,再由淡黃逐漸變成姜黃、深黃,直至淺棕色。并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顏色還往往深淺不一。伴隨著色澤的變化,有的器物表面,還會出現(xiàn)一根根短頭發(fā)絲樣的淺紋,我們稱之為“雀絲”。牙器的年份愈久,雀絲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長,進而就會表現(xiàn)出裂紋。作偽者做舊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卻無光,無包漿,雀絲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種煙嗆味。
二、從雕刻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來判別。如清初雕刻的觀音像,衣紋線條簡練,有明代牙雕的遺風(fēng)。由于深淺刀法并用,圓渾而挺拔,衣著線條下垂而坦然,給人以沉穩(wěn)的感覺。近代仿制的觀音像,衣紋線條繁復(fù),立體感不強,刀法也軟弱。
三、注意舊料新雕。所謂“舊料新雕”,就是用舊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舊的牙器有損壞,取其一部分改頭換面,用來充當(dāng)古代的牙雕制品。對此,我們可以從材質(zhì)、工藝兩個方面做出鑒定。
四、款識辨析。關(guān)于款識辨析,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偽方式,還應(yīng)該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對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家于碩,他的書刻不僅清新秀麗,且氣勢連貫,像是一氣呵成。目前,于碩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運刀偏直,筆畫粗細(xì)一致,與真跡有很大區(qū)別。
象牙雕常見的作偽方法
我們在市場上,常常會看到一些故意做舊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是新象牙,為了冒充舊牙雕,作偽者通過各種手段,使新象牙牙色變得舊黃,以期假冒古董而獲取厚利。常用的作偽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將新象牙沉浸在濃茶水中加熱,或置于咖啡汁中浸泡數(shù)周或數(shù)月之久。
二、將象牙制品浸泡在松節(jié)油中,在陽光下曝曬三四天。
三、將新象牙放在烘爐和冷凍柜里交互烘烤和凍結(jié),使之熱脹冷縮過度而產(chǎn)生裂痕,冒充古舊象牙的自然裂縫。
四、置于煙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顏色與舊象牙的相似。經(jīng)煙熏后,某些易揮發(fā)的類似焦油一樣的物質(zhì)便均勻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但用這種方法作偽,其色澤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機溶劑的布擦掉,假色擦去后,依然保持著新象牙原來的自然色澤。有時,用低劣手法作偽的顏色,還可以被溫水和肥皂水洗去。民國時期,曾流行用染料來染色,以達(dá)到做舊的目的。被染色的象牙,整體顏色都均勻一致,然而隨著年代而自然變舊的象牙顏色,其最暴露于外的部分,顯得更暗一些。
所以,在鑒別牙色時,我們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內(nèi)部,觀其色澤老化的變化程度與表面是否一致。經(jīng)人工染色做舊的象牙,一般在處理過程中無法將器表和內(nèi)部深處的色澤做成兩樣,而自然老舊變色的象牙卻有此方面的差異,這就為我們鑒別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黃還是人工做出來的,提供了一個標(biāo)識。
象牙的真?zhèn)伪鎰e相關(guān)文章:
1.象牙屑的藥用價值
2.象牙手鐲怎么挑選
3.世界上最大的象牙
5.象牙屑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