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書法
慈禧太后是清末權力最大的女人,在這個女人的帶領下,中國成功的變成了連日本都打不過的東亞大國,但是但從書法而言,慈禧太后的書法還是非常的具有藝術研究價值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慈禧太后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慈禧太后書法欣賞
慈禧太后書法圖片1
慈禧太后書法圖片2
慈禧太后書法圖片3
慈禧太后書法圖片4
慈禧個人簡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tǒng)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后聯(lián)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tǒng),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fā)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于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后,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后,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東陵。
中國書法的象形性
中國的書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線條筆劃結構而成的,對于這樣一種特殊的藝術,如果僅僅以實論實賦予一點想象就體味不出其中的妙處。所以,歷代的書法家們總是以豐富的想象力賦予書法藝術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橫”、“豎”兩劃分別比喻為“如孤舟之橫江諸”,“若春筍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蕭子云的書法為“書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荊可負劍,壯士彎弓,雄人獵虎,心胸猛烈,鋒刃難當”,比喻蕭思話的書法為“舞女低腰,仙人嘯樹”,這就把兩種藝術風格截然不同的書法十分形象地描繪出來了。
此外,在縱觀一幅書法作品整體的美之后,還可從第一個字的第一筆看起,眼光一直跟隨筆跡移轉(zhuǎn),按照原作者的筆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寫一遍,是對書法作品進行一次“內(nèi)模仿”。可以感受原作者運筆的方向和角度,筆鋒的著力點以及提按的輕重緩急,筆端的走勢和力度變化,筆劃之間的聯(lián)系和向背,筆劃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應,領會草書的風馳電掣、偃仰盤旋,真書的持重端莊、規(guī)行矩步,行書的從容婉約、疾徐如便,從而把握到書法的活力、意趣、風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書法的欣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