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質詢的技巧匯總
攻擊,即在自由辯論中的主動進攻,主動發(fā)問。這在每個辯論隊都是不可無的。然而,攻擊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這里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辯論賽質詢的技巧匯總,方便大家學習了解。
辯論賽質詢的技巧匯總
一、逆向思考
在分析立場的過程中,辯手應該已經(jīng)對哪些爭議點有機會發(fā)展為“可能議題”有了基本概念,質詢的準備應該以這些可能議題為重點。例如在“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利大弊大”的辯論中,針對我方主打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即使失敗,仍將增進其挫折抵抗力”,以及對方可能主打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會造成課業(yè)分心”等議題,辯論隊伍都應該設計好質詢題目;如果場上確如意料中的出現(xiàn)了這兩個議題,就可以使用事先備妥的質詢來回應。
換句話說,事前的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猜中的議題越多,質詢就越可以依賴事前的準備情況,而不必只靠臨場發(fā)揮。因此,準備質詢題目時,辯手不應該從“我要怎么問,問什么”的“問題設計”開始,而要先思考“我要問出什么”,也就是先想結果,再想題目。這種由結果倒推問題的準備方式,就是所謂的“逆向思考”(reverse thinking)。一般而言,對攻防而言越重要的議題,也就是對質詢而言越主要的主題,質詢時辯論隊伍攻擊對手立論和防御本方立論的重要工具。
二、打造地基
接下來辯手要思考怎樣問出自己要問出的東西。前面說過,辯論或者論證的基本過程是透過雙方都同意的事,來使對方承認他原本不同意的事(由“第一共識”找“第二共識”)。因此最好的論證擁有三大組成要素:無可否認的根據(jù);無從推翻的“推論”以及因此產(chǎn)生的無可回避的主張。簡單的說,主張的'“大樓”必須建立再根據(jù)與推論的穩(wěn)固“地基”之上。而質詢就是打造地基(ground building)的有效手段。
舉例來說,如果我方回應“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回造成課業(yè)分心,因此弊大于利”的方式,是“很多事情都會造成大學生分心,因此造成分心不構成弊大于利的理由”,這個我方主張就是要試圖構建的大樓。而要怎樣使對方接受這個主張呢?類比論證使一個可能的方法。我方如果以交男女朋友、打球與參加社團做類比,強調(diào)這些事情也會使大學生分心,但卻不被認為弊大于利。辯手可以這樣問——
問:對方辯友,請問您有沒有女朋友?
答:有。
問:請問您交女朋友是不是會花時間?
答:我懂得時間分配。(答辯者打算逃脫)
問:那請問有沒有大學生會交女朋友交到無法兼顧課業(yè)?(質詢者不為所動,繼續(xù)以其它大學生為對象進行追問)
答:這不一樣……(答辯者回避問題)
問:請回答我的問題,有沒有大學生會因為交男女朋友而耽誤課業(yè)?(質詢者不為所動,再次追問同樣問題)
答:呃,有可能,但是……(獲得對方承認類比)
問:謝謝你,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了。
在打造地基時,質詢者最常用的就是“類比論證”。如果對方無法否認類比,又無法證明二者“不能類比”,他將就無法回避主張——交男女朋友利大于弊。如果交男女朋友、打球、參加社團這些多數(shù)人不認為弊大于利的事情,依照對方的邏輯都屬于弊大于利,其辯論的外部連貫性就將受到重傷。
三、絕不能問不知道答案的問題
所謂“絕不能問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指的經(jīng)常就是以對方無法否認的事情作為質詢的地基。“有沒有大學生會因為交男女朋友而耽誤課業(yè)”,在一般人的“已知”答案中顯然是“有”,因此對方無法否認。除了一般人的已知,對方自己說過的話他們也將難以否認,同樣可以作為質詢的基礎。例如:
問:您剛才是不是提到“刑罰教育犯罪者的目標重于報復的目標?”(他們自己說過的話,這是很難否認的)
問:所以當二者沖突的時候應該以教育目標為優(yōu)先嘍?(這是同一說法的重復,同樣難以否認)
問:請問您,如果有一位盜竊犯已經(jīng)服完所有刑期(報復目標完成),并且未再觸犯任何法律,您方是否一定要讓他出獄?(這時有兩種可能的答案,質詢者推測他會答“是”,但如果他回答“不是”,將發(fā)生自相矛盾,對質詢者更有利)
問:請問他是不是可能還沒改過(教育目標未完成)?(因為這個問題的“強度”很低(可能),對方將很難不回答“是的”)
問:那么您方為什么要讓他出獄呢?(對方回答不回答都將暴露矛盾)
在設計系列問題打造地基時,“耐心”非常重要。若能達成質詢效果,即使延長系列問題的數(shù)目也無妨。完成問題的初步設計后,辯手可以彼此扮演質詢者和回答者,來測試問題中是否有明顯疏漏,容易讓對方有可乘之機的地方。透過上述“心懷目標→打造地基→設計問題→問答演練”的準備過程,在比賽正式開始前,辯手們應該擁有重要議題方面的多套質詢題目,有備無患。
我們一般可以把質詢內(nèi)容分為兩類,一類是攻擊的、臨場的、用來解構對方立論的,一類是防守的、賽前準備好的、誘使對方承認我方論點并展開自己邏輯。第一類問題起到的作用是用連續(xù)的追問來將迫使對方展開自己的邏輯并舉證,進而將邏輯鏈中的薄弱之處予以截斷,或者是確定對方的答案,讓對方失去回旋的余地。
舉例:(辯題:經(jīng)濟全球化使競爭多于合作)
問:請問對方辯友,您方今天比較的標準是什么?
答:看何者更能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顯然合作比競爭更能促進社會發(fā)展。
問:這是一個價值標準,是嗎?
答:是的。
問:今天的辯題是一個事實命題,而您方出示了一個價值標準,請問您如何用一個價值標準來衡量一個事實命題?
答:……
由于這類質詢問題是臨場組織的,所以很大程度依賴于攻辯方辯手的個人實力,如果勉強去拆,反而讓對方有機會展開自己的邏輯,或者自己自亂陣腳。而第二類問題由一連串封閉式問題和一兩個開放式問題組成,效果是要么讓對方陷入兩難,要么承認我方觀點,要么違背公眾的經(jīng)驗法則。這需要賽前精心組織。
舉例:(辯題:經(jīng)濟發(fā)展優(yōu)先于環(huán)境保護)
問:請問當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開放式問題)
答: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chǎn)力之間的矛盾
問:請問主要矛盾需要被優(yōu)先解決還是次要矛盾需要被優(yōu)先解決?(封閉式,二選一)
答:主要矛盾
答:那么請問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是要靠發(fā)展經(jīng)濟還是靠保護環(huán)境?
答:……(大家可以想一想怎么破 解這套陷阱)
第二類問題兼顧取得戰(zhàn)果和展開自己的底線,但是連環(huán)問題很難設計,碰到經(jīng)驗豐富的答辯者,他們是不會按照你預期的答案來回答的!
辯論賽質詢小技巧
一、駁論
1、準備充分,針對性強。
駁論顧名思義就是駁對方立論,所以對方立論說了什么,你就反駁什么,必須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而且駁論往往在對方立論完畢后馬上進行,這要求在平時的訓練中對對方的立論要有充分的預測和準備。
當然,這里所說的準備充分并不是說照著稿子照背照念,而是作為駁論手要有將對方立論點幾乎窮盡的能力。其實這點并不難,因為對手的觀點肯定逃不出賽前隊內(nèi)的模擬賽中陪練隊員模擬的觀點,所以駁論隊員平時必須善于總結并且在賽前積極和陪練隊員交流,將對手可能出現(xiàn)的立論點窮盡,然后有針對性做出準備。將對手立論點窮盡后還要進行整合,因為根據(jù)個人經(jīng)驗,一般一個辯題對方可能出現(xiàn)的立論點不會超過10點,一些怪異的、生僻的論點對手也不會冒險去運用。
比如在以前參加的“中國是否應當廢除死刑”的比賽中,本人打駁論辯位,賽前總結出對手可能的立論點有19點,并且總結成文,但最后經(jīng)過篩選和排除就可以得出自己的9點駁論體系。而到了比賽場上必須強調(diào)駁論的針對性,賽場上的駁論一定要根據(jù)對方的立論做出,如果和立論針對性不強,即便有出彩的語言和發(fā)揮很可能也是徒勞。
在比賽中因為駁論針對性不強我有過慘痛的教訓,在武漢市知識產(chǎn)權辯論賽首輪比賽中,我們打反方,根據(jù)規(guī)則,我的駁論是在對方駁論完畢后進行,當時在場上聽完對方的駁論,感覺有重大漏洞和可以反駁的東西,結果頭腦一熱,現(xiàn)場來了篇“駁駁論”,針對對方剛剛做出的駁論進行了反駁,盡管場面上感覺效果還可以,但賽后才得知,因為針對性不強的失誤,我的駁論環(huán)節(jié)幾乎被判了0分。
2、打磨語言,力爭出彩。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口頭辯論也好,書面上的探討也罷,駁論往往比立論更容易做得要精彩。這很大程度上是駁論一種后發(fā)制人的優(yōu)勢,立論作為一個隊伍的開篇陳詞,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全面嚴謹,因為它給后面的辯論立起了一個攻擊的靶子。而駁論則不同,它是一個隊伍吹起的進攻號角,是向對方發(fā)起的第一輪攻擊,所以它必須要有攻擊性。攻擊性除了體現(xiàn)在上文提到的針對性強以外,還應當力爭出彩。
出彩的方式有很多,但通常而言就是通過語言的打磨用“段子”“包袱”等將對方的觀點歸謬、夸謬進而去攻擊對方的邏輯和體系。說到語言的打磨和準備段子,千萬不能為拋段子而拋段子,必須建立在合適、切題、恰當?shù)幕A上,因為在駁論中如果類比不當或者生套硬拋,效果適得其反。
個人認為在駁論中運用類比歸謬是不錯的選擇,盡管任何類比都是蹩腳的,都是雙刃劍,不可能有完全恰當?shù)念惐龋蔷婉g論環(huán)節(jié)而言,運用類比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因為這是一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對方并不能及時對你提出的類比進行反駁,而且類比得當,一方面可以出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許多辯論場上陳詞濫調(diào)的運用。
二、盤問
1、尋找軟肋,強勢出擊。
盤問通常是一方問,一方答,而且在時間上通常也是問的一方少,答的一方多,從這個角度而言提問一方往往是劣勢。所以在問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尋找軟肋進行攻擊,由于辯題是將一個中立的命題強硬劃分而成,所以每一方都有其局限性,也就是自己的軟肋,作為盤問手就是要將這對手局限的一面通過問題的形式向觀眾和評委展現(xiàn)。
請注意,僅僅是展現(xiàn),想通過盤問的方式將對方擊潰是不可能的,因為答問一方有充足的時間去解釋和闡述。盤問環(huán)節(jié)在自己問完以后一般還要回答對方的問題,自己變成答問方后一定要把握自己所持有的優(yōu)勢,那就是在回答提問的時候鞏固己方立場,上文提到了辯手在盤問的時候都會抓軟肋問,那么面對自己的辯題的局限就要努力去彌補,可以通過邏輯推演、例子證明等等方式。
參加了這么多比賽,在盤問環(huán)節(jié)當中感覺有一個例子總是不斷出現(xiàn),每個隊伍運用都是換湯不換藥,而這個例子也是盤問攻辯的典型,特別在“制度建設與文化建設誰更重要”、“自律他律哪個更關鍵”等辯題中。這個例子一般分三步問:
①有個人在中國經(jīng)常隨地吐痰,你知道為什么嗎?
②有個人在新加坡從不隨地吐痰,你知道為什么嗎?
③其實這兩個人是同一個人,你說為什么他在中國吐,在新加坡不吐?
這通常是抽到“制度建設更重要”或者“他律更關鍵”一方的提問,看起來相當有攻擊力。作為回答方,仔細分析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其實就是找了個例設問,說到底就是同樣的一個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做出了不同的行為,回答方其實完全可以把例子中的條件稍微調(diào)換,也就是同樣的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中做出同樣的'行為,就可以做出很好回應。個人認為不妨這樣回答:“對方提出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國家做出了不同的行為,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國家做出的還是相同的行為,因為更多的人在中國不隨地吐痰,到了新加坡也還是不會隨地吐痰,您說又是為什么呢?”
2、做好小結,錦上添花。
盤問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盤問過后通常還有一個攻辯小結,讓隊伍來整理和歸納剛才的問和答。這個小結個人認為不可忽視,因為做好了它可以在給了對方狠狠一拳以后在踹上致命一腳。在盤問中,通常辯手被問到尖銳的問題后會用語言或者其他方式進行回避或者轉移話題,這時候需要在小結的時候點明和指出,在對方剛被刺出的傷疤上撒上點鹽。同時由于己方提問時間有限,己方要達到什么目的,顯示什么意圖,這也需要攻辯小結進一步闡明。大家通常認為攻辯小結都是由小結的同學負責,但個人認為攻辯小結必須由負責提問的同學和負責小結的同學共同完成,因為負責提問攻辯的同學最了解自己的思路,最清楚問題的意圖,所以必須要將自己的東西做出歸納和總結后交給擔任小結的同學。
三、對辯
1、有問有答,把握平衡。
對辯不同于盤問,一方只能提問或者只能回答,對辯的規(guī)則通常都是“我有話說,有話你說”,就像兩個人在進行自由辯論。兩個人的對辯往往交鋒是非常激烈的,因為在對辯中沒有緩和思考的時間,沒有隊友的配合,靠辯手的個人能力和對方進行辯論。
在對辯當中,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一方只顧問,一方只顧答,出現(xiàn)了“有來而無往”的情況,而對辯的時間通常是平等的,這樣打下來,估計會出現(xiàn)長時間的缺席審判,比賽也不會精彩。所以在對辯環(huán)節(jié)當中必須要注意問與答平衡的把握,一般情況下,對對手的問題要做出回應,同時要拋出自己的問題,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場上注意問與答的轉換,不要為了拋問題而拋問題。這就要求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注意問題邏輯長短的把握,在對辯當中盡量少用長邏輯的問題,也就是那種要經(jīng)過三四次提問才能推導出自己結論的問題。因為在對辯當中一方面你要提問,另一方面你還要回答,如果己方問題的邏輯鏈過長,對手會不會緊跟著回答不得而知,場下的評委和觀眾也難以得知問題意圖,這等于在耗費時間。
2、打深打廣,防止糾纏。
在對辯中,由于只是兩個人的交鋒,所以有時難免在有的問題上一再糾纏,占了便宜的一方不斷追擊,而落了下風的一方急于解釋。其實這對雙方而言都沒有必要,因為對于評委和觀眾而言,如果提問一方拋出了一個非常具有攻擊性的問題,在兩三輪內(nèi)對方?jīng)]能做出比較漂亮的回應,那么這已經(jīng)證明在此問題上提問一方占據(jù)了主動;同樣,回答一方針對提問的問題,給予了精彩的回應,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現(xiàn)場效果,在同一類問題上,回答方占據(jù)了主動。而評委和觀眾在聽辯論的時候也喜歡聽到更全面更新鮮的東西,所以這要求在對辯的時候自己所設計的問題要具有深度和廣度,尋找不同的攻擊點和切入點,這樣才能把握住場上的形勢而不至于陷入糾纏當中。
辯論賽指導及注意事項
一、辯論賽的定義
辯論賽是指不問辯論者本人的立場和主張,而側重于辯論技巧的比賽,比賽雙方都不準備說服對方或被對方說服,而以駁倒對方,爭取評委和聽眾從而戰(zhàn)勝 對方。說服觀眾和評委,就是讓觀眾和評委更樂于接受你方的表現(xiàn),更樂于認同你方的觀點。達此目的,靠兩方面力量:一是以理服人,二是以德服人,前者是知識的力量,后者是人格的力量。知識力量能使人們信服觀點的論證,人格力量則能使人們接受辯手本身,并進而在有意無意中相信和支持該辯手的論證與 反駁。
二、辯論賽人員構成和主要職責
1、一般辯論賽中,正方、反方各4人,分別稱為一辯、二辯、三辯、四辯。
2、職責(一辯陳述觀點,進行攻辯小結,二辯、三辯和對方二辯、三辯進行攻辯,自由辯論每個人都可以發(fā)言向對方發(fā)問,四辯總結陳詞)
<1>一辯的主要任務是做三分鐘的開篇立論,闡述我方觀點,并在一對一攻辯之后做兩分鐘的攻辯小結,指出對方的漏洞;
<3>四辯是公認的總結陳詞者。主要任務是在比賽結束前做最后的總結陳詞,結合對方的漏洞再次重申我方觀點,時間為四分鐘。四辯要有大局觀和把握根本的能力。在總結時要梳理全場的脈絡,找出交鋒點,而后指出對方在此犯下的錯誤,再提出正確的理解,最后從更高的角度闡述己方的理由。而四辯在自由辯的時候應充分利用自己“旁觀者”的角度,發(fā)現(xiàn)對方立論和論證的問題,并及時指出引導隊友攻擊。四辯的發(fā)言要有分量,不能說廢話空話.
三、攻辯模式
1、陳詞階段
首先由正方一辯發(fā)言,時間為3鐘;接下來由反方一辯發(fā)言,時間為3鐘。
2、攻辯階段
首先由正方二辯選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攻辯,每次提問時間20秒,回答時間30秒。然后由反方二辯選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攻辯,每次提問時間不得超過20秒,回答時間不得超過30秒。如此類推,正反雙方三辨依次選對方二辯或三辨進行攻辯。每輪總時間是2分鐘。
四、辯手注意事項
1、注意言談辭令,辯論風度
辯手參加比賽舉止端莊,即使在辯論中針鋒相對,也應做到態(tài)度溫和,彬彬有禮,以理服人而不要以勢壓人。
辯論時,要求使用普通話,吐字清晰,觀點明確,互相尊重,只能針對對方的觀點和理由進行攻擊,而不能涉及對方的立場和人品(不能人身攻擊,不能帶有輕視,貶低污辱對方的語言)。
在辯論中,特別是一對一攻辯和自由辯論時,應針對對方提問和辯駁的內(nèi)容回答或反駁,內(nèi)容不能偏離辯題或各自為論,要體現(xiàn)比賽的對抗性。
2、辯論評分標準
(1)辯論技巧:辯手是否言語流暢、立場明確,能否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理解、認識辯題,敘述是否有層次性、條理性,論證是否具有說服力。
(2)內(nèi)容資料:論據(jù)是否充分、合理、恰當、有力、引述資料是否正確、翔實。
(3)自由辯論:能否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主動、準確、及時、機智地反駁對方的觀點,思路清晰、立場堅定、邏輯正確、應對靈活。
(4)整體配合:是否有團隊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論辯銜接是否流暢,論點結構是否完整,是否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5)表情風度:辯手表情、手勢是否恰當、自然、大方,不強詞奪理,尊重對方,尊重評委和觀眾,富有幽默感。
五、參加辯論賽的參賽隊員在賽前該做好哪些準備
辯論賽是許多青年同志喜愛的一項側重于人們言辭表達能力的比賽。然而,不少青年,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學生,雖參賽熱情很高,卻由于缺乏一定的辯論賽知識,或賽前不懂如何正確準備,或賽中不要領,初次上陣便遭受挫折。因此,對初學者來說,掌握一些辯論賽的基本入門知識顯得十分必要。
那么,參加辯論賽的'參賽隊員在賽前該做好哪些準備呢?主要有三項:認識準備、立論準備和試辯準備。
1、認識準備
所謂認識準備,是指參賽隊員在賽前對“辯論賽”的性質和特點要有所認識。這種辯論往往不問辯論者本人的立場和主張,而側重于人們的辯論技巧的比賽。比賽雙方都不準備說服對方或被對方說服,而以駁倒對方、爭取評委的裁決和聽眾的反響來擊敗對方。因此,這種比賽有以下三個特點:
(1)辯論的題目、辯論的程序、發(fā)言的時間等,都是由辯論賽的組織者所決定,參賽者必須按規(guī)定進行辯論,不能隨意改變。
(2)比賽勝負標準包括立論、材料、辭令、風度以及應變技巧等綜合因素、勝負由評委根據(jù)標準及主觀印象進行裁定。
(3)辯論時只能針對對方的觀點和理由進行攻擊,而不能涉及對方的立場和人品。
了解了辯論賽的這些性質和特點,就不會在比賽中,在思想和方法上與日常爭辯相混淆。
2、立論準備
辯題被明確無誤地確認后,參賽隊員就可以根據(jù)辯題,共同商量,研究確立一個最有利于本方論證的具體的總論點。所謂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該總論點不僅觀點正確,旗幟鮮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對方任何的立論,用之守能抵擋對方的任何攻擊。能不能確立這樣一個總論點是一次辯論賽準備的成敗關鍵。為了要確立這樣一個總論點,首先要對題進行嚴格的審題,也就是要對辯題字面上的每個詞或詞組逐個進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說的“破題”。這種分析要同時站在雙方的立場審視,不能一廂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詞或詞組對對方立論具有潛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為雙方首先爭論的焦點,因為一般的辯論賽雙方都會抓住辯題中的某個詞項解釋入手開始辯論,有時會出現(xiàn)整個辯論賽始終圍繞這種解釋來進行。因此,盡量設法站在一定理論高度,對辯題作出有利于本方觀點的界定,以獲得大多數(shù)聽眾的“公認”,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3、試辯準備
如同其他比賽一樣,辯論隊要想在正式比賽中獲勝,一定要在正式比賽前搞一次嘗試性的比賽,以檢驗自己的賽前準備是否經(jīng)得起實際的考驗。為了達到檢驗的效果,試辯條件和氣氛要盡量搞得逼真些,這就需要在正式參賽隊員進入準備階段的同時,應有一支與之實力相當?shù)募僭O“對方”也進入準備階段,并且雙方都應處于“保密”狀態(tài)。
不過,為了增加正式隊員的一些難度,正式隊員應故意泄露些立論方面的要點,來吸引“假設對方”作有針對性的進攻準備,用之在試辯中檢驗參賽一方的立論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是否能奏效。
試辯的另一個意圖,是讓參賽隊員進入角色。前面已經(jīng)說過,辯論賽的最大特點就是辯題觀點不一定與辯論者本人最初的觀點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員本身的性格與劇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樣,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實踐才能進入角色。辯論賽在比賽過程中不僅有理信紙上的正面交鋒,還辯論風度、情態(tài)等方面的表演,通過試辯往往能促使參賽隊員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辯題觀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現(xiàn)出理直氣壯、慷慨激昂、義正辭嚴而又通情達理地維護真理的樣子。對于初賽者來說,試辯還可以先鍛煉一下上場的膽量,培養(yǎng)一下臨場的經(jīng)驗。
試辯可在正式比賽前一兩天舉行,這類似于賽前的熱身賽,使參賽隊員保持最佳競技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