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佩的鄭成功作文
英雄鄭成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對鄭成功是否有著敬佩之意呢?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我敬佩的鄭成功作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敬佩的鄭成功作文篇1
寫到這個題目,我有點茫然了。從小到大,我崇拜的人多如繁星:盡忠報國的岳飛、偉大的人民領袖毛澤東、用兵如神的粟裕······不過,我最崇拜的人那就是——鄭成功。
鄭成功是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斗爭史上極為著名的英雄。
鄭成功原名是鄭森,號大木。明朝福建省泉洲府南安縣石井村人。1624年生于日本。1630年7歲的鄭森(即鄭成功)回國。他雖身處奢侈之地,但卻能刻苦勤學,兼習武藝。絲毫沒有富家子弟的惡習。15歲時考取了秀才,他還非常敬佩岳飛、文天祥等英雄人物。
鄭成功從未忘記過身處水深火熱的臺灣同胞們。他一直蓄積力量,準備一舉奪回寶島臺灣。當時荷蘭人霸占著寶島,魚肉百姓,民不聊生。
鄭成功與侵略者展開了堅決的斗爭,荷蘭當局非常害怕,讓上司增兵,還對大陸去臺灣的船只百般刁難。
經過幾年的準備,鄭成功決定進攻臺灣。聽到這一消息,將士們各個摩拳擦,準備一舉奪回臺灣。
鄭成功的部隊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臺灣城。荷蘭守將揆一堅決抵抗。鄭成功調炮 24門,狂轟荷蘭守城部隊,又令步兵攻城,這樣,敵守將揆一無可奈何,宣白旗投降。就這樣,讓荷蘭人踐踏了38年之久的寶島臺灣終于回歸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臺灣人民舉 城歡慶,感謝大陸來的救星。
臺灣人民永遠忘不了鄭成功,中國人民也忘不了這位人民英雄!
我敬佩的鄭成功作文篇2
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中國也有許多大人物,但也有許多叛徒。
《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中我最敬佩鄭成功,最討厭鄭芝龍,鄭芝龍是鄭成功的父親,但因貪圖富貴投降了別人,被叛了祖國。但他兒子鄭成功在敵人多次誘惑下沒有像他父親那樣,敵人還派鄭成功的父親前來勸降,鄭成功絲毫沒有猶豫與他斷絕了父子關系。經過幾年,鄭成功的兵力強大了起來,1659年,鄭成功再次征伐,攻下了臺灣,荷蘭侵略軍大敗,鄭成功攻下了吧灣,因積勞成疾而死,年僅39歲。
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在寫鄭成功為我國無私奉獻,表達了鄭成功英勇的表現,因為在父親的勸降下,居然和自己的父親斷絕父子關系,而且沒有經過思考,絲毫沒有猶豫的斷絕了之間的關系。這是多么大的奉獻,這是多么大的犧牲,為了國家,國了國家里的所有人民,和親生父親斷決關系,這表明了鄭成功在乎父子關系,便更在乎國家安危,不管國家多么弱小,敵人多么強,但是自己決不做背叛祖國的人。要做一位保家衛(wèi)國的有用之人,決不重演自己親生父親的做法,做一個叛徒。
我敬佩的鄭成功作文篇3
前幾天,我從書上認識了一位歷史人物,他叫鄭成功,我介紹介紹吧:鄭成功(1624年-1662年),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
大家知道鄭成功有什么偉大的功績嗎?對,他收復了臺灣。那么這是怎么發(fā)生的呢?是這樣的:鄭成功收復臺灣發(fā)生在公元1661年。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清初,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zhàn)船,浩浩蕩蕩從金門出發(fā)。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臺灣。荷蘭侵略軍聽說鄭成功要進攻臺灣,十分驚恐。
他們把軍隊集中在臺灣(今臺灣東平地區(qū))、赤嵌(今臺南)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并切斷了與臺灣城的聯系。戰(zhàn)斗中,侵略軍以“赫克托”號戰(zhàn)艦攻擊,鄭成功一聲令下,把敵軍緊緊圍住,60多只戰(zhàn)船一齊發(fā)炮,把“褐克托”號擊沉。與此同時,又擊潰了臺灣城的援軍。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投降。盤踞臺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筑土臺,圍困敵軍8個月之后,下令向臺灣城發(fā)起強攻??滴踉瓿酰致攒婎^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圣領土臺灣。這么偉大的歷史人物怎么不讓我們敬仰、感動呢?鄭成功,我最敬佩的人。
我敬佩的鄭成功作文篇4
英雄鄭成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以武力收復臺灣,結束了荷蘭人在臺灣38年的殖民統治。
鄭成功,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號大木,福建南安縣石井村人。其父鄭芝龍,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組織向臺灣移民,積極開發(fā)臺灣島。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21歲的鄭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韋健的召見,頗多賞識,被認為本家,賜他國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稱之為"國姓爺"。1653年(南明永歷七年),南明永歷帝(朱由榔)又封他為"延平郡王"。
南明隆武二年,1646,鄭芝龍降清。鄭成功曾苦苦勸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屬廣東),起兵抗清。鄭成功感到,收復臺灣已不容躊躇,于是召集文武官員,討論進軍臺灣問題。他認為,形勢緊迫,“附近無可措足,惟臺灣一地離此不遠,暫取之,并可以連金、廈而撫諸島”。然后,“廣通外國,訓練士卒,進則可戰(zhàn)而復中原之地,退則可守而無內顧之憂”。于是,鄭成功作出“親征”臺灣的重大決策。這是鄭成功戰(zhàn)略上的一次根本性轉變,也是一個十分英明而大膽的決策。這對結束祖國的分裂局面,維護祖國的神圣主權和領土完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鄭成功在醞釀、討論收復臺灣的過程中,儲備糧餉,練兵造船,偵察敵情,在物資上、精神上作了周密充分的準備。其作戰(zhàn)方針是:首先收復澎湖,作為前進基地,然后乘漲潮之機,通過鹿耳門港,于臺江實施登陸作戰(zhàn),并切斷臺灣城與赤嵌城兩地荷軍的聯系,分別予以圍殲,再收復臺灣全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