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綜合癥典型案例
開學綜合癥典型案例
假期結束之后開學之始,中小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的病態(tài)表現,心理學家們稱之為“開學綜合征”。又叫“開學恐懼癥”。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開學綜合癥典型案例,供大家鑒賞!
開學綜合癥典型案例篇1:
“老師,自從開學后,我女兒好像變了一個人,暑假里活潑開朗的她,突然變得悶悶不樂,麻煩你幫我找找原因。”9月5日上午,位于柯橋區(qū)圖書館二樓的柯橋區(qū)陽光少年心靈驛站,來了一對母女,母親一進門,就焦急地問正在值班的心理輔導老師,來自華舍中學的俞和軍老師。
據孩子的母親介紹,女兒茹同學是一名初一新生,從開學前兩三天開始,女兒整天都表現出悶悶不樂、無精打采的樣子,就連吃飯的胃口也不是很好,問她有什么煩心事,回答也是沒有,這下把全家人給急壞了。
俞和軍在和茹同學的聊天中發(fā)現,開學了,身為初中新生的茹同學,為小學里的幾個鐵桿好友分開了而難過,又聽說讀初中作業(yè)多,擔心適應不了,再加上平時爸爸媽媽又對她很嚴格,這讓她產生了害怕初中生活的陰影。
俞和軍讓茹同學思考兩個問題:好朋友能不能陪你在同一個班級讀到大學畢業(yè)?不管到什么時候,總有一天要分開的。同時,擔心初中作業(yè)多,你接觸過了嗎?你只是聽說而已。
經過耐心的溝通交流后,茹同學漸漸地放下了思想包袱,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俞和軍告訴小編,這就是典型的開學綜合癥。每年臨近開學或開學初的那段時間,他經常會遇到一些有開學綜合癥的學生。有的臨近開學,睡眠變得不好,有的則因為需要惡補暑假作業(yè)變得焦慮和煩躁。
俞和軍提醒新生家長,目前中小學已開學,家長要鍛煉孩子習慣離開父母,盡可能減少孩子的依戀心理,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培養(yǎng)孩子的合群性。其次也可以試著與老師協(xié)商,在孩子有了小進步、小優(yōu)點時及時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進而增加其對集體生活的熱愛。
開學綜合癥典型案例篇2:
暑假接近尾聲,一些即將返校的學生似乎還沒做好準備,身心仍留在愉快的暑假。面對這較大的反差,可能遭遇“心理不適期”,產生“開學綜合征”。近日,北京一中學生留下“出門散心”字條,帶著500元離家出走。更有學生一提到開學,就頭疼肚子疼。
對此,廈門市仙岳醫(yī)院兒童心理科主治醫(yī)師吳為閣提醒,開學初,家長、學校要加以留心,運用科學方法幫孩子盡快調整狀態(tài)。
游戲癮
小學生“玩失蹤” 躲上天臺玩電腦
小明(化名)開學就要升上二年級了,他對電腦游戲如癡如醉,媽媽擔心他上癮,經常限制他使用電腦。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媽媽竟然“偏心”,允許讀中學的姐姐玩電腦。中元節(jié)后,媽媽外出“拜拜”,只有姐弟倆在家。一大早,小明便揣著家里的平板電腦出門了。到了中午,小明也沒有回家吃飯,下午5點媽媽回家了,小明仍不見人影。媽媽心急如焚,只好報了警。通過小區(qū)監(jiān)控,媽媽發(fā)現小明其實并沒有離開小區(qū),而是徑直上了樓頂天臺。她找上天臺,小明正玩得歡呢。
近日,媽媽將小明帶到仙岳醫(yī)院,他口口聲聲稱作業(yè)已經寫完了,要玩電腦。其實,他的作業(yè)還剩一大堆。媽媽說,小明平時很乖,但這次竟然以“不上學”相威脅,整天要玩電腦。
【專家支招】
開學前作息 最好與學校同節(jié)奏
吳為閣建議,家長在開學前要幫助孩子制定科學可行的作息時間表,最好與學校生活接近,減少其看電視和玩游戲的時間,督促孩子按時起床、規(guī)律飲食,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孩子找回學生的角色。同時,家長可在開學初期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允許孩子有個適應和轉變的過程。學校也應適當開展各類活動,做好從休閑放松到緊張學習的自然過渡,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校園和課堂學習中來,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工作。
依戀癥
一提上學 他就渾身難受
吳為閣介紹,近日他接診了一名小學男生,早晨起床時還好好的,可一提到上學,他就頭痛、心慌、肚子痛、渾身難受,表情也非常痛苦。到綜合醫(yī)院的兒科,都查不出問題,后來在醫(yī)生建議下,父母帶他到仙岳醫(yī)院進行心理咨詢,方知是心因性疾病。還有個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開學后不愿去幼兒園,每天要出門時都又哭又鬧,在家一提到幼兒園就不吃飯,甚至摔東西。
【專家支招】
減少孩子的依戀心理 培養(yǎng)其合群性
吳為閣分析,上述現象多發(fā)生在一些自理能力較弱、性格較內向的孩子身上。假期里,孩子每天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有強烈的依戀情感,一旦要去上學,情感上缺少了依戀和安全感,焦慮就來了。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鍛煉孩子習慣離開家長,盡可能減少孩子的依戀心理,訓練其自理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家長應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多帶孩子到社區(qū)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培養(yǎng)孩子的合群性;其次可與老師協(xié)商,孩子有小進步、小優(yōu)點時及時表揚他,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進而增加其對集體生活的熱愛。
恐新癥
重點中學不想讀 只因不愿離開老同學
小陳是一名初中畢業(yè)生,原本可以直升某重點中學,他卻非要讀另一所離家較遠的學校,因為老同學較多。最后,家長幫他選了另一所重點學校。為此,小陳暑假經常跟父母吵架?,F在,小陳要就讀的學校已經開始軍訓了,可他卻不肯去,也不說原因。
吳為閣說,許多剛剛升入初中或高中的學生,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常會感到不適應,幾個月前,他們還是“大哥哥”、“大姐姐”,現在卻變成了“小弟弟”、“小妹妹”,難免感到有點失落。還有的學生因為和老同學分開了,面對新面孔、新環(huán)境、新老師,感到孤獨和寂寞,從而變得少言寡語,甚至由此產生緊張、孤獨、無助等不良情緒。
【專家支招】
來到新環(huán)境 要制定新計劃、新目標
吳為閣建議,來到一個新環(huán)境,同學們應學會容忍和接納別人,加強相互溝通和交流,增強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學會積極面對環(huán)境壓力、學習壓力和人際壓力。面對即將開始的新階段的學習,制定新計劃、樹立新目標是十分必要的。此時一定要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客觀地制定學習計劃,目標不要定得太高,否則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挫敗感,影響自信心。同時,學校應充分重視新生的適應性問題,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
開學綜合癥典型案例篇3:
昨天,12355上海青少年服務熱線接到家住長寧區(qū)的張阿婆的求助電話:外孫開學即將讀小學三年級,最近屢次跟張阿婆說起想死。昨天路過河邊時又對外婆說:“我想跳下去,死了以后就可以不要寫字了,靈魂就可以去玩了……”暑假最后幾天,12355電鈴聲不斷,“開學綜合征”這個名詞已不再是新鮮話題,不少孩子明顯出現緊張、焦慮、低迷的情緒。
“開學熱線”頻頻接聽父母煩惱
昨日,家住長寧的張阿婆來電求助:外孫開學即將讀小學三年級,最近屢次跟外婆說起想死。外孫在班級里比其他同學小將近1歲,上學期末開始學習就有點跟不上。開學后,不知道情況會不會更糟。張阿婆既心疼又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
不止是張阿婆,家住徐匯的朱先生也為女兒頭疼:女兒開學就要升初三了,即將面臨中考,但小姑娘正處于青春期,非常叛逆,讀書不努力,沒有急迫感,“這些天我焦慮得不行,可她卻像什么事都沒有,依然收不住心! ”閔行區(qū)趙女士則稱:兒子開學即將讀二年級,成績還不錯,上學期期末每門課在90分以上,就是不喜歡寫字。上學期末,趙女士也與班主任老師聊過,表示爭取在暑期里勸說兒子。頭疼的是,暑期過去了,好幾次試圖和兒子溝通,但都沒有什么效果,昨天她甚至忍不住打了兒子。
此外,服務熱線接到的較為頻繁的問題還有:“馬上開學了,作業(yè)還沒做好”“上學期大考數學不及格,暑假又沒好好復習,如果補考還是過不了怎么辦? ”“開學又要見到不喜歡的同學,怎么辦? ”……
父母對孩子應該包容、照顧
對于 “開學綜合征”,12355熱線心理咨詢師姚穎告訴小編,每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比如家長希望孩子聽話、努力學習,當孩子能遵從父母的希望而表現適當行為的時候,家長的焦慮就會大幅度降低;孩子可能通過不寫作業(yè)不上學,和要好同學交往,將注意力從學習或學校轉移等方式處理焦慮,“親子間的這種不一致性往往是導致沖突和焦慮的主要來源,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扮演的角色之一就是情緒的容器,擔當包容、照顧、保護者的角色。當父母不能很好地處理焦慮,加上孩子在面臨挑戰(zhàn)時產生的焦慮和情緒的傳染性,很容易變成惡性循環(huán),結果只會讓孩子更焦慮。 ”心理咨詢師蔡海超認為,由于孩子從心理上沒有做好開學準備,各種狀況都比較容易集中在開學前發(fā)作。不僅是中小學生,大學生同樣會有“開學綜合征”。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huán)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及一些過于追求完美的優(yōu)秀生,都容易在開學前出現情緒障礙,主要是“開學”這個特殊的事件,導致學生對學校生活的適應產生焦慮和恐懼或由于分離性焦慮、學習適應不良、人際交往困難等產生不良情緒。
專家表示,患上“開學綜合征”的只是部分孩子,大多數學生還是很期待開學的,因為能夠和同學見面,能夠學到新的知識。長期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專家陳小亞表示:“適度的焦慮是人類的朋友,在問題還沒來到前它叫焦慮,但真的來臨時,我們會發(fā)現,我們焦慮的不是‘開學’這件事,而是急于想擺脫或逃離由‘開學’引發(fā)的恐懼、擔心、害怕的這些感覺。 ”
看過"開學綜合癥典型案例"的人還看了:
3.關于開學的說說
5.關于開學的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