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挫折后成功的故事
挫折是成長的調味品,樂觀是他的強勁對手。挫折,我經歷過,樂觀,我也曾面對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遭受挫折后成功的故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遭受挫折后成功的故事篇1
王寶強出生于河北南河縣大會塔村,6歲時開始練習武術,8歲-14歲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為了實現自己演電影的夢想,他帶著哥哥在磚廠打工三個月掙來的200塊錢來到北京闖天下,在各個劇組當武行做群眾演員,成為了在北影廠門口等待大軍中的一員。
可是當群眾演員的工作也不是每天都有的,錢本來就不多,總有花光的時候。
那年的大年初一,每個人都在歡天喜地慶祝新年,他卻整整一天沒有吃飯,原因很簡單,沒錢了,“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在晚上12點之后,敲開賣鏝頭鄰居家的門,賒了5個饅頭,這就是他的年夜飯,吃完之后還不敢喝水,他聽說那樣可能會把人漲死,新年之夜,只能是一個人躲在被子里哭。真是令人心酸的經歷,那種經歷你能想像的到嗎?這種經歷我也曾有過,那種感覺是你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所以我不斷地告訴自己,要努力,一定要成功,不要再過那樣的生活,我也相信我一定會成功的。
盡管生活是這樣的艱辛,王寶強沒有拋棄,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為了生存,他到工地上去打工,5塊,10塊。。。這就樣維持著自己的生活,每次有機會接到群眾演員的機會,他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個可能是在銀幕是你都看不到臉的角色。
命運似乎很眷顧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孩子,16歲時,王寶強被導演李揚挑中,主演獨立電影《盲井》,這部電影讓他一夜之間從武行變成金馬獎最佳新人。也是在這里他認識了馮小剛,他的人生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如果說電影《天下無賊》發(fā)現了傻根,電視劇《暗算》捧熱了阿炳,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則真正成就了“笨兵”許三多。三個角色都與一個名字相連———王寶強。這個14歲就闖蕩北京稱為“北漂”一族的男孩憑著一份堅韌的毅力,終于成就了自己的夢想。
對于自己今后的表演之路,王寶強坦言:可學習的太多了,表演技巧方面我不太懂,接的角色我全是本色出演,是打心眼里熱愛,當初看到《士兵突擊》的劇本時,我大吼‘誰是編劇,我要殺了他’。因為許三多就是我,許三多雖然給人印象就是笨、憨、夯、木訥,但不管怎么樣,我還是會這么說,‘我就是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今天比昨天好,這就是希望’,許三多的語錄,同樣激勵著讓我渡過很多難關。
遭受挫折后成功的故事篇2
盡管威爾瑪·魯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兒麻痹癥而致殘,但是這個小時候患肺炎、小兒麻痹,一只腳需要靠鐵架矯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田徑賽事中仍奪得3枚金牌。這個奧運傳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國田納西州一個鐵路工人家庭的孩子。
小時候因為肺炎和腥紅熱,引發(fā)高燒造成小兒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縮無法走路,必須靠著鐵架矯正鞋才能勉強行走。11歲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鐵鞋才能勉強跟著別人走路。11歲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鐵鞋脫掉,打赤腳跟著她的哥哥們打籃球玩耍。
到了12歲,她已經完全擺脫鐵鞋。脫掉鐵鞋之后,她的運動天分逐漸發(fā)展開來,才4年的時間,在16歲那一年,入選美國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短跑代表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在個人項目200米未能進入決賽,但是她是美國女子4×100米接力隊成員,為美國隊奪得了銅牌。
她獲得田納西州州立大學運動獎學金,進入大學就讀并且再度受訓,順利入選美國羅馬奧運會代表隊,共獲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項比賽金牌,都是以極大差距領先對手。因為她的跑步姿態(tài)輕盈美妙,步伐協調,被意大利人譽為“黑羚羊”。
1962年她退出田徑比賽,開始教師生涯和教練職業(yè),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用于培養(yǎng)年輕運動員。1994年11月12日,這位“黑羚羊”因腦癌病逝,享年54歲。1983年,她入選美國奧運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國體育獎。
2004年7月14日,美國郵政為她發(fā)行一枚紀念郵票。這枚郵票面值為0.23美元,一版20枚,發(fā)行量為1億枚,這是美國郵政的《杰出美國人物》系列郵票2004年版郵票,也是這個系列的第5枚郵票。
遭受挫折后成功的故事篇3
英國哲學家托馬斯·布朗說:當你嘲笑別人的缺陷時,卻不知道這些缺陷也在你內心嘲笑著你自己。誠哉斯言!我們留意一下就會發(fā)現,那些喜歡嘲笑別人的人,往往一輩子毫無建樹;而那些被嘲笑之人,卻往往以頑強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開出奪目的人生之花。
影響全球華人的國學大師、耶魯大學博士、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先生,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哲學與人生”課在臺灣大學開設17年以來,每堂課都座無虛席。2009年,他受央視邀請,在《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得到眾多學者、大師的認同。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成就卓著的學者和演講家,卻曾飽受嘲弄與歧視。
小學時的傅佩榮有些調皮,常學別人口吃,卻不料這個惡作劇導致他自己不能流暢地表達。九年的時間里,傅佩榮的口吃常常被人視為笑柄,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雖然他經多年的努力終于克服了口吃,并成為眾人敬仰的演說家,但是這段被人嘲笑的經歷還是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一次,傅佩榮去赴一個訪談之約。那日,炎陽如火,但他仍堅持穿著筆挺的西服接受訪談。因場地未設麥克風,他就大聲說話,甚至有些喊的意味。到后來,他的嗓子都啞了。眾人深受感動,無不贊美傅佩榮為人謙遜,沒有名人的架子。傅佩榮說:曾經口吃的痛苦經歷令我對自己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我終生都不會嘲笑別人。因為我被人嘲笑過,知道被嘲笑的滋味,這使我自身沒有優(yōu)越感。二、我非常珍惜每一次說話的機會。因為我曾經不能流暢地說話,所以現在當有機會表達時,我會非常珍惜。
同樣因為口吃受盡了嘲笑與譏諷的拜登,不僅被別人起了很多難聽的外號,而且還被老師拒絕他參加學校早晨的自我介紹活動。他難過得落淚,覺得自己就像被戴了高帽子站在墻角受罰一樣。悲痛往往催生動力,拜登決心一定要摘除這個命運強加給他的“緊箍咒”。他以極大的毅力堅持每天對著鏡子朗誦大段大段的文章。經過多年的努力,他不但成功摘除了這個“緊箍咒”,而且也為他日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演說家和領導者奠定了堅實的口才基礎。
被人嘲笑是痛苦的,那些刺耳的嘲笑、無情的眼神,是一把把尖利的刀,深深刺進你的心。面對這把刀,傅佩榮和拜登都選擇了奮起,“沒有任何人規(guī)定我只能有這樣的際遇,既然這樣,那我為什么不改變它呢”?而那些嘲笑、譏諷甚至侮辱,其實都無須拔出,就讓它們插在你的心上,然后忍住痛,跋涉!當你跋涉到一個高度的時候,你的熱血就會變成一股烈焰,熔化那把尖刀。而那些曾經嘲笑你的人,早已渺小得擠不進你的視野,甚至匍匐在你的視野之下。
看了遭受挫折后成功的故事的人還看了:
5.挫折后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