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關(guān)成功人士故事
古人有關(guān)成功人士故事
古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壞習慣是我們打不開的心鎖;壞習慣是我們轉(zhuǎn)不過的彎;壞習慣是我們看不見的障礙……好習慣要保持,壞習慣要改正,永遠別讓壞習慣左右我們的未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古人有關(guān)成功人士故事,歡迎閱讀!
古人有關(guān)成功人士故事1:
諸葛亮八、九歲時,還不會說話,家里又窮,爹爹就讓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這山上有個道觀,里邊住個白發(fā)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觀門閑轉(zhuǎn),見了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劃劃地問這問那。諸葛亮總是樂呵呵地用手勢一一回答。
老道人見諸葛亮聰明可愛,便給他治病,很快就把諸葛亮不會說話的病治好了。
諸葛亮會說話了。非常高興,跑到道觀向老道人拜謝。老道人說:“回家對你爹娘說,我要收下你當徒弟,教你記憶識字,學天文地理,陰陽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來學,不可一天曠課!”
從此,諸葛亮就拜這位老道人為師,風雨無阻,日不錯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聰明好學,專心致志,讀書過目不忘,聽講一遍就記住了。老道人對他更加喜愛了。
轉(zhuǎn)眼七、八年過去了。
再說,在這山腰間,有個“庵”,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逗從這庵前經(jīng)過。有一天,他下山走到這里,突然狂風大作,鋪天蓋地地下起雨來。諸葛亮忙到庵內(nèi)避雨。一個從未見過的女子把他迎進屋里。只見這女子長得細眉大眼,油嫩絲白,嬌嬈仙姿,猶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動:庵里有這樣漂亮的女子呀!臨走,那女子把諸葛亮送出門,笑著說:“今天我們算認識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來歇息用茶。”
打這以后,諸葛亮每到庵中來,那女子不僅殷勤接待,還盛情挽留,做好的飯菜。吃過飯他們不是說笑,就是下棋逗趣。與道觀相比,這里真是另一個天地。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語弄得神魂顛倒!
諸葛亮思想出了岔,對學習倦了起來。他笑著從庵里出來,走進觀里發(fā)愁,真是“出門歡喜進門愁,笑臉丟在門外頭”。師父講的他這個耳朵進去,從那個耳朵出來,印不到腦子上;書上寫的,看一遍不知道說的啥,再看一遍還是記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問題,把諸葛亮叫到跟前,長嘆一聲說:“毀樹容易栽樹難哪!我白下了這些年的功夫!”
諸葛亮聽出來師父的話里有話,低著頭說:“師父!不會辜負你的一片苦心!”
“這話現(xiàn)在我卻不信。”老道人望著諸葛亮說:“我看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啞病,收下你當徒弟。前些年你是聰明加勤奮,師父我苦心教你不覺得苦;現(xiàn)在你是由勤奮變懶惰,雖聰明也枉然哪!還說不辜負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嗎?”
“師父!這些天我每睡好覺,頭腦發(fā)昏。”諸葛亮怕說出真情,挨師父訓斥,撒了個謊。
老道人說:“風不來,樹不動;船不搖,水不渾。”說著,他指著庭院里被葛藤纏繞的一棵樹讓諸葛亮看:“你看那棵樹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長呢?”
“讓葛藤纏得太緊了!”
“對呀!樹長在山上,石多土少,夠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長,不怕 熱,不怕冷,總是越長月大??墒歉鹛倬o緊一纏,它就長不上啊啦,這就叫‘樹怕軟藤纏’哪!”
聰明人一點就靈。諸葛亮看瞞不過師父,問道:“師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說:“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茨愕纳裆?,觀你的行動,還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嗎?”停了一下 ,老道人鄭重低說:“實話給你說了,你喜愛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宮一只仙鶴,只因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宮受苦。來到人間,它化作美女,不學無術(shù),不事耕耘,只知尋歡作樂。你只看它貌美,豈不知乃是寢食而已。你與她相愛,吃喝玩樂,倒也逍遙,但這樣渾渾僵僵下去,終身將一事無成啊!若不隨她的意,還會傷害你。”
諸葛亮一聽,慌忙問道:“師父!這會是真的嗎?”
老道人說:“如果不信,隨你的便吧,以后就別再登這觀門啦!”
“師父!我相信。以后再不與她來往了!”
“這還不行。你要燒道她的畫皮,也好消除你的疑慮,永不懷念。”
“怎樣燒掉她的畫皮,還請師父指教。”
“那仙鶴有個習慣,每晚子時要現(xiàn)原形,飛上天河洗澡。這時,你進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燒掉。衣裳是她從天宮盜來的,一燒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諸葛亮答應(yīng)按師父的吩咐去辦。臨行,老道人將一把龍頭拐杖遞給諸葛亮,說:“那仙鶴發(fā)現(xiàn)庵內(nèi)起火,會立即從天河飛下來,見你燒了她的衣裳,必不與你甘休。如果傷害你時,你就用這拐杖去打,切記!”
這天晚上時,諸葛亮悄悄來到庵里,打開房門,果然見床上只有衣裳,不見有人。她他點火就去燒那衣裳。
仙鶴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覺心頭一顫,便急忙往下張望,發(fā)現(xiàn)庵內(nèi)出現(xiàn)火光,“呼”地飛了下來。她見諸葛亮正燒她的衣裳,撲過來便啄諸葛亮的眼睛。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鶴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鶴的尾巴。仙鶴拼命掙脫,翅膀一撲一閃,又騰空飛去。結(jié)果仙鶴尾巴上的羽毛被諸葛亮抓掉了。
仙鶴禿了尾巴,便與天宮中的仙鶴個個不同。自己也知道丟臉現(xiàn)眼,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進天宮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便永遠留在人間,混進了白鶴群里。
諸葛亮拿這仙鶴羽毛去見師父。老道人說:“記住這個教訓吧!要想學好本領(lǐng),干一番事業(yè),這色情之事千萬不可迷戀!”諸葛亮不忘這個教訓,把仙鶴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來,以此作為戒鑒。
打這以后,諸葛亮更加勤奮,凡師父講的,書上寫的,他都博學強記,心領(lǐng)神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又過以年,正是諸葛亮燒美女化皮的那天,老道人笑著對諸葛亮說:“徒弟呀,你跟我已經(jīng)九年了。該讀的書都讀了,我要傳授的你都聽了。常言道,師父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你已年滿十八歲了,該走出家門,干一番大事啦!”
諸葛亮一聽師父說他“滿師”啦,連忙懇求說:“師父,徒弟我越學越覺得學識淺薄,還要再跟你多學點本領(lǐng)!”
“真正的本領(lǐng)要在實干中才能得到,書上學來的,好要看天地萬物變化,隨時而轉(zhuǎn),隨機應(yīng)變,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鶴當?shù)慕逃?,以后不再被色情迷戀,這是直接的教訓;推而廣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謹慎從事,洞察其本質(zhì)才是。這算是我臨別的囑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師父,你往哪里去?”諸葛亮驚奇地問:“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四海云游,沒有定向。”
頓時,諸葛亮熱淚滾滾,說道:“師父一定要走,請受徒弟一拜,以謝栽培大恩!”
諸葛亮躬身拜罷,抬頭不見師父,再也尋不到他的蹤影。
老道人臨走,給諸葛亮留下一件東西,就是他后來常穿的八卦衣。
諸葛亮懷念師父,把師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當師父永遠在自己的身邊。
諸葛亮不忘師父的教誨,成其是那臨別的囑咐,特意把帶在身邊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戒自己謹慎從事。
古人有關(guān)成功人士故事2:
漢武帝初年的時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漢朝。漢武帝從他們的談話中知道一點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帶)的情況。他們說有一個月氏(音yuè-zhī)國,被匈奴打敗,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帶。他們跟匈奴有仇,想要報復(fù),就是沒有人幫助他們。
漢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邊。漢朝如果能跟月氏聯(lián)合起來,切斷匈奴跟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這不是等于切斷了匈奴的右胳膊嗎?
于是,他下了一道詔書,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聯(lián)絡(luò)。當時,誰也不知道月氏國在哪兒,也不知道有多遠。要擔負這個任務(wù),可得有很大的勇氣。
有個年青的郎中(官名)張騫(音qiān),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首先應(yīng)征。有他一帶頭,別的人膽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應(yīng)了征。有個在長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張騫一塊兒去找月氏國。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就派張騫帶著一百多個人出發(fā)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經(jīng)過匈奴占領(lǐng)的地界。張騫他們小心地走了幾天,還是被匈奴兵發(fā)現(xiàn)圍住了,全都做了俘虜。
匈奴人沒有殺他們,只是派人把他們分散開來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張騫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對他們管得不那么嚴。張騫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備,騎上兩匹快馬逃了。
他們一直向西跑了幾十天,吃盡苦頭,逃出了匈奴地界,沒找到月氏,卻闖進了另一個國家叫大宛(在今中亞細亞)。
大宛和匈奴是近鄰,當?shù)厝硕眯倥挕堯q和堂邑父都能說匈奴話,交談起來很方便。他們見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個富饒強盛的大國,這回兒聽到漢朝的使者到了,很歡迎他們,并且派人護送他們到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咸海之間),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敗了以后,遷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國,不想再跟匈奴作戰(zhàn)。大月氏國王聽了張騫的話,不感興趣,但是因為張騫是個漢朝的使者,也很有禮貌地接待他。
張騫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還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許多從未見到過的東西。但是他們沒能說服大月氏國共同對付匈奴,只好回來。經(jīng)過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時間,幸好匈奴發(fā)生了內(nèi)亂,才逃出來回到長安。
張騫在外面足足過了十三年才回來。漢武帝認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張騫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各國的情況。他說:“我在大夏看見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產(chǎn)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產(chǎn)的細布。當?shù)氐娜苏f這些東西是商人從天竺(就是現(xiàn)在的印度)販來的。”他認為既然天竺可以買到蜀地的東西,一定離開蜀地不遠。
漢武帝就派張騫為使者,帶著禮物從蜀地出發(fā),去結(jié)交天竺。張騫把人馬分為四隊,分頭去找天竺。四路人馬各走了兩千里地,都沒有找到。有的被當?shù)氐牟孔宕蚧貋砹恕?/p>
往南走的一隊人馬到了昆明,也給擋住了。漢朝的使者繞過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東部)。滇越國王的上代原是楚國人,已經(jīng)有好幾代跟中原隔絕了。他愿意幫助張騫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間擋住,沒能過去。
張騫回到長安,漢武帝認為他雖然沒有找到天竺,但是結(jié)交了一個一直沒有聯(lián)系過的滇越,也很滿意。
到了衛(wèi)青、霍去病消滅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帶許多國家看到匈奴失了勢,都不愿意向匈奴進貢納稅。漢武帝趁這個機會再派張騫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張騫和他的幾個副手,拿著漢朝的旌節(jié),帶著三百個勇士,每人兩匹馬,還帶著一萬多頭牛羊和黃金、錢幣、綢緞、布帛等禮物去結(jié)交西域。
張騫到了烏孫(在新疆境內(nèi)),烏孫王出來迎接。張騫送了他一份厚禮,建議兩國結(jié)為親戚,共同對付匈奴。烏孫王只知道漢朝離烏孫很遠,可不知道漢朝的兵力有多少強。他想得到漢朝的幫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烏孫君臣對共同對付匈奴這件事商議了幾天,還是決定不下來。
張騫恐怕耽誤日子,打發(fā)他的副手們帶著禮物,分別去聯(lián)絡(luò)大宛、大月氏、于闐(在今新疆和田一帶,闐音tián)等國。
烏孫王還派了幾個翻譯幫助他們。
這許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還沒回來。烏孫王先送張騫回到長安,他派了幾十個人跟張騫一起到長安參觀,還帶了幾十匹高頭大馬送給漢朝。
漢武帝見了他們已經(jīng)很高興了,又瞧見了烏孫王送的大馬,格外優(yōu)待烏孫使者。
過了一年,張騫害病死了。張騫派到西域各國去的副手也陸續(xù)回到長安。副手們把到過的地方合起一算,總共到過三十六國。
打那以后,漢武帝每年都派使節(jié)去訪問西域各國,漢朝和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來的使節(jié)和商人也絡(luò)繹不絕。中國的絲和絲織品,經(jīng)過西域運到西亞,再轉(zhuǎn)運到歐洲,后來人們把這條路線稱作“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