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不采取資本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它繼承了以往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并且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但是中國不采取資本主義制度。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不采取資本主義制度原因,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不采取資本主義制度的原因
一是中國的所謂資本主義,是一種“低級”的資本主義。根據(jù)法國學者費爾南布羅代爾的研究,市場可以分為兩類,即“包括集市、店鋪和小販在內的低級市場,以及包括交易會和交易場所在內的高級市場”。而中國的商品經濟無論多么發(fā)達,始終處于低級市場的位置。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戰(zhàn)亂等各方面原因,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權力體制,即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始終強制性地將國民經濟活動壓制在這種低級層面——這一點,就是我接下來想闡述的第二部分內容。
二是在中國的專制體制下,經濟由政治權力決定,政治制度決定經濟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君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會采取“強國”、“弱民”的國家治理模式,重農抑商其實就是最突出的表現(xiàn)。而且,政府決定了資源的配置,甚至國家直接從事經濟活動,少數(shù)的私人企業(yè)淪為官員的附庸,是的,不遵守“潛規(guī)則”,最終只會“自尋死路”。中國有潛規(guī)則,卻沒有一套適合資本主義生長的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私有權并不受到保護,“法不責君”——不存在一套平等、普世的法律體系。事實上,這也就引申出了第三部分內容——
三是“有錢終究抵不過有權”。正是因為商人始終是官員的附庸,正是因為“懷壁有罪”,因此無論多么成功的商人,他都會更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為政府的一員,而與此同時,中國又有一套比較合理的科舉制度,各階級之間能夠有效流動,商賈的下一代可以通過參加科舉考試,獲得新身份,擺脫自己“商為下”的地位。要知道,古代的中國,秀才名下的田地可是不用納稅的。
資本主義存在的問題
實物經濟和符號經濟嚴重脫節(jié)
為了緩解生產不斷擴大與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戰(zhàn)后西方發(fā)達國家普遍采取金融自由化政策,大大刺激了金融投機活動。大量資本從實物生產和貿易領域轉向金融和房地產投機場所,導致有價證券、存款貸款、外匯等無實物載體的虛擬資本劇增。1980—1997年底,世界股票市場上的資本額增加了1388%,而同期西方發(fā)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僅增加了60%。90年代中期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yè)股票平均指數(shù)年均增長超過20%,而其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只有3%左右。國際資本市場每天的外匯交易額高達2萬億美元,但其中用于生產的僅有10%。金融資本高度虛擬化,日益演化為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符號經濟系統(tǒng)。
導致了金融加速擴張
這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應當說,金融自由化的苦心沒有白費,金融擴張以及經濟泡沫化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和掩蓋了生產過剩的矛盾,但是又在更大的時空范圍制造了新的矛盾。表面的繁榮與過度消費是建立在西方所謂“信用”以及第三世界大量的廉價商品向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集中與轉移基礎上的。金融擴張使西方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透支經濟”,沒有實物經濟支撐的“透支經濟”遲早會發(fā)生信用危機,威脅到整個經濟的發(fā)展。
加劇了階級矛盾
資本主義無論怎樣變化,資本家階級的本性都不會改變。他們擁有巨額資本,無償占有和共同瓜分勞動者的剩余勞動,仍然是名符其實的剝削者。與過去相比,家庭式資本和個人資本家控制企業(yè)的方式有所變化,其中有些不再直接管理企業(yè),而是采取控制股權和雇人管理企業(yè)的方法,由直接控制改為間接控制。經理資本家的人數(shù)和作用增大,但是家庭資本和個人資本家的作用并未消失。他們憑借巨額資本和廣泛的社會聯(lián)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繼續(xù)起著“大吸血鬼”的作用。不參加實際生產過程的資本家,則利用手中的巨額資本,從事證券投機活動,成為純粹的食利者和“真正的社會寄生蟲”。
與戰(zhàn)前相比,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工人階級隊伍也發(fā)生了變化:體力勞動者減少,腦力勞動者增加,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藍領、白領的消長。白領的收入確比藍領高些,但也僅能達到維持小康生活的水平,其實并不富有,而且隨時面臨被解雇的威脅。一旦被解雇,生活同樣會陷入困境。當然,其中也有極少數(shù)人擔任了總經理、技術總監(jiān)和主管之類的高級職務,收入豐厚,并持有一定數(shù)量的股票,但是這些白領已經不再是普通的白領,而是變成了資產階級及其代理人。這個極少數(shù)怎么能夠代表那個絕大多數(shù)呢?對絕大多數(shù)工人來說,不管領子的顏色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都改變不了他們雇傭勞動的階級地位。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早就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恰恰在于它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因而也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或者說,把以腦力勞動為主或者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各種勞動分離開來,分配給不同的人。但是,這一點并不妨礙物質產品是所有這些人的共同勞動的產品,或者說,并不妨礙他們的共同勞動的產品體現(xiàn)在物質財富中;另一方面,這一分離也絲毫不妨礙:這些人中的每一個人對資本的關系是雇傭勞動者的關系,是在這個特定意義上的生產工人的關系。”
貧富差距加大
人們看到,隨著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隨著資本主義的新發(fā)展,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在美國,1980年時,大公司經理資本家的收入相當于普通員工的40倍,而今已上升到400多倍。1973—1993年,全國工人的實際工資以年均0.7%的速度下降。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億萬富翁的數(shù)目卻一路上升。據(jù)《福布斯》雜志預測,在下一個美國富豪的排行榜上,400個中將有250個是億萬富豪。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即使是美國的《1999年總統(tǒng)報告》,也不得不承認:“競爭性的市場力量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造成的工資分配日益不平等,致使某些人發(fā)現(xiàn),即使努力工作,仍然難以養(yǎng)家糊口”。目前,沒有財產的家庭占40%以上,許多家庭的負債超過微薄的資產,約有20%的人生活在全國貧困線以下,2000多萬人缺乏足夠的食物,200多萬人露宿街頭。500個城市中,每6個人中就有1個貧困者。死亡人口中,有一半死于貧困。當年的紐約州州長馬里奧·庫奧莫哀嘆道:與其如里根總統(tǒng)所說美國是“山頂上一座輝煌的城市”,毋寧說美國存在著“雙城”,一個富人的美國,一個窮人的美國。
資本主義產生背景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于封建社會內部。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解體使資本主義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紀, 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 威尼斯)已經稀疏地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 萌芽,但是 資本主義時代是從16世紀才開始的。
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封建社會 自然經濟的解體,引起小商品生產者的 兩極分化。資本的 原始積累加速了這種分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基本條件是:一方面,產生大批失去 生產資料而不得不出賣自己勞動力的無產者;另一方面,巨額的貨幣和生產資料集中在少數(shù)人手里轉化為資本。所謂 資本原始積累,就是強制地使 勞動者同他們的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而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全部過程的基礎。其產生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二是從商人和 高利貸者轉化而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大量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破產,從而既給資本主義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又給它造成了 商品市場。剝奪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歷史在不同國家?guī)в胁煌奶攸c,經歷不同的階段。勞動力轉化為商品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標志著 簡單商品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也標志著對勞動者的剝削形式的變換,即由封建剝削變成資本主義剝削。資本原始積累還包括對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奪,以及其他利用國家權力的暴力手段。
猜你感興趣:
3.資本主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