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不聽話
為什么孩子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是許多家長心中的一個巨大困擾,但是孩子為什么要不聽話呢?以下就是學習啦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1過度溺愛,有求必應
大多數(shù)父母都知道溺愛會培養(yǎng)出孩子各種各樣的不良行為,可是許多父母還是不知不覺地在溺愛孩子。其表現(xiàn)為:在生活上過分地關注、幫助,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個性上過分遷就,當孩子犯了錯不敢理直氣壯地說,更不用說懲罰了;在物質上過多地給予,對孩子的物質要求是有求必應。孩子要隨身聽,給買,孩子要高級山地車,給買,那些收入并不寬裕的家庭,仍舊變著法子給孩子買名牌衣服、名牌日用品。
過度溺愛,有求必應,不僅會培養(yǎng)出蠻不講理的小霸王,還會培養(yǎng)出無用的窩囊廢。如果這樣教育處不聽話的孩子,那么問題出在哪里?當然是出在父母身上!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拿捏好分寸。
2不聞不問,放任自流
教育孩子,猶如護理樹苗。必須從小予以重視。在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父母仔細地注意觀察了解,適時地進行引導,才能使孩子不為環(huán)境中的各種不利因素所影響,從而健康地成長。但有的父母卻認為:孩子如小樹,樹大自然直,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好。其實,這種家教觀念是浮淺的、錯誤的,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危害。
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二是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倘若做父母的放棄教育的權力和責任,那么社會環(huán)境中的各種思潮、習氣會無孔不入地滲透到孩子的心靈。誘導孩子的不良行為。而孩子因無人管教,又缺乏辨別能力,就容易軋上壞道,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于父母的放任。孩子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都缺乏規(guī)范。尤其是潛意識的東西。更難把握。只要外界誘惑一下,邪惡便很容易占據(jù)其心靈。
3忽視孩子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會獨立性急驟增強,他們不再愿意被動地聽從父母的教誨和指揮,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行動的主人。他們情感濃烈,熱情奔放,情緒的兩極性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他們既會為一時的成功而激動不已,也會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們情緒多變,經常出現(xiàn)莫名的煩惱、焦慮。此時,他們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來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沖突。
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身心劇變,這些變化是他們自己也始料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納。這個時期,父母千萬不要一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fā)現(xiàn)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惶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他們與父母的隔閡。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父母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這就要求父母要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從居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改變?yōu)槠降?、探討式的雙向教育。
4期望過高,要求苛刻
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殷切希望,但是這種希望過于迫切,過于太高,就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傷害孩子的身心,甚至造成家庭悲劇。
作為父母,大半生都是為孩子而活著:從孩子出生到撫養(yǎng)長大,上學就業(yè),結婚成家,生兒育女,幾乎整個過程都恨不得替孩子全部替代承包。這種“替代承包一切”的愛,充分表達了父母們的深切關愛。但伴隨著這種深切的愛,許多父母也把最殷切的愿望寄托在了子女的身上,要求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實現(xiàn)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夢想。
誠然,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愿望。但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超過了社會需要和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內在承受力,那么勢必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心靈健康和人生態(tài)度。
不聽話是孩子一種獨特的心理現(xiàn)象,也是一種必然的生理現(xiàn)象。父母大可不必為此憂心忡忡。只要父母們找準孩子不聽話的根源,以科學的教子藝術予以正確引導,便能促使孩子從“不聽話”向“聽話”轉變,從而達到健康成長,快樂成才的目的。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請一定要先反省。反省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不當,如果發(fā)現(xiàn)使自己的原因而導致孩子不聽話行為的產生。那么,父母一定要勇于改正。
如何教育孩子:
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zhàn)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jù)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yǎng)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養(yǎng)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xiàn)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2、習慣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jié)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yǎng)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yǎng)成中發(fā)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yǎng)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fā)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但人格的培養(yǎng)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不過,研究者發(fā)現(xiàn),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yǎng)來鑄造。
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shù)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制造“機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xiàn)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fā)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fā)奮、發(fā)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fā)孩子求知欲的通道。
而對于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yōu)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fā)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潛能開發(fā)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xiàn)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qū),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于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并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復雜,抓好了親子關系、習慣培養(yǎng)、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不聽話相關文章:
2.孩子不聽話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