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兩撥千斤”憑什么?
一切貌似簡單的東西,可能十分復雜。一切貌似復雜的東西,其實非常簡單。太極拳是神秘的,其中的“四兩撥千斤”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原則,但這對很對人來說,幾乎不可思議,“四兩撥千斤”,憑什么?這其中有很多因為中國文化本身著重體驗而導致的不可言說性,但武術(shù)作為人類的運動行為,不可能脫離自然界的原則,如果從力學的角度去解釋太極拳運動,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您介紹:“四兩撥千斤”憑什么?歡迎閱讀!
“四兩撥千斤”憑什么?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一個仰面朝天放置在地上的自行車,我們轉(zhuǎn)動腳踏板,等到車輪子高速轉(zhuǎn)動起來,這時候如果我們用手想去按住車輪子,讓它停止轉(zhuǎn)動,這不僅不可能,我們自己也有隨著車輪的切線飛出去的感覺。
太極拳就是這樣,太極拳師就是這樣一個高速轉(zhuǎn)動的車輪子。
以弧線運動破解直線攻擊,這是太極拳最基本、也可以說是唯一的原理,除此無他。
“四兩撥千斤”憑什么?
中國武術(shù)分為內(nèi)家和外家,內(nèi)外家的區(qū)別主要在,外家拳主張主搏于人,主動出擊,內(nèi)家拳則講后發(fā)制人,舍己從人。力學上,力有三個要素,分別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外家拳在練習和實戰(zhàn)中著重于力的大小,就是練的越剛、越猛越好,而內(nèi)家拳則著眼于力的另一個要素——力的方向,通過改變外來攻擊力的方向達到搏擊中取勝的目的。兩者均符合力學原理,而著重點不同。
因為力的大小對太極拳師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因此,太極拳適合任何人群、尤其是身體素質(zhì)比較弱的人練習。前人謂太極拳最佳的搏擊效果就是弱破強、女破男、老破壯。
“四兩撥千斤”并不是說所有的弱均能破強,只是說有這種可能,而達到這種可能條件的就是:小的力必須能夠自如的變化,因為自身的變化才能導致外來攻擊力隨之產(chǎn)生變化,就是說,太極拳師要練習到任何時候都能夠像旋轉(zhuǎn)的車輪一樣,隨時向任何方向化解外來打擊,這就是拳譜上所說的“隨屈就伸”、“以柔克剛”、“引進落空”。道理是簡單的,但要是練到這種境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仍有眾多玄機。古人有“太極十年不出門”之說,這就是看上去簡單的太極拳難練之所在了。
延伸閱讀:
四兩撥千斤的簡介
"四兩撥千斤"之說,道家哲學,最早見于王宗岳《太極拳論》一文,原文意指太極拳技擊術(shù)是一種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勝人的功夫;太極拳功深者,以觸處成圓、引進落空、避實就虛等技法,使外力難以作用于自己身上;又以敷蓋、封閉等技法使對手無法起動發(fā)力,從而體現(xiàn)出太極拳獨特的技擊特點。 俗語所謂"四兩撥千斤"是以小力勝大力之意。
"四兩撥千斤"這是一武術(shù)技法術(shù)語,道家哲學,初見于太極拳《打手歌》:"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謂順勢借力,以小力勝大力。在太極拳推手過程中,凡加引化勁于對手動作上,誘其落空,或者先化后粘,逼使對方陷入不利地位,或者以橫撥直,以直撥橫,改變對方勁力方向等,均屬"四兩撥千斤"之法。此語經(jīng)廣泛傳播,為各家拳派采用,泛指以巧勝拙的各種擊法。
"尚巧善變"是中國武術(shù)的重要技術(shù)特色。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智慧的民族,常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四兩撥千斤"即為一例。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拳的核心技術(shù)之一,被看做太極拳練習者追求的高級目標,是衡量一個太極拳習練者精純的標準。
看了““四兩撥千斤”憑什么?”文章的人還看了:
4.陳照丕太極拳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