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標槍的起源是怎樣的
擲標槍的起源是怎樣的
標槍是一項傳統(tǒng)的田徑項目,可以追溯到古代。那么大家知道我們標槍項目的起源和發(fā)展是怎樣的嗎?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來告訴你擲標槍的起源是怎樣的。
標槍的起源與發(fā)展
擲標槍技術的產生與發(fā)展,有它獨特的演變過程。
標槍是古代勞動人民為了求得生存,在與大自然作斗爭中為獲取必需的生活資料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原始投擲工具,在當時也作為一種運動器械。
到了奴隸社會,就被統(tǒng)治階段用來作為訓練士兵,鎮(zhèn)壓奴隸,掠奪財富和進行戰(zhàn)爭的一種武器。原始的標槍構造很簡單,把石頭磨尖裝在木桿的一端即為槍頭。
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才改用金屬做槍頭。有的部落逐漸搞起擲標槍的比賽,比賽中最優(yōu)秀的人,就被眾人推選為部落的領袖。
比賽不僅比遠而且還比準。最初槍桿是平滑的,沒有繩把,只在手上系著一條布帶,投出時可使標槍旋轉。根據比賽場地的遺址,可知當時有助跑道,也是一定的界線,擲標槍時不能踏出界線,但和現在場地規(guī)格是不一樣的。
擲標槍早在古希臘奧運會上已列為比賽項目。到了一八八六年,在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芬蘭、瑞典)的運動會上,瑞典運動員以35.81米的成績首創(chuàng)男子
世界紀錄,到一九零六年被列為國際正式比賽項目。女子擲標槍到一九三二年第十屆奧運會時才被列為國際比賽項目,當時美國運動員以43.68米的成績取得冠軍。
隨著田徑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在田徑運動中得到運用,擲標槍的技術也不斷變革與發(fā)展,由古代發(fā)展而來的原始投擲技術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不斷得到改革而逐漸完善。
擲標槍技術的演變是非常有趣的,在古代可以在標槍上纏繞皮帶幫助用力,可以用手指頂在標槍的尾端進行投擲,還有加助跑的投遠和原地投準。
持槍法由過去的 肩下攜槍助跑,發(fā)展為現在的肩上持槍助跑。握槍法由古老的鉗式握法,發(fā)展為現在的現代式握法。投擲步由過去的“單足跳”、“后交叉”發(fā)展為現在的“前交 叉”。
現代的投擲技術,有利于投擲步的加速,表現出良好的超越器械,加長了投擲的工作距離,并能很好地沿著標槍縱軸用力。
事物在不斷的發(fā)展,人們在探討更 為合理的技術過程中,盡可能在使擲標槍技術符合人體解剖結構的形式和生物力學的原理,研究更新的投擲技術。
由于擲標槍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男子的 世界紀錄到八十年代已達到96.72米,女子擲標槍運動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成績的提高也是很快的,從第一個43.68米的世界紀錄,迅速提高到69.32 米。
不但投擲技術不斷得到改進,而且在器械上也不斷受到高科技的改進,這一切都對標槍成績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標槍成績的不斷提高,已對在同 一塊場地上的其他項目的運動員有了一定的威脅,因此在1987年國際田聯將標槍的重心作了調整(前移),并作了嚴格的限定,使標槍的投擲距離有了較大的縮 短?,F在的男子和女子紀錄分別為98.48米和80米。
擲標槍,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多軸性旋轉項目。它的完整技術,是由肩上持槍經過一段預先助跑連接投擲步獲得動量,通過爆發(fā)式的最后用力作用于標槍的縱軸上,將標槍經肩上投出去。
標槍是一種帶鏃的短投擲梭標,又稱"投槍"、"投矛"、"短矛"、"鑲槍"等。
巧鏃和骨標槍、在舊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晚期)為狩獵武器。
鐵鏃標槍在古希臘和古羅馬軍隊中曾裝備過。希臘斯巴達人的輕裝步兵可將標槍投擲20一60米遠。
古羅馬重裝步兵的投矛長約1,5一2米,重4一5公斤,其投矛有很長的鐵尖安在木柄上,投擲30米。
為使標槍投擲得更遠,(達70一80米),有的標槍上裝有皮帶環(huán),以使投擲力鍵增加,羅馬步兵多在沖鋒前投擲標槍,在扎入對方盾牌后,標槍上的倒鉤使得標槍極難拔出從而影響敵人盾牌的防御效果。
若要拔出標槍則會毀壞盾牌),在尚不懂使用弓箭的部落 (澳大利亞人)和不使用弓箭的部落 (阿留申群島人),標槍是一種基本的投擲武器。
在西歐,標槍一直流傳至中世紀。在俄羅斯,標槍即為短投槍。在《梆戈爾遠征記》一書 公元12世紀)中首次提到標槍。
在中國原始社會已有標槍,但到宋代才成為軍隊常規(guī)武器,又稱"梭槍"。
元朝蒙古軍善用標槍,桿短另尖,槍有四角形、三角形、圓形數種,多數兩端有刃,既可以馬上刺敵,又可拋擲殺敵。
明代軍隊中有一種兩頭帶刃的標槍,長68厘米,槍刃長23力厘米。尖尾長7厘米,兩頭尖,中間粗,有姻長箭,兩端都可以刺人,便于投擲。清代的標槍多用木竹為柄上加鐵鏃,略如明制。
還有一種衛(wèi)體用的標槍,槍桿較短,鏃長6寸,木柄桿長1.8----1.9尺,重不到2斤。
純鐵打造的標槍更短「全長不到2尺,重不過4斤,技藝精熟者可干50步內投中敵人。
標槍是人類歷史上有據可靠的最早的遠程兵器之一。從原始社會開始,它就被用作重要的狩獵工具。
標槍一般由有鏢頭和槍桿組成,有些裝有起平衡作用的尾翼。
鏢頭由金屬打制而成,一般有錐形和長水滴形等形式,套裝在槍桿上。槍桿通常用硬木、竹竿或金屬制成的。在戰(zhàn)場上,標槍常常與盾牌配合使用,以彌補近身武器的不足。
隨著弓弩的出現,標槍的使用開始減少,但是直到13世紀,標槍仍然是世界許多國家軍隊的制式裝備。
古希臘時代,在古代奧林匹克運動中,人們就已經開始將標槍助跑投遠和原地投準作為競技項目。
在完全退出軍事舞臺之后,標槍成為了一個純粹的田徑運動項目。
1792年,瑞典舉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現代標槍比賽。男子標槍和女子標槍分別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為現代奧運會比賽項目。
體育運動中的標槍一般用金屬材料或碳素纖維制成,兩端尖利,男子標槍重800克,長260到270厘米;女子標槍重600克,長220到230厘米。
標槍的使用方法
握法
握槍方法是將標槍斜放在掌心上,大拇指和中指握在標槍把手末端第一圈上沿,食指自然彎曲斜握在標槍上,無名指和小指握在把手上。也可將拇指和食指握在標槍把手末端第一圈上沿,其余手指按順序握在把手上。
持槍
持槍的方法是屈臂舉槍于肩上,大小臂夾角約為90度,稍高于頭,槍尖稍低于槍尾 助跑 助跑的距離應根據投擲者發(fā)揮速度的快慢而定,一般在25-35米之間,助跑分為兩個階段。
預跑階段
預跑階段主要是加速,在跑進中上體稍前傾,用前腳掌著地,大腿抬得較高,后蹬力量強,動作輕快而富有彈性,持槍臂隨著跑的節(jié)奏與左臂配合,自然前后擺動,并與下肢動作協(xié)調一致,在加速中進入投擲步。
投擲步階段
第一步:左腳踏上第二標志線,右腳積極前邁,同時,右肩后撤并開始向后引槍,左肩逐漸向標槍靠近,左臂自然擺至胸前,眼向前看,髖部正對投擲方向,持槍臂尚未伸直。
第二步:當右腳落地,左腳離地前邁開始了投擲步的第二步。左腳前邁時,髖稍向右轉,右肩繼續(xù)后撤并完成引槍動作,右手接近于肩的高度,槍身與前臂夾角較小,槍尖靠近右眉,保證標槍縱軸和投擲方向一致。
投擲步的第三步是由左腳落地開始的,左腳一落地,右腿膝關節(jié)自然彎曲,大腿帶動小腿積極有力地向前擺出,當右腿靠近左腿時,左腿快速有力地蹬伸,促使右腿加快前邁。
此時髖軸轉向投擲方向,并與肩軸形成交叉狀態(tài)。左臂自然擺至胸前,有助于左肩繼續(xù)向右轉動,加大軀干的向右扭轉。
右腳尖外轉用腳跟外側先落地,然后過渡到全腳掌,與投擲方向成45度角左右。軀干和右腿成一條直線,整個身體向后傾斜與地面形成一定的夾角。
第四步:在交叉步右腳尚未落地之前,左腿就要積極前邁。右腿落地,體重落地彎曲的右腿上,接著,右腿積極蹬地,加快髖部向水平方向移動,同時也加快了左腿的前邁。
左腿前邁時,大腿不宜抬得過高,左腳用內側或腳跟先著地,做出強有力的制動和支撐,左腳落地的位置應在右腳落地前投擲方向線的左側約20-30厘米處。 五步投擲步的前四步一般步長是: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第三步大,第四步小。
最后用力
投擲步的第三步右腳著地后,由于慣性,髖部迅速向前運動,在超越了右腿支撐點之后(左腳未著地),右腳就開始最后用力。當左腳著地,便形成了以左腳到左肩的左側支撐,為右腿繼續(xù)蹬地轉髖創(chuàng)造條件。
右腿有繼續(xù)蹬地,推動右髖加速向投擲方向運動,使髖軸超過肩軸,同時髖部牽引著肩軸向投擲方向轉動,在肩軸向投擲方向轉動的同時,投擲臂向上轉動,帶動前臂、手腕向上翻轉,當上體轉為正對投擲方向時,形成了“滿弓”姿勢。
此時投擲臂處于身后,約與肩高,與軀干幾乎成直角。 彎曲的左腿做迅速有彈性的蹬伸,同時胸部盡量前送,并帶動小臂向前做爆發(fā)性“鞭打”動作,使全身的力量通過手臂和手指作用于標槍縱軸。 標槍離手一剎那,手腕和手指的積極動作,能使標槍沿著縱軸按順時針方向自轉,這可以保持標槍在空中飛行的穩(wěn)定性,提高標槍的滑翔效果。標槍出手的適宜角度約30-35度。
槍出手后的身體平衡 標槍出手后,人體由于受慣性的作用,必然隨著向前慣性繼續(xù)向前運動,為了防止越線犯規(guī),應及時向前跨出一至二步,身體稍向左轉或上體稍前傾,降低身體重心,維持平衡,避免沖出線外。
看過擲標槍的起源是怎樣的的人會看:
1.標槍怎么擲
2.擲標槍怎么助跑
3.標槍怎么扔才對
4.標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