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抒情類文章教學方法
語文課本中,有相當一部分篇幅的課文,屬于抒情類的文章。我們不妨把這類文章稱之為敘事文抒情類文章,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抒情類文章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抒情類文章教學方法
一、緊扣抒情載體,有的放矢
抒情類文章主題多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讀教材,找出抒情載體,更深地理解文章,感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許多抒情類的文章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抓住這一人物的特征,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形態(tài)以及與周圍人發(fā)生的事情來了解這一人物,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學老舍的《草原》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認真的閱讀把握蒙古草原的基本特點,蒙古的草原“一碧千里”“綠”“雪白的羊群”“遼闊”,等等。除了這些特點,作者還寫到草原上好客的蒙古族人,大家在一起歡歌笑語不忍離別的情景。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蒙古草原的遼闊以及草原人們的熱情,進而能夠感受到作者對草原以及草原人們的喜愛之情,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對草原產生向往與喜愛之情。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展示相關的音頻或者視頻,拉近學生與草原的距離,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
二、把握抒情方式、方法,加深理解
抒情的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抒情,另一類是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接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間接抒情就是作者通過描寫、議論、敘述等方法間接表達自己的感情。抒情的方法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較為明快的抒情,另一種則是較為含蓄內斂的抒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剖析作者的抒情方式、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從而能夠更好地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文本的語言入手,讓學生從中體會作者抒情的方式、方法,在學生誦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如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與喜愛之情。作者將自己這種感情融入字里行間,通過對“挺拔的翠竹”“蒼勁的松柏”“熱情的野花”等的描繪,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如在秋天帶學生走進豐收的果園,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妙,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分段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理解能力和知識經驗會有很大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掌握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采用分段教學法,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低年級學生處于情感的適應期,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多是兒歌、小故事和童謠,大部分是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呈現(xiàn),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大量積累抒情詞語,并能夠運用這些詞語準確表達情感,能夠對自己感興趣或者是喜歡的景物表達自己的感受。
中年級學生處于情感豐富期,在這一階段,不僅要喚醒學生豐富的思想情感,還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多是現(xiàn)代詩歌、古詩以及寫景狀物類的文章,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逐步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通過抓住文章的關鍵詞或者是關鍵句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能夠初步理解抒情的方式、方法,能夠在閱讀文章中體會到作者是直接的抒情還是間接抒情。
高年級處于情感的提升期,在這一階段教師要通過抒情文章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審美意識和責任意識。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設學生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義,理解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詞語在文中的表達效果。同時能夠運用準確形象的語言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打比方的雙方要有共同特征。
2、擬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詞組,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夸張對描寫的事物有意識地加以夸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達作者的感情,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加深印象。
5、設問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7、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同、詞性相同或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