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論文
高效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學內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以“精講多練”方式落實教學重點,要讓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發(fā)展熟練的基本技能。
課堂上學生可以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前提,引導他們在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才能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效果。
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校課堂,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囊恍┲笇Х椒?,希望能幫助到大?
大體總結為下面幾點:
(一)以大綱為基礎,結合實際,設計好教學方案
學生預習,教師備課。備課過程中,教師根據大綱系統(tǒng)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典型題例自己先要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還要提前一周集體研究下周備課時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一課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F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
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把握好時間安排和學法指導,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
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jié)約時間。比方說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收發(fā)作業(yè)等。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教師一定要樹立學生可以學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會的觀念,幫助學生制訂自學方案,解答學生疑難。對于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解決不了的問題精講,遺漏的問題予以補充。以課堂作業(yè)、來回巡視等手段督促學生自學,最大限度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創(chuàng)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
(三)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
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創(chuàng)造力量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币岣邔W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出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有利于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于活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教師要經常聽取學生對于本學科學習的建議,并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要盡最大可能地尊重學生意愿選取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要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要以真誠的眼光注視學生,親切的語氣教育學生,信任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營造民
主、寬松、和諧氛圍的主動權在教師手中,教師必須主動地承擔改善師生關系的責任。
(四)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練習的目的有三個: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yè)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課外作業(yè)是一個增效過程,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要有彈性。課內外作業(yè)都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并獲得發(fā)展。
練習要精心設計,堅決避免重復。各科作業(yè)都必須做到最遲隔天反饋。重視課后的輔導,對于作業(yè)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這是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和自己認為在使用過程中的幾點看法,通過高效課堂和四大理論的學習,會使我們的教學更優(yōu)化。
新課標提倡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起引導、組織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主動學習意識,改變過去的滿堂灌。而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則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合理科學地設置教學活動,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讓其主動融入學習活動,并從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因此,如何組織課堂、設計有效活動無疑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
要設計有效活動,首先要對有效作個理解,我個人認為,作為課堂教學活動,其面對的主體是學生,目的要讓學生能夠通過活動獲取知識,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一、活動應具有實效性。
通過活動,學生可以發(fā)現什么?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幫助,即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首先要想到活動的目的,明確學生通過活動能夠達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動進行后學生收獲甚少或一無所獲,那么,這樣的活動不如不要。如:導入部分的觀看動畫,目的通常有兩個:一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為新知的學習設下疑問。如果動畫內容,學生興趣不大,產生問題的效果不佳,那么這個活動的設置就顯得意義不大。再比如:小組合作交流,目的讓學生通過交流發(fā)現問題,找出不足,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如果安排一個大家?guī)缀醵寄苷莆盏膬热葑寣W生討論、交流,結果肯定會讓學生感到乏味,既浪費課堂教學的寶貴時間,又不能產生良好效益,得不償失。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必須精心思考,充分結合學生水平、興趣等多方因素,讓學生都能樂于參與,從中受益
二、活動的全面性。
即有多少學生能參與其中。一項活動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時間內,盡量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其中,才能發(fā)揮其作用。新課標提倡人人學數學,人人有數學學。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將面盡量擴大,力爭讓所有學生都能有事可做。
三、活動的完整性。
有些教師在安排學生活動時,經常出現這樣的錯誤,即當學生沒有得出結論時,教師便將其打斷,終止了活動的正常進行,結果變成了教師告訴了學生結果,而不是學生自己發(fā)現了結果。對于學生來說,他自己通過努力得到的,遠比教師塞給他的要好。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要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有所收獲,不能讓他們望而興嘆、無能為力,這樣便可確保活動順利的進行,完整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