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精選5篇500字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模M阆矚g。
《史記》故事1
傳說在帝堯時期4102,黃河流域經(jīng)1653常發(fā)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lǐng)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wù)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qū)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
禹總結(jié)父親的治水經(jīng)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dǎo)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后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后世。秦始皇憎惡儒生引用詩書來反對秦的法律,于是焚毀詩書,坑殺儒生,對中國文化帶來極大的摧殘。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統(tǒng)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兩項重大措施。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郡縣制,建議依據(jù)古制,封子弟功臣以為枝輔。丞相李斯為杜絕“諸生不師今而學(xué)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的現(xiàn)象,提出焚書的建議。秦始皇采納其建議,下令除秦國的史書、博士官收藏的圖書和百姓家藏的醫(y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凡列國史記、百姓私藏的《詩》、《書》和百家語等均限期交出焚燒。此外還規(guī)定偶語《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誅,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30日不燒,黥為城旦。焚書對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極大的破壞。次年,為秦始皇尋覓長生不老仙藥的方士侯生、盧生,因難以繼續(xù)行騙,便以始皇貪于權(quán)勢,未可為求仙藥為由,相約逃亡。秦始皇聞訊大怒,認為儒生多以妖言惑亂黔首,于是下令御史案問諸生,受株連的儒生達460余人,全被活埋于咸陽。焚書坑儒暴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史記》故事2
戰(zhàn)國末期,七雄爭4102霸。秦國經(jīng)商鞅變1653法之后,勢力發(fā)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并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范睢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jīng)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占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jié)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jié)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繼續(xù)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后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tǒng)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后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zhàn)十年,終于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
《史記》故事3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史記》故事4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出自《平津侯主父列傳》。
釋義:大丈夫活在世上應(yīng)該追求富貴,只要能鐘鳴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罰而死也無所謂,我好不容易獲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寧愿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雖飽學(xué)卻窮困,在齊地被眾儒生排擠,不容于齊,借錢借不到,去北方燕、趙、中山等地,還是不遇,入關(guān)希望衛(wèi)將軍引薦給圣上,沒有消息,手中沒錢,諸賓客都討厭他,最后豁出去伏闕上書,竟然獲得重用。
大臣紛紛向他行賄,有人勸他說:“你這樣太過分了!”
主父偃說道:“我從青年時就出外游學(xué),達四十多年,弄得雙親不把我當兒子看,兄弟朋友不愿收留我,投在將軍門下時其他賓客都厭棄我,我困厄的時間太久了?,F(xiàn)在我有了權(quán)勢,為了榮華富貴,法場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
這說法類似于后世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何鄉(xiāng)者相慕用之誠,后相倍之戾也!出自《張耳陳馀列傳》。
釋義:當初兩人互相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誠懇,最終卻反目成仇,非置對方于死地不可,這是為何?
張耳和陳馀早年刎頸交,就是可以抹脖子的生死之交。陳馀比張耳小,他對張耳像對自己的父親一樣。
后來項羽分封天下,張耳為王,陳馀為侯,陳馀大大不服,因為張耳、陳馀對于恢復(fù)趙地的功勞是同樣的。
陳馀用武力趕走張耳,使得張耳逃到劉邦那里。
劉邦與項羽爭斗時,劉邦要求陳馀歸到自己一方,陳馀提出的條件竟然是要劉邦殺了張耳才會答應(yīng)。
劉邦殺了一個和張耳長得像的人,把人頭送給陳馀。陳馀發(fā)現(xiàn)受騙后,就投向了項羽一方。韓信與張耳破趙地,斬殺了陳馀。
《史記》故事5
《史記·殷本紀》中司馬遷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天成湯外出游獵,看見空曠的野外到處都支著捕鳥捉獸的羅網(wǎng),鋪天蓋地。設(shè)網(wǎng)的人很聰明,把網(wǎng)都做成四面,鳥獸們一旦入網(wǎng)就不可能逃脫。他們邊等待飛鳥入網(wǎng)、走獸掉進陷阱邊朗朗祝禱說:“愿從天上飛來的鳥,從地下跑來的獸,從四面八方來的獵物,都進入我的羅網(wǎng)!”成湯聽了說:“哎呀,這樣不是就把天下的所有飛禽走獸都打光了嗎!”于是命令把羅網(wǎng)撤去三面,讓張網(wǎng)的人喃喃祝禱說:“鳥獸們,你們想往左邊走,就往左邊走吧,想向右邊逃的就向右邊逃。不聽從命令的,就進我的羅網(wǎng)吧?!碧煜碌闹T侯聽到這件事,都說:”真是仁德到極點了,就連禽獸都受到了他的恩惠。成湯在做諸侯長的時候就說過:“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眾就可以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于是,帶領(lǐng)著部族征討沒有德行,不善待人民的殘暴諸侯。
《史記》故事精選5篇500字相關(guān)文章:
★ 史記故事精選5篇
《史記》故事精選5篇500字
上一篇:《守株待兔》故事精選5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