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生活隨筆散文作文之攤開自己,生活方可入味
人與人相處,有時候,對身邊的人,對家人有不理解、不滿的時候,若是沒有攤開心扉,不理解、不滿就會在心中發(fā)酵,醞釀更大的不滿和暴風雨。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生活隨筆散文作文之攤開自己,生活方可入味,希望大家喜歡!
關(guān)于生活隨筆散文作文之攤開自己,生活方可入味(一)
一日上午,和父母與小侄子在市里的街上,小侄子吵著要吃雞蛋灌餅,于是,和父母來到做餅的小攤前,看到做餅的可能是一對夫妻,女的揉面,男的煎餅,幾張圓圓的餅,把熱騰騰的鍋填的滿滿的,每一張餅,都盡可能地攤開自己,貼著油潤的鍋面,本來無味的面食,在熱與油的煎熟中得到升華,變得焦黃,變得香噴噴,做餅的師傅隔一會兒,把餅翻個個兒,另一面亦全然地攤開,熱切地貼著鍋面,一會兒,做餅的師傅在餅上劃開一個口子,灌入雞蛋,待餅熟后,又在餅面上撒調(diào)料和抹上醬,待加上菜葉后一卷,套上了個塑料袋子,父母拿過來付錢后,給我和小侄子一人一個,父母總是這樣,把節(jié)約用在自己身上,卻想著讓孩子們能吃好,嘗了一口餅,感受著餅的滋味與父母的溫情。
后來想到,餅在鍋面上的時候,是全然地攤開的,攤開自己,才能讓油、熱、雞蛋和調(diào)料均勻地進入自己,然后,變成一頓美味;餅若是擰巴、疙瘩在一起,它也很難被煎熟,雞蛋、調(diào)料也很難被它吸收、融合,因為餅是攤開的、柔軟的,所以,調(diào)料、各種滋味才能浸入、融合入它的內(nèi)層,進入它的心里。
人有時候痛苦、糾結(jié),就是把自己活成了一種擰巴、疙瘩的狀態(tài),自己的思維、心理與不喜歡的人,不如意的事兒擰巴、糾纏在了一起,成為一團疙瘩,在自己痛苦的時候,也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滋味與種.種樂趣。如果,人能攤開自己,變得柔軟,熱情地去貼近生活,生活中的各種滋味,才能潤澤自己的表面,浸入、感受到自己的心里。攤開自己,生活方可入味;攤開自己,人情冷暖方可入心。
一晚,躺在床上的時候,我感受著自己,體會下身體逐漸放松攤開的感覺,體會中,我倒是沒有想象自己變成了雞蛋灌餅,我想到了水,小時候,喜歡往湖里扔石子,當石子投入湖中的時候,看湖面散開的一圈圈的波紋,湖面散開的波紋,也是一種攤開的狀態(tài)。
人在不如意、不高興的時候,身心中負面的想法、聯(lián)想和感受,一般都會往被觸碰到的那個不舒服的點上糾纏、聚合,成為一團不容易分離的亂線,聚合成一股痛苦的能量點。而水是相反的,它在受到打擊、刺激的時候,它是用往四面散開的波紋,來淡化、散開這種影響力,從而逐漸恢復平靜。
散開、攤開自己,不讓負面的事情、想法和感受一直糾纏、聚合在一起,把自己攤開,才能像水一樣,讓負面的感受和想法散去,讓自己重歸平靜。
攤開自己,才能讓自己遠離煩惱;糾結(jié)自己,只是在不斷地聚合煩惱。
想到一個故事,小和尚和老和尚下山化齋,下山前,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到了山下,不可親近女色,小和尚認真地記住了。一日,小和尚隨老和尚走到一條河邊,看見水流端急,岸邊站著一個年輕的女子,女子焦急地張望,遲遲不敢渡河,這時候,老和尚走到女子前,說可以幫助女子過河,老和尚背起女子,渡過了河,然后,就把女子放下了,小和尚過河后,隨老和尚又走了幾十里路,心里卻一直在嘀咕,想著師傅說不可親近女色,而他自己卻不遵守戒條,小和尚在心里對老和尚升起了不解和抱怨,他決定離開老和尚,臨別前,他說出了心里的疑惑,師傅,您告誡我,不可親近女色,而您自己怎么不遵守戒條呢?老和尚笑呵呵地說,我過了河,就已經(jīng)把那女子放下了,而你卻一直把她背負在心里。小和尚聽了,頓有所悟。
老和尚過河后,就放下了女子,老和尚的放下,也是自己身心的一種攤開,心里沒有抓住、執(zhí)著于什么,心靈依然如天空一樣清明干凈。而小和尚心里的疑惑、糾結(jié),就是一種抓住、放不開的狀態(tài),所以,他不理解、痛苦,而當他能說出自己的不理解和糾結(jié)的時候,就是攤開了自己,在老和尚的啟發(fā)下,他也明了了,在心理上放下和真正攤開了。
人與人相處,有時候,對身邊的人,對家人有不理解、不滿的時候,若是沒有攤開心扉,不理解、不滿就會在心中發(fā)酵,醞釀更大的不滿和暴風雨。而人如果能像小和尚一樣,攤開自己的心結(jié),小的誤會、不理解,就會在溝通中逐漸消除,讓彼此的關(guān)系得到和解。
人的雙手,握緊的時候,就會緊張、吃力和緊繃,而攤開雙手的時候,就會感受到輕松、自在和舒展。
人與人相處,小時候,可能都是雙手攤開的狀態(tài),在伙伴關(guān)系中,沒有顧忌,沒有心結(jié),是一種輕松的玩樂關(guān)系;而隨著人長大,在競爭中,在各種關(guān)系中,人的雙手已不能完全地攤開,讓對方看見自己手里都有什么,人的手開始回攏,開始握緊,開始掩藏,握著的手中,有著人不愿意坦露的心事,握著的手里,有了心防,有了戒備。在社會關(guān)系中,人與人,愈來愈難以享受到彼此攤開的快樂。
望向天空的時候,看著天空中漂浮的云,云的姿態(tài)也是一種攤開自己的狀態(tài),云的攤開、散開,讓自己變得很輕盈,舒展著,享受著在藍天上的自由自在。而當云開始凝結(jié)、碰撞聚合的時候,云就變得厚重,遮天蔽日,甚至擦出閃電、驚雷的聲勢,而這時候,云也就失去了在天空的飄逸,開始落地成雨。
擰巴自己,是把生活之味排斥在了心外;糾結(jié)自己,是在聚合更大的煩惱;遮蔽自己,也讓自己誤會他人;握緊自己,讓自己失去自然自在。
攤開自己,生活方可入味;攤開自己,煩惱方可散去;攤開自己,心結(jié)方可打開;攤開自己,才能享受如云般的灑脫飄逸。
關(guān)于生活隨筆散文之做好自己(二)
一位青年滿懷煩惱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學畢業(yè)后,曾雄心勃勃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他找到智者時,智者正在河邊小屋里讀書。智者微笑著聽完青年的傾訴,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青年看見墻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fā)現(xiàn)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臺上,在灶內(nèi)放了一些柴火便燒了起來??墒怯捎趬靥?,那捆柴火燒盡了,水也沒開。于是他跑出去繼續(xù)找柴火,可回來時卻發(fā)現(xiàn)那壺水已經(jīng)涼得差不多了。這回他學聰明了,沒有急于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于柴火準備的足,水不一會兒就燒開了。
智者這時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火,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青年想了一會兒,搖搖頭。智者接著說:“你一開始躊躇滿志,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水壺裝的水太多一樣,而你又沒有足夠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火!”
青年恍然大悟。回去后,他把計劃中所列的目標劃掉了許多,只留下最近的幾個,同時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各種專業(yè)知識。幾年后,他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xiàn)了。
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刪繁就簡,從最近的目標開始,先做好能做的事,再去做想做的事,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不僅要求我們堅忍踏實,更要求我們有一種執(zhí)著、永不言棄的精神。
做人就應當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用心做了,就能無愧于己,也無愧于人。
自己不能左右社會,但卻能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己不能強迫別人改變意志、改變意識、改變觀念,但卻能改變自己。自己能在不懈努力后,具有好思想、好精神、過硬的本領和真才實學,從而使自己為社會多盡心智,多做貢獻。
很多時候,我們感到自己當初有如此的萬丈豪情、壯志雄心,但往往事與愿違、一事無成,其實可能是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們只有做好能做的事,才能去做想做的事。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是我們在成長中前進的基礎;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是我們改造世界的條件;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這不僅要求我們堅韌踏實,更要求我們有一種執(zhí)著、永不言棄的精神。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是一種氣概,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進步,這需要我們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zhí)著精神;需要我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觀心態(tài)。做好
自己能做的事,實際上是對我們意志、毅力、心態(tài)的考驗和磨礪。
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寬度;我們不能做到事事順利,但可以做到事事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讓我們的人生平凡而不平庸。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成就生命的輝煌,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
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全力以赴,充實過完每一天,不虛度光陰,不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