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寓言故事五年級
寓言故事是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xùn)意義的故事,它的結(jié)構(gòu)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xùn)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經(jīng)典寓言故事五年級,歡迎查閱。
經(jīng)典寓言故事五年級1
有一次,楚軍與晉軍在鄢陵交戰(zhàn),雙方龍爭虎斗,直殺得天昏地暗。楚國的國君楚恭王也親自率兵參加這場血戰(zhàn),一連幾天相持不下,激戰(zhàn)中,楚恭王身負(fù)重傷,只好鳴金收兵,暫回營中。
楚王的大司馬子反,在前線奮戰(zhàn),又累又渴,一回到營帳就直嚷著要喝水。子反有個叫陽谷的仆人,平時對主人一向忠心耿耿百般愛護,此刻一見主人這般模樣,趕緊搬來一壇酒,讓子反解渴,并用汗巾一個勁地替子反擦汗。司馬子反這個人向來嗜酒如命,見了酒便什么都忘了,拿起酒杯便不醉不休。這次自然也不例外,一喝上酒,哪里還顧得上眼下正大敵當(dāng)前,軍營帳外,叫戰(zhàn)聲聲。子反一杯接一杯喝了個一醉方休,直至醉倒床上。
休戰(zhàn)半日,楚恭王準(zhǔn)備重新開戰(zhàn),迎擊晉軍。恭王派人去司馬子反帳中催他出戰(zhàn),不料子反正醉意沉沉,睡在床上鼾聲大作,哪里能起床打仗。于是仆人陽谷又對來人說子反胸口痛,不能出戰(zhàn)。
恭王聽說大將在這緊急關(guān)頭病了,十分著急,便親自到子反帳中探望。楚恭王剛一進帳就聞到一股濃烈的酒味,頓時氣得臉色發(fā)紫。恭王指著睡在床上的子反大聲喝道:“今日之戰(zhàn),關(guān)系重大,寡人親自出戰(zhàn),身受重傷,指揮全軍就完全靠你了,誰知你在這緊要關(guān)頭竟敢胡來,這不是存心要讓楚國亡國嗎?像你這樣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的嗜酒之徒,還能再率兵打仗嗎?罷!罷!罷!這仗不能打了!”
楚恭王沒有辦法,只好命令撤軍回朝。子反的仆人陽谷后悔得不知所措,求恭王原諒子反,自己愿替子反頂罪。恭王冷笑道:“你作為仆人,一味只知道嬌寵自己的主人,你的罪過也不輕。子反作為國家大將,誤了國家大事,你頂替得了嗎?”
楚恭王回朝后,按軍法將司馬子反斬首示眾,以戒眾人。子反的仆人陽谷從此離開楚國,不知去向。
作為仆人的陽谷,愛護主人,對主人忠誠無可厚非,但不顧場合,不考慮后果,在戰(zhàn)爭的緊急關(guān)頭還滿足主人喝酒的愛好,結(jié)果誤了國家大事,使主人召來殺身之禍,悔之晚矣。這種不講原則、不顧后果的愛實在害人不淺。
經(jīng)典寓言故事五年級2
有一戶有錢的人家,生了個兒子,從小沒讀什么書,骨子里粗俗不堪,卻偏偏愛裝成個文人雅士。
一次,這人要到衙門去遞狀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債務(wù)。他心想,如果縣官看自己是個知書達(dá)理的人,肯定會站在自己這一邊,打贏官司就會容易多了。于是他對縣官謊稱自己是秀才。
縣官見他跪在地上,仔仔細(xì)細(xì)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云頓生。縣宮想:這個人獐頭鼠目,形象猥瑣,言語也粗俗得很,哪里像個秀才呢?接著又轉(zhuǎn)念一想:人家都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判斷。對了,我來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貨真價實。
主意打定,縣官便開口問他說:“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說說‘桓公殺子糾’這一章應(yīng)該怎么講?”這個人哪里知道縣官是在考他《論語》里的句子呢,一聽這話,大驚失色,渾身嚇得直抖,心想: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爺怎么偏偏問我呢?難道是懷疑我跟這樁命案有什么牽連嗎?于是他磕頭如搗蒜,連聲大叫道:“青天大老爺,我冤枉啊,小人確實不知道其中的實情啊,老爺明察!”縣官聽了,又好氣又好笑,低聲自語道:“果然是個冒牌貨,竟敢騙到我的頭上來了!”接著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這人按倒在地,重打20大板,直打得他皮開肉綻,哭爹叫娘。
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門,對他的仆人說:“這位縣官太不講理了,硬說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把我打了20大板。”仆人問明是怎么回事后,就對他說:“這是書上的話呀,你姑且答應(yīng)他,說你略知一二不就應(yīng)付過去了嗎?”這人一聽,趕緊拼命搖頭說:“哎呀呀,你可別再害我了,我連叫不知情都還被他打了20大板,如果說知道,那豈不是要抓我去償命嗎?”
所以說,該是什么就是什么,像這樣假充內(nèi)行,到處招搖撞騙的人,一遇到動真格的場合,沒有不露餡出丑的。
經(jīng)典寓言故事五年級3
楚莊王準(zhǔn)備去攻打越國,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的謀臣杜子。杜子問:“不知大王出兵越國的理由是什么?”楚莊王說:“越國目前政治腐敗,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機會,我不想放過這個機會?!倍抛佑謫枺骸按笸跤谐晒Φ陌盐諉?”楚莊王十分自信地說:“當(dāng)然有把握。越國眼下正不堪一擊,我出兵必定是馬到成功!”
看著楚莊王那盲目自信的樣子,杜子語重心長地說:“大王,您所說的情況并不全對。越國目前情況的確很糟,可是我們楚國的情況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樣,一個人可能常常深謀遠(yuǎn)慮,但往往想不到近憂,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遠(yuǎn)卻難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樣。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國的危機,卻對楚國的不足缺乏足夠的分析。您仔細(xì)想想,楚國的軍隊其實并不強大,曾被秦國、晉國打敗,還丟失了幾百里的疆土,這不是兵力不強的表現(xiàn)嗎?楚國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莊(足喬)(jue)這樣的大強盜,可以在國內(nèi)橫行霸道,肆意違法,而各級官吏卻對他毫無辦法,這不也是政治腐敗的表現(xiàn)嗎?依我看,楚國的情況要比越國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這些,卻還想著要對越國用兵,這不正像目不見睫那樣缺乏自知之明嗎?您是否想到別的國家也會像您對越國的考慮一樣而對楚國虎視眈眈呢?因此,大王的當(dāng)務(wù)之急應(yīng)是認(rèn)真把楚國自己的事辦好才對呀!”
杜子的一番話,說得楚莊王如夢初醒,心服口服,他決定不去攻打越國,從此加強對楚國的治理,使楚國真正強大起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見睫”的錯誤,看別人的缺點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則很難;考慮問題常常想將來很遠(yuǎn)的事,卻難以把握眼前的情況。這種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是不對的,如不進行矯正將是很危險的。
經(jīng)典寓言故事五年級4
傳說古代在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北方,大地以草木為毛發(fā),而那個地方氣候異常的寒冷,草木不生,于是人們把那個地方叫“窮發(fā)”。
在那個草木不生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是大自然造就的一片遼闊的水域。在這片水域中,生活著一條碩大無比的魚,這條魚的身體有幾千里寬,而它的身體有多長呢,誰也說不清楚,這條大魚的名字就叫做鯤。有一天,這條大魚變作了一只鳥,也同樣是大得不可思議。這只鳥的脊背有泰山那樣高大,雙翅一展,就像是掛在天空的云彩遮住了半個天空,這只鳥名叫鵬。
這只大鵬鳥打算從北海飛到南海一游,它扇動起兩個巨大的翅膀,盤旋直沖天空而形成一股狂飚,大鵬鳥直飛到九萬里的高空,那是一個連云氣都達(dá)不到的地方。大鵬的脊背幾乎是緊靠著青天了,然后它再準(zhǔn)備朝南海的方向飛去。
有一群小蓬雀活動在一片灌木叢中,整天聚集在蓬刺矮樹間跳來跳去、嘰嘰喳喳,倒也自得其樂十分滿足。當(dāng)它們聽說了大鵬鳥上飛高空九萬里的事情后,十分驚訝與困惑,它們?nèi)氯碌溃骸昂喼笔前l(fā)了瘋了,發(fā)了瘋了。它干嘛要飛那么高呢?它到底想干什么呢?”其中一只蓬雀以一種批評家的口氣說:“我跳躍著向上一飛,也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我在灌木叢中飛來飛去,悠然自得,我這就是世界上的飛翔了,那只奇怪的大鵬干嘛要飛那么高呢?飛那高有什么意義呢?”
看來,這些胸?zé)o大志的蓬雀不但不能理解壯志凌云的鯤鵬,反而還譏笑它,這真是小和大的鴻溝,愚蠢和智慧的區(qū)別啊。
經(jīng)典寓言故事五年級5
莊子家已經(jīng)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到監(jiān)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糧。
監(jiān)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爽快地答應(yīng)借糧。他說:“能夠,待我收到租稅后,立刻借你300兩銀子。”
莊子聽罷轉(zhuǎn)喜為怒,臉都?xì)獾米兞松?。他忿然地對監(jiān)河侯說:“我昨日趕路到府上來時,半路突聽呼救聲。環(huán)顧四周不見人影,再觀察周圍,原先是在干涸的車轍里躺著一條鯽魚?!?/p>
莊子嘆了口氣之后說:“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據(jù)稱,這條鯽魚原住東海,不幸淪落車轍里,無力自拔,眼看快要渴死了。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性命?!?/p>
監(jiān)河侯聽了莊周的話后,問他是否給了水救助鯽魚。
莊子白了監(jiān)河侯一眼,冷冷地說:“我說能夠,等我到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到你這兒來,把你接回東海老家去罷!”
監(jiān)河侯聽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樣行呢?”
“是哇,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dāng)即氣得睜大了眼,說眼下斷了水,沒有安身之處,只需幾桶水就能解困,你說的所謂引水全是空話大話,不等把水引來,我早就成了魚市上的干魚啦!”
遠(yuǎn)水解不了近渴,這是人們的常識。這篇寓言揭露了監(jiān)河侯假大方,真吝嗇的偽善面目。諷刺了說大話,講空話,不解決實際問題之人的慣用伎倆。老實人的態(tài)度是少說空話,多辦實事。
經(jīng)典寓言故事五年級6
古時候,人們每到必須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鐘”。每逢祭鐘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只羊,然后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里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鐘?!?/p>
齊宣王聽了后,看了看那頭牛,然后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貌,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鐘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樣能夠廢除呢?”齊宣王嚴(yán)肅起來,之后說:“這樣貌吧,就用一只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但是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經(jīng)典寓言故事五年級相關(guān)文章:
★ 五年級的寓言故事
★ 寓言故事五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