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感悟隨筆:蜻蜓都睡了
我喜歡在黃昏里想一些事情。
特別是雨后的黃昏,天空高而遼闊,無邊的藍色下面扯滿絲絲縷縷的白云。
像往常一樣,我坐在自家的庭院里,泡一壺鐵觀音,用一只袖珍茶杯,漫不經(jīng)心地啜飲,同時漫不經(jīng)心地看身邊的景致。還是老樣子,夕陽的光亮從白玉蘭的樹梢上緩緩地退下去,微風輕輕搖動楓葉,爬山虎用力將手臂伸到樓體的更高處……不一樣的,是我看到了一群蜻蜓,一些已經(jīng)落在山梅花和海棠的葉片和枝杈上,一些,正在飛上飛下尋找落腳點。它們累了一天,要休息。
讓蜻蜓休息吧。我呢,還要想一些事情。
這一回,我想到了江南園林中的退思園和拙政園。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江南。是跟隨“紅色采風團”去的。原本是為了尋找紅色,可一到江南,我的眼睛就綠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各種色彩之間,我最喜歡的是綠,尤其是江南的綠。而在江南的綠意當中,我尤其喜歡園林。
很幸運,此次江南之行,在魯迅故居和矛盾故居之間,我們先后“路過”退思園和拙政園。
退思園的園主是一個名叫任蘭生的人,清光緒年間的國家公務員,犯了點事出有因卻查無實據(jù)的錯誤,被革了職,回老家同里鎮(zhèn)建了此園。據(jù)說,“退思”二字,取的是“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當下有人戲言,說未必不是“退而思進”。哪個說法更有道理呢?似乎都有,卻都無趣。讓他安安靜靜地“思”就是了,管他“思”些什么。
跟退思園相比,拙政園的規(guī)模要大得多,是“中國私家園林之最”嘛。但它們的設計“理念”是一樣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是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綱領,出自明代造園大師計成先生大著《園治》一書。為了自己小小的一方庭院,我曾煞有介事把這本書反復讀過幾遍??上?,由于空間所限,學到的東西,好多都用不上。
拙政園的園主是明代的王獻臣,該同志考過進士,當過御史,后來辭官回鄉(xiāng),建了這處園林安身。園名的由來,取自晉代文人潘岳的《閑居賦》,“筑室種樹,逍遙自得”,此外呢,還得種點瓜果菜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在我看來,這雖是謙辭,卻有一種別樣的瀟灑。
園林是不適合觀賞的。它很美,很詩意,很那個啥,但就是不適合觀賞,尤其是人挨著人,排成隊伍,如同吊唁般的觀賞。園林是需要品味的。讓心靜下來,在靜中,在綠意中,在茶香的陪伴下,你才能品味出它的脫俗之處,它的絕妙之處。說實話,作為一個游人,無論在退思園還是拙政園,匆匆一走,只能得到些糊里糊涂的印象。好在,“退思”和“拙政”,這兩個名字,都讓我念念不忘。
我曾經(jīng)幻想能擁有自己的一方私家園林。我把它當成是“成功”的一種標志?,F(xiàn)在不這樣想了。在這個黃昏里,我想,我置身其中的這個小小的庭院,這個由上百種植物所環(huán)繞和點綴的庭院,未必就不可以叫作退思園,也未必不可以叫作拙政園。
“退思”不難,“拙政”也不難,兩者都是生活的情態(tài)。
我喜歡“退思”,更喜歡“拙政”。同理,我喜歡任蘭生,更喜歡王獻臣。
一個人,能時常“退思”一番,好好反省一下,然后呢,再把自己的“拙政”搞好,而且自得其樂,就是得道的高人。這“道”的底線,便是心地清凈。
我回過神,突然看見有人站在庭院門口對我微笑。我也笑。是我的一位鄰居,喜歡在這樣的時刻,來陪我喝一杯茶。我迎過去,用最小的分貝提醒他,“小聲點,別驚動了蜻蜓。”
暮色漸濃,蜻蜓都睡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