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文章:自以為是
生活感悟文章:自以為是
這幾年總想學首新歌,奈何詞,老也記不住;難得去趟KTV,根本不好意思拎起話筒。為什么?
擔心人笑話,人總是怕給人說成老古董。可事實就是如此,一晃奔四張去的人,焉能跟小年輕們相比。
后來我總結(jié)了一下為什么會記不住詞,原因是不入心。為什么這么說?
詞的內(nèi)涵真心不夠,唱功也一般,這只是我個人覺得啊,沒有詆毀之意。
相比之下,我還是喜聽以前的老歌,韻味無窮,特別是詞作的好,詞好了整體就會好很多,一個是韻律,韻律好了,就朗朗上口,易記,好學。
有人肯定會說,那你怎么不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那個最好記,幾乎人人都會。
還別說,就這么首歌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用童聲唱出來簡直就如天籟之音,直逼人的靈魂。
不光這首,有很多很多的老歌,到現(xiàn)在都值得反復的聽,里面真正有大學問。
九十年代時候遲志強有一首歌叫【十三不親】,估計年輕一點的沒有聽過,沒關(guān)系,百度依然可以搜來聽。
為什么拿這首歌來說事,歌詞好,寫出了真實的人性,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
你用心聽一遍,會深刻體會到厚此薄彼四個字,在親人身上仍然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當然,類似的厚此薄彼并不是刻意為之,然最后就成為了歌詞里寫的那樣。
父母、子女、夫妻、金錢,親戚朋友、都不足以親。
什么最親?糧食,因為它是你活著的每一天賴以生存的東西。
當然歌詞里也說到兄弟、姐妹比較親,意思就是不是外人,即使肉爛了也在鍋里。其實,也不盡然,你沒見兄弟好幾個因為金錢利益的撕逼場面,另外,推諉責任的時候,比真正的敵人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過分嗎?
就是這么過分。
二胎放開以后,網(wǎng)傳有這么句話:二胎的放開是為了給孩子再尋一位親人。
我初才聽,不禁樂了。想法挺美好,現(xiàn)實太殘酷;一句話來總結(jié):言之過早!
我們怎么界限“親”字的概念?
心存善意?
恐怕不是,我們對一個剛剛認識的朋友尚會如此,對一個小動物,亦能做到。
你落難了,施予你援手?
這個完全說來,也算不上,尤其當一個國家發(fā)展到目前這種的地步,最起碼的人文關(guān)懷,那都不是事(但要你真的落難了惱火了沒米下鍋了,不能是欺騙。因為騙子多,好人也都被忽悠怕了)。
完全理解你的意思,跟你能保持相當?shù)哪?
估計他得是你肚子里的蛔蟲才行,要不然最起碼得是陪著你過了鉆石婚的夫妻,要不,沒有人能夠做到。
說到這里,答案大概能夠揭曉了:喔,原來“陪伴”,才是最“親”的!
說來慚愧,放眼看過去沒幾個人完全做到了的。就像【十三不親】歌詞寫的一樣,父母終有一天會撒手而去,兒子會娶妻,女兒會嫁人,親戚分窮富,就連我們數(shù)著的鈔票,我們掛之后,也變成廢紙一堆。
陪伴似乎變得很有限,一個人對親人的概念先是寄望于老伴兒,老伴兒死了只能寄望于兒女。如若養(yǎng)子不成,一個子女也靠不住,那么這個人大概也就這么著了。首先心涼了!
指望其它人?基本白搭。
美國某大學做過一個實驗,估計很多人都有聽說。
說是某教授讓他的一個女學生在黑板上寫下自己難以割舍的20個人的名字。然后覺得不重要的再依次刪掉,這個女學生照做,當刪掉還剩四個人的時候,這個女學生無論如何刪不下去了,這時黑板上只剩下了四個人,父母、丈夫、妻子。
教授平靜的說:再刪一個。
她遲疑著,艱難的做出選擇,劃掉自己父親的名字。
教授又平靜的說:再刪掉一個。她遲疑著又劃掉自己母親的名字。
請再劃下一個,教授聲音再度傳來。
她驚呆了,她顫抖地舉起粉筆,緩緩的劃掉了自己兒子的名字,之后她痛苦的哭了……
這樣的試驗讓人匪夷所思,按說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孩子,父母是養(yǎng)你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而丈夫是個外人,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為什么最難割舍的人卻是他呢?
這就是人性,內(nèi)心里最真實的想法,說到底一個人需要的是陪伴。
有很多人會說:喔,原來人都是很自私的,只顧想著自己。
錯!他需要陪伴,是因為他還活著。
比如我們重新做個試驗,準備二十個人的名單,讓她再來做個選擇,題目是:你一個人的命可以換二十個人的其中兩個人或者三個人。你選誰活著?
我估計她留下的人里面未必就有自己的男人了。
許是父母或是孩子,敢肯定的是她對留下來的人,一定懷著深深的祝福!
自私只是辯證的說法,一個人永遠也不缺為愛的奉獻精神。要不,整個ZH民族早就亡國滅種了。
所以有時候想想,我特能體會父親的不易。奶奶住院以后,父親一直陪伴著奶奶。鞍前馬后,出錢出力。即便是在平常的生活當中,也一直盡心盡力的侍奉。
奶奶住院以后,我一直在假設(shè)以后的生活。我在想,當我的父母逐漸年邁,我能做到什么份上?能比父母對奶奶做的更好,更周全?
我給不了確切的答案。或者說,我沒勇氣,也不敢去承諾任何的答案。
前幾天公眾號里發(fā)文【那個你最在意的人】,有網(wǎng)友在下面跟評:我想問你在外面有那么忙嗎 幾個月都忙不得回去嗎……我覺得不管再怎么忙還是要陪爺爺奶奶。
我回復:呵呵。我?guī)讉€月就得回去一趟?恐怕奶奶本人也不會用這種思維邏輯來衡量我孝順或者不孝順吧。我說,不麻煩你勞心了。
有點頤指氣使了。不過我為什么這么說?
反問一句算是回答:你以為我就在鎮(zhèn)上或者老家縣城就業(yè)啊,說回來就回來,那么容易?我也想呢,但什么事它的發(fā)展趨勢,絕不可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人的命運,也大多如此。相信有很多人深有體會,要不然這社會上也不會有什么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空巢青年…
另外,回身乏術(shù)讓人變得蒼白無力,太多時候,我們急急抽身回轉(zhuǎn)的步子根本趕不上事情吹燈拔蠟的發(fā)展速度…
如之奈何?
真的,相當一部分人過著猥瑣不堪的人生,手機鍵盤上卻所向披靡,他們最擅長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審判別人。妥妥的圣人婊,道德遵守一塌糊涂,道德綁架別出心裁。
我倒是特想問,親,你給你爺爺奶奶買過幾顆糖甜甜嘴?好了不說爺爺奶奶,就說你爸爸媽媽,你又買過幾回?你做過幾頓飯給他們吃?就連簡單的爸爸媽媽的稱呼,你能清脆的喊上幾聲?對了,你幾個月回去一趟?還是你三天回去一趟?每次回去都管父母要錢?
為什么你也是寥寥草草呢,你很忙嗎?貌似你跟我差不了多少,半斤八兩而已
因為現(xiàn)實里我見多了這種人。
幾年前,我隔壁村就有一家。那家有個老人,貌似兒孫很出息,老大老二老三都混去省會城市了,經(jīng)商的經(jīng)商,從政的從政。老人跟務農(nóng)的小兒子一起生活,其它幾個出息的哥哥一回來就大包小包買吃的給老人,這無可厚非。
吃飯的時候,大家爭當孝順,一個個拼命的往老人碗里夾菜,還囑老人吃,還要看著老人家吃。仿佛只有老人用心的吃完了,就能表明他們孝順了一樣。老人稀罕這些兒孫,心疼他們各自的好意,顧不得自己的身體狀況就全部給吃了。當著兒孫們的面兒,吃的很開心。當然,孝順兒孫們也都心滿意足,飯吃罷,說些客套祝福的話以后,呼啦啦都開著車走了。是不是皆大歡喜?
然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他們前腳走,小兒子帶著老人跟著就去村衛(wèi)生所打針輸液去了。小兒子邊伺候老人邊罵:一個個的神經(jīng)蛋,這哪是孝順,這不是回來添亂嘛!
表達孝順應當如理如法,不需要多少智慧,能多些耐心感同身受,換位思考,即可。
我從來都反對來我家的親戚給我奶奶夾菜。我說,要夾也是我爸來夾,老人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我爸我媽最清楚。是不是我太苛刻?剝奪了他們盡孝心的權(quán)利?
讓他們自己去想。
如果他們真能替代我爸爸,讓我喊他們爺爺我都愿意??墒牵軉?不能,就是這么簡單。
我從年關(guān)以后出來,就再沒回去了,快一年了。
但好吃的好喝的每月都往屋里寄,我知道我爸會拿出來分配,也只有他能夠分配了。
至于陪老人,那是我爸爸當兒子的應當盡個人能力悉心去做的。當然我也回來,可我回來即便能呆些時日,又能呆上多久呢?
是不是很不孝?但這是不爭的事實。為什么我要把這之間的關(guān)系賬算這么清?
因為我清楚的明白,如果我現(xiàn)在不努力,我的爸爸媽媽以后可能就沒人有能力贍養(yǎng)了。
今天奶奶的情況有些不對,意識已時有模糊,票我昨下午已訂下,就是擔心是否能趕上。現(xiàn)在用心急如焚已不足以形容此刻的心情。
家庭群里酸不溜秋的抱怨炸開了鍋:好可憐啊,誰讓我們沒本事把她養(yǎng)在身邊。
說給誰聽呢?你夠資格去養(yǎng)嗎?老人好好的時候,你去接,你問問她去不去?
諸如此類的話還有:難以想象在沒去醫(yī)院時,她一人在家是怎樣度過的,又有誰知道啊。
我直接艾特:真是老人一個人在家?那還用等到這個時候?難過心疼并不是你一個人才有。有說這話的功夫還不如念點佛號回向給她老人家。
我特別疑問,說這話是幾個意思?我父母倆人合起伙來虐待我奶奶了?置我奶奶于不顧了?
當然,現(xiàn)在爭論這個不合適。一是,不是時候,二是,本為一家,又有什么好爭的?但活了幾十年的人,總要講些道理嘛,說話過一點大腦,多尊重一點事實,多體諒一下別人的實際情況。畢竟,你以為的你以為,并不是你以為的那個樣子啊。
【本文章由微信公眾號:北地原創(chuàng)(id: bdyc001)】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