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介紹:“梅子熟矣”——再釋大梅山山名的來歷
大梅山位于鄞州區(qū)橫溪鎮(zhèn)境內(nèi),關(guān)于其山名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其一說是因東漢有梅福曾隱居于此而得名,這種說法認(rèn)同的人較多??疾烊珖鞯睾芏嘟忻穾X的地方,都曾留下過梅福的蹤跡。其第二種說法是因山上曾有巨梅一棵而得名,后該梅樹被吳大帝所伐,其上段做了大禹祠棟梁,下端成了它山堰的橫梁。而其余部分飛入定海,橫亙江北,成為了梅墟。而第三種說法則認(rèn)為是因唐代高僧大梅法常而得名,這里就著重來介紹一下這種說法的前因后果。
大梅法常,俗姓鄭,湖北襄陽人,幼年在荊州玉泉寺出家。他容貌清俊,生性剛強(qiáng)敏捷,具有超人的記憶力,上百部經(jīng)書,他看便能獨自背誦,絕無遺忘,是禪宗八祖馬祖道一的弟子。
據(jù)記載,法常禪師在初見馬祖時,便開門見山問馬祖:“如何是佛?”
當(dāng)時馬祖答道:“即心即佛”。法常聽后,頓然開悟,此后就獨自到“梅子真舊隱”結(jié)茅隱修,而世人皆不知其行蹤。
后唐貞元年間,住杭州的馬祖道一另一弟子鹽官齊安座下有位僧人,在山上採拄杖,他因迷路無意中來到了法常禪師隱修的庵所。
那位僧人問法常禪師:“和尚在此多少年了?”
法?;卮鸬溃?ldquo;只見四山青又黃。”
那位僧人又問:“出山路向何處去?”
法常禪師道:“隨流去。”
那位僧人回去后,把這件事告訴了鹽官齊安。這時鹽官道:“我在江西時曾見一僧,自后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
于是鹽官又讓那位僧人回去招請法常禪師下山,法常禪師則寫了首詩來回絕鹽官:“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yǐng)人哪得苦追尋。一池荷葉衣無盡,數(shù)樹松花食有余。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不久,馬祖也聽說了法常禪師在大梅山住山隱修之事,于是派手下僧人前往勘驗。
僧人問法常:“和尚見馬大師得個甚么,便住此山?”
法常答:“馬祖說‘即心即佛,我便于此而居’。”
僧言:“馬祖今日佛法又變,說‘非心非佛’”。
法常答:“那老漢惑亂人心,未有了日。我不管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僧歸,告訴馬祖,馬祖贊揚(yáng)法常說:“梅子熟矣!”
后來龐居士聽說了這件事,也前往大梅山一探虛實。一見法常禪師,龐居士就問:“久向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
法常禪師道:“熟也。你向甚么處下口?”
龐居士道:“百雜碎。”
法常禪師向龐居士伸過手來:“還我核子來。”
于是龐居士便默不作聲。從此以后,法常禪師因馬祖的贊揚(yáng)“梅子熟矣”而聲譽(yù)遠(yuǎn)播,世人也開始稱他為“大梅法常禪師”。
此后法常住山傳法,道望日隆,四方學(xué)者爭相參禮。大梅山名字便從此而來,名氣也隨之壯大。在唐代以前,各類典籍中稱此山最多的為“梅子真舊隱”,的確也沒見過大梅山這個山名,所以從某種角度講,大梅山因法常而得名,也有一定的道理。
【本文作者:姚定達(dá)(微信公眾號:作文點撥)】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