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音樂賞析文章:琴聲悠悠憶阿炳
編者按:阿炳是《二泉映月》的作曲家,他是一個苦命的人。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寫下的《琴聲悠悠憶阿炳》吧!
《二泉映月》是一支苦曲,一支需要閉上眼睛,跪著聽的音樂。
我最早聽到這支曲子,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時,年少無知的我,在一所鄉(xiāng)村小學(xué)教書。一天深夜,在如豆的煤油燈下,我伏案批改作業(yè)。忽然,一縷二胡聲,不知從誰家的屋檐下響起,時而舒緩,時而激越,如銀河飛掛,似雁落平沙,把我平靜的心湖,激起了一層層漣漪。我推開窗戶,只見月明如水,銀河如練,星星閃爍,萬籟俱寂。我站在窗前,閉上眼睛地聽著,直到那琴聲隨風(fēng)而落,消失在茫茫夜空。聽得我心潮起伏,思緒翻卷,感情奔放,淚水滂沱,心中翻騰起一陣陣難于言說的苦楚,久久地沉浸在音樂的旋律之中,久久地久久地回不過神來。
后來,我終于知道了叩開我心靈之門的這支曲子叫《二泉映月》,并漸漸知道了這支曲子的作者身世和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
《二泉映月》的作者叫阿炳,原名華彥鈞。是一位被音樂之神流放人間的苦難之子。阿炳是無錫城區(qū)雷尊殿道士華清和和富家閨秀嚴(yán)氏的私生子。他出生不久,母親因忍受不了世俗的歧視,憤然離世,華道士只得把年幼的阿炳,寄養(yǎng)在一位農(nóng)婦的家中。八歲那年,華道士才把阿炳接回雷尊殿,并悉心教授他音樂演奏。阿炳天資聰慧,悟性極高,頗具音樂天賦,加上父親的精心調(diào)教,十五、六歲時,便學(xué)會了結(jié)構(gòu)復(fù)雜、技法多變的梵音,吹拉彈唱,十八般音樂樣樣精通,成為無錫方圓百里的頭牌樂手。22歲那年,華道士因病逝世。臨終前,華道士把阿炳叫到床前,含著眼淚把他的真實身份告訴了他。原來,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師傅就是自己的生身父親。阿炳聽后,如五雷轟頂,差點氣得背過氣去。父親逝世后的那段日子,阿炳既矛盾又痛苦地生活著,借酒消愁,放浪形骸,縱情聲色,揮霍無度。漸漸地,阿炳生活消沉,與一幫“混混”混在一起,終日出沒于煙花柳巷,吃喝嫖賭,醉生夢死,消磨人生。后來,阿炳因逛窯子而感染了梅毒,導(dǎo)致雙目失明,被逐出雷尊殿,流落街頭,賣唱為生。食不果腹,顛沛流離。與一位寡婦相依為命,苦度殘生。
無錫郊外有一座山叫惠山,綠樹蔥蘢,古木參天,藤蘿密布。山腳下有一眼泉,叫“惠泉”。清麗如鏡,甘甜潤美。被茶圣陸羽封為“天下第二泉”。泉邊有一座茶亭,叫“惠山亭“。每當(dāng)月明如水的夜晚,在街頭勞累奔波了一天,又冷又餓的阿炳,在寡婦董彩娣的引領(lǐng)下,來到茶亭歇息。眼前是茫茫無邊的黑暗,耳畔是淙淙不息的泉聲?;叵胱约嚎嚯y的一生,阿炳不禁心潮起伏,操起手中的二胡,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悠揚婉轉(zhuǎn)的琴聲便順著他的指尖流瀉而出,如泣如訴,如歌如咽,蒼涼悲憤,委婉流暢。兩根細(xì)細(xì)的琴弦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波濤洶涌,千回百轉(zhuǎn)。聽得小鳥平息了歌喉,聽得流云停下了腳步,聽得星星閉上了眼睛,聽得惠泉蕩起了輕輕的漣漪,合著琴聲翩翩起舞。
從此,無論是陰雨綿綿的春天,還是赤日炎炎的夏日,亦或是金桂飄香的秋天,雪花飄飄的冬季。在無錫街頭,你都能看見這樣一幅圖景。一位衣衫藍(lán)縷的老婦,用一支細(xì)細(xì)的竹竿牽著一位衣衫藍(lán)縷的瞎子,瞎子面容憔悴,骨瘦如柴,身背琵琶,手里拿著一把二胡,一路吚吚嗚嗚地拉著,如泣如訴,身后灑下一串凄厲的琴聲。引得路人側(cè)耳細(xì)聽,唏噓不已。二十多年來,無錫城里的琴聲一天也沒有斷過,迎來了日月,送走了星星。阿炳就這樣一遍遍地拉,用生命,用心血,用自己苦難的人生,留下了一首首生命的絕唱。無錫城啊!你為什么如此冷漠,讓一代音樂大師,在你的懷抱里,忍饑挨餓,苦度殘生?無錫城啊!你又如此幸運,你的每一條街街巷巷,角角落落都浸滿了來自天籟般的大師的琴聲。
《二泉映月》有多個版本,我都找出一一聽過。我無意貶低藝術(shù)家們的辛勤勞動,但我不得不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的演奏,激越高昂,感情真摯,熱情奔放,情感飽滿,卻帶有一絲浮躁之氣;于紅梅的演奏,旋律舒緩,如一位說書藝人娓娓道來,把人們帶入音樂的美好境界;劉國潼教授的演奏,揉入了作者苦難的身世,對樂曲作出了層層遞進(jìn)的藝術(shù)處理,讓人聽出了一份滄桑,一份悲涼。但我最喜歡聽的,還是阿炳自己的演奏,從他的琴聲中,我聽出了阿炳苦難的一生,聽出了阿炳對黑暗社會,發(fā)出的撕心裂肺的吶喊與控訴,聽出來阿炳對光明的強烈呼喚。那是一支多么錐心刺骨的音樂啊,那是一支深達(dá)靈魂深處的天籟之聲,那是一支催人淚下百聽不厭的天籟之聲。
今天我們還能聽到這些天籟般美妙的音樂, 我們要感謝中央音樂學(xué)院楊蔭瀏教授的慧眼識才,是他在阿炳的有生之年,貧病交加之際,從北京千里迢迢地來到無錫,錄制了阿炳的六首曲子,才使得《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fēng)曲》三首二胡作品,《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沒有被時光埋沒,得以流傳后世。聽說,當(dāng)時,連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都十分喜愛這幾部作品,把它灌制成磁帶,作為珍貴禮品,獻(xiàn)給國外來賓,從而使《二泉映月》漂洋過海,成為一部風(fēng)靡世界的經(jīng)典作品。
都說言為心聲,其實,樂也為心聲啊!阿炳一生創(chuàng)作演奏了270多支曲子,被保留下來的只有《二泉映月》《昭君出塞》等六支,而且,首首都是精品。由于當(dāng)時受錄音條件的限制,一次最多只能錄六首曲子。本來,楊教授打算來年春天,再來無錫錄制,可惜,時不我待,天不假年,就在楊教授離開無錫10多天后,貧病交加的阿炳,口吐鮮血,與世長辭了,享年57歲。270多支曲子,也隨著他的離世,成了后人永遠(yuǎn)解不開的謎,給世界樂壇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二泉映月》也就成了這位杰出民間音樂大師的生命絕響。我常想,在這個世界上,在許多鮮為人知的角落里,有多少民間珍寶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它們像一顆顆閃亮的珍珠,被世人所遺棄,隨著某個人的去世而被帶進(jìn)墳?zāi)?。阿炳一生,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后來看到的,是他留在良民證上的唯一一張照片。阿炳逝世十多天后,董彩娣也追隨他離開了人世。我們應(yīng)該感謝這位默默無聞的寡婦,是她陪伴了音樂大師二十多年的寶貴時光。相依為命,飽受了人間苦難,世態(tài)炎涼。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溫暖了音樂大師苦難的人生。她的一生,也是一枚音符,一枚深深嵌入《二泉映月》中跳動的音符。但愿他們在天國能夠耳鬢廝磨,相親相愛,生活無憂,盡情享受生活的快樂。
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他指揮過無數(shù)世界名曲,當(dāng)他第一次聽到《二泉映月》時,禁不住淚眼婆娑,情不自禁地跪了下去,說它是一支需要跪著聽的音樂。上世紀(jì)80年代,美國評選出了全球最受西方人歡迎的樂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阿炳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二泉映月》被譽為中國的“命運交響曲”。九泉之下,阿炳也該瞑目了吧!朋友們,當(dāng)你坐在金色豪華的音樂大廳里,欣賞《二泉映月》這首名曲時,你是否想起了作者阿炳?想起了他苦難的一生?你可知道,《二泉映月》記錄的不但是作者的苦難身世,其實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的苦難史和奮進(jìn)史啊!它凄美的旋律里,有黃河的咆哮,有泰山的哭泣;有對黑暗的控訴,有對光明的呼喚啊!
作者|李衍長
公眾號|咱們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