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佛祖的一封信范文
有關釋迦牟尼的事跡,在早期佛教經(jīng)藏四阿含和小乘律藏中,尚無專記。在早期經(jīng)藏和律藏中,記載釋迦牟尼家世和出家經(jīng)過的有《長阿含經(jīng)》中的《大本經(jīng)》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跟大家分享的給佛祖的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寫給佛祖的一封信范文1
佛祖:
您好!
很久以前就想跟您溝通一下,今天終于鼓足勇氣,其實還是有些誠惶誠恐。
聽說當年您拈花迦葉一笑,我知道迦葉一笑代表他得悟了您的開示,笑是表相,佛理藏真??闪钗覠o法接受的是當代很多您的代言人,如延參等已經(jīng)把賣萌當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網(wǎng)友說:延參大師,你不是iphone就是ipad,天天這里旅游那里發(fā)自拍的,如此高調(diào)享受生活還能一心向佛嗎?
我們都看過《濟公傳》,知道濟公是吃肉的。我曾聽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之類的話……想對您說的是:滾滾紅塵中多年以來一直對您有一種留戀。我也曾百轉千回地為您守候,但是幾經(jīng)坎坷回首居然發(fā)現(xiàn):您在人世間的很多代言人都瘋掉了!我想問清楚他們是像道濟裝瘋賣傻地施障眼法,還是壓根就不正常?
當下,遁入空門已經(jīng)變成了一項高額福利,大家紛紛出家,但高僧大德卻越來越少,娶媳婦開豪車的和尚越來越多,信仰產(chǎn)業(yè)化,您不覺得這樣很危險嗎?大家為什么對永信高度質(zhì)疑,佛祖您就真的不知道嗎?
小時候看了下圖這樣的老照片,我曾默默流淚,現(xiàn)在看到一系列妖魔鬼怪呼著佛號禍害百姓,讓我真想嚎啕大哭。
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佛祖,愿您長在眾生心里!
弟子:云上
佛歷二五六零年
寫給佛祖的一封信范文2
尊敬的如來老爺子:
您好。還記得俺嗎?俺就是那個幾百年前唐僧取經(jīng)時辛辛苦苦挑行李的那個。
想當年俺也是天上的一員大將啊,統(tǒng)領天兵天將,威風八面,后來,為了取經(jīng)大業(yè),俺甘心情愿地來到凡間,成了一個平凡的挑山工。取經(jīng)的日子里,俺也算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好幾斤重的擔子,俺一背就是十好幾年,至今,俺有肩上還留著厚厚的老繭呢。一到陰雨天,俺那老寒腿就隱隱作痛。
辛辛苦苦了這么多年,俺沒有什么別的要求,只不過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不過前些日子天堂評職稱,論功行賞,孫猴子、豬八等,都成了教授,唯獨俺,卻還是個助教,俺不甘心啊!
俺知道,唐僧是您老的關門弟子,讓他取經(jīng)則為了讓他立點兒功,以后也好順理面章地提拔提拔他,俺不和他爭。不過,俺不甘心落在猴子和豬八的下面啊。那猴子有什么能耐啊,您老就那么寵著他?搶棍子,鬧天宮,搞得滿城風雨,給天宮造成多大的壞影響啊,讓他作教授,不是讓人笑話嗎?取經(jīng)時,總是他最牛,其實他有什么功勞啊,還不都是觀音幫他嗎?俺聽說,猴子這家伙私生活有問題。凡間時,便和白晶晶、紫霞等人搞三角戀愛,影響及其惡劣,上了天堂也不老實,據(jù)說,他和白骨夫人,觀音等,關系都有些噯味,讓這種人當了教授,俺怕您老的威望會降低啊,還望您老三思。俺昨天還聽小沙子說,他和觀音還琢磨著要奪您老的權呢,你老可不可不防啊。
豬八也同樣不是個好東西。您看他那張豬臉,再讓他當大教授,出國留學,這不是讓人笑話俺天宮無人么?您看他在高老莊已經(jīng)有媳婦了,卻還和小龍女勾勾搭搭的,在女兒國時,也和那國王有過一腿,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啊,早就在天宮傳開了。取經(jīng)時,他也是又懶又饞,給俺們造成了多大麻煩啊。人們都說,讓他這樣的人當了教授,那天宮也就完了。老佛爺,您可要三思呵。
俺老沙取經(jīng)這么多年了,一直任勞任怨的,您看啊,取經(jīng)一路,猴子和豬八都大吃公款,腰都肥了一圈,只有俺老沙才是真心保您徒弟的啊,這一路,猴子和豬八,都有數(shù)不清的風流韻事,只有俺老沙,一身青白,這也是大家都看到的啊。現(xiàn)在,又到了天宮職稱評審的時候了,猴子和豬八,每個人都有那么多的票數(shù),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在上下鉆營,巴結奉承呢,長此以往,俺怕對天宮的發(fā)展不利啊!
俺的得票雖然少,但俺一沒有送禮巴結,二沒有請吃請喝,因為俺相信天宮是公正的,俺相信您老爺子是公正嚴明的,所以俺斗膽給您老寫了這封信,忘您老三思。
另,隨信送上些高等西洋參,據(jù)說這玩意兒大補,對您老的身子很幫助。還有些錢,給您老添置些過冬衣物吧,東西不多,略表敬意,望您老笑納。
此致 祝安
沙僧
西元三OOO年某月某日
寫給佛祖的一封信范文3
釋迦牟尼佛祖:
您好!
我是凡塵李家族的一名俗人。
請原諒我不知天高地厚給您來信。
給您寫信,是我思考了很久、很久的一個美麗愿望。
我曾無數(shù)次問自己:我是您的佛教徒嗎?
回答依然是明確的:我還不是。
可我為何常常冥思、效仿于您的理論與修為呢?
答案也許是我的家族的虔誠對我的影響。我的祖輩代代念佛,我的母親至今念佛不吃葷,我的姐姐也已如此幾十年。
但我想,可能更源于我對蕓蕓眾生無常的現(xiàn)象與浩瀚無邊的佛理解答的興趣。
這是一個盛滿無限魅力的命題:皇上為何還不開心?
您運用三千大千世界理論對應人種、他種的三界因緣進行了解釋。
在我看來,您佛教理論的核心思想應是慈悲。這也是最易打動凡人的方面,更是我最為欣賞的地方。
何況您成佛也是目睹、經(jīng)歷世間痛苦后修煉而生,并為擺渡凡人的慈悲而來。
但在我心里,您依然是位真實的人,一位逐漸走向偉大的圣人。
您的理論,是一個人人可以自欣的良藥,讓人收斂欲望和目的,使平和、平等、平衡的夢想世界變得可能。
這一點,您高于我同樣做過比較的耶穌、伊斯蘭教的理論。因為您的理論主體源于人人自身,而其他理論的主體源上帝或天神。
因凡人不知上帝在哪,但凡人知道自己有家。
不僅,還有,如理論體系中《法華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等描述的人人皆可成佛,讓人、甚至物多了一份愿景。
可是,我同時也看到、體味到,求佛的道上出現(xiàn)了千奇百怪、稀奇古怪的現(xiàn)象,甚至佛教體系內(nèi)也出現(xiàn)了許多混亂。在此,請容許我不加事敘,以免妄語與偏執(zhí)。
為此,我時常夜半三更沿著摩訶迦葉、鳩摩羅什、慧能的雞足山、龜茲、曹溪路線尋找答案,但我不僅看到了我的煩惱障、智慧障、愛欲障和阻斷障,也看到了佛門子弟的功課敷衍,更看到佛教理論的缺憾。
置于經(jīng)緯,我慢慢形成一個膚淺的觀點:如果一個理論在一個區(qū)域出了問題,往往是組織者出了問題;如果一個理論在系統(tǒng)內(nèi)出了問題,往往是理論自身出了問題。
繼而,我對佛教理論的看法是:佛教理論至高無上,但依然需要后人完善。
1、關于人生態(tài)度
您的理論認為人生是 “四諦”: 苦諦是指人的一生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樂都是苦;集諦指人受苦的原因,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滅諦是如何消滅致苦的緣起,即要消滅欲望;道諦指消滅苦因就得修道。
我認為沒有哪種理論對人生路線指引得如此通透。可不難看出您對人生的基本態(tài)度是悲觀的,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即“生、老、病、死、苦”的構成。您所處正是古印度各國之間討伐與仇殺的時代,您目睹眾生苦難,預感貴族的災難,毅然別妻離子,歷經(jīng)艱辛覺悟成道,形成這一悲觀的人生基調(diào)我能理解??墒?,您涅槃后人類又發(fā)展了2500年,總體而言人類較您的年代更有序、公平,物質(zhì)條件和精神生活也更有保障,雖然苦難依存,但總是在減少。同時,學佛之人多是善人、窮人和遇到難題的人,以及知識儲備兩端的人,這類人群如果接受或誤解了您的觀點,以求死、求來生的心態(tài)度過一生,不僅對個人、對家庭,對人類種性的復壯、民族的興旺、國與國之間的和諧穩(wěn)定也是悲觀、不利的。
另外,您認為世間一切之法、生滅遷流、剎那不住的“無?!笆强嘀B的根源。但我以為,宇宙萬物既有無常的變化,也有“有常”規(guī)律存在。無常與有常的混元才是一切之法的真實情景。我們不能因地球存在毀滅的不確定性,就忽視地球在宇宙磁場保護中安然度過了46億年的客觀現(xiàn)實和每天自西向東的運轉規(guī)律。我們不能只悲觀地看“無?!边@一面。
對此,本人冒昧建議是否將四諦的第一諦即苦諦進行調(diào)整,將“生、老、病、死、苦”改為“生、老、病、死、修”。因為,人生似水,放糖則甜,加鹽則咸,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愿望提示人們多行善積德,而不是以“苦”的心態(tài)暗示人們逃脫應盡的責任和壓抑創(chuàng)造性。
若如此,即使不能獲得死后的極樂世界,但人生的過程也是積極樂觀的多。眾人都積極樂觀,大千世界也會多一份明光。
2、關于生死輪回
關于生死,您認為“生又何嘗生,死又何嘗死”,生死皆由眾生惑業(yè)煩惱之因(即貪、瞋、癡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生死輪轉之果,猶如車輪無盡之輪回,永無終期。
您的生命不滅觀,我認為與伊斯蘭教以及西方許多哲學觀其實是大同小異的。
但我同時膚淺認為,一方面您把生命輪回分為六個等級,與您“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存有理論矛盾;另一方面,現(xiàn)代科技已經(jīng)證實,許多滅絕的生靈直接于環(huán)境的變化、人為的變化以及它們自身適應性的變化,如恐龍的滅絕、人工繁殖和飼養(yǎng)的各類動物、人工雜交產(chǎn)生的豬馬牛羊等。
也就是說,宇宙中客觀、科學的大數(shù)據(jù)與三千大千世界的“六道輪回”生靈常數(shù)發(fā)生了事實沖突。
另外,我以為“六道生死輪回”本質(zhì)上還是以人的思維在看大千世界,具有局限性。
其實,每個物種自有它的苦與樂,只是我們少有或不能深入他們的心底去理解和感受。這些物種并不只有人孽債才會投胎當比人低下的畜生,或畜生修為好了才會提升成人。其實它們許多時候比人類快樂和高尚,猶如大海的鯨魚雖然不能如人行走,但它有比陸地更開闊的大海航行的自由和與歡歌;雄鷹、和平鴿雖然不能如人坐飛機,但它們不用排放二氧化碳才是真正積德、才是真正把地球當家園;雄獅、大象、汗血馬、甚至蛇,許多地區(qū)、尤其是您的國度的人們自古就把某種動物它當神看待。如果我們將這些動物與人劃在靈魂的輪回投胎圈,既有對這些生靈存有欺凌與褻瀆之嫌,與您眾生平等觀有矛盾處,也違背了現(xiàn)代科技手段已經(jīng)證明的遺傳基因圖譜。
因此,一方面我認為真正的平等觀是萬物獨立循環(huán)下的平等,即物種的平等;另一方面,每個物種循環(huán)內(nèi)有因眾生惑業(yè)煩惱之因而招生死輪轉之果,即有循環(huán)內(nèi)的不平等。
對此,我心以為,就“人”而言,是否可把“六道輪回”調(diào)整為“三道輪回”,即取消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只是“天、阿修羅、人”的輪回。
這樣調(diào)整,既尊重了“物種平等”觀和科學已經(jīng)核證的物種消長原因,同時,把物種循環(huán)內(nèi)如人道再分為上、中、下道,鯨魚輪回再分為上、中、下道。
對人而言,“天、阿修羅、人”的輪回符合佛教的四諦,修行好的來世自然升阿修羅道、天道、甚至超越到極樂世界,今生修行不夠的,即貪、瞋、癡嚴重之人,讓其輪回在人道之中的疾患、窮困、牢獄等痛苦之下等人。待這些人行善積德的量變到一定程度之后,又輪回到上等之人、甚至天道、阿修羅道,以此循環(huán)、直至到極樂西方世界。
若如此,可能更符合各物種的自然心性,也化解了現(xiàn)代科技手段對佛教理論的沖擊。
3、關于佛門財富
一年前,當我看到中國佛教協(xié)會《千年菩提路》一句“天下財富一半寺”時,我便陷于深深的思考中。
我還是不明白,布達拉宮里的珠寶浩如煙海,數(shù)不勝數(shù),僅五世_靈塔,藏族人就稱其是“贊木林耶夏”(意思是價值抵得上半個世界);歷史上鼎盛的唐太宗全國才有寺院3716所,而現(xiàn)在全國有佛教場所約3.3萬處,這些披金蓋銅的寺院、佛像、佛塔需要多少民間財富轉移?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的票價為何越來越高,仿佛成了致富的捷徑,安逸的場所,游玩的場地,經(jīng)商的園區(qū)?
我翻閱佛經(jīng),您認為追求財富屬于“有漏”和“執(zhí)著”,擁有財富應該“施舍”。
《四十二章經(jīng)》云: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
大乘佛經(jīng)更有個深入人心的觀點,孝養(yǎng)父母和幫助他人是小功德,把錢捐給寺院造佛像、建佛塔才是大功德。
簡而言之:有飯先敬僧,有錢先供佛。
前幾天我在健身時,與一位剛從西藏拍電影的攝影師聊到這個話題。他目睹信徒爬山涉水將平日省吃儉用的物品敬獻到開著皮卡車的活佛車上,活佛下車幾乎沒看一眼,只是摸了下他們的頭就開車飛馳到寺院。
由此可見,信眾做到了“施舍”,那寺院是否“有漏”和“執(zhí)著”?
追溯成佛歷程,您舍棄妻兒、王位、財富,了無牽掛,終悟成道。 可如今好山好水多寺院,金身銅像功德箱是您愿意看到的嗎?
我深信,不是。
對此,我還是向您建議:
其一,在我眼里,寺院是佛的房間。房間多了,對佛教也不一定是好。我研究中國佛教發(fā)展史,發(fā)現(xiàn)佛教大起大落與寺院都很大關系:寺多僧多時,或佛門與統(tǒng)治者走的太近或太遠時。因為這兩種情況易加重社會負擔,引起時政擔憂,從而危及佛教自身。在眾多佛理高人中,我受惠最多的六祖慧能,他是個樵夫,不識半字,但他的理解直接、通透。他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偈語如甘露一直讓我回味無窮,也讓我深思真正的“寺院與佛像”到底應該安放在哪里,甚至“存在與否”的必要問題。我不認為寺院和佛像與佛有必然的關系。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少占大眾的稀缺資源,減少信眾由此衍生的“苦、空和無?!?。
其二,人們以您的名義,修造寺院,聚集于寺院,在您的面前謙卑而虔誠,贊頌您,請求您,是想您的慈悲能降臨與大家,讓您的慷慨能惠澤與大家。因此,寺院應屬于大家,而不只是歸佛家;產(chǎn)權屬于整個社會,管理應該讓給協(xié)會;寺廟的僧侶應為自愿、流動的傳教義工,如此,“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姆鹦圆鸥左w現(xiàn)。另外,寺院門票越漲越高,既違背產(chǎn)權屬性,也違規(guī)慈悲準則,不應在您與凡人之間砌一堵墻。
其三,佛教系統(tǒng)靠施舍生存,靠公共資源發(fā)展;寺院里的僧侶只顧自己看經(jīng)、念佛,信徒只能下跪、拜佛、施舍的普度模式,讓很多人不理解。我有時想,如果佛教場所、尤其是寺院應該多學醫(yī)院。因為,寺院如醫(yī)院,信徒施舍如掛號,僧侶開導給藥方,信徒與僧侶就形成一個平衡相助的依存體。若如此,寺院才更能成為普度眾生的福地,僧侶才更好成為百姓認可的擺渡人,百姓才易養(yǎng)成慈悲為懷的佛性。
看了“寫給佛祖的一封信范文 ”的人還看了:
3.拜神佛知識大全
5.佛祖騎卡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