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鑒賞
《罪與罰》鑒賞
《罪與罰》是由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寫的,小說以涉世未深的大學(xué)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內(nèi)心的“罪罰觀念”為中心,體現(xiàn)了沙俄當時社會動蕩的混亂.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guī)怼蹲锱c罰》鑒賞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罪與罰》鑒賞一
拉斯科利尼科夫。這就是小說中抱負青年,一方面,他認為人是可以分為兩類的:平凡人和不平凡人。而不平凡人是有權(quán)利犯罪的,他以拿破侖為例,懷著去實踐自己的夢想,去殺一個有錢老太太,這一點,他是從來都不會后悔的,可是他又殺了老太太的妹妹莉扎薇塔,而莉扎薇塔實善良弱小群體的代表,這是是他后悔導(dǎo)火索;另一方面,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殺老太太是為了得到錢,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是媽媽和妹妹過上很好的生活。
他總是處在憂慮之中,他憤世嫉俗,他懷有夢想,他學(xué)拿破侖下定決心殺人完成事業(yè),可是他卻做不到拿上錢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相反,他總是處在自責和自我原諒,自首與悔罪中。他說:“我只不過是不愿攥緊自己口袋里的一個盧布,坐等“普遍幸福”的到來,而看不見自己的母親在挨餓,看到這里,讀者也會為他的遭遇嘆一口氣,沒有辦法,或許,如果我們處在那個時代,也會像他一樣的。即使后來莫名其妙的自首入獄,他都不覺得自己有罪,他說:“只要以完全獨立、全面擺脫世俗觀念的觀點來看問題,那么我的思想當然就根本不是那么奇怪了。”可是,這只是一種最幼稚的想法。他不懂為什么自己要自責,不懂為什么要憂慮,為什么沒有人理解?;蛟S這只是成長的煩惱。小說最后,說他是因為愛情獲得了新生,而我認為他只是找到了新的希望罷了。正如他所說有希望的人就是“不平凡的人”。
杜斯托也夫斯基透過《罪與罰》中的對話,先知卓見的提出他的質(zhì)疑:罪惡真的只是社會問題引發(fā)的嗎?還是在人性深處尚有其他邪惡,是導(dǎo)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會體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號相關(guān)?拉斯科納夫顯然不相信改善社會制度之路,他認為這世界就是需要偉人,偉人配擁有權(quán)力,偉人也夠資格在破而立的過程中犯罪。這些問題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呢?而這本書另一個讓我引發(fā)深思的地方是,社會中的弱者,精神中有無私奉獻與愛的人卻在引導(dǎo)著救贖之路。
《罪與罰》鑒賞二
法國人帕斯卡爾的話:只有三種人,一種是找到了上帝并侍奉上帝的人;另一種是沒有找到上帝而極力在尋求上帝的人;再一種是既不尋求上帝也沒有找到上帝而生活的人。前一種人是有理智的而且幸福的,后一種人是愚蠢的而且不幸的,在兩者之間的人則是既不幸的而又有理智的。
關(guān)于書中以拿破侖為例的精英思想,這是拉斯科利尼科夫殺人的動機,他想跨過去,但是失敗了。斯維德里蓋洛夫似乎是跨過去了,但最終自殺了,而拉斯科利尼科夫其實也等于自殺了,我認為他的俄羅斯通常做法,走向西伯利亞的贖罪道路等同于自殺,對于一個總是沉思精英思想的人來說。
顫抖的畜牲和超人學(xué)說,我相信第一個擁有這種思想的人像是發(fā)現(xiàn)了新的行星那樣激動,但是尼采不是死了嗎,而且死得很悲慘,他不是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他的一個某種意義的老師嗎。我現(xiàn)在肯定的認為,尼采這樣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某個剎那、就是敵基督,他們是受到易卜劣斯和撒旦的勾引的人。其實反過來考慮拿破侖會有尼采式的超人思想嗎?在進攻土倫時就有了?我認為不可能。拿破侖是小三,或者小五也不一定,他借助于情婦這位已婚女士的丈夫的幫忙才謀了個好職位,當然這是個開始。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說人類的歷史只是為了產(chǎn)生超人,但是幾千年才有一個超級超人,人類現(xiàn)在已經(jīng)足有幾千年的歷史,那么哪一位人物是一個他們所說的意義下的超級超人呢?希特勒為尼采掃過墓,且將尼采的著作奉為圭臬,但是最后失敗了,真可惜呀,他不應(yīng)該進攻俄羅斯,應(yīng)該先把歐洲拿下。原因是這個嗎?一切事情全在舉意,希特勒的舉意極有可能就是認為自己是個超人,他要辦超人該辦的事,他當然不像拉斯科利尼科夫那樣虛弱和無能,但是超人沒有控制好局面。
《罪與罰》鑒賞三
人都在尋求一種穩(wěn)固的狀態(tài),從人類有歷史以來一直是這樣。我所說的穩(wěn)固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穩(wěn)固。人的精神如果沒能走上正道,最終的結(jié)局是被自己拋棄,也被上帝唾棄。這是可怕的道路。陀思妥耶夫斯基借斯維德里蓋洛夫之口說,“你病啦,所以你自以為看到的東西,不過是一種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幻想罷了。
鬼魂——這可以說是他世界的小塊和碎片,是他世界的始基。一個健康的人,不用說,是無須看到鬼的,因為一個健康的人是最最塵世間的人,為了全始全終,有條不紊,他應(yīng)該只活在人世間。但是他一旦生了病,一旦肉體凡胎的正常狀態(tài)給破壞了,接近他世界的可能性也就立刻出現(xiàn)。他病得越厲害,他跟他世界的接觸就越密切,所以等一個人完全死去時,他就徑直進入他世界了。作為一個讀者,我得承認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是愉快的,像評論家所說他所有的小說都只有一個人物,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他是一道傾瀉他親身感受的火熱河流。而我無知的推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很多小說正是在一種臨界的狀態(tài)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種臨界的狀態(tài)就是上文斯維德里蓋洛夫所說的,很可怕。
看了《罪與罰》鑒賞還會看的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