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中國觀看心得體會3篇
《筑夢中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回顧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觀看后談談我自己的心得體會。下面是關于紀錄片《筑夢中國》心得體會感想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筑夢中國觀看心得體會一:
《筑夢中國》——一部中國當代夢想的宏偉巨作。從“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fā)展新境”、“圓夢有時”回首中華民族經歷的百年滄桑巨變,正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的精辟表達,以其恢宏磅礴的氣勢,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
一是讓我切切實實地感受歷史,激發(fā)奮斗中國夢的正能量。歷史是一面鏡子。她是一面由了解到開放的鏡子,從鏡子中的歷史,我們看到幾百年來,西方一步步地進入中國、了解中國、研究中國,最終,超過了中國。她是一面封閉必然導致失敗的鏡子, 1840年,英國遠征艦隊抵達虎門。兩年之后,1842年,清政府在一向瞧不起的英夷的洋槍洋炮威逼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揭開了被稱之為“五千年來未有之創(chuàng)局”和“三千年一大變局”的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近代歷史。她是一面由歷史經驗上升到理性反省的鏡子。鴉片戰(zhàn)爭以來,面對白無寂賴、民不聊生的舊中國,也激發(fā)了中國社會的先進分子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進而“踞地頂而覽八極”,最終找尋到可拯救中國的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的世界各種先進文化,尤其是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意識。從此,中國又重新走上成為繁榮、富強的世界強國,最終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
在這面鏡子中,我們看到,中國在國際政治角逐中最現實的態(tài)度,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路線。這是中國抓住歷史機遇而最終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最現實的選擇。在這面鏡子中,我們還會看到,中國正在進行的偉大民族復興宏大構想的關鍵,就是抓住文明發(fā)展的機遇,在“文明的沖突”中建構我們自身的文明。她是開放的、現實主義的鏡子。西方的強盛是它以海洋般的胸懷向世界開放的結果。它的開放,給世界帶來了財富,也帶來了災難。而中國面向的是未來。在她的開放中,有充分的自信。她不可能也不需要走西方式的發(fā)展和富強的道路。但是,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必須在開放中走自己的道路。在當今世界全球化、市場化和文明多樣化的現實中,我們必須了解過去,了解世界:了解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了解西方世界,了解永遠變動不居的現實世界。
一個尊重歷史的民族才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一個銘記苦難的民族才是奮進不止的民族。牢記國恥,勿忘傷痛;感恩前輩,紀念勝利。每一年的這一天,每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回望我們的傷痛,更加珍惜現時的大好時光,抓住發(fā)展機遇,迎頭趕上發(fā)達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是讓我真真切切體會“四個全面”,堅定奮斗中國夢的信心。夢想承載希望和未來。“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一經提出就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匯聚起了中華兒女變革中國、富強中國的磅礴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要依靠人民來實現。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從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實際出發(f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期待訴求,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布局,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筑了追夢之現實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構筑了踐夢之動力方法,全面依法治國構筑了護夢之堅實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構筑了圓夢之關鍵所在。“四個全面”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呈現出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豐富了對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是引領實現中國夢的戰(zhàn)略布局。
三是讓我踏踏實實做好工作,明確引領理工青年共筑中國夢理工新篇章的責任和擔當。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青年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共同發(fā)展進步中,才能最終實現個人理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作為校團委班子一員,以學校第一次黨代會、學校第一次團代會、學代會為契機,立足理工青年,服務理工青年,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深化推進“四有”活動,讓學生的路有人帶、學生的話有人聽、學生的難有人解、學生的事有人辦。一要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正確引領青年思想制高點。通過搭建學習的平臺,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深化和拓展主題教育活動,著力創(chuàng)建打造“四有”校園。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深入了解近代以來國家民族追夢的歷史進程和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巨大成就、國情形勢,打牢理想信念的歷史根基、實踐根基、國情根基,堅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國夢的理想信念。二要深化機制建設,提高自轉能力。通過項目管理方式,加快搭建我校校園文化活動超市,加強團干部選拔機制和培訓機制,進一步規(guī)范“團推優(yōu)”、團組織生活等制度,踐行群眾路線活動宗旨,開展“四有”創(chuàng)建活動,切實服務全校青年成長成才,進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勢下青年群眾工作能力。三要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拓展活動內涵。以“班子建設好、主題活動好、支部建設好、陣地建設好、青年團員反映好”為主要內容,堅持“建設、服務、引領、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工作理念,以“樹人大講堂”、“五·四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第一屆學生社團文化周”和“一二·九合唱節(jié)”等學生活動為載體,依托各級團組織與學生組織,充分拓展“第二課堂”育人功能,優(yōu)化和整合校園文化資源,建設具有理工文化內涵的校園氛圍。在思想品德教育、文化藝術熏陶、學術科學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鍛煉等方面塑造青年,把青年培養(yǎng)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型高素質人才。四要找準工作定位,重在精品建設。找準學校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團所能三者的結合點開展工作,擴大團組織的影響力。規(guī)范管理,建立健全學生科技管理辦法,抓好做強大學生各項科技競賽。依托專業(yè)、著眼應用,提升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水平,豐富課外科技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倡導在學生中開展“三個一”活動,即參與一項課外科技項目、聽一堂科技講座或參加一項課外科技競賽活動。五是貼近青年需求,服務主體業(yè)務。圍繞貴州理工學院青年學子主體業(yè)務推動青年成長成才,服務青年成才和生活需求,在服務的內容上尊重青年學子的選擇,在服務過程中關注青年學子的感受,在服務效果上注重青年學子的評價。不斷鞏固、完善、探索和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志愿活動。加強學生組織建設,完善自我教育系統(tǒng),做好服務學生和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工作。
筑夢中國觀看心得體會二:
7月2日晚上22:00在共產黨員網上觀看了《筑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第3集――“正道滄桑”,片中介紹了1950年至1976年新中國建設的歷史,本片中介紹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成渝鐵路、鞍山鋼鐵廠、上海電機廠、塘沽新港的竣工,在農村,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得三億多新解放區(qū)無地少地的農民無償獲得了七億畝土地和生產資料,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翻身解放。至1952年底,僅僅用了三年,工農業(yè)生產就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的工作。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全面展開。1956年的7月13日,在長春一汽嶄新的總裝線上,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試制成功。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全面建立。1957年2月,毛澤東在擴大的最高國務會議上,進一步總結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發(fā)展中的歷史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1958年發(fā)動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遭受嚴重挫折。1959到1961年,我國出現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發(fā)揚民主,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統(tǒng)一了全黨認識。此后的幾年,國民經濟調整穩(wěn)步推進。中國,從困難之中走了出來。
這群人像雕塑的原型,是來自于大慶油田的建設者。“大躍進”之后,正當中國工業(yè)處于調整、壓縮局面中,地質部門和石油戰(zhàn)線卻爆出了震動全國的喜訊。1959年9月26日16時許,在松嫩平原大同小鎮(zhèn)附近,從一座名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噴射出了黑色油流。第二年,油田投入開發(fā)建設。1959年,一批中國最優(yōu)秀的科技專家突然從公眾的視線里消失了,甚至連他們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們去了哪里。這個謎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隨著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開。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1月30日我國第一代遠程地地戰(zhàn)略導彈東風-4試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又成功地把“東方紅”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上了太空。“兩彈一星”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鼓舞了我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一次完整、明確地提出了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yè)、現代工業(yè)、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然而,四個現代化的宏偉戰(zhàn)略目標卻被““””打斷了。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fā)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一些新鐵路和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一些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yè)的投產,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一個更為顯著的變化是在外交領域,在不斷加深與亞、非、拉國家友誼的同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中國一步步打開西方世界的封鎖,為國家發(fā)展開拓了新的空間。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四個月后,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的專機降落在北京,他的此次行程,被稱作“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關系的突破與發(fā)展,成為二十世紀外交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理論創(chuàng)造,提出了一系列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觀點。此時的中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織著建設新國家的巨大熱情,匯聚成一股無窮的力量。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chuàng)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沒有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斗才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說過“讓每個人人生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年輕人的未
來決定國家的未來,年輕人的“中國夢”匯成整個國家的“中國夢”。所以我們更應該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去奮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國夢。
夢想是太陽,不像一個世紀那樣遙遠,我們學校目前也正處在前進的道路上,教學成績雖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進,但只要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它就會從地平線上蹦出,萬道朝霞正照耀在我們的眼前,激勵我們勇往直前。
筑夢中國觀看心得體會三:
《筑夢中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回顧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中組部、中宣部近日聯合發(fā)出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觀看《筑夢中國》作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學習計劃。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以及各類干部教育培訓機構要把《筑夢中國》納入培訓學習材料,各高校要把該片作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材料。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負責組織好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學習觀看工作,各級宣傳部門要安排好在各地電視臺的播出工作,并組織報刊、網站刊發(fā)該片解說詞,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引導人們更加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信心?;鶎狱h組織要結合主題黨日活動、組織生活會等組織集中學習觀看并進行討論交流,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觀看,確保學習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筑夢中國》分“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fā)展新境”“圓夢有時”7集,每集時長30分鐘。YJBYs主要特點:一是主題鮮明突出,思想性強。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這個主題,版塊脈絡清晰自然,敘事說理恢宏大氣,以事論理形神兼?zhèn)?。二是內容豐富凝煉,史實性強。把握探路尋路、追夢筑夢的歷史主線,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三是敘事生動感人,教育性強。解說邏輯嚴密、樸實生動,注重用典型文物和典型細節(jié)說話,一些故事細節(jié)令人難忘、發(fā)人深思、給人力量。四是表現手法新穎,觀賞性強。從展覽的珍貴文物、歷史照片、藝術作品切入,發(fā)揮展覽資料的獨特優(yōu)勢,并充分運用現場實景、三維動畫、視頻特技、音樂音效等電視表現手法,力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