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導學案
有壓力就有動力,接下來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導學案,希望會給大家?guī)韼椭?/p>
第一單元 導學案
1.《在山的那邊》導學案(教師用)
【導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
2.理解“山”“海”的象征意義。
3.樹立理想,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導學重點】
理解海及無數座山的象征意義。
【導學難點】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課時】一課時
【預習導引】
1.掌握字詞,掃清朗讀障礙。
(1)給下列加點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癡(chī)想 隱(yǐn)秘 鐵(tiě)青 凝(níng)成
誘(yòu)惑 喧(xuān)騰 一瞬(shùn)間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匐[秘:隱藏,不對外表露。
?、谡T惑:吸引、招引。
?、坌v:喧鬧沸騰。
?、芤凰查g:一眨眼的時間,形容非常短暫。
2.查找資料,了解作家作品。(本文作者不屬于重要作家,故此環(huán)節(jié)也可以省略)
王家新,出生于1957年,湖北人,詩人。著有詩集《紀念》《游動懸崖》等。
3.認真朗讀課文(含單元提示、課文提示、正文內容、課下注釋等),整體感知詩歌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詩中的“山”和“海”蘊含著什么意思?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山”象征重重艱難險阻,“海”象征理想境界。全詩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感情:要到達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4.在文中圈畫出你不懂的詞語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并結合全文理解這些詞語或句子的含義。
【導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上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初中生活充滿了憧憬。追求美好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共同的理想。詩人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寫作了詩歌《在山的那邊》。在詩里,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詩人雖然已無數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么,詩人心目中的“海”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來品讀這首詩,從中尋求答案。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見預習1。
2.朗讀指導:
(1)多媒體播放MP3,學生聽讀。
(2)朗讀指導
初中語文學習要求我們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謂正確,就是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謂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頓合理;所謂有感情,就是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揚頓挫,講究音量、速度、語氣、語調的合理配合等,從而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生根據要求練習朗讀。
(4)指名朗讀,評價。
(5)全班齊讀。
(二)整體感知:
詩中的“山”和“海”蘊含著什么意思?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點撥:這首詩分兩節(jié),前一節(jié)寫“小時候”,后一節(jié)寫“今天”。第一節(jié)詩寫了童年時候我的向往和困惑,“山”和“海”就是現(xiàn)實中的“山”和“海”;第二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山”象征了困難,“海”象征了理想。小時候的認識是幼稚的。長大后,對生活有所感悟了,詩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達了人生的信念。讀這首詩要體悟“海”與“山”的象征意義,懂得“海”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就是理想的天地,無數座山既是困難也是通向理想之路的階梯。
三、質疑探究、品味語言:
1.全班齊讀課文。
2.探究質疑,品味語言:
(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癡想”的原意是什么?在這里有什么含義?
討論并歸納:
“癡想”原意是發(fā)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2)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討論并歸納:
因為“我”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而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是“隱秘”的。
(3)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討論并歸納:
“鐵青”不僅寫出遠山的顏色,也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本以為能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像山在那里責備我癡心妄想,臉色鐵青。運用的是擬人手法。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討論并歸納: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xiàn)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5)為什么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討論并歸納:
因為詩人領悟到媽媽所說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6)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詩中的“山”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
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無數座山,比喻重重困難。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無數座山,那就更要歷盡艱難,這就是說,理想的實現(xiàn)是要歷盡千辛萬苦,需要百折不撓堅持奮斗,理想境界才能實現(xiàn)。
(7)“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討論并歸納:
“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這是媽媽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也并非指實在的東西,所以說是飄來的。
(8)為什么說一座座山頂會“誘惑”著我?
討論并歸納:
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9)“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呢?
討論并歸納:
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10)“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討論并歸納:
因為“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使人驚喜,使人興奮。
四、歸納整理、拓展提高:
1.教師總結:
詩人借助群山和大海這兩個意象,表達了這樣一種信念與哲理,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終究會實現(xiàn)。
2. 根據“山”與“海”在文中的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也可以寫自然的海)。
五、課外作業(yè):
閱讀下面文章,解答后面的問題。
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初二那年,我從家中那臺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聳的大樓直插云霄,一座座盤旋的立交橋雄偉壯觀,一輛接一輛的小汽車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燈閃著誘人的光彩,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我目瞪口呆,原來城市是這樣的美好啊!
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憂傷,
第二天,我質問父親:“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親如果是城里人該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暑假,幾名城里的大學生到我們這座大山里寫生,他們背著畫夾,戴著大陽帽,
洋氣十足。其中有一個叫黃春草的女孩兒,就借住在我家。
有一天早上,為了畫日出,天剛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纏著要看她畫畫,就和她一起去了。我們一起登上了山頂,大陽升起來了,紅彤彤的,將云彩映照得格外艷麗。黃春草支起畫夾,神情專注地畫著。等她畫完畫,我們就坐在一塊石頭上聊天。我說:“我真羨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著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這樣活著實在沒有一點兒意思。”可她卻說:“不要把別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紀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于是她講道:“在一座大山深處,有一個小女孩兒,十歲那年,母親病逝;十二歲那年,父親抬木頭時被砸傷,從此干不了體力活兒。她每天背著個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學校上學。放學后,她還得割豬草,像男人一樣在腰上纏根繩子,下到懸崖下面挖藥材,掙點找補貼家用和交學雜費。后來她考上了大學,她一共貸了八千多元的助學貸款……”
我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為她在給我編故事,黃春草卻說這個女孩兒就是她。
我驚訝地看著黃春草,她的臉上非常平靜。我想,比起黃春草,我幸運得多了,最起碼,我還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
黃春草的手指向遠處,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在一塊伸出的巖石下面。那塊巖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樣,嚴嚴實實地遮擋住了陽光,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她說:“陽光雖然沒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陽光的存在,哪怕是一點點余光。”
是呀,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但我們可以選擇頑強,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一樣能夠茁壯成長,就像那朵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理解。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在一塊伸出的巖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
3.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足;是杰出,還是平庸,在比較中,我們往往都會感到自己的處境不如意。親愛的同學,讀了本文后,你一定會對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認識,對人生有新的感悟,請以“感謝你,巖石下的小花”為題,寫一段話。(50字左右)
答案: 1. “我”生活在大山里,羨慕城里人的生活。聽了黃春草在逆境中奮斗的經歷后,認識到了只有選擇頑強。才能茁壯成長。 2.第—個“竟然”強調小花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第二個“竟然”突出了小花頑強的生命力 。 3.提示:緊扣原文.結合實際,語言流暢。
板書:
海: 比喻 理想境界
山: 比喻 重重艱難險阻
爬山: 比喻 艱苦奮斗
【教學反思】
1《在山的那邊》導學案(學生用)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
2.理解“山”“海”的象征意義。
3.樹立理想,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學習重點】
理解“海”“山”的深層含義。
【學習難點】
品味詩歌凝練的語言
【預習】
1.查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并讀一讀。
癡( )想 隱秘( ) 凝( )成 喧( )騰 一瞬( )間
2.用楷書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抄寫三遍,要工整、規(guī)范、力求美觀。
3.查閱資料與工具書,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在下面。
4.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至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想一想,本詩講述了什么
內容? “山”與“海”在詩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與海外,還有什么別的含義嗎?
請把你的想法寫在下面。
5.孩童時代,每個人都有過美好而朦朧的夢想(幻想、理想),相信你也不例外。請你大膽地下來,相信你的夢想一定與眾不同。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見預習1。
2.朗讀指導:
(1)多媒體播放錄音,學生聽讀。
(2)朗讀指導。
(3)學生根據要求練習朗讀。
(4)指名朗讀,評價。
(5)全班齊讀。
(二)整體感知:
詩中的“山”和“海”蘊含著什么意思?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質疑探究、品味語言:
1.全班齊讀課文。
2.探究質疑,品味語言:
(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癡想”的原意是什么?在這里有什么含義?
(2)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3)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5)為什么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6)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詩中的“山”是什么?
(7)“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8)為什么說一座座山頂會“誘惑”著我?
(9)“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呢?
(10)“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四、歸納整理、拓展提高:
1.教師總結:
2. 根據“山”與“海”在文中的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也可以寫自然的海)。
五、課外作業(yè):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問題。
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初二那年,我從家中那臺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聳的大樓直插云霄,一座座盤旋的立交橋雄偉壯觀,一輛接一輛的小汽車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燈閃著誘人的光彩,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我目瞪口呆,原來城市是這樣的美好啊!
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憂傷,
第二天,我質問父親:“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親如果是城里人該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暑假,幾名城里的大學生到我們這座大山里寫生,他們背著畫夾,戴著大陽帽,
洋氣十足。其中有一個叫黃春草的女孩兒,就借住在我家。
有一天早上,為了畫日出,天剛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纏著要看她畫畫,就和她一起去了。我們一起登上了山頂,大陽升起來了,紅彤彤的,將云彩映照得格外艷麗。黃春草支起畫夾,神情專注地畫著。等她畫完畫,我們就坐在一塊石頭上聊天。我說:“我真羨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著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這樣活著實在沒有一點兒意思。”可她卻說:“不要把別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紀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于是她講道:“在一座大山深處,有一個小女孩兒,十歲那年,母親病逝;十二歲那年,父親抬木頭時被砸傷,從此干不了體力活兒。她每天背著個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學校上學。放學后,她還得割豬草,像男人一樣在腰上纏根繩子,下到懸崖下面挖藥材,掙點找補貼家用和交學雜費。后來她考上了大學,她一共貸了八千多元的助學貸款……”
我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為她在給我編故事,黃春草卻說這個女孩兒就是她。
我驚訝地看著黃春草,她的臉上非常平靜。我想,比起黃春草,我幸運得多了,最起碼,我還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
黃春草的手指向遠處,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在一塊伸出的巖石下面。那塊巖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樣,嚴嚴實實地遮擋住了陽光,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她說:“陽光雖然沒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陽光的存在,哪怕是一點點余光。”
是呀,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但我們可以選擇頑強,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一樣能夠茁壯成長,就像那朵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對下列句中打括號詞語的理解。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在一塊伸出的巖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
3.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足;是杰出,還是平庸,在比較中,我們往往都會感到自己的處境不如意。親愛的同學,讀了本文后,你一定會對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認識,對人生有新的感悟,請以“感謝你,巖石下的小花”為題,寫一段話。(50字左右)
【學習反思】
2《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教師用)
【導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條理清楚地復述故事內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
3.激勵學生樹立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勇敢精神。
【導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條理清楚地復述故事。
【導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課時】一課時
【預習導引】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訓誡(jiè) 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聳立(sǒng)啜泣(chuò)
著眼(zhuó)頭暈(yūn)目眩(xuàn)迂回(yū)納罕(hǎn)小心翼翼(yìyì)
2.認真閱讀課文,能夠復述課文主要內容。
3.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把問題寫在下面。
4.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交流。
【導學過程】
一、導入: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次實驗(大屏幕顯示實驗內容,老師講述):
一只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族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fā)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fā)動了第二次更猛烈地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它仍然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擊無望后,它不再攻擊。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只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最終活活餓死。
聽到這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感想?能簡要談談嗎?(學生各抒己見)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 檢查預習:
1.見預習1.
2.復述課文內容。
投影復述要求:
(1)明確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
(2)突出重點,尤其是脫險部分。
(3)口齒清楚,態(tài)度大方,條理清晰,能正確表達感情。
3.整體感知:
請學生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感想。
三、重點研讀:
1.有感情地朗讀(16)—(23)節(jié)。
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A.讀音準確,語速適中,停頓合理,語調抑揚。
B.把握好人物的心態(tài)和情態(tài),語氣恰當,感情真摯。
2.屏幕出示下列問題:
(1)找出“我”爬下懸崖的具體動作以及刻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我”的心理變化。
(2)作者把爬下懸崖的過程描寫得如此細致生動,有什么目的?
(3)父親對“我”的指點,哪一處讓你感觸最深?對你有什么啟示?
(4)結合文章最后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學生朗讀課文后,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教師點撥。學生在體會動作、心理描寫時,教師用表格的形式加以總結。
投影:
爬下懸崖動作心理
哭信心全無
伸、探、踩有了信心
又照著做信心大增
移動、爬下、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
3.讀最后一段,體會文章的主旨。
四、質疑探究:
(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
1.質疑交流
教師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問題,師生間可互相質疑,討論交流。
投影思考題:
(1)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讓“我”自己下來?
(2)如何評價杰利及其他四個孩子?
五、拓展延伸: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怎么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3)讀了這篇文章,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如何戰(zhàn)勝生活中的困難?
六、課外作業(yè):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無法不對你殘酷 (安寧)
?、俚艿芸忌媳本┑拇髮W時,與我當年一樣大,17歲。母親要我回去接他上學,我想起這么多年一個人走過的路,便堅決地拒絕了。我說:“有什么不放心的,一個男孩子,連路都不會走,考上大學有什么用?”
?、诘艿懿簧蒲哉Z,略略羞澀,普通話又說得蹩腳,掃一下眉眼,便知道是鄉(xiāng)村里走出來的。在經歷了一個艱難的旅程之后,弟弟終于站在了學校門口,我笑臉迎上來,他的淚一下子流了出來。眼前這個瘦弱青澀的少年,頭發(fā)蓬松,滿臉汗水,嘴唇干裂,額頭上有一道輕微的傷痕,看著他我有一剎那的心疼,抬手給他溫暖的一掌,說:“祝賀你,終于一個人闖到北京來了!”
③臨走的時候,只給他留了兩個月的生活費。我看見他站在衣著光鮮的學生群里,因為素樸而顯得那么落寞和孤單。多么像剛入大學的我,因為卑微,進而自卑。我笑笑說:“北京是殘酷的,也是寬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會像姐姐那樣,自己養(yǎng)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對此不會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難過,為什么那么愛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幾年,便變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個月后,弟弟打電話來,求我給找份兼職。我說:“你的同學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嗎?”他沒說什么話,便啪的掛斷了電話。頃刻,母親的長途便打了過來,她幾乎憤怒地說:“你不給他錢就算了,連份工作也不幫著找,他不依靠你還能依靠誰?”我不知道怎么解釋才能讓母親明白,我只是覺得我所吃過的苦他也應該能吃。因為我們都是鄉(xiāng)村里走出來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闖出一條路來,貧困不僅會把所有的希望都熄滅掉,還會留下無窮的恐懼。
?、菸易罱K還是答應母親,給弟弟一定的幫助。但也只寫了封信,告訴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職信息的方法。這些我用了四年的時間積累起來的“財富”,終于讓弟弟在一個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雜志社做校對的兼職。在他領了第一份工資后,我去賴他飯吃,他仔細地將要用的錢算好,剩下的,只夠在學校食堂里吃頓“小炒”,但我還是很高興,不住地夸他。他低頭不語,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學們都可憐我,這么辛苦地自己養(yǎng)活自己;別人都上網聊天,我還得熬夜看稿子;錢又那么少,連你工資的零頭都不到!”我笑道:“可憐算什么,我還被別人恥笑過呢!在現(xiàn)實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連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電話來。有一次我打電話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驚訝地說,他從來沒有說過有個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無法理解我的殘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譏諷,自信與驕傲,都是要經歷的,只有這樣,他被貧窮折磨著的心,才會愈加堅韌頑強。
?、邔W期末,我們再見面,是弟弟約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檔次的咖啡吧里,他很從容地請我“隨便點”。面前這個衣著素樸但充滿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揚著;言語,也是淡定沉穩(wěn);眉宇里,竟是有了點男人的味道,終于不再是那個說話吞吐遇事慌亂的小男孩。在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過校對,賣過雜志,當過家教,刷過盤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筆,記錄青春里的歡笑與淚水,并因此贏得更高的報酬和榮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嗤饷骘h起了雪花,我們細細地品味著苦中帶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賞著這個美麗的城市。 1. 閱讀文章,概括“我”對弟弟所做的幾件殘酷的事。(每件事不能超過12個字)
答:① 我拒絕回家接他上學;
?、?/p>
③
?、?/p>
2.結合上下文,說說第④段加點的“憤怒”都寫出了什么。(
答:
3.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對弟弟的具體描寫,請問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
4. 閱讀文章,說出作者對弟弟“殘酷”的理由,以及作者對弟弟的做法帶給你的啟示。(不超過150字)
【答案】
1. 我拒絕回家接他上學;我只給他留兩個月的生活費;我沒有直接幫他找份兼職;弟弟訴苦時教他自強(弟弟訴苦仍然沒有資助他)。v
2.(1)母親對我做法的不理解(2)我對弟弟殘酷得不近人情 。
3.(1)通過兩段文字對于弟弟的具體描寫的對比,充分的表現(xiàn)出弟弟歷經磨難而成熟起來(2)表明我對弟弟的殘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理由(示例):①姐姐深知嘲弄與諷刺,自信與驕傲,都是要經歷的,只有這樣,弟弟被貧窮折磨的心,才會愈加堅韌頑強。②姐姐是讓生活來教會弟弟如何生存,想讓弟弟盡快的成熟起來。
啟示(示例):①看似殘酷的方式,卻是姐姐特有的愛的表現(xiàn)。②姐姐是個很懂得教育的人,在物質上沒有給弟弟太多的幫助,卻給了弟弟不盡的精神財富。(言之成理即可。)
【教學反思】
2《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學生用)
【學習目標】
1、 自讀課文,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3、理解“我”的脫險經歷帶來的人生啟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的細節(jié)和心理描寫,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學習難點】
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文章主旨。
【預習】
1.積累字詞
(1)給加點字注音:
訓誡( ) 聳立( ) 迂回( ) 凝視( )
啜泣( ) 納罕( ) 瘦骨嶙峋( ) 頭暈目眩( )
陡峭( ) 著眼( ) 小心翼翼( )
(2)釋義
訓誡:
嶙峋:
納罕:
啜泣:
(3)請用楷書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抄寫三遍,要工整、規(guī)范、力求美觀。
2.朗讀課文,要求讀音正確、流利。理清文章脈絡,復述故事情節(jié),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1)文章脈絡:
(2)復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
(3)悟出的生活哲理: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二、 檢查預習:
1.見預習1、2.
2.復述課文內容。
3.整體感知:
請學生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感想。
三、重點研讀:
1.有感情地朗讀(16)—(23)節(jié)。
2.屏幕出示下列問題:
(1)找出“我”爬下懸崖的具體動作以及刻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我”的心理變化。
(2)作者把爬下懸崖的過程描寫得如此細致生動,有什么目的?
(3)父親對“我”的指點,哪一處讓你感觸最深?對你有什么啟示?
(4)結合文章最后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3.讀最后一段,體會文章的主旨。
四、質疑探究:
1.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讓“我”自己下來?
2.如何評價杰利及其他四個孩子?
五、拓展延伸: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怎么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3.讀了這篇文章,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如何戰(zhàn)勝生活中的困難?
六、教師小結:
七、課外作業(yè):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無法不對你殘酷 (安寧)
?、俚艿芸忌媳本┑拇髮W時,與我當年一樣大,17歲。母親要我回去接他上學,我想起這么多年一個人走過的路,便堅決地拒絕了。我說:“有什么不放心的,一個男孩子,連路都不會走,考上大學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語,略略羞澀,普通話又說得蹩腳,掃一下眉眼,便知道是鄉(xiāng)村里走出來的。在經歷了一個艱難的旅程之后,弟弟終于站在了學校門口,我笑臉迎上來,他的淚一下子流了出來。眼前這個瘦弱青澀的少年,頭發(fā)蓬松,滿臉汗水,嘴唇干裂,額頭上有一道輕微的傷痕,看著他我有一剎那的心疼,抬手給他溫暖的一掌,說:“祝賀你,終于一個人闖到北京來了!”
?、叟R走的時候,只給他留了兩個月的生活費。我看見他站在衣著光鮮的學生群里,因為素樸而顯得那么落寞和孤單。多么像剛入大學的我,因為卑微,進而自卑。我笑笑說:“北京是殘酷的,也是寬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會像姐姐那樣,自己養(yǎng)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對此不會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難過,為什么那么愛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幾年,便變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個月后,弟弟打電話來,求我給找份兼職。我說:“你的同學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嗎?”他沒說什么話,便啪的掛斷了電話。頃刻,母親的長途便打了過來,她幾乎憤怒地說:“你不給他錢就算了,連份工作也不幫著找,他不依靠你還能依靠誰?”我不知道怎么解釋才能讓母親明白,我只是覺得我所吃過的苦他也應該能吃。因為我們都是鄉(xiāng)村里走出來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闖出一條路來,貧困不僅會把所有的希望都熄滅掉,還會留下無窮的恐懼。
⑤我最終還是答應母親,給弟弟一定的幫助。但也只寫了封信,告訴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職信息的方法。這些我用了四年的時間積累起來的“財富”,終于讓弟弟在一個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雜志社做校對的兼職。在他領了第一份工資后,我去賴他飯吃,他仔細地將要用的錢算好,剩下的,只夠在學校食堂里吃頓“小炒”,但我還是很高興,不住地夸他。他低頭不語,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學們都可憐我,這么辛苦地自己養(yǎng)活自己;別人都上網聊天,我還得熬夜看稿子;錢又那么少,連你工資的零頭都不到!”我笑道:“可憐算什么,我還被別人恥笑過呢!在現(xiàn)實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連腰板都挺不直的。”
?、拗蟮娜兆樱艿芎苌僭俅螂娫拋?。有一次我打電話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驚訝地說,他從來沒有說過有個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無法理解我的殘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譏諷,自信與驕傲,都是要經歷的,只有這樣,他被貧窮折磨著的心,才會愈加堅韌頑強。
?、邔W期末,我們再見面,是弟弟約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檔次的咖啡吧里,他很從容地請我“隨便點”。面前這個衣著素樸但充滿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揚著;言語,也是淡定沉穩(wěn);眉宇里,竟是有了點男人的味道,終于不再是那個說話吞吐遇事慌亂的小男孩。在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過校對,賣過雜志,當過家教,刷過盤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筆,記錄青春里的歡笑與淚水,并因此贏得更高的報酬和榮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嗤饷骘h起了雪花,我們細細地品味著苦中帶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賞著這個美麗的城市。 1. 閱讀文章,概括“我”對弟弟所做的幾件殘酷的事。(每件事不能超過12個字)
答:① 我拒絕回家接他上學;
②
?、?/p>
?、?/p>
2.結合上下文,說說第④段加點的“憤怒”都寫出了什么。(
答:
3.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對弟弟的具體描寫,請問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
4. 閱讀文章,說出作者對弟弟“殘酷”的理由,以及作者對弟弟的做法帶給你的啟示。(不超過150字)
【學習反思】
3《短文兩篇》導學案(教師用)
【導學目標】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清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3.了解先抑后揚及由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
4.領悟生命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生活、認真對待生命的人生態(tài)度。
【導學重點】
1、感受作品語言柔美、細膩的風格,學習文章先抑后揚的寫法。
2、聯(lián)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導學難點】
了解先抑后揚及由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
【課時】1 課時
【預習導引】
1.積累詞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收斂(liǎn ) 聒聒(guōguō ) 寬恕( shù )
(2)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每個詞語抄三遍,要求做到工整、清晰、美觀。
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
3.自讀課文,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蟬》一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請找出來,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2)《貝殼》一文中,作者先對貝殼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發(fā)了哪些聯(lián)想?
【導學過程】
一、 導入: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著廣闊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點綴著燦爛的星空;生命是美麗的鮮花,裝扮著絢麗的人生。生命真是一個奇跡,一枝從淤泥里長出的夏荷,竟開出雪一樣潔白純凈的花兒;一粒細細黑黑的螢火蟲,竟能在茫茫黑夜里發(fā)出星星般閃亮的光;一只毫不起眼的鳥兒,在樹頭唱出遠勝小提琴的夜曲……夏天里不斷聒噪著的蟬,海邊一枚小小的貝殼,都會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
二、檢查預習:
1.見預習1.
2. 簡要介紹作者:
小思,原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原籍廣東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翌年進入羅富國師范學院進修,獲教育文憑。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當研究員。八一年,以論文《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獲香港大學碩士學位。她以筆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談》、《承教小記》、《日影行》、《不遷》、《彤云箋》、《香港文學散文》等。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慶,祖籍察哈爾盟明安旗貴族。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畢業(yè)。她是臺灣知名畫家,更是著名散文家與詩人,著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詩》,美術論著小心靈的探索》、《雷色藝術異論》等。她的作品浸潤東方古老哲學,帶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種人生無常的蒼涼韻味。
3. 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抽男女學生各一名)。
4.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蟬》一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請找出來,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2)《貝殼》一•文中,作者先對貝殼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發(fā)了哪些聯(lián)想?
討淪、歸納:
(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原因,也是由蟬引發(fā)的關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廠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作者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蒼卻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貝殼。并由此進——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
三、質疑探究:
再次默讀全文,思考下面問題:
1.《蟬》一文中的“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噪”,“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2.《貝殼》—文中的“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的—絲不茍呢”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3.《貝殼》最后一段說: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巳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啊尸你怎樣理解此處的“怎樣固執(zhí)而又怎樣簡學-的心”?
4.試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討論、明確:
1.我們一般是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有新意。它賦予秋風顏色,把屬于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廠進來。言少而意濃。
2.此句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點,空間要多一點,以,一顆感激的心情表達珍惜、回饋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讓后人為自己的執(zhí)著、努力而感動。
3.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她并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不是人們對她的絕對地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執(zhí)著的愛的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zhí)”“簡單”都是作者相對白謙的說法,其實足執(zhí)著和單純的意思。
4.相同之處:
(1)都是由—個小小的“物”引發(fā)對生命的—些感悟;(2)對于生命的理解都積極、認真; (3)對于“物”的描寫都細致人微,筆觸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后揚,《貝殼》是直入主題;(2)《蟬》對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致、更加一絲不茍;(3)《蟬》的作者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隱喻在蟬的生命意義中,并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丁白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留下令人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愿望。
(把著力點放在過程上,既要看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還要看是否做到全員參與和全程體驗,更要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動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四、歸納整理,拓展提高:
教師小結:
這兩篇短文都從細小、具體的事物中讓我們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索。是啊,天真爛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氣方剛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著穩(wěn)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蹣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軀體的老化是自然規(guī)律,但只要我們保持心靈的春天,生命將永遠年輕!
請同學們談一談,你打算怎樣做,才讓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義?
五、課外作業(yè):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問題。
淡 竹
蘇滄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個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類。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對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個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名牌大學新生般躊躇滿腹;銀杏終于褪去一身濃艷,和藍天的高潔媲美;法國梧桐是老實人,沉浸在年代久遠的優(yōu)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種鵝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無敵的位置;蘭花三七,像極熏衣草,卻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誠地朝往一個方向,像被一種崇高使命蠱惑;浮萍無根,卻有心肺,掙脫著隨波逐流的命運。貪婪的蔓,不知羞恥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邊嗜血,一邊甜言蜜語……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勁兒,在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果!
甚至動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睜開,拼命爭搶著狗奶媽的乳頭。
甚至那口奇異的千年古井,都像藏著無窮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過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將井沿繼續(xù)壘高,水會怎樣?.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類。其實,名利、金錢、權勢,如同陽光雨露的垂愛,蜜蜂花蝶的青睞,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彎下腰,要費心機——要將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土壤,虛偽地贊美越來越污濁的空氣;要與昆蟲講和,與風霜妥協(xié);要對蒼蠅漠視,對強加在身上的種種不公委曲求全……這樣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飛黃騰達的可能。
可是,他的節(jié)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愿費盡心機。
真是空的嗎?
不,那一節(jié)節(jié)空里,早已成就一個美妙的小宇宙——有與生俱來的一些堅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對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愛,與筍的親,與周圍無數青光綠影的促膝長談、開懷暢飲,有鳥兒偶爾駐足的呢喃,有清風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祿、荒蕪繁雜的每一秒時光都格外靜謐而美好。
那一節(jié)節(jié)空里,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他不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員。從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紅、淡褐、淡綠,淡泊。所以,他與世無爭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風,成蔭,美化環(huán)境,死可以做篾,成為最土最實用的曬竿、瓜架、涼席,竹桌竹椅竹籃。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簫與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隨天籟之音往來天地之間,優(yōu)雅散淡而雋永。
當然,這并不表示他逆來順受,他會和壓在頭頂上的積雪抗爭,他不允許荒草占領腳下的領地,他搖曳著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訴所有的竹要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是鄭板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jié)節(jié)干霄,有君子之豪氣凌云,不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是瘋瘋顛顛的釋道濟公,“數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
他是岳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 ……
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還堅守著什么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云淡風清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后者,等于選擇了物質上的清瘦,心靈的豐衣足食。
于是,這些自由快樂的心靈,站在一個孤寂的陣營里,成為人世間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另類,風雨過處,仰天長笑。
1.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文章主要寫淡竹,為什么在第3-5段寫到稻子、銀杏、法國梧桐、千年古井?又為什么在第16-22段寫到李白、陶淵明、鄭板橋等人?
3.賞析下面的句子。
①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名牌大學生般躊躇滿志。
?、跐饽夭适且惠呑?,云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
4.結合本文對“淡竹”的描寫,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人生的理解。
【答案】 1.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發(fā)了作者對物質上清貧而心靈富足的一類人的贊美。 2.答案:從反面襯托淡竹的剛強、高潔、淡泊名利的性格(或運用對比手法,為下文寫淡竹作鋪墊)‘從正面表現(xiàn)淡竹像這些人一樣具有或頑強、堅持或超然、坦蕩的個性,擁有自由快樂的心靈。3.答案:①采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稻子作為莊稼中的精品,準備繼續(xù)生長結實,走向輝煌的豐收。 ②語言簡練,句式工整,贊揚了物質上清貧,心靈上富足的一類人。
4.答案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樣剛強、高潔、淡泊、坦蕩,做擁有自由快樂心靈的人。
【教學反思】
3《短文兩篇》導學案(學生用)
【學習目標】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了解先抑后揚和由事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
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
【學習重點】
1.感受作品語言柔美、細膩的風格,學習文章先抑后揚的寫法。
2.聯(lián)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學習難點】
了解先抑后揚及由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
【課時】1課時
【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這個詞。
收斂( )
聒聒( )
寬恕( )
2.自由朗讀課文《蟬》,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你認為重點的句子畫下來,反復朗讀。
3. 自讀課文,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蟬》一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請找出來,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2)《貝殼》一文中,作者先對貝殼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發(fā)了哪些聯(lián)想?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二、檢查預習:
1.見預習1.
2. 簡介作者:
3. 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抽男女學生各一名)。
4.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蟬》一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請找出來,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2)《貝殼》一文中,作者先對貝殼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發(fā)了哪些聯(lián)想?
三、質疑探究:
再次默讀全文,思考下面問題:
1.《蟬》一文中的“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噪”,“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2.《貝殼》—文中的“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的—絲不茍呢”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3.《貝殼》最后一段說: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巳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zhí)又怎樣簡單的心啊尸你怎樣理解此處的“怎樣固執(zhí)而又怎樣簡學-的心”?
4.試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四、歸納整理,拓展提高:
請同學們談一談,你打算怎樣做,才讓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義?
五、課外作業(yè):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問題。
淡 竹 (蘇滄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個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類。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對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個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名牌大學新生般躊躇滿腹;銀杏終于褪去一身濃艷,和藍天的高潔媲美;法國梧桐是老實人,沉浸在年代久遠的優(yōu)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種鵝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無敵的位置;蘭花三七,像極熏衣草,卻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誠地朝往一個方向,像被一種崇高使命蠱惑;浮萍無根,卻有心肺,掙脫著隨波逐流的命運。貪婪的蔓,不知羞恥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邊嗜血,一邊甜言蜜語……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勁兒,在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果!
甚至動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睜開,拼命爭搶著狗奶媽的乳頭。
甚至那口奇異的千年古井,都像藏著無窮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過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將井沿繼續(xù)壘高,水會怎樣?.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類。其實,名利、金錢、權勢,如同陽光雨露的垂愛,蜜蜂花蝶的青睞,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彎下腰,要費心機——要將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土壤,虛偽地贊美越來越污濁的空氣;要與昆蟲講和,與風霜妥協(xié);要對蒼蠅漠視,對強加在身上的種種不公委曲求全……這樣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飛黃騰達的可能。
可是,他的節(jié)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愿費盡心機。
真是空的嗎?
不,那一節(jié)節(jié)空里,早已成就一個美妙的小宇宙——有與生俱來的一些堅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對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愛,與筍的親,與周圍無數青光綠影的促膝長談、開懷暢飲,有鳥兒偶爾駐足的呢喃,有清風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祿、荒蕪繁雜的每一秒時光都格外靜謐而美好。
那一節(jié)節(jié)空里,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他不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員。從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紅、淡褐、淡綠,淡泊。所以,他與世無爭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風,成蔭,美化環(huán)境,死可以做篾,成為最土最實用的曬竿、瓜架、涼席,竹桌竹椅竹籃。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簫與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隨天籟之音往來天地之間,優(yōu)雅散淡而雋永。
當然,這并不表示他逆來順受,他會和壓在頭頂上的積雪抗爭,他不允許荒草占領腳下的領地,他搖曳著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訴所有的竹要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是鄭板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jié)節(jié)干霄,有君子之豪氣凌云,不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是瘋瘋顛顛的釋道濟公,“數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
他是岳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 ……
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還堅守著什么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云淡風清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后者,等于選擇了物質上的清瘦,心靈的豐衣足食。
于是,這些自由快樂的心靈,站在一個孤寂的陣營里,成為人世間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另類,風雨過處,仰天長笑。
1.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文章主要寫淡竹,為什么在第3-5段寫到稻子、銀杏、法國梧桐、千年古井?又為什么在第16-22段寫到李白、陶淵明、鄭板橋等人?
3.賞析下面的句子。
?、俚咀?,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名牌大學生般躊躇滿志。
?、跐饽夭适且惠呑?,云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
4.結合本文對“淡竹”的描寫,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人生的理解。
【學習反思】
4《紫藤籮瀑布》導學案(教師用)
【導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3.揣摩詞語和句子,體會寫景的作用。
【導學重點】
以朗讀訓練為重點,品味精美語言,感悟人生哲理。
【導學難點】
抓住作者的感情變化,理清文章脈絡,感悟人生哲理。
【課時】2課時
【預習導引】
1.查閱作者生平資料,了解文章寫作背景。
2. 給加點字注音。
迸濺( bèng ) 忍俊不禁( jīn ) 佇立( zhù ) 挑逗( tiǎo )
仙露瓊漿(qióng ) 盤虬臥龍( qiú )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覺得精彩的句子寫在下面。
4.認真閱讀課文,把你的問題寫在下面。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花草,同樣的花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審美感受。有人喜歡富貴的牡丹,有人關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人贊美寒冬的臘梅,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卻是丁香、二月蘭、玉簪、木槿、紫藤蘿這樣的花。這些花雖平凡而柔弱,卻有著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fā)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達對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今天我們來學習宗璞的散文《紫藤蘿瀑布》,看看作者表達了怎樣的人生追求。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多媒體投影或由學生介紹)
宗璞,女作家,出生在二十年代,原名馮鐘璞,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的女兒。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生長于清華園,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yǎng)深厚,氣韻獨特。195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文系。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后門》《知音》《弦上的夢》,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yōu)秀中短篇小說獎?!兑昂J引》是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長篇小說,她的這些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余韻,頗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長。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縷輕煙,又好似一絲馨香,著意體會時捉摸不出,只有親身體會過這種生活的人,才能從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寫中領略到作家實際極其濃厚的感情,那種對童年精神生活的無限追憶與留戀。
““””時期, 一大株紫藤蘿被革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而宗璞一家,在““””中深受迫害,本文寫作的時候,又正值宗璞惟一的弟弟不幸身患絕癥。這殘酷的事實讓她心如刀割。 理解這個背景,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其實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作者對人生有了感情上的變化和徹悟。它帶走了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焦慮和悲痛”。
三、檢查預習
1.見預習2。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大屏幕出示問題):
(1)試著給課文劃分層次。
(2)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3)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中心意思?試著找出最能表現(xiàn)課文中心的句子。
討論歸納:
(1)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fā)感情。由看花(1—6)、憶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組成。
(2)因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絕癥等原因,多年來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面對生機勃勃的紫藤蘿花,作者深受啟發(fā)和鼓舞,產生了精神上寧靜和生的喜悅,進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作者見到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確即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四、質疑探究
(一)教師引導:
本文以“紫藤蘿瀑布”為題,但文章的主要內容顯然不僅僅是描寫紫藤蘿。作者面對盛開的紫藤蘿花,深受啟示,撫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寫法稱之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們深入細致地研討一下課文,看看紫藤蘿在哪些方面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影響?為什么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會產生那樣的變化,對生命有那樣的感悟?大家可圍繞這個話題,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
學生默讀課文, 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提出最有價值、最深刻、最喜歡的問題。
(三)合作交流 :
1.紫藤蘿有過怎樣的變遷?作者為什么會對紫藤蘿產生這樣濃厚的感情?
2.聯(lián)系背景材料,試說說紫藤蘿的命運有什么象征意義。
3.作者是怎樣由紫藤蘿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義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議一議。
4.怎樣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5.“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包含了怎樣的哲理?
討論、明確:
1.“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株大紫藤蘿,后來被拆掉毀壞了。過了這么多年,紫藤蘿花又盛開了。
作者通過紫藤蘿的變遷,聯(lián)想到類似的家庭境狀和人生際遇,觸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隨之起伏涌動。
2.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
3. 面對眼前盛開的紫藤蘿瀑布,作者觸景生情:盡管家庭、人生以至國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蘿一樣,有著不幸的過去,但畢竟事過境遷。重要的是現(xiàn)在,一切都像紫藤蘿一樣,好起來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華,對人生的意義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認識。
4.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美好和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后,要面對新的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偉大的事業(yè)中去。
5.積小流以成江河。每個人都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一分子,只有每個人都奮發(fā)有為,四化大業(yè)才能燦爛輝煌。
五、布置作業(yè)
1.進一步閱讀課文,談談本文在寫景狀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2.舉例說明本文所運用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主要就課文思想內容方面進行了研討。這節(jié)課我們就寫作方面再進行分析。本文在寫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方法。 所謂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種事物,賦以某種象征意義,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寫景狀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礎,首先要把景物寫好,在寫景狀物中要飽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議論。情從景出,議從景來,才是好文章。同學們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看看本文在寫作方面會給我們怎樣的啟發(fā)。
二、合作探究 :
(一)小組討論(多媒體出示問題):
1.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么順序對盛開的紫藤蘿進行描寫的?
2.舉例說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作用是什么?
3.從哪些內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請試作分析。
5.本文對景物的描寫生動而細致,這源于作者的怎樣的功力?這對你有怎樣的啟示?
(二)集體討論。
歸納、明確:
1.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是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描寫的。
2.略。
3.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沒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對過去家庭所受的苦難,也只是以紫藤蘿花朵的“稀落”和“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作喻,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期間思想的荒謬,也以“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譏諷一下,沒有聲色俱厲的批判。對于小弟的病癥,僅用“一直壓在我心頭上的焦慮和悲痛”帶過而已……
正是這種感情的節(jié)制,冷靜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從個人情感的糾葛飛躍到對生命本質的理性認識。這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4.略。
5.來源于作者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現(xiàn)力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啟發(fā)我們平時要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經常練筆,不斷積累;同時要大膽想象,探索創(chuàng)新。
三、質疑交流
教師啟發(fā)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1.怎樣理解“那時的說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
討論、歸納:
現(xiàn)在聽起來的確不可思議,但是在極左思潮泛濫的年代里。事實就是這樣。人們狹隘地理解勞動人民的感情,認為賞花不應該是勞動者的本分,賞花是低級情調,甚至認為賞花就會腐化墮落。了解這些有助于我們認識過去,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文章開頭說“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結尾說“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各有什么含義?其作用是什么?
討論歸納:
“停住了腳步“是被紫藤蘿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腳步“是被紫藤蘿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懸念,后者的作用是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完整,并深化了主題。
四、拓展延伸:
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應當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五、當堂檢測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寫法。學以致用。讓我們也來嘗試一下這種方法:
投影:梅花。
要求:(1)細致觀察,抓住特征;用生動的語言口頭描繪這種花。
(2)了解了這種花,你從它身上學到了什么?請談談你由花到人生的感悟。
六、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囚綠記(節(jié)選)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這房間靠南的墻壁上,有一個小圓窗,直徑一尺左右。窗是圓的,卻嵌著一塊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個大孔隙,手可以隨意伸進伸出。圓窗外面長著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才選定這房間的。當公寓里的伙計替我提了隨身小提箱,領我到這房間來的時候,我瞥見這綠影,感覺到一種喜悅,便毫不猶疑地決定下來,這樣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計都驚奇了。
……
?、谖铱旎畹刈谖业拇扒啊6冗^了一個月,兩個月,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畚姨焯焱翱诔4禾俚纳L??此鯓由扉_柔軟的卷須,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折疊著的嫩葉,漸漸變青,漸漸變老,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絡,嫩芽,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綠。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
④忽然有一種自私的念頭觸動了我。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
?、菘墒敲刻煸谠绯?,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zhí)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墒俏仪粝底∷耘f讓柔弱的枝葉垂在我的案前。
?、匏鼭u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1.選文以作者對長春藤的感情變化線索安排行文:________→觀綠→________,表現(xiàn)了作者對“綠”的酷愛之情。
2.在作者眼里,綠枝條有著怎樣的特點?寫出其中兩點并舉例說明。
3.選文第④段對于“綠”在我案前生長,“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請結合選文說說你對“生的歡喜”一詞的理解,并說說“綠”還可以用來象征什么?
4.選文第⑤段說“植物是多么固執(zhí)啊”,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其“固執(zhí)”的理由,并分析這樣描寫表現(xiàn)力長春藤什么精神品質。
【答案】1.愛綠 囚綠 2.(能寫出2點即可)①它具有美的特點,“伸開柔軟的卷須”“舒開折疊著的嫩葉”,下雨時帶著“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②它是青春、愛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說的,“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③它是柔弱的,離開陽光就“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的孩子”;④它是倔強的、堅貞的,“它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zhí)啊!”。 3. “生的歡喜”是指對于生命成長的喜悅,表達了作者對于充滿生機的綠的喜愛,對充滿活力的生活的向往?!臼纠?ldquo;綠”的其它象征意義:綠色是植物的顏色,在中國文化中有生命的含義,也是春季的象征。性格色彩中綠代表和平、友善、善于傾聽、不希望發(fā)生沖突的性格。4.“固執(zhí)”指“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或“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表現(xiàn)了長春藤對光明的向往,執(zhí)著的追求,不屈不撓的精神。
板書設計:
紫藤籮瀑布
宗璞
看花:花瀑、花穗、花朵
憶花:賞花的感受、憶花的劫難、頌花的生機
悟花:生命長河無止境
【教學反思】
4《紫藤蘿瀑布》導學案(學生用)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3.揣摩詞語和句子,體會寫景的作用。
【學習重點】
以朗讀訓練為重點,品味精美語言,感悟人生哲理。
【學習難點】
抓住作者的感情變化,理清文章脈絡,感悟人生哲理。
【課時】2課時
【預習】
1. 查閱作者生平資料,了解文章寫作背景。
2. 給加點字注音。
迸濺( ) 忍俊不禁( ) 佇立( ) 挑逗( )
仙露瓊漿( )( ) 盤虬臥龍( )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覺得精彩的句子寫在下面。
4.認真閱讀課文,把你的問題寫在下面。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檢查預習
1.見預習2。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試著給課文劃分層次。
(2)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3)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中心意思?試著找出最能表現(xiàn)課文中心的句子。
四、質疑探究
(一)教師引導:
(二)自主探究
(三)合作交流 :
1.紫藤蘿有過怎樣的變遷?作者為什么會對紫藤蘿產生這樣濃厚的感情?
2.聯(lián)系背景材料,試說說紫藤蘿的命運有什么象征意義。
3.作者是怎樣由紫藤蘿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義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議一議。
4.怎樣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5.“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包含了怎樣的哲理?
五、布置作業(yè)
1.進一步閱讀課文,談談本文在寫景狀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2.舉例說明本文所運用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合作探究 :
(一)小組討論:
1.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么順序對盛開的紫藤蘿進行描寫的?
2.舉例說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作用是什么?
3.從哪些內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請試作分析。
5.本文對景物的描寫生動而細致,這源于作者的怎樣的功力?這對你有怎樣的啟示?
(二)集體討論。
三、質疑交流
教師啟發(fā)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1.怎樣理解“那時的說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
2.文章開頭說“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結尾說“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各有什么含義?其作用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應當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五、當堂檢測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寫法。學以致用。讓我們也來嘗試一下這種方法:
投影:梅花。
要求:(1)細致觀察,抓住特征;用生動的語言口頭描繪這種花。
(2)了解了這種花,你從它身上學到了什么?請談談你由花到人生的感悟。
六、課外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囚綠記(節(jié)選)
?、傥易≡诒逼降囊患夜⒗铩?hellip;…這房間靠南的墻壁上,有一個小圓窗,直徑一尺左右。窗是圓的,卻嵌著一塊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個大孔隙,手可以隨意伸進伸出。圓窗外面長著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才選定這房間的。當公寓里的伙計替我提了隨身小提箱,領我到這房間來的時候,我瞥見這綠影,感覺到一種喜悅,便毫不猶疑地決定下來,這樣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計都驚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過了一個月,兩個月,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畚姨焯焱翱诔4禾俚纳L??此鯓由扉_柔軟的卷須,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折疊著的嫩葉,漸漸變青,漸漸變老,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絡,嫩芽,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綠。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
?、芎鋈挥幸环N自私的念頭觸動了我。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
?、菘墒敲刻煸谠绯?,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zhí)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墒俏仪粝底∷?,仍舊讓柔弱的枝葉垂在我的案前。
?、匏鼭u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1.選文以作者對長春藤的感情變化線索安排行文:________→觀綠→________,表現(xiàn)了作者對“綠”的酷愛之情。
2.在作者眼里,綠枝條有著怎樣的特點?寫出其中兩點并舉例說明。
3.選文第④段對于“綠”在我案前生長,“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請結合選文說說你對“生的歡喜”一詞的理解,并說說“綠”還可以用來象征什么?
4.選文第⑤段說“植物是多么固執(zhí)啊”,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其“固執(zhí)”的理由,并分析這樣描寫表現(xiàn)力長春藤什么精神品質。
【學后反思】
5《童趣》導學案(教師用)
【教學目標】
1.朗讀并背誦課文,疏通文意。
2.學習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3.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聯(lián)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的道理。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1.初步了解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guī)律。
2.理解怎樣借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時】
兩課時
【預習導引】
1.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掌握加點字
藐(miǎo) 項為之強(jiāng) 鶴唳(lì) 怡(yí)然 凹凸(āo tū)
壑(hè) 癩蝦(há)蟆 土礫(lì) 龐( páng)然 童稚( zhì)
(2)解釋下列成語
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明視力極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F(xiàn)多指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2.查閱資料與工具書,了解作者的主要生平經歷,寫在下面。
3.熟讀課文,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把你不會翻譯的句子寫出來。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引導學生回憶兒童時期有意思的事情。
兒童的想像是奇特的,在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們看來卻是非常有趣的。今天我們學習《童趣》,這是一篇記敘童年怎樣借助觀察、聯(lián)想和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
二、簡介作者:
沈復(1763一?)清代散文家。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一生長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歷過許多地方。嘉慶十三年(1808)五月間,隨翰林院編修齊鯤出使琉球,參加冊封琉球國王的盛典,十月間歸國。在此期間,寫作了《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自傳體的散文。原有六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今存前四記。
三、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領讀; 學生自由讀;指名朗讀,評價;學生齊讀。
四、疏通文意
要求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適當引導,提示。
明確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果如鶴唳云端(果真)
以叢草為林(樹林)
興正濃(興趣)
方出神(正)
鞭數十(鞭打)
驅之別院(趕、驅逐)
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xiàn)視力極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五、理解內容: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文章圍繞什么中心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2.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討論明確:
1.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2.觀蚊如鶴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具體來說,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墻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xiàn)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3.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六、 課外作業(yè):
熟讀課文并能試背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作者回憶了童年的三件趣事。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探討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二、歸納整理:
1.討論: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齊讀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觀察的收獲。
齊讀第2、3、4段,思考:只是“明察” “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2.討論:三件趣事,你最喜歡哪一個? 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群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3.討論: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明確:
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三、 拓展提高:
1.討論:
(1)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么?
(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明確:
(1)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2)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要學會觀察,善于觀察,觀察要敏銳;要有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2.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四、當堂訓練: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興正濃: (2)方出神: (3)鞭數十:
2.翻譯下列句子。
(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3.文中有兩個成語,分別是 和 。
答案:1. (1) 興趣 (2) 正 (3) 鞭打
2.(1)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賞,愉快而又滿足。 (2)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 3.怡然自得 龐然大物
五、課外作業(yè):
閱讀下面課外文言語段,完成后面題目。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①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燭:點燭。 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戲君乎:
2.翻譯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2)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3.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
答案:1.(1)遲 (2)怎么
2.(1)年齡小學習,(就)如同初升的太陽 (2)點著蠟燭照明(行走),與在黑暗中(行走)哪一個(更好)呢? 3.年紀大
板書:
童趣 沈復
物外之趣:
觀蚊為鶴 熱愛自然
神游山林 善于觀察
鞭打蛤蟆 聯(lián)想想像
【教學反思】
5《童趣》導學案(學生用)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能讀準節(jié)奏、停頓),能用自己的話敘述文章內容。
2.把握文言詞語解釋的最常見方法,理解和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學習重點】
體會文章中細致觀察的作用及聯(lián)想和想象的用法.
【學習難點】
理解文言詞語, 感悟“物外之趣”。
【課時】2課時
【預習】
1.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掌握加點字
藐( ) 項為之強( ) 鶴唳( ) 怡( )然 凹凸( )
壑( ) 癩蝦蟆( ) 土礫( ) 龐( )然 童稚( )
(2)解釋下列成語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龐然大物:
2.查閱資料與工具書,了解作者生平經歷,簡要寫在下面。
3.照下面的朗讀示例,大聲朗讀課文三遍以上,要求讀準句子的節(jié)奏、停頓。
?、?能/張目對日
②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坌闹?,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菔怪?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藓鲇旋嬋淮笪铮紊降箻涠鴣?,蓋/一癩蝦蟆。
4. 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大意。把你不會翻譯的句子寫在下面。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 簡介作者:
三、朗讀課文。
四、疏通文意。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俟蕰r有物外之趣( )
?、陧棡橹畯? )
?、酃琥Q唳云端( )
?、苄靽娨詿? )( )
⑤蹲其身,使與臺齊( )
?、抟詤膊轂榱? )
⑦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啾迶凳?,驅之別院( ) ( )
?、崤d正濃( )
⑩方出神( )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俦丶毑炱浼y理( ) ②昂首觀之( )
?、凼怪疀_煙而飛鳴( ) ④常蹲其身( )
?、萦^之正濃( ) ⑥驅之別院( )
五、質疑探究:
1.聯(lián)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么?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2.從課文看,發(fā)現(xiàn)或產生“物外之趣”的條件是什么?
3.文章圍繞什么來回憶了三件趣事?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六、教師小結:
七、課外作業(yè):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歸納整理:
討論:
1.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2.三件趣事,你最喜歡哪一個? 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3.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三、 拓展提高:
1.討論:
(1)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么?
(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2.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四、當堂訓練: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興正濃: (2)方出神: (3)鞭數十:
2.翻譯下列句子。
(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3.文中有兩個成語,分別是 和 。
五、課外作業(yè):
閱讀下面課外文言語段,完成后面題目。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①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燭:點燭。 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戲君乎:
2.翻譯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2)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3.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
【學習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