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四文言文《蘇武傳》練習及參考答案(2)
語文必修四文言文《蘇武傳》練習及參考答案
語文必修四文言文《蘇武傳》練習(課外閱讀)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盡歸漢使,武帝嘉其義,乃遣武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武與副張勝及?;莸劝儆嗳司?。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及衛(wèi)律所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乃引刀自刺。衛(wèi)律驚,馳召醫(yī),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fù)息。單于壯其節(jié),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找陨砀嗖菀?,誰復(fù)知之?”武不應(yīng)。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fù)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見為?”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虞常果引張勝 引:牽扯 B.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 候:拜
C.而收系張勝 收:逮捕 D.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陰:陰謀
2.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使人止晉鄙軍,留軍壁鄴 B.其一人夜亡 C.單于壯其節(jié) D.欲因此時降武
4.從分句間語意關(guān)系的角度看,下列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贂r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 ②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 ③副有罪,當相坐 ④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武出使匈奴,是在漢與匈奴關(guān)系有所改善,兩國矛盾有所緩和的時期,本不應(yīng)有危險,然而,由于張勝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謀劫行動,導致蘇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淪落匈奴,但并沒有忘記漢朝,他伏弩射殺衛(wèi)律的行動,正是他愛國的具體表現(xiàn)。
C.蘇武的自殺舉動,不僅表現(xiàn)了漢朝使者寧死不屈的凜然正氣,而且贏得了敵國的尊敬。
D.衛(wèi)律使盡了威嚇、利誘、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終未能動搖蘇武對國家、對民族忠貞不貳的崇高氣節(jié)。
四、課外閱讀(一):
晁錯,潁川人也。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錯為太子家令。是時匈奴強,數(shù)寇邊,上發(fā)兵以御之。錯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詔有司舉賢良文學士,錯在選中。由是遷中大夫。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孝文雖不盡聽,然奇其材。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爰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景帝即位,以錯為內(nèi)史。法令多所更定。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喧嘩。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公何為也?”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后十余日,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上問爰盎曰:“今吳、楚反,于公意何如?”對曰:“不足憂也,今破矣。”上問曰:“計安出?”盎對曰:“吳、楚相遺書,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賊臣晁錯擅適諸侯,削奪之地,以故反,名為西共誅錯,復(fù)故地而罷。方今計,獨有斬錯,發(fā)使赦吳、楚七國,復(fù)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謁者仆射鄧公為校尉,擊吳、楚為將。還,見上。上問曰:“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為反數(shù)十歲矣,發(fā)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不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復(fù)言矣。”上曰:“何哉?”鄧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之,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劃始行,卒受大戮,內(nèi)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長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節(jié)選自《漢書》)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吾不忍見禍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賊臣晁錯擅適諸侯 適:通“謫”,貶謫
c.紿載行市 紿:欺騙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上發(fā)兵以御之 ②殺之以應(yīng)陳涉
B.①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C.①其意不在錯也 ②齊國其庶幾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復(fù)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4組,全都屬于晁錯死因的一組是:( )
①錯為人峭直刻深 ②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
?、圻w為御史大夫,請渚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④劉氏安矣,而晁氏危
?、輩恰⒊邍惴?,以誅錯為名 ⑥獨有斬錯……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A.晁錯才學出眾,為人嚴峻剛直,因而受到文、景兩代皇帝的器重,許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見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錯在文帝時就進言主張削弱諸侯,還就更定法令等事數(shù)十次上書,文帝雖然沒有完全采納他的意見,但很賞識他的才子。
C.晁錯得到景帝信任,終于達到削弱諸侯的目的,不料卻導致了吳楚七國之亂,維護了朝廷的利益卻使自己遭到殺身之禍。
D.漢景帝聽信爰盎的話錯殺了晁錯,其危害是不但替諸侯報了仇,還從此堵住了忠臣直言進諫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五、課外閱讀(二):
趙廣漢字子都。為陽翟令,以治行尤異,遷京輔都尉,守京兆尹。會昭帝崩,而新豐杜建為京兆掾,護作平陵方上①。建素豪俠,賓客為奸利。廣漢聞之,先風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貴人②豪長者為請無不至,終無所聽。宗族賓客謀欲篡取,廣漢盡知其計議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計如此,且并滅家。”令數(shù)吏將建棄市,莫敢近者。京師稱之。
廣漢為人強力,天性精于吏職。尤善為鉤距③,以得事情。鉤距者,設(shè)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唯廣漢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ぶ斜I賊,閭中輕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請求銖兩之奸,皆知之。長安少年數(shù)人,會窮里空舍,謀共劫人,坐語未訖,廣漢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蘇回為郎,二人劫之。有頃,廣漢將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長安丞龔奢叩堂戶曉賊,曰:“京兆尹趙君謝兩卿,無得殺質(zhì),此宿衛(wèi)臣也。釋質(zhì),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解脫。”二人驚愕,又素聞廣漢名,即開戶出,下堂叩頭。廣漢跪謝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獄,敕吏謹遇,給酒肉。至冬當出死,預(yù)為調(diào)棺,給殮葬具,告語之,皆曰:“死無所恨!”
廣漢嘗記召湖都亭長,湖都亭長西至界上,界上亭長戲曰:“至府,為我多謝問趙君。” 亭長既至,廣漢與語,問事畢,謂曰:“界上亭長寄聲問我,何以不為致問?”亭長叩頭,服實有之。廣漢因曰還為吾謝界上亭長勉思職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其發(fā)奸擿伏如神皆此類也。(選自《漢書&8226;趙廣漢傳》)
【注】①護作:協(xié)助監(jiān)管;平陵:漢昭帝陵墓;方上:墓穴,陵墓的方頂。②中貴人:朝中顯貴。③鉤距:指反復(fù)調(diào)查。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遷京輔都尉,守京兆尹 守:代理 B.廣漢聞之,先風告 風:諷刺
C.京兆尹趙君謝兩卿 謝:告訴 D.死無所恨 恨:遺憾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以治行尤異,遷京輔都尉 ②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B.①中貴人豪長者為請無不至 ②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C.①設(shè)欲知馬賈,則先問狗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①亭長既至,廣漢與語 ②君安與項伯有故
3.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漢昭帝去世,京兆掾杜建監(jiān)造昭帝陵墓平陵,他的賓客乘機非法牟利,趙廣漢當即將杜建依法逮捕,并將其處死。
B.趙廣漢擅長調(diào)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如要了解馬的價錢,卻先問狗、羊、牛的價錢,然后再問馬價,這樣互相比較,就不會有差錯。
C.有兩人劫持郎官蘇回,趙廣漢親自帶人來救助,對兩人進行說服,曉以利害,兩人懾于趙的威名,終于開門出來,叩頭謝罪。
D.界上亭長托湖都亭長轉(zhuǎn)達對趙廣漢的問候,趙廣漢也讓湖都亭長表示對界上亭長的謝意,并對他作了一番勉勵。
4.翻譯:
(1)若計如此,且并滅家。
答:
(2)唯廣漢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
答: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語文必修四文言文《蘇武傳》練習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