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精彩寫作素材
高中語文精彩寫作素材
語文寫作是高中學生普遍感到頭疼的事,關鍵在于缺少寫作素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咧姓Z文精彩寫作素材,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明太祖濫殺功臣
胡惟庸謀反案,是明太祖開國以后殺戮功臣案件中最嚴重的一樁政治案件。
胡惟庸是在和州時就跟隨明太祖打天下的,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他有辦事才能,又善于揣摩明太祖的心思,辦事小心謹慎,所以地位一天比一天高,由縣主簿(知縣副職)做到知縣、太常寺卿(禮部官員)、中書省參知政事。盡管劉伯溫曾對明太祖批評過他,說他是一匹頑劣的牛犢,只會把車拉翻,明確反對讓他做宰相,明太祖還是將宰相的職位授給了他。
做了宰相的胡惟庸,逐漸得意忘形,不再謹小慎微,官員的升降,案犯的生殺等等大事,他不再一一向明太祖稟報,而是獨斷專行。京城內外官員送來的奏章,凡是有不利于他的內容的,他就私自攔下,不報到明太祖那里。他還收下各地官員無數(shù)的賄賂。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明太祖漸漸有所耳聞。
公元1379年,占城國(今越南南部)使臣來到北京朝貢,胡惟庸不向明太祖報告,自行接待。宮內太監(jiān)發(fā)現(xiàn)后,立即奏告明太祖。太祖大怒,嚴厲追究胡惟庸及六部長官的責任。第二年,又有人告發(fā)胡惟庸有造反的陰謀,朱元璋越加憤怒,不但處死了胡惟庸及其全家,還誅殺了與胡惟庸有牽連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及他們的家屬,達一萬五千多人。
被胡惟庸案件牽連的最有名望的開國功臣,還有宋濂與李善長。
宋濂是浙江人,公元1359年就跟隨明太祖,一向被重用,做到大學士,當過太子的老師。明太祖一向尊稱他為宋先生;他侍奉明太祖也很謹慎小心。有一天上朝,明太祖突然問他:“你昨晚喝過酒嗎?請的是哪幾位客人?”宋濂果然在昨天夜里請過幾個朋友,便一一照實回答。明太祖聽了很滿意。因為他已經派錦衣衛(wèi)的特務秘密偵察過,知道宋濂所講全為實情,是忠于他的。宋濂六十八歲告老還鄉(xiāng),明太祖給了很高的禮儀??墒牵┯拱缸凡榈搅怂膶O子宋慎時,宋濂也被明太祖派人從家鄉(xiāng)抓到應天,準備處死。
明太祖的妻子馬皇后她聽說她所敬重的宋先生將被處死,難過極了。她一再勸說明太祖:“宋先生住在鄉(xiāng)下,怎么知道他孫子做的事呢?饒他一條老命吧!”
明太祖與馬皇后感情很好,終于赦免宋濂的死罪,但還是沒有完全放過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下旨將他充軍到四川茂州(今四川茂縣)。宋濂最終死在充軍的途中。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的頭號功臣,明太祖曾稱他是自己的蕭何。封爵時,明太祖又賜給他丹書鐵券兩道,可免死罪。可是胡惟庸案過了十年,又被翻了出來,追查到李善長,說他與胡惟庸關系密切,對謀反的陰謀知情不報,罪同謀反。李善長與他的全家七十多口人,也全被殺了。
公元1393年,又發(fā)生大將軍藍玉謀反案。藍玉多次帶兵出關征討元朝殘余勢力,曾打到捕魚兒海(又名清水泊,今內蒙古自治區(qū)新巴爾左旗西南中蒙邊境上的貝爾湖),俘虜過元主的弟弟與吳王等,戰(zhàn)功卓著,被封為涼國公。但他自以為功勞大,對明太祖傲慢無禮,明太祖早就不滿他的行為。另外,還有人早就告發(fā)藍玉與胡惟庸的謀反有牽連。但明太祖因藍玉正帶兵在前線打仗,沒有追究。這年又有人告發(fā)藍玉在府中埋伏士兵,意圖政變。明太祖立即派錦衣衛(wèi)人員逮捕藍玉,誅滅九族。這次大獄,丟掉性命的將近兩萬人。
為了鞏固皇帝的權威,明太祖索性廢除了宰相這一職位,將宰相的權力分散到吏、禮、戶、兵、刑、工六部,由六部尚書(六部長官)直接向皇帝負責;又將掌管軍隊的大都督府分為左軍、右軍、中軍、前軍、后軍五個都督府,分散兵權。五軍都督府平時負責訓練士兵,戰(zhàn)時的軍隊調動與出征則由皇帝直接指揮。皇帝的專制權力,達到空前的集中。
經過幾次有意識的、大規(guī)模地屠殺,明初的功臣宿將,差不多被殺干凈了。有一次,他與他孫子朱允炆(wén)聊天,朱允炆問:“爺爺,你為什么不可以少殺些人?”他說:“我這是替你除掉荊棘哩。”
但是,他沒有料到,爭奪朱家天下的慘禍,不是出于權大勢重的功臣,而是出于朱家的親人。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紅巾軍高舉義旗
“石人一只眼,挑動(開挖)黃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山東、河南開挖黃河河道的窮苦民工中,曾秘密流傳過這一個預言。
此時的中國,已經天下大亂。朝廷內爭,官吏腐敗,統(tǒng)治中國的蒙古貴族過著奢糜的生活。元朝最后一個皇帝順帝(又稱惠宗,名妥帖睦兒)一次就將山東十六萬二千多頃土地賞賜給一座大寺院。政治壓迫、經濟剝削、民族迫害,讓人們喘不過氣來,活不下去。全國各地民眾反抗不斷,只是還未燃成燎原的大火。
河北農民韓山童與劉福通、杜遵道等以宣傳白蓮會(秘密民間組織)的形式,組織民眾造反。他們鼓動說,象征光明的彌勒佛就要降臨世間,元朝天下即將大亂。又說,老韓家本姓趙,是宋徽宗第八代孫子,劉福通也是宋代名將劉光世的后人,是老天爺命令我們來拯救民眾,治理國家的。
公元1344年后,黃河連年在河北、山東境內決口,大片土地、房屋被淹,巨大地震接踵而至,更多的民眾流離失所。元朝政府強征全國各地近二十萬民工開挖黃河故道(被廢棄的舊河道)。河工們遭到督河官吏的盤剝克扣,任意體罰,怨聲載道,苦不堪言。韓山童、劉福通認為造反的時機已經成熟,就煽動說,古老的黃河被翻動,天下也將大亂。還造出上面那句預言,在民工中傳播。
他們又秘密鑿了尊一只眼睛的石人,再將“挑動黃河天下反”的預言鑿在背上,偷偷埋在即將開挖的老河床中。當這尊神秘的石人被民工挖出時,人們驚呼起來,奔走相告,都說:這是天意,真是天意呀。該反了!該反了!
公元1351年5月的一天,韓山童等人秘密聚在一起,宰了白馬、黑牛祭天告地,歃血為盟,鄭重宣誓:同舉義兵,推翻元朝!約定頭披紅巾作為起義的標志。
但他們的行動被官軍發(fā)覺了。正在商議起義大事時,官軍偷偷襲來。韓山童被捉去殺害了。劉福通等人迅速逃到穎州(今安徽阜陽)城,揭竿首義。這支造反的隊伍被稱為紅巾軍。
劉福通義旗下很快集聚了大批的河工與流民,達十幾萬人,迅速占領了羅山(今河南羅山)、上蔡(今河南上蔡)、舞陽(今河南漯河)等十多個城市,成為全國各地起義的旗幟。江南民眾響應最為強烈,湖廣有蘄(qi)州(今湖北浠水)、黃州(今湖北新洲)的徐壽輝,湘、漢有布王三、孟海馬,江淮有濠州(今安徽鳳陽)的郭子興,豐縣、沛縣有芝麻李等,都拉起造反的隊伍,都稱為紅巾軍。蘇北鹽販出身的張士誠也揭竿反元,不過他沒用紅巾軍旗號。
元王朝驚慌失措,匆忙派軍隊來圍剿。進攻劉福通的元軍主力是其精銳部隊阿速衛(wèi)軍。阿速軍成立于元初,由色目人組成,負責皇帝的隨從、警衛(wèi)、城禁等,人高馬大,裝備精良。但到這時已經腐敗不堪,一接觸農民軍,立刻潰敗下來。帶兵主將首先落荒而逃,士兵們也四散奔命。
官軍與起義軍來來回回地打了兩三年仗,總也不能將義軍鎮(zhèn)壓下去。江南的張士誠一度強盛。公元1354年,元王朝派丞相脫脫率領一支包括遠從西域和西番(今西藏)征調來的強悍的少數(shù)民族軍隊,號稱百萬大軍,圍剿張士誠。脫脫幾乎成功了,卻因朝廷的內訌而失敗。大江南北起義軍又獲得一個發(fā)展機會。第二年二月,劉福通就在亳州正式建立了起義軍的政權。
新政權的國號叫宋,年號龍鳳,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做了皇帝,因為白蓮會信奉光明之王,又稱小明王,劉福通掌握了實際的軍政大權。小明王政權起到團聚、號令各路起義軍隊的作用,徐壽輝、郭子興、朱元璋都曾奉行龍鳳年號。
但是起義軍內部發(fā)生內爭,劉福通被元軍打敗,帶著小明王跑到安豐(今安徽壽縣)。不久,他的軍力又恢復壯大。公元1557年劉福通率軍進攻汴梁(今河南開封),同時派三路義軍北伐。西路由李武、崔德、白不信、大刀敖等將領率領,沿商州(今陜西商州)、武關進伐,目標直指關中;中路由關先生、破頭潘等將領率領,進攻山西、河北,目標為元的京城大都;東路由毛貴率領,從山東、河北出征,目標同為大都城。
元朝各地守城官吏,早無斗志,不少官吏聞風而逃。中、西兩路北伐軍的進攻一度有較大進展,但因軍隊內部
紀律不嚴,號令不明,又不大聽統(tǒng)帥部的約束指揮,因此不能長久有效地占領所攻取的土地。只有毛貴一支,占領山東后,建立政權,派兵屯田,獲得充裕的糧食與鞏固的根據(jù)地,在那兒堅持了三年的戰(zhàn)爭,一度打到大都城下。但這三路軍最終都遭到失敗。
劉福通一度占領汴梁,作為新都城。但不久他又被元軍打敗,帶著小明王退回安豐。
公元1363年,劉福通在安豐被反復無常的張士誠攻擊,力戰(zhàn)身死。小明王被趕來解圍的朱元璋軍隊救走。南方許多起義隊伍雖然還承認龍鳳年號,但都各自為政,沒有人再真正聽小明王的號令了。北方各地起義的烈火漸漸熄滅下來,這距首義的日子已有十二個年頭。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元世祖重用讀書人
許衡是元代的著名學者,他在漢、蒙文化的融合交流方面,起過不小的作用。忽必烈即位后,曾任命他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
有一年盛夏,許衡遇到一件急事要外出處理,便顧不得烈日當空,帶著幾個人匆匆出門了。
驕陽似火。許衡一行在酷暑中趕路,一個個熱得滿頭大汗,喉嚨干得像要冒火。忽然,他們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棵梨樹,不禁高興得爭先恐后地向梨樹跑去。
大家搶著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端坐樹下。
兩個下屬摘了梨給許衡吃,卻被他謝絕了。
“天氣這么熱,您難道不覺得口渴嗎?”下屬問。
“盛夏趕路,酷熱難當,怎么會不口渴呢!”許衡回答。
“那您為什么不吃梨子呢?”下屬又問。
“不屬于我的東西,我怎么可以隨便拿來吃?”許衡反問道。
下屬勸他:“這梨樹沒有主人,您何必這樣拘謹呢?”
許衡堅定地說:“梨樹無主,我的心不可以無主!不管天下是混亂還是太平,不管他人是高尚還是卑鄙,我都要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只要心中有主,才能夠不覺夏日的炎熱煩躁,不怕口渴難熬;只要心中有主,才能夠事業(yè)有成,無往不勝。”
許衡一席話,說得隨行人員都很感動,也很羞愧。
忽必烈原來對中原文化并不熟悉,但他在當親王時,就留意招攬各方面的人才,特別是漢族讀書人中有才干的人。許衡只是這許多人中的一個。早在元太宗時,元太宗窩闊臺曾下令考試儒術,許衡參加了考試,并且考中了,由此他開始出名。忽必烈當親王時,特地派了使者去請他,并任命他為京兆提學。許衡到任后,大力興辦學校,講授程朱理學。由于他名氣大,來求學的人很多。
許衡當了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后,正式設立了國子學(封建時代的最高學府),學生都是從忽必烈手下的蒙漢大臣的子弟中挑選出來的。許衡以朱熹的《小學》等為教材,向他們講授程朱理學等儒家文化,課余還教他們學習儒家的禮儀和技藝。使他們了解了中原文化和儒家的治國方法,為元朝廷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他的學生,后來成為宰相、大臣的有近十人,成為各部和地方長官的又有數(shù)十人。
忽必烈手下還有一位劉秉忠,是他最信任,也是最早任用的漢人謀士。劉秉忠十七歲時就擔任了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二十二歲時到山中隱居,學全真道,后來又在天寧寺出家當和尚。1242年,禪宗高僧海云應忽必烈的召請,去講佛法,他帶了劉秉忠一同來到忽必烈的王府。在交談中,忽必烈發(fā)現(xiàn)劉秉忠知識很淵博,天文地理、工程水利、諸子百家,他沒有不知道的;對天下大事也了如指掌。因此海云禪師返回南方時,忽必烈把劉秉忠留在王府當書記。劉秉忠一直追隨忽必烈,經常參加重要政治問題的決策,對忽必烈的決策,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人們都尊敬地稱他為“聰書記”。
忽必烈即位后,劉秉忠按忽必烈的命令制定各項制度。他糅合蒙古的制度和中原的傳統(tǒng)制度,制定了元朝的新制度,在建立中書省、使用“中統(tǒng)”這一年號、選用官員等方面,他都起了很大作用。他還和許衡等人策劃立國規(guī)模,議定了官員的任命、俸祿等制度;又參照唐代的《開元禮》,主持制定了元朝的朝廷禮儀。
成吉思汗建國以后,一直用“大蒙古國”這一國號。忽必烈即位后,政治中心轉到了中原。公元1271年,在劉秉忠的建議下,取《易經》中“大哉乾元”的意思,將國號命為“大元”。早在公元1264年(至元元年),燕京被定為中都,但因舊城被破壞得較厲害,126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主持建造新都城。劉秉忠將舊城東北的空地定為新城的城址,按中原都城的傳統(tǒng)制度和規(guī)格作了全面規(guī)劃,建起了一座新都城。1272年,按他的建議,中都改為大都,成為元朝的統(tǒng)治中心。
此外劉秉忠還向忽必烈引薦了不少有才干的漢族知識分子。如張文謙、姚樞等,都是他推薦給忽必烈的。在這些人的輔佐下,忽必烈鞏固了他在中原的統(tǒng)治。從1279年滅南宋后,元朝再次統(tǒng)一了中國,結束了唐代末年開始的分裂局面,并且奠定了包括以后明、清二朝在內的長期統(tǒng)一的基礎。
看了<高中語文精彩寫作素材>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