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必修2教學反思
高一化學必修2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并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二化學課堂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化學必修2教學反思(一)
在接近本學期期末之際,我們順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學必修一的模塊教學,回顧整個學期的教學,我深感有很多收獲,其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之處,正是對這些不足的反思和改進使得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實施、課堂教學策略的設計及課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都有了更深刻、更科學的理解與認識,更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下面我講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必修模塊的教學。
一、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認識,自身教育觀念的更新
在本模塊的教學之初,由于對課程標準的解讀不是很深刻,只是憑主觀上的認識對傳統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作了簡單的對比,在實際教學中過分注重了知識目標的實現,忽略了其他目標的實現,所以感覺新課標教材很不好用。
然而,當我通過對新課程理論的學習及課程標準的研究之后,對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才有了深刻的認識,正是這種新的認識,促進了自身教育觀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續(xù)的教學中明確了方向,有了理論指導。
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課程目標是:認識常見的化學物質,學習重要的化學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和科學探究能力,認識化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二、充分利用新課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創(chuàng)造空間
1、改變師生關系,轉變工作方式。傳統教學的實施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即課堂教學的重心更偏重于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自主的學。然而,新課程提倡的卻是教師的教是服務于學生的學,學生的自主學習又離不開教師的教的引導,二者之間屬于相輔相承、缺一不可的關系。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是處于平等的地位,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間平等的對話。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可能學得自由,學得有創(chuàng)新,有成就感,有動力。
在模塊2的教學里,我努力朝上述方向努力,可能是自己的教學經驗不足,師生關系的完善在本學期并沒有實現預期的效果,在必修二的模塊里,我將采取有效的方式更進一步地實現師生課堂地位平等化。
2、運用多樣化、最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以教法的改革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化學中的教學方法很多,那么,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該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呢?這個問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發(fā)現,任何方法都有它實現最佳效果的界定條件,都不是萬能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所涉及的知識板塊、知識結構各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就要尋找能夠在這特定的條件下能起到最優(yōu)效果的方法。也就是,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地選擇最優(yōu)教學方法。在一定的條件下,幾種方法可同時并用,以實現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習方法的特殊性及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心理認知特點,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教法的改革來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
在實踐中,我認為學案導學的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非常有利于學生從被動的聽課向主動聽課的轉變。
新課程賦予了我們廣闊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因此,抓住機遇,大膽創(chuàng)新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
3、積極尋求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方式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注重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又要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的發(fā)展。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那全面發(fā)展的標準又是什么?要尋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方式,首先要弄明白上述問題。對此,我深感困惑,因為現在的高考還是最主要的指揮棒,對于理科生來說,必修模塊的學習是他們進行選修模塊學習的基礎。采取什么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必修課的定位是全體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所以在實施中不能只抓知識傳授和訓練。在教學目標上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必須要關注學生經驗和社會生活現實;在教學方式上,必須堅持以探究為主的多樣化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我們需要處理好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實驗探究,第二環(huán)節(jié)就是知識目標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識板塊上,我們要緊緊圍繞三維目標的實現這個中心來進行有效的教學策略的設計與實施。
以上是我在必修2模塊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正是這些寶貴的經驗為以后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高一化學必修2教學反思(二)
學校組織了同題賽講的活動,課題為苯。回想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以及教學實施過程,有精彩之處,也有不足之處。下面進行總結。
一、猜測入手 激發(fā)學習興趣
猜測是化學理論的“胚胎”,猜測是學生感知事物后作出的未經證實的判斷,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如,在苯這節(jié)課中,我們了解苯的分子式后,試著讓學生寫出它可能的簡式,再如何通過實驗最終確定它的簡式,這時學生就會躍躍欲試,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做出某種猜測,他就會把自己的思維與所學的知識連在一起,就會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于是就會主動參與,關心知識的進展,從而達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二、動手操作 培養(yǎng)探索能力
在推導苯的結構時,安排了學生操作實驗驗證。這樣使學生學會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質、變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確實明白了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應結構的原則。而且理解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發(fā)散驗證 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對學生的五花八門的想法不急于評價,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理一理,歸納出實驗的要點。通過“評評議議”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散,在活動中發(fā)展,學得主動、扎實,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確定苯的結構簡式時要求學生先發(fā)散思維,根據已學的確定結構是的方法,想象符合苯的分子式C6H6的可能的結構簡式,然后再通過實驗加以驗證。用實驗事實來最終確定苯的結構簡式。
四、立足課內,聯系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現實。只有這樣,才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
本課教學的優(yōu)點我自己認為在于能根據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探究,而不直接給出結論。整節(jié)課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 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
一、評價激勵不夠。本堂課的氣氛不夠活躍,跟教師的激勵不夠有很大的關系。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自然學生的情緒也不會高漲??梢姡處煹脑u價激勵調控著學生的情緒。
二、缺乏課堂機智。
苯的物理性質學習時所用時間較長,有點羅嗦,有點包辦的感覺。還有就是當學生猜測苯的結構時思維比較局限的時候,自己就有點慌。由此可見,教學設計得再好,若缺乏機智,想上好一堂課,難!所以,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積極地學習并鍛煉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以提高課堂駕馭能力。
反思到這里,最大的感觸就是:精彩與不足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不足為精彩,變精彩為精妙,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高一化學必修2教學反思(三)
普通高中新課程中的有機化學課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必修模塊《化學2》中的有機化學與選修模塊《有機化學基礎》,而在選修模塊中對有機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則要求很高。
必修模塊中的有機化學知識,是以比較典型而簡單的有機物為切入點,使學生對有機化學有一個初步的概念。根據課程標準,必修模塊中對有機化學知識的設置沒有考慮有機化學本身的邏輯體系,主要以日常生產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種有機化合物為例講解其基本結構、主要性質等,并沒有要求學生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理念。而選修模塊是建立在必修2中幾種“重要的有機化合物”的基礎上,在第一節(jié)就引入了官能團的概念,目的是引導學生比較系統的學習有機化學基礎知識,使學生建立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入高二選修模塊《有機化學基礎》學習時,出現了不適應,不能建立與必修模塊所學習的有機化學知識的聯系。如何才能銜接好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間的教學,是高二化學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本人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情況進行了反思。
一、適當復習,建立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
在必修2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甲烷、乙烯的結構和性質,也學習了乙醇、乙酸等的性質。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有機化學知識的基礎,但在實際授課中,學生對有機化合物分類和官能團的理解還存在問題。經分析,這種情況是由于學生遺忘了必修中學習的有機化學知識,只要經過適當的復習,學生很快就能理解。此時,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思維方式還沒有建立,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比較甲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的結構和性質,灌輸結構決定性質的思想,以便于學生建立起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有機化學之初,學生會認為有機化學難學,無機化學簡單的想法,很可能導致學習興趣減弱甚至喪失的現象。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許都學生對無機化學的興趣是因為無機化學實驗現象有很明顯的顏色變化。在學習有機化學時也可以利用有顏色變化的實驗現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把學生引向正確學習有機化學知識的道路上。如在學習甲烷的性質時,可以給學生演示將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的實驗,讓學生觀察顏色變化,進而總結甲烷出甲烷的性質穩(wěn)定。同樣,在學習乙烯的性質時,可以將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觀察顏色變化,并與甲烷的性質對比記憶。
有機化學和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除了利用實驗引起興趣外,還可以通過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入手。如家了在炒菜中為了提香,可以適當加入一點白酒和白醋,來引出酯的概念。
三、充分利用教具——球棒模型
學習有機化學知識,經常用到的教具就是球棒模型,而且是非常好用的教具。在講解有機化合物結構時,如果能夠讓學生觀察球棒模型或是讓學生親自動手組裝模型,可以使有機物的結構特點以及烷烴、烯烴等的結構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利于理解其性質。球棒模型不僅可以在新授課堂上使用,也可以在習題課中使用。如,在講解二氟二氯甲烷同分異構體的種類時,如果單純的在黑板上畫結構簡式和立體結構圖,學生很難理解其結構只有一種。而用球棒模型講解時,方便旋轉氟和氯的位置,直觀明了的呈現給學生。
總之,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并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情況。教師只有不斷研究新情況、新環(huán)境、新問題,并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不斷適應、改進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學工作有效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