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匯總
高一語文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匯總
《燭之武退秦師》是我國古代外交史的成功范例,高一學生在語文課程上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咭徽Z文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之”
?、俟珡闹?(代佚之狐的建議)
?、谠S之 (人稱代詞,鄭文公)
?、蹖⒀扇≈?(增加的土地,代詞)
?、茏臃刚垞糁?(秦國,代詞)
?、莩贾畨岩?,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捺徶?,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咝欣钪鶃恚财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傥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诟乙詿﹫?zhí)事 (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 (連詞,表承接)
?、芤蛉酥Χ种?(連詞,表轉(zhuǎn)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 (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谘捎猛鲟嵰耘汔?疑問副詞,何)
?、鄢瘽υO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軐⒀扇≈?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诰潆y也(代詞,這件事)
?、畚崞溥€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俳窭弦?,無能為也已(通“矣”)
?、谛欣钪鶃?,共其乏困 (通“供”,供給)
?、矍夭f (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 (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贂x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诩葨|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廴舨魂I秦 (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 (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奕敉鲟嵍幸嬗诰?(使動用法,使……滅亡)
?、郀T之武退秦師 (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俜蛉?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谛欣?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A.以其無禮于晉 B.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 (省略介詞“于”)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zhí)事 (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高一語文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原文
作者:左丘明 【先秦】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高一語文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賞析
一、組織嚴密,前后照應。秦、晉圍鄭的主要原因,是晉國為了擴大自己霸主的威勢,征服異己,再加上晉文公與鄭有個人恩怨。這一事件的發(fā)生,與秦毫無關系。文章開頭兩句話“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暗示了這一事件的背景,這就為全文的發(fā)展作了鋪墊。秦、晉雖是聯(lián)合行動,但他們之間并不是無隙可乘,這就容易使人理解:燭之武所以能夠說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開頭的預示而展開的。燭之武說退了秦師,孤立了晉國,晉師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這一暗示的結(jié)果。文章雖然篇幅短小,但有頭有尾,結(jié)構(gòu)嚴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圓滿。
二、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稜T之武退秦師》雖然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但它寫得波瀾起伏,毫不呆板。當鄭國處于危急之際,佚之狐推薦燭之武去說秦君,沒想到引起了燭之武的一番牢騷,使事情發(fā)生了波折。鄭文公的引咎自責,也增添了情節(jié)的戲劇性。燭之武在說秦君的時候,一開頭就指出亡鄭于秦無益;但接著又退一步說:“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以此作為緩沖;緊接下去就緊逼一步說明亡鄭對秦不僅無益,而且有害。當秦國單獨退兵之后,子犯發(fā)怒要攻打秦軍,秦、晉關系一下子轉(zhuǎn)而緊張起來。最后晉文公講了一番道理,晉軍偃旗息鼓,一場風波,終于平息。這樣一張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緊扣讀者的心弦,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三、說理透辟,善于辭令。這篇文章,中心是燭之武說秦君。這個主題本身,決定了它必須著意描繪人物語言,使辭令引人入勝。從這點來說,它不愧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秦、晉圍鄭,完全與秦無關,秦國所以出兵,一是與晉國有同盟關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撈一把,以擴張自己的勢力。當他知道亡鄭只能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毫無好處反而有害的時候,他就會一改過去的所為,反過來幫助鄭國。燭之武看準了這一點,緊緊抓住了秦穆公的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這就使秦君不能不聽從他的說辭。燭之武斗爭策略的巧妙還表現(xiàn)在,他奉命去說秦君,完全是為了鄭國的利益,而他在說辭里表現(xiàn)的是處處為秦國著想,處處替秦國說話,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個面臨亡國之危的小國使臣,面對大國的君主,卻能夠不亢不卑,從容辭令,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語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處。全部說辭只有短短的125個字,卻說了五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從亡鄭于秦無益,說到秦、晉歷史關系,說到晉國滅鄭之后必然進犯秦國,步步深入,層層逼緊,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語言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看了<高一語文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匯總>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