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地理期中必考知識要點
地理學是關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現(xiàn)象的學問。就要期中考試了,你的地理復習得怎么樣呢?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一篇九年級地理期中必考知識要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氣候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人類的活動也會對氣候造成影響:
1.積極影響:為人類活動提供方便,農(nóng)業(yè)方面有助于農(nóng)作物生長,高產(chǎn)等;工業(yè)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輕環(huán)境污染;第三產(chǎn)業(yè)方面,尤其是服務業(yè)方面,為人類提供更好服務設施安全性。
2.消極方面:惡劣的氣候現(xiàn)象給人類帶來不便甚至災難,對人類出行產(chǎn)生影響。譬如強令空氣南下會帶來寒潮,隨之伴有大風、雨雪等天氣,對人類活動實為不便。但有些災害也有一定積極作用,譬如寒潮過境可凈化空氣等。
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是指大氣對人類的生命財產(chǎn)和國民經(jīng)濟建設及國防建設等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害。它是自然災害中的原生災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氣、氣候災害和氣象次生、衍生災害。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中最為頻繁而又嚴重的災害。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fā)生十分頻繁、災害種類甚多,造成損失十分嚴重的少數(shù)國家之一。
氣候對人類的影響的主要表現(xiàn):
1.氣候影響人們的衣食住行有影響(如南船北馬等)
2.氣候對傳統(tǒng)建筑的材料和風格有影響(如房子結構、房子朝向、建筑的高低,墻體的厚薄等)
3.氣候對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影響(廣東喜茶,湖南喜辣,東北喜大蒜、面食等)
4.氣候災害(如寒潮、臺風、冰雹、洪澇干旱等)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損害
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統(tǒng)稱。地貌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態(tài),地物是地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性物體。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錯綜結合,就會形成不同的地形,如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1.平原
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2.丘陵
丘陵一般沒有明顯的脈絡,頂部渾圓,是山地久經(jīng)侵蝕的產(chǎn)物。丘陵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例如在歐亞大陸有大片的丘陵地帶。
3.山地
山地地表形態(tài)為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差200米以上。山地的表面形態(tài)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shù)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里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
4.高原
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面平坦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qū)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qū)別于山地。
5.盆地
盆地是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盆地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地殼構造運動形成的盆地,稱為構造盆地,如我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江漢平原盆地。另一種是由冰川、流水、風和巖溶侵蝕形成的盆地,稱為侵蝕盆地,如我國云南西雙版納的景洪盆地,主要由瀾滄江及其支流侵蝕擴展而成。
地圖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據(jù)使用目的,正確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有用的信息,常用的地圖包括:政治地圖、地形圖、公路交通圖、城市交通旅游圖、電子地圖等。地圖被廣泛的應用于交通,勘察,軍事,農(nóng)業(yè)等多個領域。
如何利用地圖分析地形:
1.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2.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
3.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4.地形類型判讀: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線的注記,平直等高線注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平直等高線注記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閉合等高線注記內低外高的地形為盆地或洼地;閉合等高線注記外低內高,且注記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陵,注記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為山地。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類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地圖的主要類型劃分:
1.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地形剖面圖
2.其他地圖:政區(qū)圖、交通圖、氣候圖、人口圖、軍事地圖、資源分布圖
3.歷史地圖
九年級地理期中必考知識要點相關文章:
★ 九年級地理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