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歷史復習知識(2)
初三中考歷史復習知識:秦王掃六合
1.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春秋末年,我國已使用牛耕,戰(zhàn)國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2.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3.商鞅變法: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變法。內容是:①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4.戰(zhàn)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5.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變革具體表現在:①工具變革:鐵農具和牛耕廣泛使用,生產力顯著提高。②制度變革:各國通過變法,確立封建制度(最能反映大變革本質的)
6.③思想變革:思想空前活躍,各學派形成"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
初三中考歷史復習知識:夏商西周的興亡
1.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在朝第2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夏朝的統(tǒng)治中心地區(qū),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最后一個國王叫桀,他是有名的暴君。
2.公元前1600年,商的國君湯戰(zhàn)勝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湯任用有才干的伊尹,商朝強大起來;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tǒng)治穩(wěn)定下來。后來商朝又稱為殷朝。最后一個王是紂,是暴君,施用炮烙等酷刑,鎮(zhèn)壓人民。
3.周國的國君周文王任用賢人姜尚,國力強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大戰(zhàn)。商朝滅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4.西周分封制:為了鞏固統(tǒng)治(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天子作戰(zhàn)。
5.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tǒng)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影響)。
6.西周后期,政局混亂,發(fā)生了國人暴動。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初三中考歷史復習知識: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為多;南宋多吃魚肉。宋代時,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3.宋代缺馬,人們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乘轎出行。那時交通比較發(fā)達,“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業(yè)的興旺。
4.隨著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yè)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欄”。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氣。
5.今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像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jié)為元旦,最為重視。
初三中考歷史復習知識:燦爛的宋元文化
1.北宋時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2.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fā)明,早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yè)。南宋時海外貿易發(fā)達,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
3.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fā)明的,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zhàn)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4.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zhàn)國至五代的歷史。
5.北宋文學家蘇軾,他的詞氣勢豪邁,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兩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于運用口語,顯得格外清新自然。南宋的辛棄疾,把詞的豪放風格發(fā)揚光大,他在詞里經常傾吐對山河分裂的悲痛。
6.北宋時期的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是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東京汴河沿岸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