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課文談骨氣教學反思
在九年級語文的課文談骨氣教學中,教師們會有哪些反思呢?接下來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九年級語文課文談骨氣教學反思,希望會給大家?guī)韼椭?/p>
九年級語文課文談骨氣教學反思(一)
《談骨氣》是吳晗先生的一篇文章,被選入了中學生的課本,基本上人人讀過,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直到現(xiàn)在,很多老師會用這篇文章來講議論文的寫法,我想是值得討論一下的。
作為議論文,就要說下寫作目的。我們輔導學生寫作,往往忽視這一點。所以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浮光掠影,不知所云。要明確告訴學生,寫作是一種個人思想和情感的表達。特別是議論文寫作,是要針砭時弊的。就算是寫個“論毅力”,其實也是在進行批評別人(或自己)的缺點。
那么《談骨氣》一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呢?這篇文章寫于1961年,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內(nèi)憂外患,民不聊生。這時候講“骨氣”,是要讓老百姓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但是,如果再細想一步,老百姓有了骨氣就行了嗎?有了骨氣就能不被餓死了?三年困難的原因不是老百姓沒有骨氣,而是決策者的重大錯誤。也就是說,吳晗這篇文章開錯了藥方,簡直是在愚弄蒙騙老百姓。
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這篇文章的原稿和選入教科書的文本是有差別的。差別在于刪去了第四節(jié)“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yè)服務這一原則來說,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刪了這一句,就是為了泯滅這篇文章的時代性,也動搖了這篇文章的結構。
從原文我們可以知道,吳晗舉出了三個例子,這三個例子是裝在“為當時進步事業(yè)服務”這個大口袋里面的。也就是說,吳晗不是在空洞地談骨氣,而是把骨氣定義為:“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yè)服務這一原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題小做”,一個大的題目,從一個小的切入口去做文章,這點是值得學習的。
但是吳晗的第二個例子,卻不能證明這一點。第二個例子是“不食嗟來之食”。這個例子無關于“當時進步事業(yè)”,舉這個例子是不妥當?shù)摹_@點是文章的重大敗筆,不能不引起重視。
按照現(xiàn)在議論文寫作的一般要求,是要有例子,然后要論證。學生最大的失誤就是只有例子,沒有論證。是不是議論文一定要這樣寫呢?其實未必的。但是因為學生不會論證,只有例子太空洞了,所以老師不得不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論證。但是這篇文章,是沒有論證的。也就是說,這篇文章不是個指導議論文寫作的好例子。
當然,我們也可以告訴學生我們的要求,讓學生根據(jù)我們的要求改寫這篇文章,也許讓學生去修正名家名作,他們會有點興趣的。
九年級語文課文談骨氣教學反思(二)
九上語文第二單元前兩篇課文是兩篇演講稿,屬于議論文范疇,我們組在教研時研究決定,把議論文的常識教給學生,然后結合論文常識來學習文章。學完《敬業(yè)與樂業(yè)》后,我們發(fā)現(xiàn)后面的文章都不是太典型的議論文,為了鞏固議論文常識,讓學生學會分析、寫作議論文,我們組在下一次教研時又有大膽舉措,決定增學吳晗的《談骨氣》,以達到讓學生會讀會寫議論文的目的。
決定的事就馬上行動,這是宋老師的一貫作風,她先找到《談骨氣》的原文,然后印發(fā)學生。我們用了兩節(jié)課的時間,認真、細致地學習了《談骨氣》這篇文章,收獲很大。
首先,關于議論文的擬題
議論文的題目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揭示論題,一類是揭示論點。懂得這一點,對我們擬議論文的題目很有幫助。
其次,關于議論文的結構
我們在寫議論文時,可以參考《談骨氣》這樣的結構:先提出論點,然后證明論點,最后總結全文或重申論點。這樣的結構對于初學者來說也很實用。
第三,關于論據(jù)的篩選
從《談骨氣》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論據(jù)的挑選是多么的精心。文天祥、齊國窮人、聞一多三個事實論據(jù)不但分別照應了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三句話,而且涉及古代、當今和封建士大夫、窮人、知識分子等社會的各個階層,不但全面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從而使得自己的論證嚴密,無懈可擊。
第四,論證方法。
寫議論文時,一定要運用多種論證方法,這樣的論文才會詳實生動,論證有力,最終使自己的論點站住腳。《談骨氣》不但有事例概述,而且有精當點評,名言引用,這就運用了兩種論證方法了。如果再從正反兩方面舉例,就又運用了對比論證,若再運用比喻深入淺出的說明白道理,就又運用了比喻論證了。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多方面、多角度論證論點,也是寫好議論文的一個重要條件。
第五,道德教育
這篇文章本身就有鮮明的歷史印記,德育性很強。講完課文,我又給學生出了一道題:“請你為課文補充論據(jù),也按孟子的三句話涉及到的三個方面來補充?!蓖瑢W們思考積極,發(fā)言踴躍,有補充面對國民黨反對派高官利誘而信仰不改的革命先烈__的,有補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的,有補充毛澤東親自為之題詞的女英雄劉胡蘭的等等。尤其是補充女英雄的,論證更為嚴密。是啊,《談骨氣》中,吳晗列舉的事例全是男的,讓人質(zhì)疑是不是有骨氣的都是男人,而中國的女人是否有也有骨氣呢?令人打問號。更為重要的是,這補充論據(jù)的過程,本身對學生就是一次很好的德育過程。
我們初三的課程是很緊,但是我感覺我們補充學習《談骨氣》這篇文章,值!
九年級語文課文談骨氣教學反思(三)
初中語文第五冊著重培養(yǎng)學生議論的吸收和表達能力。無論閱讀還是寫作都以議論文為主,在講第一單元時,我將《談骨氣》一文放在第一課講,因為這篇文章論點明確,論據(jù)充足,論證有力,而且結構十分清晰。教學本文,目的有三:一是學生初步掌握課文提出論點——論證論點——總結歸納的基本論證格式。二是體會議論文中的記敘和記敘文中的記敘的區(qū)別,并注意積累有關詞語。三是讓學生理解骨氣的內(nèi)涵,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立志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反思本文的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整體閱讀,分析結構。
在講解這課之前,我先引導學生參看學習了課本“附錄”中的《議論文的閱讀》,明確了有關論點、論據(jù)、論證的知識,而且告訴學生,閱讀和寫作議論文除了三要素外,還要注重的是文章的結構和語言。這一單元的重點學習內(nèi)容是把握每篇課文的論點和論據(jù)。讀完課文后,學生能輕而易舉地找到這篇文章的論點。本文在論證上最突出的特點是運用典型的事例論證中心論點。我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中三個事件的主要內(nèi)容(或給三個事例各加一個小標題),并體會三個事例的典型性。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使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全局的把握,教師教學起來也會得心應手。在劃分文章結構時,有的學生將1-4段劃為第一大部分,而有的學生將第一段作為第一大部分,2-9為第二大部分,在出現(xiàn)分歧的情況下,我讓學生討論:2-4段到底劃在第一大部分合理還是劃在第二大部分。這一問題引領著學生們更好的掌握了議論文的結構。
二、對比閱讀,突破重點。
在教學中,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每個事例中記敘部分的特點,然后將文中第二個事例與課外閱讀材料《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進行比較,具體分析兩處記敘部分的區(qū)別,不難得出:議論文中的記敘是作為事例充當論據(jù)或論證的材料,比較簡明概括;記敘文中的記敘需要對人物、事件作細致的描寫,具體而又生動。我認為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課堂教學效果是比較明顯的。實踐證明,在學生的作文中,全班78人中有十個左右學生還沒有把握好,其余的學生都能很好的掌握議論文中記敘的使用。
三、局部閱讀,體味語言。
對文中各部分的分析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其準確性和作用,并讓學生積累一些詞語或句子。本文的特點是筆尖帶感情,作者帶著骨氣談骨氣,字里行間洋溢著民族自豪感和對骨氣的贊美。所以在分析內(nèi)容時,應在講清基本內(nèi)容的同時,突出這一特點,讓學生深刻領會作者不僅能曉之以理,更能動之以情,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這些都得從文章的語言入手,并輔之以讀。如第1段提出的論點是“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其中的“我們”兩個字是否可以去掉,為什么?學生能較好的答出這體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又讓學生圈劃出其他用到了“我們”二字的句子,并反復朗讀加以體會。并告訴學生,任何文章都是有感情的文章,你在寫議論文時也應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當中去。
四、聯(lián)系實際,遷移升華。
課文說:“每個時代都有許多這樣有骨氣的人?!痹谥v解了文中的三個事例后,我讓學生從平時閱讀的課內(nèi)外文章中再舉出幾個“有骨氣”的名人名言和事例,當堂學生舉出了不少,像譚嗣同及他的名言“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劉胡蘭、鄧世昌等。這樣既能進一步體會“骨氣”的真正含義,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設計“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今天怎樣做有骨氣的人”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學習做人,怎樣做一個有骨氣的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有的學生說:“我們在學習上能不被困難壓倒,就是有骨氣的表現(xiàn)。”還有的學生想到了威海被評為“人居獎”,說:“我們努力把威海建設好,迎接更多的外商投資,不在外國人面前丟臉就是有骨氣。”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我當即要求學生回家后繼續(xù)查找有關資料,下節(jié)課交流。事實證明,學生的熱情是很高的,他們充分利用了自己家的書和網(wǎng)絡,既查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也從中受到了良好的“骨氣”教育。資料不能光查不用啊,我又讓學生寫了一篇《談骨氣》讀后感,這樣真正將所學、所查的知識,通過一篇文章實現(xiàn)了我的最終教學目的。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技能。”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精讀課文,重點突破——聯(lián)系實際,遷移升華。我所設計的三步導讀思路,也是我有意訓練并努力使學生形成的閱讀思路。如果學生能通過本課的學習而拿到開啟議論文的鑰匙,必將為其今后議論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不僅僅是把這一課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以這一課為例子,做好示范,教給學生閱讀議論文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把握中心論點——理清文章結構——分析論據(jù)和論證方法——體味語言。這樣,學生就可以運用在這一課學到的讀書方法和步驟,自己去閱讀其它一般議論文,并通過反復練習,形成技能。
看過九年級語文課文談骨氣教學反思的還看了:
1.課文談骨氣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