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中考閱讀練習(xí)題
初三語文中考閱讀練習(xí)題
語文的學(xué)習(xí),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語文中考閱讀練習(xí)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xué)習(xí)!
《桃花源記》閱讀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閱讀題目:
5.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或異二者之為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予作文以記之
C、便要還家要言不煩D、漁人甚異之父異焉
6.翻譯句子。(6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話說說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的世界。(3分)
8.文章結(jié)尾處的“再尋桃花源”部分是否多余?請說說你的理解。(3分)
《桃花源記》閱讀答案:
5.(2分)D
6.(1)(村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村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別說魏晉了。(其中“乃”、“無論”各占0.5分,成分補充占1分,句意1分)
(2)這之中的人告訴(漁人)說,(這里的一切)不值得對外面的人提起。(其中“語”、“不足”、“為”各占0.5分,成分補充占0.5分,句意1分)
7.(3分)答案要點:山明水秀,風(fēng)景怡人;生活閑適自得,和樂無憂;人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
8.(3分)答案要點:并不多余。結(jié)尾處的“再尋桃花源”部分既表明桃花源只是一個理想所在,又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當(dāng)時人們的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不公、民不聊生的現(xiàn)狀。
《曹劌論戰(zhàn)》閱讀原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劌論戰(zhàn)》閱讀題目: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2)又何間焉( )
(3)神弗福也( )(4)小惠未徧(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故逐之廣故數(shù)言欲亡
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C.再而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可以一戰(zhàn)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曹劌認為追擊的時機是。(請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2分)
作戰(zhàn)取勝的先決條件是。(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2分)
《曹劌論戰(zhàn)》閱讀答案:
1、(1)目光短淺(2)參與(3)賜福、保佑(4)通“遍”遍及(每個0.5分,共2分)
2、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沒有了。(2分,關(guān)鍵字“鼓”、“再”、“衰”、“竭”必須翻譯準(zhǔn)確)
3、B(2分)(A.所以;故意;B.都是“即使”;C.表示承接,可不譯;表示修飾。D.憑借,因為。)
4、轍亂旗靡取信于民(4分)